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计分离指在作用下的弯曲变形_第1页
如果不计分离指在作用下的弯曲变形_第2页
如果不计分离指在作用下的弯曲变形_第3页
如果不计分离指在作用下的弯曲变形_第4页
如果不计分离指在作用下的弯曲变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系式。如果不计分离指在作用下的弯曲变形,则分离轴承推分离指的移动行程(图2一lOc)为 (2-14)式中,为压盘的分离行程(图2-10b、c)。三、膜片弹簧的强度校核由前面假设可知,子午断面在中性点O处沿圆周方向的切向应变为毒,故该点的切向应力为零,O点以外的点均存在切向应变和切向应力。建立如图2-9所示的坐标系,则断面上任意点(z,y)的切向应力为 (2-15)式中,为自由状态时碟簧部分的圆锥底角;为从自由状态起,碟簧子午断面的转角:e为中性点半径,e=(R-r)/(R/r)。 由式(2-1 5)知,当一定时,一定的切向应力在xOy坐标系中呈线性分布,当=0时有 (2-16)因很小,tan,

2、则式(2-1 6)表明对于一定的,零应力分布在过O点而与z轴成角的直线上(图2-1 1)。实际上,当z=-e时,无论为何值,均存在y=-e,即对于一定的,等应力线都汇交于K点,其坐标为x=-e、y=-。显然OK为零应力直线,其内侧为压应力区,外侧为拉应力区;等应力线越远离零应力线,其应力值 图2-11 切向应力在子午断面中的分布越高。由此可见,碟簧部分内上缘点B的切向压应力最大。当K点的纵坐标e>h2时,A点的切向拉应力最大;当e<h2时,A点的切向拉应力最大。分析表明,B点的应力值最高,通常只计算B点的应力来校核碟簧的强度。将B点坐标x-(e-r)和y=h2代人式(2-1 5),

3、可得B点的应力。 (2-17) 令,可求出达到极大值时的转角 (2-18) 式(2-1 8)表明,B点最大压应力发生在比碟簧压平位置再多转动一个角度arctanh2(e-r)h2(e-r)的位置处。当离合器彻底分离时,膜片弹簧子午断面的实际转角,计算时,应取;如果,则取。 在分离轴承推力作用下,B点还受弯曲应力万,其值为 (2-19) 式中,n为分离指数目;为一个分离指根部宽度。 考虑到弯曲应力是与切向压应力相互垂直的拉应力,根据最大切应力强度理论,B点的当量应力为 - (2-20)试验表明,裂纹首先在碟簧压应力最大的B点产生,但此裂纹并不发展到损坏,且不明显影响碟簧的承载能力。继后,在A点由

4、于拉应力产生裂纹,这种裂纹是发展性的,一直发展到使碟簧破坏。在实际设计中,当膜片弹簧材料采用60Si2MnA时,通常应使1500-1700MPa。 四、膜片弹簧主要参数的选择1.比值Hh和h的选择比值Hh对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影响极大。分析式(2-11)可知,当Hh<时,为增函数;Hh=时,有一极值,该极值点恰为拐点;Hh>时,有一极大值和一极小值;当Hh=时,的极小值落在横坐标上。为保证离合器压紧力变化不大和操纵轻便,汽车离合器用膜片弹簧的Hh一般为1.6-2.2,板厚h为24mm。 2.比值Rr和R、r的选择 研究表明,Rr越大,弹簧材料利用率越低,弹簧刚度越大,弹性特性曲线受直

5、径误差影响越大,且应力越高。根据结构布置和压紧力的要求,Rr一般为1。201。35。为使摩擦片上压力分布较均匀,推式膜片弹簧的R值应取为大于或等于摩擦片的平均半径,拉式膜片弹簧的r值宜取为大于或等于。而且,对于同样的摩擦片尺寸,拉式的R值比推式大。3.的选择膜片弹簧自由状态下圆锥底角口与内截锥高度H关系密切,=arctanH(R一r)H(R-V),一般在9°1 5°范围内。 4.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的选择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如图2-12所示。该线的拐点H对应着膜片弹簧的压平位置,而且/2。新离合器在接合状态时,膜弹簧工作点B一般取在凸点M和拐点H之间,且 近或在H点处,

6、一般,以 保证摩擦片在最大磨损限度范围内压紧力从 到变化不大。当分离时,膜片弹簧工作点从B变到为最大限度地减小踏板力,C点应尽量靠近N点。5. n的选取 分离指数目n常取为1 8,大尺寸膜片弹簧有些24,小尺寸膜片弹簧有些取12。图212 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曲线五、膜片弹簧材料及制造工艺 国内膜片弹簧一般采用60Si2MnA或50CrVA等优质高精度钢板材料。 为了保证其硬度、几何形状、金相组织、载荷特性和表面质量等要求,需进行一系列热处理。为了提高膜片弹簧的承载能力,要对膜片弹簧进行强压处理,即沿其分离状态的工作方向,超过彻底分离点后继续施加过量的位移,使其过分离38次,并使其高应力区发生塑

7、性变形以产生残余反向应力。一般来说,经强压处理后,在同样的工作条件下,可提高膜片弹簧的疲劳寿命530。另外,对膜片弹簧的凹面或双面进行喷丸处理,即以高速弹丸流喷射到膜片弹簧表面,使表层产生塑性变形,形成一定厚度的表面强化层,起到冷作硬化的作用,同样也可提高疲劳寿命。 为提高分离指的耐磨性,可对其端部进行高频感应加热淬火或镀铬。为了防止膜片弹簧与压盘接触圆形处由于拉应力的作用产生裂纹,可对该处进行挤压处理,以消除应力源。 膜片弹簧表面不得有毛刺、裂纹、划痕等缺陷。碟簧部分的硬度一般为4550HRC。分离指端硬度为5562HRC,在同一片上同一范围内的硬度差不大于3个单位。碟簧部分应为均匀的回火托

8、氏体和少量的索氏体。单面脱碳层的深度一般不得超过厚度的3。膜片弹簧的内外半径公差一般为Hl l和hl l,厚度公差为±O025mm,初始底锥角公差为±10。上、下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6m,底面的平面度一般要求小于O1 mm。膜片弹簧处于接合状态时,其分离指端的相互高度差一般要求小于O81.Omm。 六、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 膜片弹簧的优化设计就是通过确定一组弹簧的基本参数,使其载荷变形特性满足离合器的使用性能要求,而且弹簧强度也满足设计要求,以达到最佳的综合效果。 1.目标函数 目前,国内关于膜片弹簧优化设计的目标函数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弹簧工作时的最大应力为最小。 2)

9、从动盘摩擦片磨损前后弹簧压紧力之差的绝对值为最小。 3)在分离行程中,驾驶员作用在分离轴承装置上的分离操纵力平均值为最小。 4)在摩擦片磨损极限范围内,弹簧压紧力变化的绝对值的平均值为最小。 5)选3)和4)两个目标函数为双目标。 为了既保证离合器使用过程中传递转矩的稳定性,又不致严重过载,且能保证操纵省力,选取5)作为目标函数,通过两个目标函数分配不同权重来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并用转换函数将两个目标合成一个目标,构成统一的总目标函数 (221)式中,和分别为两个目标函数和的加权因子,视设计要求选定。 2.设计变量 从膜片弹簧载荷变形特性公式(211)可以看出,应选取H、h、R、r、这六个尺寸

10、参数以及在接合工作点相应于弹簧工作压紧力的大端变形量(图212)为优化设计变量,即 X= (222)3.约束条件 1)应保证所设计的弹簧工作压紧力与要求压紧力相等,即 = 2)为了保证各工作点A、B、C有较合适的位置(A点在凸点M左边,B点在拐点H附近,C点 在凹点N附近,如图2-12所示),应正确选择相对于拐点的位置,一般又 / =0.81.O,即 (2-23) 3)为了保证摩擦片磨损后离合器仍能可靠地传递转矩,并考虑到摩擦因数的下降,摩擦片磨损后弹簧工作压紧力应大于或等于新摩擦片时的压紧力,即 4)为了满足离合器使用性能的要求,弹簧的Hh与初始底锥角H(R一r)应在一定范围内即 1.6Hh

11、2.2 9°H(R一r)1 5° 5)弹簧各部分有关尺寸比值应符合一定的范围,即 1.20Rr1.35 702Rh100 3.5R5.O (2-24)式中,为膜片弹簧小端内半径,如图2-13所示。 6)为了使摩擦片上的压紧力分布比较均匀,推式膜片弹簧的压盘加载点半径(或拉式膜片弹簧的压盘加载点半径)应位于摩擦片的平均半径与外半径之间,即 推式:(D+d)4D2 拉式:(D+d)4D2 7)根据弹簧结构布置的要求,与R、与r、与 之差应在一定范围内,即 1-7 O6 O4 8)膜片弹簧的分离指起分离杠杆作用,因此 其杠杆比应在一定范围内选取,即 推式:2.34.5 拉式: 3.59.09)为了保证避免弹力衰减要求,弹簧在工作过程中B点的最大压应力应不超过其许用值,即 图2-13 膜片弹簧的尺寸简图 10)为了保证疲劳强度要求,弹簧在工作过程中A点(或A点)的最大拉应力(或)应不超过其相应许用值,即 或 11)由于弹簧在制造过程中,其主要尺寸参数H、厄、R和r都存在加工误差,对弹簧的压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