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件_第1页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件_第2页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件_第3页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件_第4页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一、论文内涵及其特点与写作要求一、论文内涵及其特点与写作要求 论文内涵论文内涵 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二、二、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三、论证方法三、论证方法四、论文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撰写四、论文构成要素及各要素的撰写五、论文撰写中的规范表达五、论文撰写中的规范表达六、论文撰写完成后的自检六、论文撰写完成后的自检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论文内涵论文内涵 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论文是对创造性的科研成果进行理论分析和总结的科技写作文体。比较翔实的定义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

2、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是通过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证明或反驳等逻辑思维手段,来分析表达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开发研究成果。 论文就其发挥的作用来看分为学术性论文、技术性论文、学位论文。 学术性论文。指研究人员提供给学术性期刊发表或向学术会议提交的论文,它以报道学术研究成果为主要内容。学术性论文反映了该学科领域最新的、最前沿的科学水平和发展动向。这类论文应具有新的观点、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数据或结论,并具有科学性。 技术性论文。指工程技术人员为报道工程技术研究成果而提交的论文,这种

3、研究成果主要是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设计、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等具体技术问题而取得的。技术性论文对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力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这类论文应具有技术的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性。 学位论文。指学位申请者提交的论文。这类论文依学位的高低又分为以下3种: a.学士论文。申请学士学位要提交的论文。论文或设计应反映出作者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一般只涉及不太复杂的课题,论述范围较窄,深度也较浅,因此,学士论文一般还不能作为科技论文发表。 b.硕士论文。申请硕士学位提交的论文。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强调作者的独立思考。通过答辩的硕

4、士论文,应该说基本上达到发表水平。 c.博士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要提交的论文。博士论文应反映出作者具有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反映出该科学技术领域最前沿的独创性成果;因此,博士论文被视为重要的科技文献。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论文具有下述特点,并同时满足下述写作要求。 创新性或独创性创新性或独创性。论文报道的主要研究成果应是前人(或他人)所没有的。没有新的观点、见解、结果和结论,就不成其为科技论文。 至于某一篇论文,其创新程度可能大些,也可能很小,但总要有一些独到之处,总要对丰富科学技术知识

5、宝库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实际研究中,有很多课题或论文是在引进、消化、移植国内外已有的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应用已有的理论来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系统的实际问题,只要对丰富理论、促进生产发展、推动技术进步有效果,有作用,报道这类成果的论文也应视为有一定程度的创新。 由于创新性的要求,论文的写作不应与教科书由于创新性的要求,论文的写作不应与教科书( (讲义讲义) )和实验报告、工作总结等等同和实验报告、工作总结等等同。与他人相重复的研究内容,基础性的知识,某些一般性的、具体的实验过程和操作或数学推导,以及比较浅显的分析等都应删去,或者只作简要的交待和说明,同时应对原始材料有整理、有取舍、

6、有提高,要形成新观点、新认识、新结论。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理论性或学术性理论性或学术性。理论性指一篇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它有二个方面的含义:a.对实验、观察或用其他方式所得到的结果,要从一定的理论高度进行分析和总结,形成一定的科学见解,包括提出并解决一些有科学价值的问题; b.对自己提出的科学见解或问题,要用事实和理论进行符合逻辑的论证与分析或说明,将实践上升为理论。 因此,一篇论文如果仅仅是说明解决了某一实际问题,讲述某一技术和方法,远远不够。从事科学研究,应注意并学会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善于从理论上总结与提高,争取写出既有创新性又有理论价值的科技论文来。 科学性和准确性

7、。科学性科学性和准确性。科学性,就是要正确地说明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包括论点正确,论据必要而充分,论证严密,推理符合逻辑,数据可靠,处理合理,计算精确,结论客观,等等。 准确性,准确性,是指对客观事物即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和性质表述的接近程度,包括概念、定义、判断、分析和结论要准确。 一篇论文有了创新性和理论性还只能定性地说它已经具备了一篇论文最主要的东西,在具体的研究及写作阶段还必须使论文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规范性和可读性规范性和可读性。论文必须按一定格式写作,必须具有良好的可读性。在文字表达上,要求语言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严谨。在技术表达方面,包括名词术语、数字

8、、符号的使用,图表的设计,计量单位的使用,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化要求。 一篇论文失去了规范性和可读性,将严重降低它的价值,有时甚至会使人怀疑它报道的研究成果是否可靠。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演绎与归纳的方法; 另一类是规范和实证的方法。 演绎的方法是指由一般到具体,从基本的原理开始慢慢将其推演至具体适用的各个方面。 归纳的方法是指由具体到一般,从具体的实例开始渐渐概括出一个普遍适用的结论。 具体研究当中,有将两种方法综合起来运用的,也有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的。综合起来运用有理有据,说服力较强。如果单独采用,则在演绎的过程中要强调说理透彻,在归纳的过程中要注重论

9、据充分。尤其是在运用归纳的方法时,一定要防止以点盖面、以偏概全的现象。 规范研究的方法主要是运用推理来回答“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其最大优点就在于能够通过已有的被公认的素材来推展出新的结论,并且它还能为实证研究提供许多假设条件。但是规范研究也有缺陷,最突出的就是其规范性难以验证。这就需要在从事规范研究时,带着强烈的学术责任心去进行深入全面的理论思考。 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是依据事实来回答“是什么”这类问题,过程模式参见图。其最大优点就在于把结论建立在客观的数据基础上,因而是可验证的。但是它的正确、合理性也必须建立在以下三个基础之上:一是假设一定要合理,不能凭空假定;二是数据的真实性一定要有保障,

10、不能人为捏造;三是素材的收集不能夹杂个人感情的因素,如在设计调查问卷时,不能把自己的倾向寓于问卷题目当中来误导被调查对象。如果不能符合上述几点要求,那么实证研究的结论肯定就难以准确反映实际情况。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各有千秋、互有所长。实际应用当中,关键在于如何根据个人情况和研究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方法,并充分发挥所选方法的长处,尽量弥补其不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管理科学的研究中更强调采取实证研究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代管理科学的研究中更强调采取实证研究方式。即研究应从观察现象开始,从观察现象过程中形成设想(ideas),然后结合文献阅读形成研究假设,进而围绕假设系统地观测、收集数据,进行数

11、据分析和假设检验。如假设经过检验被证实则意味着对现实现象得到了新的认识(理论),然后再用这一新的认识回过头来去解释现实。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常用的论证方式有: 举例。即“摆事实”,用具体事实(包括数据)通过“归纳推理”来证明论点。 事理引伸。以人们已知的道理为论据通过“演绎推理”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反证。也是通过演绎推理从反面来证明论点,如数学上的反证法。 类比。通过类比推理,将甲类事物与乙类事物作对比,以乙类事物的正确与否来证明甲类事物的正确与否。 对比。也是通过类比推理,将截然相反的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证实一方面的存在或正确。 因果互证。通过归纳推理和事理分析,揭示

12、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归谬法。通过演绎反驳推理,先假定某一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以此为前提,导出一个显然是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假定的那一论点是错的。这种方法只适用于驳论。 引证。在用已有理论(或已有观点)进行论证的时候,经常会“引用”他人观点来进行论证。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一般说,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和排列次序为:题名、作者署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建议)、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 题名题名 题名,又叫文题、题目、标题(或称“总标题”,以区别于“层次标题”),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 题名应符合准确得体

13、(准确地表达论文的中心内容,恰如其分地反映研究的范围和达到的深度,不能使用笼统的、泛指性很强的词语和华而不实的词藻 )、简短精练(在保证能准确反映“最主要的特定内容”的前提下,题名字数越少越好 )、结构应合理(尽可能不用动宾结构,而用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中心的偏正词组,如XXX的研究而不是研究XXXX)、详略得当等要求。 标题要醒目以引人注意。以前经常使用的如“某某问题的研究”一类标题,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以论文的主要结论作为标题。 署名署名 通常,学术性期刊中将署名置于题名下方,采用如下格式: 姓名 (作者工作单位名称及地址)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摘要及其撰写摘要及其撰写

14、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目的是让读者尽快了解论文的主要内容,以补充题名的不足。不管什么样的读者(精读、泛读、翻阅)都会首先阅读摘要,因此在有限的容量限制内如何撰写好摘要至关重要。摘要内容的撰写摘要内容的撰写 论文摘要一般采取直述方式(indicative mood)即用第三人称而不用其他人称来写、并要简短精练,明确具体。除了用少许字数(百字左右)介绍研究主题的实际和理论背景外,其余内容都要用来阐述各创新点。论文有几个创新点,摘要就写几个小段。 创新点的阐述内容必须能够清晰回答创新点定位、创新点的主体内容、创新之处以及创新点能解释或解决的问题。 创新点定位就是研究工作中最

15、有价值的、经过论证后成立的研究假设,一般地,摘要中每一小段前面的一句话就要反映出创新点定位; 创新点的主体内容就是论证结果,而且要简要说明论证过程和方法; 创新之处是要和现有工作基础进行比较,以鉴别创新点新在何处,为此,摘要写作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好合适的参造点(即同类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文献或方法、模型等),以衬托研究工作的新意所在; 创新点能解释或解决现有理论所不能解释或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对同一问题赋予了新的解释或解决途径,即说明创新点确有实用和学术价值。 摘要段后列出38个关键词,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工作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出的词或词组。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摘要撰写时需注意的几个

16、要点摘要撰写时需注意的几个要点 摘要撰写一定要用最精练的语言。 引导性和支持性解释语句(包括研究历史回顾、文献综述、概念和名词解释等)应不用或尽量少用。如研究群体决策的论文,摘要开头写上一段“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群体决策成为人类决策的基本形式之一。尽管关于群体决策研究已有200多年历史,在公共选择和组织决策领域以及相应的方法技术等层面都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还有许多需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再指出论文研究内容。(这就属于研究历史回顾,没必要写)。又如研究寻租理论,摘要中介绍公共选择学派、国际贸易学派、芝加哥学派、经济增长学派等的观点和贡献(这就属于文献综述,应放到正文中而不

17、是在摘要里写)。再如研究物业管理的论文,摘要中写出“物业是直接表现为房地产业的产品”之类界定的话就无必要。 不能写成目录式。目录是要告诉读者论文的内容架构,而摘要是要告诉读者自己做出了什么贡献。如果摘要按章节介绍每一章都写了什么,就成为对目录的解释了。 摘要对论文的价值描述应采用陈述方式。不论摘要还是正文中都不能出现诸如“本文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本文分析中肯”、“本文无疑做出了重要贡献”等字句,这是学术论文最忌讳的事情。应用学术语言表达清楚创新点及其背景,让评阅人和专业读者自己去判断论文价值。“首次提出”、“独创”之类的语言也要特别慎重使用。 要写自己做出了什么,不能只说“做了”或“研

18、究了”什么。一定要表述清楚自己研究工作的结果。 摘要之后列出的关键词(数量一般有规定)应能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摘要撰写示例与点评摘要撰写示例与点评 原文原文1 1 以金融深化、创新和制度变迁的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有关市场联动、整合、金融企业、混业等研究,分析了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历史变迁,提出了金融市场对接理论。金融市场对接理论是对金融深化理论的延伸与发展,是对传统的金融“企业混业论” 视角的突破。对有序推进中国金融改革与深化具有现实意义,也构成金融市场对接的理论依据。 点评点评1 1 “提出了金融市场对接理论”可理解为创新点。但对接理论的主体内容是什么却没有交代。读者难

19、以判断围绕该创新点作者做了哪些有特色的研究工作,也难以理解该创新点新在何处。前面关于“理论基础”、“借鉴”和“历史变迁”等,反映的是作者在研究过程中的思路,都属于引导性、支持性语言,可省去。后面几句关于对接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评价,由于“对接理论”的内容及特色没有介绍,读者从逻辑上就难以认同。一般来说,作者不用自我评价,只要说明你的工作与原有理论相比有哪些新的发现就可以了,评阅人自会做出判断。摘要的字数是很有限的,要“节约”使用,每句话都要用来表述和衬托自己研究工作贡献。 原文2 研究了知识表达的四种方法:一阶谓词逻辑表达法、产生或规则法、语义网络法、框架法,并讨论了知识库管理系统的构成

20、与功能。考察了机器推理的基本机制和算法,研究了基于置信因子的确定性理论推理和基于概率推理的算法基础,探讨了管理系统的模糊性,研究了基于可能性理论的模糊专家系统原理和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点评2 多少有些“教材”味道,作为博士论文,这部分内容创新点何在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只说研究(考察或探讨)了知识表达、机器推理机制、确定性和概率性推理的算法基础、管理系统的模糊性等,但研究出了什么、作者自己的贡献是什么却看不出来。同时,所研究的几个问题都很宽泛,每个问题领域都可深入下去做若干篇研究生论文,不大可能在一篇论文的一部分内容中就这么多论题做出成果。 原文3 建立了异常收益模型并证实我国A

21、股市场异常收益主要来自操纵。本文将异常收益分为绩效型、成长型和操纵型三类,并设置了衡量各类异常收益的变量。现有文献没有提供隐蔽操纵主体的识别方法,本文通过投资者结构分析,提出以股东人数变化率GB和大单持股率DC作为操纵型异常收益的特征变量。根据约900家公司的数据,运用所建的异常收益模型表明,异常收益与GB和DC强相关,而与反映业绩和成长性的变量不相关或负相关,从而对我国股市是过度投机还是正常发展的争论提供了支持前者的论据。 点评3 创新点定位在证实A股市场异常收益主要来自操纵行为,创新点的主体内容是提出以股东人数变化率GB和大单持股率DC作为操纵行为的识别指标,并建立回归模型验证异常收益和G

22、B、DC两指标之间的关系等。已有操纵行为的识别方法是以“操纵主体” 身份明确为条件,该文针对隐蔽操纵主体是新意所在。研究结果证实异常收益与GB和DC强相关,而与反映业绩和成长性的变量不相关或负相关,支持股市过度投机的论点,交代了研究结果及该创新点的价值所在。该摘要可以说写的是成功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引言引言 任何论文首先都要点题,即提出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常常赋以“问题提出”或“绪论”这样的标题,目的是为了阐明问题。从研究工作角度说,阐明问题是选题阶段;从论文写作角度说,问题阐明的清楚、有新意,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产生共鸣,诱导他读下去、并有可能做出好的评价。 绪论(阐明问题)一般说

23、来包括问题实际背景(明确实用价值)、问题界定(实际问题的专业术语表述)、文献综述(理论价值定位)、尚待研究问题(参造点选择)、假设提出(创新点提出)五方面内容。问题实际背景的撰写问题实际背景的撰写 绪论开头要有一段描述研究此问题的实际背景。不论研究问题的理论性多么深奥,问题提出这一段都要深入浅出,用常用的语言和概念描述清楚问题发生的情境以及问题的现实表现、可能产生的后果(亦即问题的重要性)等,既让评阅人感受到研究此问题的实用价值,也可以将毫无思想准备的读者引入到作者研究问题的思路上来,然后再一步步地将读者引入到专业的学术研究内容中。问题界定的撰写问题界定的撰写 问题实际背景是用事实和现象描述研

24、究问题所在及其重要性,“问题界定”则要用专业术语来表述所要研究的问题,比如股市价格同涨同落的现象 概括为跨国间经济发展指标和股价同步度关系的研究。另外,有些专业术语可能也需要在此加以界定和解释。 读者看过点题(问题提出)这一段后,应感到作者所提的问题清晰而且有实际意义,甚至感到问题提得很中肯和巧妙,读者虽然也可能模糊地意识到,却没有像作者这样明确地提出来,于是会急着要阅读下去,这就说明作者点题是成功的。 文献综述的撰写文献综述的撰写 文献综述是对所提出研究问题的研究现状的甄别以及所要研究问题的理论背景和价值的阐明,是描述和分析前人在此研究领域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种程度,弄清楚前人的肩膀,

25、为论文研究奠定起点。文献综述内容反映作者研究工作的基本功和文献阅读量,是否找到研究问题的关键文献、是否抓准文献要点、评述是否切中要害、是否有独到见解等都可以从文献综述的内容中看出来。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文献综述的撰写要注意以下问题。 文献综述须围绕论文创新点进行,要在大量文献中围绕主题和假设来筛选自己所参考的文献,概括出与论文创新点紧密相关的内容、并做出相应的、中肯的、实事求是的评述,这样也为论文是否真正做到有所创新提供了参考点。因此可以说,文献综述是叙述前人所做的工作,但作用却是衬托自己论文的高明之处。一般说来,完全和自己论文内容相同的文献是不会有的,否则本论文写作就无必要。但却切不可

26、认为自己论文的研究前无古人、从来没人做过。实质上,任何一篇能称得上研究成果的论文都或多或少有前人未曾做过的工作,但相关研究总是有的。 文献综述不一定只在绪论中写,各论证章也可能会有文献综述内容,其作用是不一样的。绪论部分的文献综述,目的是交代论文主题的理论背景,用以引出论文主题和衬托主题创新;各论证章的文献综述内容是就论文论证过程所应用的方法、技术工具等的综述,目的是衬托自己在论证技术或工具的创新。 论文的文献综述与期刊上发表的综述文章有质的不同。期刊上发表的综述文章旨在介绍某知识领域的研究前沿,作者会依照文献中的观点组织文章内容,文章本身并非作者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而论文的文献综述却是作者研究

27、初始阶段的工作,应围绕论文主题来取舍文献和组织内容,以自己的研究假设为出发点进行取材,有衬托作用的就用、不起衬托作用或者只起间接作用的都不用,以避免文献综述漫无边界,甚至为了追求篇幅随意扩充综述。 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的文章或专著,这是因为这些文章或专著反映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是按学术论文规范撰写的。教材一般介绍较为成熟的知识,虽可引用、但在所参考的文献中只能是小部分;至于大众传媒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上的文章,其中的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不能写成讲义式。不能以论文的主题和假设为主线来筛选和评述文献,而是把有关研究课题的理论和学派都

28、陈述一遍,写的像教科书。比如,研究涉及国外直接投资的论文分别介绍巴克利的内部化理论、小岛清等日本学者的贸易导向理论、英国邓宁的生产折中理论等;研究发展战略的论文,从战略二字起源于军事说起,然后再介绍不同学派、不同观点,等等。 文献综述中的评述不能轻率设置“靶子”。文献综述虽然是依托前人凸显自己,但绝对不能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要如实描述前人所做出的贡献,评述要中肯,特别是在批评前人不足或错误时更要慎重,一定要在读懂文献、弄清文献背景以及适用条件等问题之后再进行评述,不能一知半解就轻易评述。比如说,有的论文指出一些“大师”级的经济学家或管理学家的不足或错误,就不够慎重。另外,评述特别是批评时用

29、词也要小心,不能用有伤感情和贬损人格的词语。再有,不能借文献综述来设置一个并不能成立的主题(“虚”靶子)作为自己的研究假设,这多半可能是不懂专业、或者是没有弄懂所要研究领域的来龙去脉所致。 不能含糊不清。采用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不注明来源,参考模型、图表、数据不注出处,这是很忌讳的事情。事实上,评阅人一般是能看出某些观点和内容并非出自作者,但如果不写清楚哪些是自己独特的工作成果,评阅人不能对此做出明确判断,就可能会对论文是否有创新提出疑问,或者在评语中对论文创新性的评价大打折扣。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尚待研究问题的撰写尚待研究问题的撰写 文献综述后面应有一段“尚待研究问题”内容,指出现有研究中

30、存在的不足之处。撰写这一段内容时,无须追问所提出的不足是否系统全面,要注意和论文的主题衔接,针对自己将要提出的研究假设来谈不足之处。正是这些不足之处,作者即将论证的研究假设才有理论价值。这一段虽然篇幅不会大,但它将“文献综述”和“假设提出(即论文的创新点)”衔接起来,实际上是选择参造点,用以衬托论文创新之处,不可忽略。假设提出的撰写假设提出的撰写 在文献综述之后,作者完成了对所研究问题实际和理论背景的回顾,又在评述、肯定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不足和有待研究的问题,接下来合乎逻辑的便是提出论文的研究主题,这便是“假设提出”的内容,论文后续的论证章就这些假设进行论证和验证。 假设提出这一段所占的篇幅一

31、般也不会很大,在全文中起承上启下、提纲契领的作用。有些论文绪论中的承上启下部分是论文后续各章的内容简介,而对评阅人关心的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做出了什么创新性工作却没有给出明确的提示,可说是没有抓住写作要领。 假设的提出应注意以下问题。 假设的作用与表述 主题是一篇论文或一项研究的核心假设或最高层次假设,而论证主题还需要层层深入,以下一层次假设来支持上一层次假设,这样,论文或研究中就会形成由多层次假设所组成的“假设树”。主题和假设树成为一篇论文写作的纲领。提出假设不是研究过程的结束而是研究工作的开始,需进一步收集数据和证据来验证。 假设表述应落实到变量层次 假设是对两概念之间可能关联

32、而做出的一种待检验的解释,假设的表述应落实到变量层次,否则假设便难以验证。比如,提出“非经济因素(主要是政策和体制因素)对中国城乡人口迁移有直接影响”的假设,则这样的假设中非经济因素的外延过于宽泛,无法在一篇论文中加以研究,而且政策、体制因素如何取值并不明确。实际研究中是研究“城市隐性收入对城乡人口迁移相关”、并用模型来表达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如果研究之初即能提出关于“隐性收入和人口迁移规模之间关联”的假设,就会避免走当初研究时所走过的弯路。 假设是否具体、清晰到变量层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第一,是否能够收集数据和证据对假设进行验证,如上例中的“非经济因素”作为假设中的主要概念,收集数据和事

33、实都无从下手;第二,是否能够进行定量分析。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关于主题(核心假设)和假设树,这里试举几例。例1 研究“合并促进企业发展”的论文 主题(核心假设):合并是企业发展之路(注意:主题只能是一个) 下一层次的假设: 什么样的合并(兼并、新设)才是正确的 合并对象选择至关重要 例2 研究“企业战略”的论文 主题(核心假设):企业战略是企业成功的唯一保证(同样:主题也只能是一个) 下一层次的假设: 根据企业所在行业制定合适的战略 成长性行业产品领先战略; 成熟性行业成本领先(或别具一格)战略 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制定战略 根据企业的生产要素制定战略 例3 研究“公司治理(经营者)”

34、问题 主题(核心假设):经营者决定企业成败,因此,经营者选择问题就变得至关重要 下一层次的假设: 选择权交由不同主体中的哪个主体,才能保证选择出合格的经营者 根据拟任经营者的什么特征(或指标如个人财富)才能选择出合格的经营者例4 研究“产业组织”问题(S C P的假设,中国的某些行业是否也符合这一理论呢?) 主题(核心假设):中国某行业SCP分析 下一层次的假设: 什么样的市场结构能够保证该行业获得良好绩效,使该行业资源配置富有效率 政府规制对于提高该行业的运行绩效、提高该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是有益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正文正文 正文即论证部分,是论文的核心。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都在这里阐

35、述,因此它要占主要篇幅。撰写正文总的思路和结构安排应当符合“提出论点,通过论据(事实和(或)数据)来对论点加以论证”这一共同的要求。 撰写正文要注意以下问题。 论文应有新颖、深刻、集中、鲜明的主题。 新颖就是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前人未曾做过; 深刻就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揭示事物的主要矛盾,总结出事物存在、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集中就是一篇论文只有一个中心,不能面面俱到,凡与本文主题无关或关系不 大的内容不应涉及,更不能过多阐述; 鲜明就是论文的中心思想要突出,除了在论文的题名、摘要、引言、结论部分 明确地点出主题外,在正文部分更要注意突出主题。 论文结构应层次清楚,节

36、、段安排符合逻辑顺序,过渡自然,中心突出,脉胳清晰,逻辑严谨。 正文内容 运用理论(基本原理)和某种方法,对所作的假设及其合理性进行分析和论证。以实验来论证的,要交代清楚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以从实践中收集数据来论证的,要交代清楚所用方法、所建立的模型、计算过程和结果的检验以及结果的解释。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数据收集与处理1)数据收集 工作假设表述和变量设计完成后,就要交代收集数据和验证假设的方法和手段,问卷法、访谈法、实地研究、实验法、无干扰观测法都可能应用。数据收集描述应达到的要求 论文中有关数据收集的描述应达到:其他研究人员可以根据所提供的细节重复作者收集数据和验

37、证假设的过程。这是科学研究应该具备的清晰和重复性的要求所决定的。数据收集描述包括的内容 数据收集描述一般应包括三部分内容:研究主体、观测方法和观测过程。 研究主体即观测样本,应交代清楚观测样本的构成情况(如研究制造企业,应从职工规模、所有制、行业等角度描述清楚样本企业构成)、样本数量以及观测过程中样本变化情况(如回收问卷与发出问卷、回收问卷与有效问卷的差异)。如果分成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观测,则需分别描述。 观测(调查)方法和工具也要进行描述,如以问卷法为例,应说明问卷设计的思路,包括它支持各项研究假设的程度、提供了哪些统计分析中所需的数据、尺度设计的原则以及为保证信度、内外部效度所做的安排等。

38、 观测过程是要说明应用观测工具方法的过程。观测工具的应用和观测过程是否合理,是围绕“控制”和“测量”这两个问题来考察的。控制,即研究者对研究主体和环境做出安排,以减少外部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测量,是验证过程离不开的环节,也是误差的主要来源,测量描述包括尺度的选择、测量工具等。 现以市场消费行为调研者比较肥胖者和非肥胖者进餐速度差异为例,说明数据收集描述方式。 首先描述有关研究主体: 在一个快餐店中选择100名顾客作为观测对象。此快餐店出售汉堡包、薯条和软饮料。挑选标准是,观测对象要买所有这三种食品、且不买别的食品。同时,喝软饮料时使用吸管。此外,要求被观测顾客年龄在18-35岁之间,这靠经过

39、培训的两位观测人员的直觉判断。当顾客购买这些食品时,两位观测人员各自独立地将他们按年龄和肥胖程度归类。符合上述条件的前50名顾客(25名肥胖者,25名普通人)选定作为研究样本。 接着,描述观测方法。 观测方法选择无干扰现场观测法,在顾客不知情的情况下测量其进餐速度。 最后,描述观测过程。 每个顾客的消费行为都由两位观察人员做无干扰记录。如顾客有迹象显示出他已意识到在被别人观察,便要从样本中排除。对于每个顾客只观测一次,每次5分钟。直到取得两类人员各25名数据为止。 从顾客吸第一口饮料开始计时,两位观测人员记录内容有:在5分钟内吃下的食品数量(3包薯条相当于1份汉堡包);每份食品咀嚼次数;5分钟

40、内咀嚼总时间;吸软饮料的次数。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2)数据处理 数据收集上来后,需经过处理,以便为数据分析和运用数据验证研究假设服务。一般地,数据处理包括以下内容。 按描述统计的各项指标如平均值、标准差等处理数据,以便对观测结果的分布状况、集中和变异的程度有个总体概念。 进行频率(频次)分析,借以判别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遗漏数据和异常数据。对于个别遗漏数据可用样本平均值或者回归分析来估计。 数据变换。管理研究中常用到的数据转换有变量标准化,使原始数据变成较符合正态分布,即求算Z值(数据-平均值)/标准差),变换后的变量平均值为0、标准差为1。另一种是数据的对数或者幂次的转换,以便探求变量之间

41、存在的定量关系。 x2检验。判断观测值的实际分布和预期的理论分布是否一致,以确认样本无偏差。 进行因子分析以确定变量结构,并运用相关分析计算出cronbach alpha系数,用以检验变量的各观测项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 数据处理时要注意,数据的表达应能满足读者重新计算和验算的要求,并劲量用图表简洁表示分析结果。 数据分析 数据收集处理以后,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数据分析,运用实际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向评阅者和读者展示支撑论文创新点的依据。数据分析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应用此方法分析计算的结果以及此结果的统计显著性。 数据分析写作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观测数据的方法与数据分析的方法既有联

42、系又有区别。如采用实验方法观测和收集数据,数据分析则是围绕着计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因变量值,比较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以及此差异在统计上是否显著;如采用问卷法,则数据分析方法通常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或线性方程建模等方法,定量描述变量之间的关联。 论文写作中有关数据分析方法的说明要注意两种偏向:一种是用很多笔墨讲述方法的一般原理和步骤,如果论文的创新点不在方法本身,这种知识性内容宜少写;另一种偏向是论文只交代采用什么方法和得出什么结果,数据分析过程不做交代。数据分析中,因变量和自变量的界定和测度、自变量的筛选过程和设定、数据分析中一些技术问题的处理等都需说明,评阅者根据这些内容才能判断分析和论证的

43、效度(即科学性)。 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不仅要交代数据分析结果(如回归系数、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等),更重要的不要忘记论述结果的统计显著性,因为没有统计显著性检验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 数据分析结果都应与绪论中所提出的研究假设相呼应。数据分析是围绕验证假设的目的而进行的,研究假设是否成立必须靠分析结果来验证。因此,一篇论文的数据分析内容并非集中于一章,每个论证章论证一个假设、因而每个论证章都应该有相应的数据分析结果。不能论文前几章都是理论分析或建模、提出一些研究假设,然后用一章的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内容来论证前面各章的多个假设,这样,会使得研究假设和数据分析衔接不密切甚至脱节。 仍以研究肥胖

44、者和非肥胖者进餐速度差异为例,说明对数据分析的描述。 观测者有两人,现场观测记录数据可能不一致。现用“一致性”指标来表示,即两人记录相同的次数和记录总次数之比,对于三项记录,除了每份食品咀嚼次数的一致性为92%外,其余两项指标的一致性均为100%。 所有因变量观测值及均值和标准差列于表中(这里略),每个观测值均系两位观测者记录的均值。 从均值可以看出,肥胖者进餐量比非肥胖者要大(m1=16.94,12.66),每份食品咀嚼次数要少(m2=9.24,18.60),咀嚼时间也较少(m3=104.26,157.54)。 将全部数据用于22(肥胖性别)的方差分析,检验肥胖对于进餐量、每份食品咀嚼次数和

45、进食时间的影响是否均具有统计显著性。三项指标的F值分别为:F(1,96)=68.2,p0.001;F(1,96)=126.8,p0.001;F(1,96)=70.1,p0.001。 性别对于饮料吸呷次数有显著影响F(1,96)=5.8,p0.018,性别和肥胖的交互影响对于吸呷次数的影响也显著F(1,96)=3.7,p0.0056。男性吸呷次数多于女性(m4=7.72,6.92),肥胖男性的吸呷次数大于肥胖女性(m5=8.00,6.56)。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结论和建议结论和建议 这部分内容主要阐明假设验证结果即论文的主要创新,常以“结论”之名出现。不过应清楚,结果(results)和结论

46、(conclusion)不是一回事。结果结果 结果应描述数据处理和分析(即实证过程)的结果,并与研究假设进行比较,尽管分析结果是围绕研究者的假设得到的,但结果描述应避免主观议论,要摆事实、数据和论据,强调论证过程的科学性。至于研究者对此结果的看法和议论则留到随后的结论中。结果表述中可以包括与同类分析结果的比较,揭示与前人研究工作的差异,衬托出本研究结果的创新之处。 结果部分要开门见山地列举论文的创新点,结果中的创新点应与摘要中的创新点一致(只是表述方式不同而已,摘要中是假设、结果中已是被验证的假设)。注意不要把论文做的所有工作再在这里逐章罗列一遍,也不要在一个创新点内把联系不密切的内容都写进去

47、。结论结论 同样的研究结果,不同的研究者或读者可能会引申出不同的结论,以表达对研究结果具有的理论和实际价值(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的看法,如对现有某种理论的修正或补充,对分析方法的改进或对管理实践的作用等。还可提出在本研究基础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建议(展望),不过,对于设想和建议却是不用多费笔墨的(因为评阅人的评价意见不会受这些内容的影响)。 结论和摘要一样,评阅者必看。通常情况下,评阅者不会先逐页逐句去阅读全文、然后再看结论,而是先阅读摘要、结论,看论文的创新点在哪里,然后才去翻阅主体内容、特别是某个或几个创新点的论证过程。 须注意

48、的是,从结果引申出结论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引申过度(over-generalized)”,引申过度是指不能从得到的分析结果逻辑地推论出另一个结论,如把以企业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果,得出适用于学校、政府部门管理的结论,即为引申过度。也要注意,要用分析结果的实际内容来说话,不要抽象地使用“重大突破”、“重大创新”之类语言。即使理论上确有突破,只要把突破之处描述清楚,自己不说、批阅人自会做出公正评价。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应列出所有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引用到的文献,以便于读者了解论文材料和观点的来源。没有参考文献的文章不能说是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一定要注意符合规范要求

49、。 专著 序号 著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数量(选择项) 示例: 1 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230页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见(In):原文献责任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数量 示例:黄蕴慧.国际矿物学研究的动向.见:程裕淇编.世界地质科技发展动向.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38-39 论文集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见(In):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赵秀珍.关于计算机学科中几个量和单位用法的建议.见: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编,科技编辑学论文集

50、.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5-129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其他责任者.刊名,年,卷(期):在原文献中的位置 示例:姚振兴,郑天愉,曹柏如等.用P波波形资料测定中强地震震源过程和方法.地球物理学进展,1991,6(4):34-36 报纸中析出的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示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人民日报,1996-10-25(2) 专利文献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 题名.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示例: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 技术标准 顺序号 起草责

51、任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也可略去起草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年) 示例:全国量和单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3100-3102-93量和单位.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学位论文 序号 作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者,年份 示例:陈淮金.多机电力系统分散最优励磁控制器匠研究:学位论文.北京: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1988 会议论文 顺序号 作者.题名.会议名称,会址,会议年份 示例:惠梦君,吴德海,柳葆凯,等.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发展.全国铸造学会奥氏林-贝氏体球铁专业学术会议,武汉,1986 论文中有时会需要附录。其重要性还不足以放入正

52、文内,或者占有篇幅太大与正文内容不相称。附录内容通常包括研究中应用到的原始数据、数据分析、计算过程、程序等,如用到问卷调查时,问卷设计的构思可写在正文中,而设计出的问卷等必要时可附附录。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为了保证论文质量,必须注意论文的规范表达,这包括行文语句(如不能用第一人称)、引文与参考文献标著要规范、不能作为参考文献的引用材料(如某数据引用来自于报刊)用页下注(即脚注)等等。以下几个问题需引起特别注意。关于层次标题关于层次标题 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各层次的第1个序码均左顶格书写,最后一字序码之后空1

53、个字距接写标题。 例如 题名:XXXXXXXXXXXXX 1 2 21 22 3 31 311 312 313 32 5 参考文献 如果需要,也可有四级标题等,如“2.1.2.3”“2.1.2.4”。 此外,“要点”序码全文也应统一,比如第1层用“1)”“2)”“3)”等,第2层用“”“”“”等,第3层(一般可能不用)用“a.”“b.”“c.”等。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关于量名称和量符号关于量名称和量符号 量名称量名称 通用的量名称,按国家标准量和单位规定的选用,切勿使用已废弃的量名称。 学科或专业的量的名称,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 量符号量符号 在强制性国家标准量和单位中

54、,对每个基本物理量都给出了1个或1个以上的符号,这些符号就是标准化的量符号,如l(长度)、d(直径)、A或S(面积)、V(体积)、t(时间)、v(速度)、(波长)、m(质量)、F(力)、M(力矩)、p(压力,压强)、E(能量)、P(功率)、T或(热力学温度)、t或(摄氏温度)、Q(热量)、w(质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国家标准规定,非普及性科学书刊,尤其是在数理公式中,必须使用量符号。 使用量符号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应尽量采用标准规定的量符号。若用到的量国家标准中没有,可以参照标准自己拟定量符号。自拟时要注意,量符号一般是由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的(25个特征数符号例外,它们由2个字母构

55、成,如雷诺数Re、普朗特数Pr等,另一个例外是pH值),不能用多个字母做量符号,如把“临界高温”的量符合写作CHT(critical high temperature)是错误的,正确表达应为Tc,h。当然,类似CHT这样的英文缩词用在文字叙述中而不是作为量符号用在公式或图表中是允许的。 文稿打印时,量符合必须用斜体字母(pH值除外,它用正体字母)。 量符号的大小写也有一定之规,不能随意。比如:T是热力学温度,t是摄氏温度;V是体积,是速度;P是功率,p是压力;等等。 在全文中某一个字母代表的量应是惟一确定的。比如:t,不能在这里表示“时间”,在那里又表示“摄氏温度”;在这里表示“初始温度”,在

56、那里又表示“终了温度”。为了表示量的特定状态、位置、条件或测量方法等,可以在量符号上附加上下角标,如星号(*)、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及其他符号,个别情况下允许加汉字角标(如h小麦表示“小麦株高”)。 不能把化学元素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把化学元素符号当作量符号来用的现象比较普遍,包括过去很多教科书。例如“H2:O2=21”,这很不规范,含义也不清楚。正确的表达方式如下: 若指质量比,应为m(H2)m(O2)=21; 若指体积比,应为V(H2)V(O2)=21; 若指物质的量的比,应为n(H2)n(O2)=21。管理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关于计量单位关于计量单位 使用法定单位的原则 全文只能使用法定

57、单位,不能使用非法定单位,如市制单位、公制单位、英制单位,以及其他旧杂制单位。尤其请注意,土地面积不能用“亩”。大面积用hm2(公倾),很大面积用km2,小面积(如宅基地、小试验地等)用m2。 全文只能采用单位的国际通用符号(简称国际符号),而不采用单位的中文符号。国际符号指用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表示的单位或其词头,如m(微米)、kg(千克)、N(牛顿)、kPa(千帕)、W(瓦特)、J(焦耳)等。 使用法定单位的要点 打印件,单位符号(指单位的国际符号,下同)毫无例外地用正体字母。 要注意区分单位符号和词头符号的大小写:一般单位符号为小写体,如m(米)、t(吨)、g(克)等;来源于人名的单位,其

58、符号的首字母大写,如A(安培)、Pa(帕斯卡)、J(焦耳)等,例外的是L(升)虽不是来源于人名,也大写。词头符号中表示的因次为106及以上,用大写体,如M(106,兆)等;表示的因次为103及以下,用小写体,如k(103,千)、h(102,百)、d(10-1,分)、c(10-2,厘)、m(10-3,毫),(10-6,微)、n(10-9,纳)等。 遵守组合单位符号的构成规则。 a相乘组合单位符号有二种形式,即加点乘号和不加点乘号:如力矩单位Nm,也可写作Nm。 b相除组合单位有三种形式,如热容的单位为J/K或JK-1。最末一种形式一般只用于数理公式中。 c相除组合单位符号中的斜分数线“/”不能多

59、于1条,当分母有2个以上单位时,分母就应加圆括号。如传热系数的单位W/(m2K),不能写成W/m2/K,也不能写成W/m2K。 d.组合单位中不能夹有单位的中文符号,例如,把流量单位写成m3/秒,把用药量单位写成mg/(kg天),都是错误的,应分别写成m3/s和mg/(kgd);但是,组合单位中允许有计数单位(如元、只、人、把、个、株、粒、颗等)和一般常用时间单位(如月、周(星期)等),如价格单位元/t,人均住房面积单位m2/人,劳动生产率单位kg/(月人)等。“万”和“亿”是我国特有的数词(但它们不是单位的“词头”),可以与法定单位符号连用,例如可写作20亿t,35万km2等。 不应把一些不

60、是单位符号的“符号”作为单位符号使用。 a.单位英文名称的缩写不是单位符号,如m(分)、sec(秒)、day(天)、hr(小时)、y或yr(年)、wk(星期)、mo(月)等,它们的单位符号分别应为min、s、d、h、a(年)、周、月等。 b.长期以来用作单位符号的ppm、ppb等,只是表示数量份额的英文缩写,意义也不确切,而且其中有的在不同国家代表不同的数值,因此不能再用。怎么办?视具体情况,例如可将200ppm改为20010-6,或者改为200mg/kg。 绝不能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常见的修饰方式有以下2种。 a.加下角标。如种子的质量表示成m=50g种,正确表示为ms=50g,其中s为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