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_第1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_第2页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原则*高 建 勋(武汉科技学院党委办公室湖北武汉3)摘要大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现阶段,教育观念偏颇、教学模式单一、教育方法过死阻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原则、个性化原则、主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关键词教育理念创新能力大学生大学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大学的职能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现代大学具有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等基本职能。论文论文参考网教学是学校第一位的工作,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大学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自有大学

2、以来就没有改变过,不同的是不同的时代对人才有不同的要求。在21世纪,知识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发展知识经济的关键是拥有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造就大批掌握高科技和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具有良好人文精神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保证知识转变为直接生产力、促使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当今和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大学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因此,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21世纪大学的根本任务。为了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就必须走出人才培养的误区,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1阻碍大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教育因素分析大学本应该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然而以未来发展的

3、战略眼光来审视一下当今的大学,就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弊端日益明显。正如陈至立同志在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教学方法过死,满堂灌、注入式现象基本上没有改变;考试方法和考试内容引导学生死读书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课程考试分数定优劣等等,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1.1教育观念偏颇,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了解学生就不能成为教育者。而目前一提到创新能力就使人很快联想到科学家、伟人,相当多的教育工作者认为创新能力与一般大学生毫不相干,无视学生的创造潜力,更不能理解创造是多元的、有层次的

4、。这种错误的创造观直接支配、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阻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其结果是只关注少数学生,冷落大多数学生。教师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个领域就是道德发展。在这里,通往顶点的道路对任何人都没有封锁,这里有真正的毫无限制的平等,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伟大的独一无二的人”。然而,目前的教学,过于追求“分数的成功”,注重少数所谓好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教育,使这部分学生的创造潜

5、力得不到被开发的机会,学生则封闭自己的创新能力,限制自己的思维和想像力。1.2教学模式单一,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可能性,教师的教学工作可促使学生的这种潜在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然而由于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偏差,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过程是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同时学生也不是消极受动于教师的,他要随着教师的教作出积极的自我调整和控制。如果说教的过程决定着知识信息传递的质量、速度,那么学的过程则决定着知识信息内化的可能和限度,必须把教的主导与学的主体有机地结合起来。然而,目前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系统的

6、讲授为主,学生首先被看成是教育影响的客体,不被看成是活动的主体。即使是提问,学生的答案也是以教师的意图和意见为惟一标准的。忽视方法的指导。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到什么知识,更应重视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联合国一位官员指出:“学会学习的概念,意味着教育的人将会知道从哪里很快地和很准确地找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他认为,“在各级教育体系里,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如果现在约用80%的时间传授知识,用20%的时间来获得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话,那么将来这个比例应该倒过来”。然而,现在的教育重视教师的讲授,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忽视学习方法

7、的指导。这样的教育只会使学生亦步亦趋,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自己获得信息,不会探索未知,只适宜于应付考试,而不适宜于做研究工作。1.3教育方法过死,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权威式的教育方式只能阻碍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因为压力、束缚和顺从盛行的地方,必然缺乏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适宜的气氛有利于学生产生新的想像和思想,体现合作的教育作风无疑会“就地带来创造成就”。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主要内涵,是实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分强调统一,以“标准化”的方法培养同一模式的制成品,只能窒息学生创造的欲望和探索的热情。对学生创造行为有偏见。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并非都是教师所看好的学生,他们常有与众不同的特殊表

8、现,教师往往“看不顺眼”。如他们对记忆性的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对感兴趣的事物愿意花时间,思考问题不为教师所左右,不按规定时间学习,经常对教师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批判,喜欢标新立异,甚至放荡不羁,似乎精力过盛。教师往往把这些学生当成是“离道叛逆的怪人”、“不听话的人”。爱因斯坦晚年在回忆中说,他喜欢探索,对强制的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他致力于深入理解,不注意背诵,除数学以外,其他学科成绩很差。在那些浸透了传统观念冰水的教师眼中,他的沉思不过是性格孤僻,他的直言竟成了缺乏礼貌,他的独创简直是不可宽恕的越轨。尽管现实已证明,这些评价不过是历史的笑柄,但这类评价至今仍未绝迹,且颇具市场。2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应

9、遵循的原则2.1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既是现代政治理念,也是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它的实质含义就是相信人、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让人积极愉快地进行学习工作,取得更好的效益,实现更大的发展。以人为本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教师心情愉快地高效率地进行工作,并在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效益。以学生为本就是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尊重学生成长的规律和合理需要。我们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升学需要,而且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不仅要他们学得好,而且要他们活得好,活得积极健康。培养21世纪需要的人

10、才,必须以转变人才观念为先导,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权力。尊重大学生权力。一是课程选择的权力。课程选择的面要宽,课程选择的范围要大;二是建立相对完善的学分转换体系,逐步允许学生在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课程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目前,北大正着手调整学科的组织形式,本着“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明确提出要加强“宽广的知识领域、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较好的文化素质”三个方面的基础教育。随着学科结构的调整,本科生在一、二年级时不分专业,学校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确定若干领域,规定学生必须从每个领域选修若干门课程;到三、四年级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点,在本院或系内选

11、择某一专业。另外,还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开设更多课程,增加学生选课的自由度,以适应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所有这些,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功底,也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转换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以人为本的实质是突出人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要突出教师教的主体地位;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就要突出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就是“两个主体”间的合作、服务与对话的过程。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主要应做好三件事:一是要负起教育主体的责任。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它要求教师在更高的水平上,更科学更艺术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二是处理好教师

12、与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之间的关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开展创造性的教学。三是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来说,教师应确立起“客户观”,即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客户”,真心实意地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客户就是上帝”,一旦“上帝”不愿意听、不会做,或“上帝”的作业出现了问题,不要去责怪“上帝”,因为“上帝”无过错,而要进行自我反思,看看自己的服务质量是否出了问题。2.2个性化原则随着对创新能力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已逐渐认识到:一方面,创新能力并非那些伟人们所独有,而是一般人共同具有的一种心理能力;另一方面,创新能力并非只有科学活动创新能力和艺术活动创新能力两种,创新能力

13、可以表现在人类的多种实践活动中,即创新能力具有多元性。创新能力人人皆有。1943年陶行知先生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了创造宣言,明确提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的主张。科学研究表明,创新能力本身就是人的大脑长期进化的产物,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自然属性。它是随着人的大脑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大脑的进化而进化的,因而它是每一个正常人都应具有的潜在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其创新能力都是天赋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实践证明,个性特征越强,创新能力也就越强。为此,教育者应正确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在共性与个性关系上,既要讲共性,更要讲个性;在服从与自主的关系上,既要讲服从,更要讲自主;在信仰

14、与探索的关系上,既要讲信仰,更要讲探索。2.3主体性原则所谓的自主性,概括地说,就是指人们在认识运动和实践活动中,独立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性格品质,是人具有支配自己的权力和责任,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证,是人的本质的特征。因而马克思说:“人始终是主体。”自主性是相对于他人的独立性,相对于社会的自由性和相对于客体的进攻性而言的。自主性既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又是人类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其目标的必要条件。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增强人的自主性。主体之所以能发挥其能动性创造性,就在于它具有自主性。因为只有当主体能够支配他自己时,才能支配他物。任何主体只有切实地感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才能

15、产生活动的热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活动的过程并关心活动的结果,才能迸发出想象力、意志力和创新能力。如果主体缺乏自主性,言行都不能自主,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在创新的天地里必将缩手缩脚,一无所为。人失去了自主性,也就是一个奴隶。自主性可分为两个层次:自主意识和自主实践。自主性的最突出表现形式为:独立自主的意识、怀疑与批判的精神、自信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交互主体性、勇于探索的精神等等。而这些都是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并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2.4民主性原则营造培养创新人才的环境。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学术思想的活跃程度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很大;高校应通过各种方式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教育管理上要有弹

16、性;要改革现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试制度。建立学术自由、民主机制,保障学术权力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新思想的孕育和成长,有赖于自由的学术空气;学者的创新精神离不开学术自由环境的滋养。同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学术自由机制的保障。学术自由和学术民主是学术权力的前提。学术权力必须以通过民主方式获得的学术共识为出发点。否则,这种权力的行使,就有可能侵犯其他学者的学术权利学术自由。学者个体的学术自由不能侵犯其他学者的学术自由。教师作为学者享有学术自由,但他不能把自己个人的学术见解强加给学生而扼杀学生的学术自由。任何人都不应该享有以自己的学术自由压制别人的学术自由的权力。为保障学生

17、在提出新见解或作出创新性成果时的学术自由,学校教育中那些以传授具有相对共识性的知识的课程,因有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课程考试可以由教师一人打分,而研究生的研讨性课程,则一般不应要求有唯一性的最终结论。高校学生的学位论文,因对其独创性的要求,对论文的最终评价,就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若干人组成的论文答辩委员会作出民主性的评价。2.5实践性原则与知识传授不同的是,创新能力培养更强调于实践的训练和个性的发展。因为能力培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它是不可能靠采用灌输方法而实现的。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选择。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发展个性。而个性的发展、自我特长的充分发

18、挥,决不是采用同一模式和同一规模所能奏效的。由于经历、环境、兴趣、爱好、特长的不同,能力发展的取向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能力培养应当着重张扬学生的独立性,尊重其主体性。加大投入。实践证明,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先进的科研设施和雄厚的经费投入,就不可能从事高精尖的科学研究,不从事重大的科学研究,就根本无法跻身于学科领域发展的前沿,取得突破性的科研成就,而不进入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就很难得到真正的创新活动的训练,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由于缺乏先进的仪器设备,很多的科学实验无法进行,富有创意的思想无法验证而只能停留在假设、猜想阶段;由于经费不足,人力投入不够,科研工作往往是浅尝辄止,不能深入下去,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由于缺少承担高精尖项目的机会,不少教师只好搞一些“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