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房扑动经导管消融治疗的临床分析【摘要】 目的 探讨典型心房扑动(AF)的电生理特性及导管消融(RFCA)疗效。方法 18例AF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标测心房激动顺序,确定折返环部位行线性消融治疗。结果 18例中持续性AF 8例(44.4%),诱发出AF 10例(55.6%)。其中合并不纯性AF 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18例均行下腔静脉(IVC)、三尖瓣环(TA)后狭部RFCA,17例即时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4.4%, 1例不成功者合并有心房纤颤(表现为不纯性AF)。结论 典型AF行线性消融治疗效果可靠,成功率高;如能应用射频导管新技术如Halo电极
2、导管等,可以更全面记录AF的激动方向和顺序,为判断消融成功提供更快捷、简便的手段。 【关键词】 心房扑动 电生理学技术 导管消融术典型心房扑动(AF)是一种右心房内大折返的心律失常,折返环围绕着下腔静脉(IVC)、三尖瓣环(TA)和冠状静脉窦口(CSO)逆钟向旋转(或顺钟向旋转)引起的心律失常。因此,线性消融IVC与TA间的右房后狭部,使其产生双向传导阻滞作为消融终点1、2,经导管消融(RFCA)疗效确切,成功率高达90%以上,复发率低,并发症少3、4。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因反复心悸,甚至晕厥,体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DCG)证实为阵发性AF 10例,持续性AF 8例。男性
3、16例、女性2例,年龄平均46.822.4岁。经服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控制发作,或难以耐受而接受RFCA。基础疾病:原发性高血压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例,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其余患者X线胸片,B超检查均未发现心脏异常。1.2 电生理检查及RFCA 术前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半衰期以上。局麻下穿剌右侧颈内静脉和双侧股静脉,将4根6F 4极标测导管分别置于冠状窦(CS)、高位右心房(HRA,前侧壁)、低位右心房(LRA,下侧壁)及希氏束(His)部位。有5例应用6F10极CS电极和20极Halo电极。Halo电极经右侧股静脉送入右心房后,在左前斜位
4、45下沿TA展开,H1、2放置右心房下侧壁6点处,H19、20置于右心房前侧壁12点位置。应用美国GE Prucka 7000 64导生理记录仪(或锦江LEAD 2000 32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及心腔内电图。在自发或心房起搏诱发AF后,行激动顺序标测。于TA后狭部以较心动周长短20ms行拖带起搏,观察心房内激动顺序,测量起搏后间期(PPI),判断是隐匿拖带(PPI等于心动周长),且起搏在折返环上;还是显性拖带(PPI大于心动周长),起搏不在折返环上5。在窦性心律时,分别于RFCA前后在CSO和右房下侧壁行600ms周长起搏。记录起搏心律的心房激动顺序和最晚激动部位,测量右房下侧
5、壁及CSO起搏信号至A波的间期(SALRA,SACSO)。RFCA采用解剖学影像定位法进行,左前斜位45透视下,在窦性心律时作TA-IVC后狭部线性消融。用Cordis公司、Bard公司或深圳惠泰公司7F4mm温控消融导管(部分病例使用8F Swartz长鞘作支持)。消融电极经右股静脉送入至右室膈面后,回撤至TA 56点处,标测到小A大V波形时,在右前斜位30透视下开始刬线消融。使用Stockert射频消融仪(或锦江HL-75F心脏导管消融仪)温度设置5060,输出功率为2040W。每次回撤35mm,每点放电3060s,慢慢回撤至IVC开口处(在放电过程中终止,仍划线消融至IVC开口)。当一次
6、划线消融后如AF未终止,则重新开始划线消融,直至终止。有效消融后观察1530min,并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再行右心房程序剌激和快速剌激检验消融效果,以TA后狭部双向传导阻滞为终点。1.3 随访 RFCA后心电图监测24h,出院后电话随访1个月2年6个月。1例复发,复发率为5.9%,再次行RFCA获得成功。术后13个月,每天口服阿司匹林0.1g抗凝治疗。2 结果2.1 电生理检查 18例中持续性AF 8例(44.4%),诱发出AF 10例(55.5%)。其中合并不纯性AF 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各1例。17例AF(2例顺钟向旋转,15例为逆钟向旋转),2例
7、在心房不同部位起搏诱发出顺钟向旋转和逆钟向旋转两种情况。5例在TA狭部行拖带起搏,夺获心房后心电图主波形态和房内激动顺序与原AF相同,PPI与AF周长相等,呈隐匿拖带。在窦性心律时,分别于RFCA前后在CSO和右房下侧壁行600ms周长起搏,SACSO由723ms延长至131.54ms,SALRA由742ms延长至134.03ms。先前病例中没注意观察双电位(DPs),往后有7例在RFCA后在消融线上记录到DPs,其间期均100ms。2.2 导管消融 18例中17例即时消融成功,成功率为94.4%,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及左后分支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亦一起消融成功。
8、平均手术时间(123.385.5)min,平均X线爆光时间平均(35.95.9)min,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个月2年6个月,1例2个月后复发,复发率为5.9%,再次RFCA治疗获得成功。1例不成功者合并有心房纤颤(表现为不纯性AF),另1例消融后出现心率缓慢,3天来心率在3540次/分,诊断为病窦综合征安置了DDD型人工心脏起搏器。3 讨论典型AF在心电图上有特征性表现和心内电生理激动顺序标测,一般可明确诊断。拖带起搏是另一种确诊方法,隐匿拖带说明起搏点在折返环上,位于折返环的狭部5。本文5例行狭部拖带起搏与此相符。大部分沿TA折返的AF多为逆钟向旋转,少部分同时存在顺钟向及逆钟向两种方向
9、折返6,有2例是如此。典型AF是一种右心房内大折返,折返环围绕着IVC、TA和CSO逆钟或顺钟向旋转,TA-IVC狭部是环路中的关键。RFCA治疗成功机制是使狭部产生完全性双向传导阻滞。在划线消融过程中虽使用蓝把加硬导管,但还是不好固定于后狭部心内膜,有7例使用Swartz长鞘作支撑,它能较好地固定消融导管,使之与心肌心内膜密切接触,容易做到实际上的线性消融。治疗消融既可以在AF时消融,亦可于窦性心律下进行。本文6例在窦性心律时行后狭部RFCA。窦性心律时,在CSO或右房下侧壁起搏,在未消融前激动沿逆钟向及顺钟向两个方向传导至右房侧壁,相对时间短;当消融后达到完全阻滞时,激动只能沿单方向传导,
10、时间会延长,一般延长50ms以上。本文报告病例均达到50ms以上。这样做可以缩短X线爆光时间,减少X线对病人的损害和保护术者。在RFCA后沿阻滞带两侧消融电极均记录到DPs,据报告其出现率为100%,因而将狭部出现DPs作为判断双向传导阻滞的金标准7、8。在先前的病例中没注意观察DPs,但在后来的7例中认真观察都能记录到,其间期应100ms以上,才达到完全双向传导阻滞。本文有5例应用Halo电极导管,其在TA展开,可以全面记录AF的激动方向和顺序,在RFCA时可更方便、及时了解狭部的传导情况,为判断消融成功提供了快捷、简便的手段。【参考文献】1 Natale A, Newby KH, Pisa
11、no E, et a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antiarrhythmic therapy versus first-line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lutter.J Am Coll Cardiol. 2000 ,35(7):18981904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2,16(2):81953 Mangat
12、 I, Tschopp DR Jr, YangY, et al . Optimizing the detection of bidirectional block across the flutter isthmus for patients with typical isthmus-dependent atrial flutter.Am J Cardiol ,2003, 91(5): 5595644 Tada H,Oral H,Sticherling C,et al. Electrogram polarity and cavotricuspid isthmus block during ab
13、lation of typical atrial flutter. J Cardiovasc Electropysiol,2001,12(4):3933995 Kalman JM, Olgin JE, Saxon LA, et al. Activation and entrainment mapping defines the tricuspid annulus as the anterior barrier in typical atrial flutter.Circulation. 1996 ,4(3):3984066 Paydak H,Kall JG,Burke MC,et al. Atrial fibrillation after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ype I atrial flutter: time to onset, determinants, and clinical course. Circulation. 1998 ,98(4):3153227 Lai LP,Lin JL,Lin JM,et al. Use of double-potential barrier to identify functional isthmus at the cavotricuspid isthmus for f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流运输成本控制方法及案例分享
- 乳胶漆墙面翻新施工方案及质量检测标准
-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规程及维护保养
- 医疗机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2025年非电力相关原动机合作协议书
- 科技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 电梯消防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华三安全se题库及答案解析
- 煤矿安全操作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全课考试题库学生版及答案解析
- 商场活动营销活动策划方案
- 蛙泳课件教学课件
- 《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解读培训
- 境外道路货物运输应急预案
- GB/Z 40988-2021六自由度外固定支架
- 《环境保护法》课件
- 水电站年度检修计划
- 高一第一次月考后的心理分析与调整课件
-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4版)》配套教学课件
- 民营医院员工手册
- 2023年济南市历城区工会系统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