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创新_第1页
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创新_第2页
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创新_第3页
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创新_第4页
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创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1 -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 公路路线设计公路路线设计.31.1 公路的工程概况.31.2 公路的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31.3 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3第二章第二章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52.1 选线.52.2 平面线形设计.52.3 JD1 计算.62.4 曲线要素及主点桩号的计算(取 JD1 作为手算内容).7第三章第三章 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93.1 概述.93.2 纵断面设计的原则.93.3 竖曲线设计.103.4 道路平纵组合设计及景观设计.10第四章第四章 道路横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114.1 概述.114.2 横断面的设计原则.114.

2、3 横断面设计.124.4 绘制横断面设计图.164.5 路基土石方计算和调配.16第五章第五章 路基设计路基设计.175.1 概述.175.2 一般路基设计.175.3 路基稳定性设计.195.4 路基的防护与加固设计.19第六章第六章 路面设计路面设计.216.1 概述.216.2 路基排水设计.216.3 路面排水设计.22第七章第七章 路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247.1 交通分析.247.2 标准轴载和轴载换算.257.3 初拟路面结构.277.4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277.5 荷载疲劳应力.28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2 -7.6 温度疲劳应力.2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31致

3、致 谢谢.32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3 -第一章第一章 公路路线设计公路路线设计根据所给资料,参照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确定公路等级及各项指标。1.11.1 公路的工程概况公路的工程概况设计公路为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本路段位于中部丘陵地带,终于南部平原区,路线测区属于平原微丘区,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多样,但起伏不大,全线地面搞成变化约在 60100 米之间,路段主线长为(起终点桩号为K0+000.00,K5+594.13 )。1.21.2 公路的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公路的等级和设计速度的选用根据所给资料,确定本次设计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二级公路,适应于将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的平均日交通量

4、 500015000 辆。公路设计速度为:80km/h,路基宽为 10m。该路设计年限为 15 年。1.31.3 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平面设计的主要技术标准设计速度为 80km/h 的二级公路标准由规范查得,现列表如下:表表 1.3.11.3.1 主要设计标准主要设计标准公路等级二级公路设计速度(km/h)80一般值12路基宽度(m)最小值10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4 -车道宽度(m)3.75一般值1.50右侧硬路肩最小值0.75一般值0.75路肩宽度(m)土路肩最小值0.50一般值400圆曲线最小半径(m)极限值25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i2.0%250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i2.0

5、%3350最大纵坡()5最小坡长(m)150311004900最大坡长(m)5700一般值4500凸形极限值3000一般值3000竖曲线最小半径(m)凹形极限值2000竖曲线最小长度(m)70停车视距(m)110会车视距(m)220超车视距(m)550注:当纵坡坡度小于或等于 3%时,最大坡长没有限制,纵向坡度与横向坡度的合成纵坡最大值:9%。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5 -第二章第二章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2.12.1 选线选线实际工程中选线应考虑的因素很多,在满足技术标准,行车安全舒适的同时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营运费用低,效益好,便于施工等。2.22.2 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计平面线形设

6、计一般尽量顾及到纵、横断面的平衡,先定平面线形,再设计纵横断面,为得到线形的均衡和土石方数量的平衡,需要经过几次反复的比较论证,最终得到最优的平面线形(平面线形图见附录) 。本次设计采用纬地道路设计软件进行平面线形的布设。交点坐标见表2.2.1表表 2.2.12.2.1 交点坐标表交点坐标表交点坐标交点坐标交点号交点号N(X)E(Y)交点桩号交点桩号转角值转角值12345QD167.1761137.056K0+000JD1984.7191327.907K0+839.524290135(Y)JD21700.1111975.821K1+793.379213940.7(Z)JD32615.40123

7、18.127K2+763.629231320.7(Z)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6 -JD43569.4302272.848K3+711.272404258.1(Y)JD54171.5222743.234K4+440.405551403.5(Z)JD64863.1212528.680K5+130.556440655(Y)ZD5302.2722751.279K5+594.130表表 2.2.22.2.2 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度交点半径(m)缓和曲线长(m)JD11000100JD21500100JD31300100JD41100100JD5400100JD

8、67001002.32.3 JD1JD1 计算计算选取一处平面要素作为手算内容,选择 JD1 计算如下:1. 交点间距的计算由:L = ,其中: = XX; = YY22xyDDxDiJ1iJyDiJ1iJ得:=839.524m1L2. 方位角 A 和偏角的计算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7 - = , 象限角;arctanyxDD计算方位角 A: 当:0,0 时,A = ;0 时,A = 180;xDyDxDyD0,0, 250m 时,由于加宽值很小,可以不加宽,根据初拟数据故在此二级公路设计中不设计加宽。3. 超高计算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路面做成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的形

9、式,这就是曲线上的超高。合理设置超高,可以全部或部分抵消离心力,提高汽车行驶在曲线上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当汽车等速行驶时,其离心力也是变化的。因此,超高横坡度在圆曲线上应是与圆曲线半径相适宜的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超高。本次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主要采用绕车道内侧边缘旋转。在缓和段起点之前将路肩的横坡渐变为路拱横坡,再以路中线为旋转轴,逐渐抬高外侧路面与路肩,使之达到与路拱坡度一致的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度为止。(1). 绕车道内侧边缘旋转(超高断面绕 C 点旋转)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13 -图 4.3.1 超高计算点位置图(2). 绕车

10、道内侧边缘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见表 4.3.1表表 4.3.14.3.1 绕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绕边线旋转超高值计算公式计算公式 超高位置0 xx 0 xx 注外缘chhjjjibbib)(中缘,chhjjiBib2圆曲线上内缘, ,chhjjjibbib)(外缘cxhchjGjGjjlxiBbibiib)()(中缘,cxhGjjiBib2hcjjiLxBib2过渡段上内缘, ,cxhGxjjjibbib)(hcxjjjiLxbbib)(1、计算结果均为与设计高之高差2、临界断面距缓和段起点:chGLiix 03、X 距离处的加宽值:bLxbcx表 4.3.1 中符号如下: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

11、公路设计- 14 -路拱横坡度超高横坡度路肩横坡度距离处的路基加宽值路肩宽度行车道宽度Ghjxjiiixbb-B(3). 取 JD1 作为计算对象JD1 为右转方向,即取路面右侧为内侧,R = 1500m,根据设计速度、圆曲线及半径、公路条件、自然条件及具体情况经计算后确定,JD1 处最大超高值取。003左侧(或右侧)行车道宽度 b = 3.75m, = 0.75m, = 0.5m, 1 jb2jbhi= , = , = ;003gi002ji003根据规范,超高渐变率 P 应为 1/200,则 = = = 40m,故cLiBp5 0.041200超高渐变段长度取 100m,路基超高设计图横断

12、面上各点的设计高程值与车道内侧边缘设计高程之差见表 4.3.2。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15 -图 4.3.2 路基超高方式图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16 -表表 4.3.24.3.2 横断面上各点与车道内侧边缘设计标高之差(单位:横断面上各点与车道内侧边缘设计标高之差(单位:cmcm) 断面A1A2A3A4A5A6A7A-3.75-2.2507.50-2.25-3.75B7.57.57.57.50-2.25-3.75C17.516.515.07.50-2.25-3.75D26.2524.7522.511.250-2.25-3.75本表为超高达到 3%时,横断面上各点与设计高之差4.44.

13、4 绘制横断面设计图绘制横断面设计图在绘制路基横断面图之前,以确定路基横断面的形式及其横面布置、构造尺寸,标准横断面图中应包括路基横断面中各种可能的形式。本次设计中绘制的路基横断面图为全路段范围内,在这一段路中,主要是填方路堤和全挖方路堤。再根据技术标准和横断面设计数据确定路基标准横断面图和路基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见附图路基横断面图 。4.54.5 路基土石方计算和调配路基土石方计算和调配 路基横断面设计以及路基横断面绘图完成后,应对路基土石方进行计算和调配。首先计算横断面的面积,在这一项工作已经在用软件条件下完成,接下来需要计算体积以获得土石方数量,最后进行土石方调配。土石方数量和计算有两

14、种方法:平均断面法和棱台法,拟建公路为微丘平原地区二级公路,可用第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土石方数量计算完成后,把相关数据填入土石方数量表,确定各路段内各种土和石的填挖量,本设计的路段 K0 + 000 K5 + 594.13 的路基土石方调配数量具体见附表 路基填土石方计算表 。 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17 -第五章第五章 路基设计路基设计5.15.1 概述概述路基横断面的典型形式,可归纳为路堤、路堑和填挖结合等三种类型。路堤是指全部用岩土填筑而成的,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其作用是支撑路床和路面。路堑是指全部在原地面开挖而成的路基,此两者是路基的基本类型。当由于原地面横坡较大,且路基较宽,需一侧开

15、挖二另一侧填筑时,为挖填结合路基,也称半填半挖路基。在丘陵或山岭地区的路线上,填挖结合的路基横断面的主要形式。5.25.2 一般路基设计一般路基设计1. 路基宽度设计此设计公路为二级公路,采用整体式单幅双车道的路基断面形式。根据工程技术标准,由公路等级及设计行车速度确定路基横断面车道数为双车道,行车道宽度为 3.75m,行车外侧设置硬路肩宽度为 0.75m,土宽度为 0.5m,路基总宽度为 10m。2. 路基高度关于路基设计标高的位置,新建公路为路基边缘标高;设置超高、加宽路段则为设置超高、加宽前的路基边缘标高;改建公路的路基设计标高,可与新建公路相同,也可以采用路中心线标高。由于原地面常成横

16、向倾斜,在路基的整个宽度范围内,两者的相对高差有所不同,通常路基高度是指路中心线的相对高差而言,就路基的边坡高度来说,则指填方坡脚或挖方坡顶与路基边缘的相对高差,所以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填高或挖深)与边坡高度(填方或挖方坡高)之分,原地面平坦时,两者大致相同,山坡地面上,两者不同,而且路基两侧的坡高也不相等。路基的填挖高度,是在路线纵断面设计时,综合考虑路线纵坡要求,路基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18 -稳定性要求和工程经济性的要求等因素确定的。从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出发,路基上部土层应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路基高度应根据临界高度并结合公路沿线具体条件和排水及防护措施确定路堤的最小填土高

17、度。边坡高度值是划分高矮或深浅的依据。通常将对边坡高度超过 20m 的路堤进行个别勘察设计,将大于 20m 的土质路堑及大于 30m 的岩质挖方坡度也应进行个别勘察设计,以上这种特殊段得土方数量大,占地宽,边坡稳定性差,对行车亦不利,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需使用时,应力求降低和缩短,并进行个别特使设计,多种方案比较,权衡利弊,确保边坡稳定和横断面经济合理。本次设计的二级公路为平原微丘区地形,地势起伏变化不大,同一横断面内地面高程按相同处理。本次设计的二级公路路段内水系发达,地表水丰富,湖泊鱼塘众多,且路线跨越梅目水库上游、小河一条和部分小沟,但集水面积均不大。沿河及受水浸淹的路基,其高度应根据设计

18、标准所规定的设计洪水频率表 5.1,求得设计水位,再增加 0.5m 的余量。如果河道因设路堤而压缩过水面积致使上游有雍水,或河面宽阔二有风浪,应高小虎上述各位之和,一保证路基不致被淹没。表表 5.15.1 路基设计洪水频率路基设计洪水频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设计洪水频率1/1001/1001/501/25视具体情况而定 3. 边坡设计路基边坡坡度的大小取决于边坡的土质、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路基高度和横断面经济合理性等因素。路基边坡坡度对路基整体稳定起重要的作用,正确确定路基边坡坡度及采取相应的措施,是路基设计的基本任务。a. 路堤边坡坡率以及填料的选择路线沿线主要地

19、层为花岗岩,且呈全风化、强风化,故路堤边坡坡率和填石路堤边坡坡率由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可知,边坡坡率为 1/0.5。超过规范范围需要进行边坡稳定分析。b. 路堑边坡坡度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19 -路堑边坡高度不宜超过 30m,边坡坡度值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由于本设计道路位于平原微丘区,地形变化复杂多样,但起伏不大,挖方地段比较多,挖方地段的挖方高度不大,由于地质条件比较好,放坡的坡度可以陡些,但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要求。由于此设计路段全部位于湘潭境内的丘陵地带,路线地质构造相对简单,地质相对稳定,未发现大的不良地质现象,仅局部发现又软土呈零星分布,一般深度为 0.52 米,分布范围十几至几十米;

20、沿线主要地层为花岗岩,呈全风化、强风化等。故当公路挖方为软质、风化岩层及土质边坡时,可根据坡面稳定状况和碎落情况设置挡土墙或矮墙或进行坡面防护,并应考虑绿化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此外,还应注意到在易风化的泥质页岩、泥灰岩、千枚岩等软质岩石和砾类土等地段,如边坡过缓,则暴露面增大,边坡风化、冲刷加剧,因此,应在陡坡重力失稳、缓坡风化加剧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三者之间选择最佳挖方边坡坡率。5.35.3 路基稳定性设计路基稳定性设计路基边坡的稳定涉及岩土性质与结构、边坡高度与坡度、工程质量与经济等多种因素。本次设计路段位于中部丘陵地带,终于南部平原区,路线测区属于平原微丘区,地形地貌变化复杂多样,但起伏不

21、大,全线地面高程变化约在60100 米之间。故本次设计道路的路基边坡不高,可按一般路基设计,采用规定的坡度值,不作稳定性分析计算。5.45.4 路基的防护与加固设计路基的防护与加固设计路基的防护与加固工程不仅可以消除施工痕迹、稳定路基边坡,而且可以美化路容、协调公路景观和提高公路的使用品质获得良好的环保效益及舒适的行车条件。1. 坡面防护由于此次设计路段沿线主要地层为花岗岩,且呈强风化、全分化,故不宜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20 -使用植物防护,又考虑就地取材,所以宜采用工程防护,其中抹面防护和喷浆最适宜。2. 冲刷防护沿河公路路基,直接承受水流冲刷,为了保证路基稳定牢固,必须采取措施

22、防止冲刷。由于此设计路段路线地处湖南中东部偏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不高,阳光足而湿润。雨水分布季节性强,雨季期为 49 月,夏季受季风影响,多雨,易造成洪涝灾害。故此设计路段必须进行冲刷防护设计。由此路段的气候、气象条件可知,需采用石砌防护。3. 不良地基加固设计路基敷设于天然地基上,自身荷载较大,为保证地基的稳定,要求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另外在某些自然因素(如地下水、坑穴、湿陷、胀缩等)的影响下,不致对路基产生有害的变形。本设计路段地质构造相对较简单,地质相对稳定,未发现大的不良地质现象,仅局部发现又软土呈零星分布,一般深度为 0.52 米,分布范围十几至几十米。故宜采用重锤

23、夯实法对不良地基进行加固。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21 -第六章第六章 路面设计路面设计6.16.1 概述概述路基路面是裸露在地表的人工结构物,直接经受着各种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不利自然因素中,主要是温度和湿度变化的影响,而湿度与道路排水能力密切相关。路基路面的各种病害和变形的产生,大都与地面水合地下水的浸湿和冲刷等破坏作用有关。要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性,提高路基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防止地面水浸入路面,从而提高路面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就必须作好道路的排水设计。在进行排水设计时,除应考虑道路等级、地形、地质、气候、年限雨量、地下水等条件外,还必须将路面排水和路基排水结合起来综合考

24、虑,使路基、路面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路基排水设计的一般原则:(1)路基路面排水设计应综合规划、因地制宜,要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和自然水系并与沿线排灌系统相协调,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设计中要注意尽量不破坏天然水系,不轻易合并自然沟溪和改变水流性质。(2)根据公路等级,结合沿线气象、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设置必要的地表排水、路面内部排水和地下排水等设施,并与沿线排水系统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一搬情况下地面和地下排水沟渠的设置,宜短不宜长,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3)排水困难和地质不良的特殊路段,应与路基防护加固设计结合,通盘考虑、合理布局,进行特殊设计。6.26.2 路基

25、排水设计路基排水设计1. 地面排水设计地面排水设施是用来排除路基范围内的地表径流。本次设计道路路基的边沟的断面形式为矩形和梯形两种;若边沟出水口附近,雨水冲刷比较严重,必须慎重布置和采取相应的措施。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22 -由于路线地处湖南中东部偏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多雨,易造成洪涝灾害,故在路堑段挖方边坡上方需设置截水沟;截水沟的位置,应尽量与绝大多数地面水流方向垂直以提高截水沟效能和缩短沟的长度。截水沟应保证水流通畅,就近引人自然沟内排除,必要时配以急流槽或涵洞等泄水结构物将水流引入指定地点。沟底应具有 0.5%以上的纵坡,沟底和沟壁要求平整密实,不滞流,不渗流,必要时予

26、以加固和铺砌。2. 地下排水设计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如果路基高度受到限制,会出现地下水影响到路基工作区的情况,为保证路基的安全行车,就需要采取工程措施,降低地下水位或完全排除地下水,以保证路基的干燥。由于设计路线测区内水系发达,地表水丰富,湖泊鱼塘众多,地下水主要是裂隙水,其次是松散岩类空隙水,故盲沟、渗沟和渗井等地下排水设施结合使用,并与地面排水设施相协调。6.36.3 路面排水设计路面排水设计路面排水的目的,是将降落于路面的雨水迅速排走,防止路面积水,以保证行车安全。1. 一般道路路面排水一般道路的路面排水,由路拱坡度、路肩横坡和边沟排出。2. 路面表面渗水的排除本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路

27、段路线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多,尽管作出最大努力进行封缝,仍难免有少量的水渗入路面。为迅速排出渗入路面的水,可采用开级配粒料作基(垫)层,以汇集由面层和路面外侧边缘渗下的水并通过空隙和横坡排向基(垫)层得外侧,再由纵向排水管汇集后横向排出排出路基。为防止路基土的细颗粒浸入水基(垫)层堵塞空隙而使排水作用失效,应在透水基(垫)层下设置过滤层。当采用密级配粒料或其他材料做成不透水基(垫)层时,可在路肩下设置排水层,将通过接缝或裂缝下渗的水沿面板和不透水基(垫)层界面流向路肩,排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23 -出路基之外。水量较大时,可增设纵向排水管。第七章第七章 路

28、面结构设计路面结构设计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 ,本路段自然区划为5 湘潭境内的丘陵地带、山地湿润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工程沿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拟新建一条二级公路,双向二车道。本设计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二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 15 年。7.17.1 交通分析交通分析7.1.17.1.1 交通量分配预测结果汇总表交通量分配预测结果汇总表特征年客车货车汽车合计其它机动车全部机动车20073670300066707267300201558924630105289681051620238325703415385113416557202793388

29、60318324132719532客车折算系数取 1,货车折算系数取 1.5,其他机动车折算系数取 2.0。特征年 2007 年交通量为: = 3670 1+3000 1.5+726 2 .0 = 9622(辆/日)1N特征年 2015 年交通量为: = 5892 1+4630 1.5+968 2.0 =14773(辆/日)2N特征年 2023 年交通量为: = 8325 1+7034 1.5+1134 2.0 =21144(辆/日)3N特征年 20072015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 = = 0.0531211NN8N特征年 20152023 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2220.054NN8N平原

30、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24 -故设计年限内的年平均交通增长率为:210.053527.27.2 标准轴载和轴载换算标准轴载和轴载换算1. 标准轴载 BZZ100 各项参数见表 7.2。表表 7.1.27.1.2 标准轴载标准轴载 BZZBZZ100100 各项参数各项参数标准轴载名称标准轴载名称BZZBZZ100100标准轴载名称标准轴载名称BZZBZZ100100标准轴载 P(kN)100轮胎接地压强(Mpa)0.70两轮中心距(cm)1.5d单轮当量圆直径d(cm)21.30 2. 轴载换算a. 轴载换算的计算公式161()100nisiiiPNN式中: 标准轴载的作用次数(次/d)

31、 ;sN 各级轴载的作用次数(次/d) ;iNn 轴载的分类数目; 各级轴载单轴和双轴总重(kN) ;iP 轴数系数,单轴时, = 1;双轴时, = iii。小于 40kN 的单轴和 80kN 的双轴可略去不计。50.37671.46 10iP表表 7.1.37.1.3 轴载换算表轴载换算表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25 -车型(kN)iPi(次/日)iN16()100iiiPN前轴48.50136700.0344黄河 QD351后轴97739前轴28.301300065.078 10江淮 HK6911后轴69.30130008.4889前轴23.00172684.452

32、10东风 EQ140K后轴84.0062.5 1072630.112 10161()100niiiiPN2310.77由方向分配系数为 0.5,车道分配系数为 1.0(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 A.1.1 查得) 。故有:312310.77 0.5 1.01155.385()sN 次/ d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 3.0.5 交通分级可知,此二级公路交通等级属于重交通等级。b.设计年限累计当量标准轴载数(1)1365tssNN式中: 使用初期设计车道的日标准轴载作用次数;sN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 ;t 设计使用年限;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26 - 车轮轮迹分布系数。

33、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 A.2.2 车辆轮迹横向分布系数可得= 0.39 故有:15(1)13651155.385(1 0.0535)13650.390.05353643943.76(/d)tssNN次7.37.3 初拟路面结构初拟路面结构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中表 3.0.1,相应于安全等级三级的变异水平等级为中级。根据二级公路、重交通等级和中级变异水平等级,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 4.4.6,初拟普通混凝土面层厚度为 0.24m。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水泥用量 5%) ,厚 0.18m。垫层为 0.15m 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普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为宽 4.5m,

34、长 5.0m。纵缝为设拉杆平稳,横缝为设传力杆的假缝。7.47.4 路面材料参数确定路面材料参数确定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 3.0.6,取普通混凝土面层的弯拉强度标准值为 5.0Mpa,相应弯拉弹性模量标准值为 31GPa。查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附表 F.1,路基回弹模量取 40MPa。查附表 F.2,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垫层回弹模量取 600MPa,水凝稳定粒料基层回弹模量取1300Mpa。计算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如下:铜陵学院毕业设计- 27 -222211222222121300 0.18600 0.150.180.151013()xh Eh EEhhMPa33211 1

35、22121 1223321()11()121241300 0.18600 0.15(0.180.15)11()121241300 0.18600 0.152.57()xE hE hhhDE hE hMNm1/31/31212 2.57()()0.312( )1013xxxDhmE0.450.45010136.22 1 1.51()6.221 1.51 ()304.293xEaE0.550.55010131 1.44()1 1.44 ()300.792xEbE 1/30.7921/3001013()4.293 0.31230 ()30165()bxtxEEah EEMPa普通混凝土面层的相对刚度

36、半径为:平原区水泥混凝土二级公路设计- 28 -1/31/3310000.537 ()0.537 0.24 ()0.739( )165ctErhmE7.57.5 荷载疲劳应力荷载疲劳应力按式(B.1.3) ,标准轴载在临界荷位处产生的荷载应力计算为0.620.620.0770.077 0.7390.241.115()psrhMPa因纵缝为设拉杆平缝,接缝传荷能力的应力折减系数。考虑设计87. 0rk基准期内荷载应力累计疲劳作用的疲劳应力系数。根据公路等级,由公路水泥混0.05769.885 102.504nfekN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 B.1.2,考虑偏载和动载等因素对路面疲劳损坏影响的综合系数

37、。1.20ck 按式(B.1.2) ,荷载疲劳应力计算为0.87 2.504 1.20 1.1152.91()prrfcpsk k kMPa7.67.6 温度疲劳应力温度疲劳应力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表3.0.8,区最大温度梯度区。板长,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92/C mml5/5/0.6777.39l r 范图B.2.2可查普通混凝土板厚,。按式(B.2.2) ,最大0.24hm0.71xB 温度梯度时混凝土板的温度翘曲应力计算为51 1031000 0.24 920.712.43()22ccgtmxE hTBMPa温度疲劳应力系数,按式(B.2.3)计算为tk1.3235.02.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