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本茶道有哪些讲究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 活艺术。那么在饮茶上,需要注意哪些礼仪呢 ?又有哪些不一样的讲 究呢?下面一起来看看日本茶道有哪些讲究吧!第一、我们喝茶的时候,并不是口渴的时候,因为你口渴的话, 那么你的品茶口感就会消失,因为人口渴的时候会急于喝水,忽略了 茶水本身的香味和韵味,所以喝茶的时候一定要在平常的状态之下。第二、大家在生活中喝茶要保持自己的心情平静, 每一道工序都 要做好,茶道讲究的就是宁心静气,所以我们有烦心事情的时候,可 以仔细的沉静在茶道之中,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第三、茶道第一水是很讲究的,首先把开水浇在茶壶和茶杯上面,
2、这主要是为了加热茶具,使茶叶放进去的时候,茶具是温热的,这样 可以很好的保持茶叶的香气,尽量保证茶叶在泡水前的原汁原味。第四、茶水倒入开水的时候也有很多的讲究,如果你喝的是红茶, 那么倒入开水先倒满茶壶一半,等待茶叶完全泡开之后,继续倒入开 水,这样泡出来的红茶才会口味不错,大家可以尝试一下。第五、泡茶的第一波水,大家最好不要饮用,因为现在的茶叶一 般都是炒制出来的,这些炒制出来的茶叶,本身有一定的污染,所以 我们要倒掉第一波水,然后在倒入开水,这样茶叶喝起来才会健康。第六、我们的茶叶在喝到第三次的时候,口味会变的有些淡,这 时候大家不要倒入新茶,因为两者混合味道会很差,正确的方法是将 茶水喝
3、完,茶壶里的茶叶水完全倒干,之后将新茶和旧茶混合,这样 味道才会不变。第七、我们在喝茶的时候,如果是绿茶的话,一方面需要水温在 七十度左右,一方面保证水质,最好使用矿泉水来煮茶比较好,这样 可以完全的发挥出绿茶的香味,所以我们喝茶的时候要注意这些细 节。茶道的法则茶道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要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 古人品茶讲究六境:择茶、选水、侯火、配具、环境和品者修养, 一招一式有极严格的要求和相应的规范。宋代品茶有一条法则,叫做“三点”: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 气景色宜人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明代品茶要求更为严格细致,有“十三宜”和“七禁忌”。“
4、十三 宜”即:一无事,二佳客,三独坐,四吟诗,五挥翰,六徜徉,七睡起, 八宿醒,九清供,十精舍,一会心,十二赏鉴,十三文僮。“七禁忌”,即:一不如法,烹点不得法;二恶具,茶具不清洁; 三主客不韵,主人,客人举止粗俗;四冠裳苛礼,过于拘束礼仪;五荤 肴杂陈,茶贵清,一案荤腥,不能辨味;六忙,没有品茶的工夫;七壁 间案头多恶趣,环境布置俗不可耐。因此,品茶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说法。茶道的泡茶礼仪室内基本陈设:茶师位置一般在室内北面,对面 随意摆放几张绣墩作为主人和客人的座位。中式茶道中的坐次很随 便,不拘一格,主要是感受自然的氛围(日本茶道中客人皆列排坐于 室内的左右两边,皆
5、严襟正坐,座次的排位很关键,品茶时将杯子传 递每人只品一口,有点类似先秦时朝会的感觉,氛围庄严肃穆)茶师用一长条方桌,背后设一屏风,中间一坐墩,桌左边设茶洗、水,桌 右边摆设一插花花瓶。茶师坐着事茶,侍女捧案于旁边。准备器具:一茶座(最好表面带格为漏水装置);一茶煲(盛开水用); 一茶炉(煮茶用,旁最好带有小挡风屏);一茶洗(洗茶杯用);一茶叶罐(装 茶叶用);一茶罐(捣茶叶用)、茶勺(盛茶叶用)、茶漏(盛茶汤用)、茶捣(捣 碎茶叶用)、茶竹(夹茶杯用的夹子)放于一瓶里;一小香炉,茶座上摆 放一套闻香杯、一套品茗杯,外加茶壶。对主客要求:做到安静,有礼有序,正装出席,不说话私语,主 人礼让客人
6、。对茶师要求:动作有序不紧不慢,庄重,行动优雅 (注重)有礼。 人员一般为一茶师,两陪侍侍者,侍者站屏风左右斜向捧案而立,无 案时应合手而立(合手,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师与侍者行礼时都应 合手而鞠躬。仪式:待客赏境(茶境);茶艺前,主客聚齐,主人与客人依次行礼问安,一般是客人行礼,主人答礼。主人招待客人,陪其谈话,顺便请客人 参观茶室,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并请客人点评,作为话题。品初礼茶;;茶艺开始前,主客落座,这时都不再讲话,茶师率其 侍女进,至陳前,横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礼,然后皆落座。 茶会便正式开始。净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进,茶师净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 跟前,先
7、客后主,主客也需净手。古代人认为茶事是心诚庄重的,同 时亦要保持清洁,净手无疑已等于净心)然后茶师点燃香炉,一放于 自己桌上,一让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间的矮案上。 静气之香在茶文化中 是必不可少的,除了增添意境外,还利于调节气氛,增添平和的气息, 更利于在座人们心灵之间的联系交流。展示茶具;;然后茶师将茶具放于案上,侍女捧案将茶具(主要是茶 杯)分发给客人供其观赏点评。洗茶岩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泡茶道直接用开水冲泡茶叶末即可。 (唐宋时期的煎茶法则是将茶饼直接煮成茶汤,因此第一步需要“捣 茶-煮茶-调茶”用茶勺取茶叶放入茶罐中,用茶捣将茶叶捣碎,捣 时要慢,细,雅;再将茶叶放入茶炉中,注入开水
8、煮茶;煮好后,用茶 拌轻调茶汤,盛起复放回,调法很有技艺)。洗茶 孟臣三沐;;水开(茶汤煮好)后,用茶漏盛开水轻轻淋洗于茶 壶上(谓之温壶);再打开茶炉,用茶漏盛茶汤注入茶壶中,尽量注过多 量的水,然后用壶盖轻轻一扫,茶汤顺流淋满壶身(冲泡);然后盖上壶 盖,再盛茶汤淋壶身(使茶壶里外皆有茗香)。在没兴用茶壶泡茶之前, 直接用茶漏将煮好得茶汤淋于茶杯上, 也为三淋,第一步用开水轻淋 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汤,第三步复用茶汤整个淋之,淋法有技艺,或 冲或滴,或紧或慢)后来有了茶壶,不同茶器质料泡茶时能更加有利 于保存味道,例如紫砂,还有一种茶壶,顶盖处有孔,这样是使茗香 能散发出来,同时又利于蒸发味
9、佳,明茶艺爱用露孔散气,称之为“茗 香壶”。洗杯-温杯-熏杯;与料理茶壶是一样的,茶杯也需要温-洗-薰, 这边用精致的茶壶还须泡上一些时间,先取出手帕 (最好为绸巾)放于 桌上叠成小方,逐个擦拭茶杯,再用茶夹夹杯依次放入茶洗中过水清 洗,再夹茶杯于茗气前滚热温烫,最后将茶杯放于香炉前熏香静气。盛汤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玉液回壶,如果茶壶 是“茗香壶”的话,还可将茶杯里的水重新浇回茶壶中。茶香合壁、递手传香;;回壶后,再次注入茶水,这回将闻香杯盖于其上,左手托 起,右手覆于杯上,端至胸前,左右晃三次,是为茶茗之香与茶气之 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闻香杯,双手端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侍
10、 女再将闻香杯奉与客人,客人依次如状品嗅。奉茶;将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取闻香杯覆于其上,再取丝帕覆 茗香上反复静气,然后将丝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叠,将茶杯放于丝 帕上,然后双手放茶杯于案上(用丝帕垫茶杯主要是怕烫手,而且一 些好质的丝料隔热,至于动作,则是为了好看,同时亦要讲究奉茶时 的幽雅礼仪),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侍女奉茶时,应举案至眉一下,以示尊敬,客人原座躬身答礼,方可接过案。品茶;品茶时,先合香;茶师示意,众人左手托杯,右手覆于杯上, 一起端于胸前晃动三次,谓之茗气合香。再闻香 ;右手取下闻香杯, 左手托于鼻前,捻转而嗅,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连带丝帕), 端至嘴前,右手将茶杯于丝帕上转三圈,谓之观汤色,然后遮注杯前 部而饮(其实不只茶道时这样,古人无论喝酒还是品茶,都要将手遮 于杯前部,防御品饮时的不雅观)然后放下。(对于品茶时动作最为注 意,也算是整个茶艺中唯一要求行仪,规矩得体的地方吧,先前都不 是注意动作的,最多是“弄茶” 一做一观而已,因此,品茶时左手右 手等动作,是为注意的)品饮一共举三次。因品茶至多三口,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细细抿之,一品苦涩,二 品甜腻,三细细回味。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菜园开垦种植合同范本
- 西安住宅拆迁合同范本
- 要求厂家供货合同范本
- 解压改造房屋合同范本
- 评估咨询服务合同范本
- 象棋盒子出租合同范本
- 财产委托租赁合同范本
- 贷款家电购买合同范本
- 2020-2025年执业医师资格证之临床助理医师全真模拟考试试卷A卷含答案
- 2020-2025年投资项目管理师之宏观经济政策通关题库(附答案)
- 2026步步高六册同步物理必修3-第十一章 2 导体的电阻
- 屯昌恒能世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环评报告表
- 2025年余杭招聘面试题库及答案
- 数据资产化价值分配模型-洞察及研究
- 共聚焦显微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精准诊断中的应用
- 2024-2030全球ARM云手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板框过滤机考试题及答案
- 2025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 解析MCN公司的商业模式及其优化路径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技术专题报告
- 测绘单位奖惩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