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精品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园地一【教学目标】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4.朗读、背诵古诗蝉。【教学重难点】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教学过程】语文

2、要素板块一 交流平台,总结抒情方法1.梳理总结,了解方法。(1)导入:同学们,回顾本单元的课文,想一想:这几篇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2)出示课件。出示课件:(3)听了大家的交流,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还有哪些发现。预设一:我发现同是写事物的文章,但抒发的情感可以不一样。白鹭这篇课文蕴含着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珍珠鸟写出了人与鸟之间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预设二:这几篇课文都是借助事物抒发情感,但每篇课文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鹭主要在描写不同的情境画面中表达喜爱和赞美;落花生是通过人物对话与对比,突出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

3、讲了童年与桂花相关的几件事,在叙事中寄托思乡的情感;珍珠鸟通过人与鸟相处时的细节描写,抒发感受。(4)教师小结。出示课件:课文所描写的具体事物事物的特点表达的情感白鹭白鹭外形美、神韵美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落花生花生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要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桂花雨桂花香气四溢,香甜生活思念故乡和亲人,怀念童年珍珠鸟珍珠鸟从怕人到信赖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2.看图想象,借物抒情。(1)过渡:是的,只要留心观察,深入思考,生活中平凡的事物都能寄托人的情感。下面这些事物能让你产生怎样的感受?出示课件: 落叶纷飞 百花盛开 饺子(2)学生交流预设:落叶让我产生奉献一生、叶落归根、自由快乐等感受;

4、百花盛开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顽强、大自然生机勃勃等;饺子让我产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母爱的温暖、学习包饺子也不容易等感受。(3)小结: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的作者们,运用我们的语言,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达我们的情怀。【设计意图】借助课件,引导学生提炼“交流平台”中学习伙伴们的对话中的意思,总结本单元课文借物抒情的表达特点,同时梳理出借助具体事物表达情感的多种方法。变文本阅读为学习互动,形式活泼。板块二 借助示例,体会对比的作用1.读懂示例,初识对比。(1)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出示课件: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

5、、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白鹭)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预设一:这三段话都是先写事物本身的特点:花生的果实埋在地里;白鹭的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瓜、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然后再写与它们相比较的事物的特点: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挂在枝头;朱鹭、苍鹭体型稍大,且不寻常;石狮子、旗杆不够可爱。预设二:这

6、三段话都运用了对比的写法,突出了所描写的事物的特点。(3)比较发现:去掉这三段话中对比的部分(课件中加横线的部分),指名朗读,说说在表达效果上与原句有什么不同。预设:运用对比,使所描写的事物(花生、白鹭、瓜架)的特点更鲜明、更突出。(4)回顾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文章,还有哪些也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小组内交流。2.联系生活,巧用对比。(1)仿照上面的句子,运用对比的方法,将下列句子表达得更具体。出示课件:文具盒非常实用,不像文具袋,没有坚硬的外壳保护文具,里面的文具很容易折断。王老师性格温和,与校门口粗声喊叫的保安大叔形成鲜明的对比。茉莉花香而清雅,恰到好处,桂花的香气过于浓郁而使人发腻,向日葵几乎

7、毫无香气,又叫人觉得美中不足。(2)学生练习反馈。(3)练习用对比的方法描述生活中某种事物的特点。(4)全班交流展示,评议修改。出示课件:水仙花开了,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碧绿而修长的绿叶,蒜瓣似的球茎,一盏清水,一个白瓷盆,在玻璃茶几上绽放它的生命。它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菊花的高贵典雅,但它却有着超凡脱俗的圣洁。3.小结:将所描写的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能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表达情感。希望同学们学会在习作中恰当地使用这种写法。【设计意图】运用比较朗读法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即学即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对比运用到对日常事物的描写中,让学生在练中加深体会。第2课时【课时目标】1.比

8、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该词语。2.朗读、背诵古诗蝉。【教学过程】板块一 联系语境,领悟一词多义1.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出示课件:开辟让它荒着怪可惜的,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开辟出来种花生吧。人工智能的出现为人类的生活开辟了一片新天地。(1)学生读句子,结合生活实际,同桌间说说带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2)全班交流:两个“开辟”的含义有什么不同?你是根据什么理解的?预设:第一个句子的意思是:这块地本是荒着的,荒草丛生,不能长任何东西,要种花生就必须让它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改变,所以,“开辟”在这里是“开垦”的意思。第二个

9、句子的意思是:人工智能在人类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崭新的事物,它开创了新的领域,所以“开辟”在这里是“开创、创立”的意思。2.运用学法,自学第二组例句。出示课件:姿态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1)学生读句子,体会“姿态”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2)学生交流。预设:“姿态”在第一个句子中是“姿势、样子”的意思;在第二个句子中是“态度、气度”的意思。(3)小结:像这样一个词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称为多义词。在使用时,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体会。3.练习体会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1)语境练习。引导学生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根据要求写

10、句子。出示课件:温和(形容气候)_(形容性格)_根据要求用“温和”写句子。全班交流。预设:a.(形容气候)今天的天气很温和,适合去郊游。b.(形容性格)王老师性格温和,很受学生喜爱。(2)巩固练习。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课件出示:便宜(价钱低)_(不应得的利益)_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练习。全班交流。预设:a.(价钱低)这个菠萝很便宜。b.(不应得的利益)小芳爱占小便宜。(3)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相同的?举例说一说。课件出示:精神(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压力不仅是我们精神上的负担,更是我们生活的动力。(活跃;有生气)广场上的老爷爷们正在打太极

11、拳,看起来特别精神。4.小结:我们在阅读时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正确理解一词多义;表达时要学会把同一词语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说话。【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一词多义,能在不同的语境中灵活运用多义词,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板块二 积累古诗,读中感受诗情1.导入:文章能借物抒情,古诗也能托物言志。下面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蝉。读中体会:诗人要借助蝉来抒发自己怎样的情怀?2.读准字音,读通诗句。(1)学生自读古诗。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诗意。(2)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强调:(ru)、藉(ji)。(3)粗知诗意。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大意,同桌交流。(4)全班交流。你读懂了

12、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补充资料,释疑。课件出示:垂:在诗中指蝉的触须。因为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叫“”,蝉头部伸出的触须与其有些相似。流响:指的是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藉:凭借的意思。3.读出诗情。(1)学生练读,男女生读。(2)介绍诗人,体会诗情。资料补充。课件出示:虞世南,唐初书法家、文学家。唐太宗评价他:“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虞世南的人品、才学都是一流。交流:诗人借蝉表达什么感情?语文要素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写法,体会诗人借蝉表达自己高洁的志向和情操的写法。4.背诵积累。(1)回顾内容,指导背诵。诗的前两句写了

13、蝉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形象“垂”;习性“饮清露”;声音“流响”。后两句抒发的是诗人高洁的志向。(2)学生借助插图,练习背诵。(3)同桌互背古诗。(4)拓展延伸: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也寄托着自己的情感。像这类托物言志的诗歌叫咏物诗。这类诗还有很多,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一)竹石郑 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二)菊花元 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三)墨梅王 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设计意图】拓展学

14、习咏物诗,激发学生对咏物诗的兴趣,从而多诵读积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板书设计】语文园地借物抒情 运用对比 一词多义 托物言志【教学反思】本次语文园地教学,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然后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同时再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借助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借物抒情的表达方法。接着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对比的方法,领悟一词多义,诵读、积累咏物诗。教学时,我除了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更注重对知识的运用与巩固,设计了大量的词句

15、与阅读训练,在设计训练题时,我注重了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中,我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解读教材,而不只是学教材。语文园地一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交流平台”点明了本单元课文的表达特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阅读体验出发,梳理和总结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词句段运用”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和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对事物的喜爱之情,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理解,并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遣词造句。“日积月累”安排的是唐代诗人虞世南的咏物诗蝉,诗歌借助

16、对蝉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高洁清远的品行和志趣的赞赏。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学习语文园地时,“词句段运用”中的对比手法和多义词,“日积月累”中的古诗,学生理解起来较容易,对于“交流平台”,学生能理解本单元课文借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但运用起来有难度。1“交流平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学完本单元课文后的发现。2“词句段运用”引导学生细读体会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和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3“日积月累”结合图片、诗意指导学生快速背诵。【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2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3能

17、结合不同语境,比较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并能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4理解并背诵古诗蝉。【过程与方法】运用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空间,实现自我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养成互相交流的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重点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难点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2能结合不同语境,比较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并能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预习新课。2课时第一课时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2理解并背诵古诗蝉。重点理解并背诵

18、古诗蝉。难点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一、交流平台师:温故而知新,第一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我们应当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看看大家都有哪些收获。1读一读,谈发现。(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三个人物的对话)(1)学生自由读句子,说说有什么发现。(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2回顾课文,谈收获。(1)课件出示:通过对白鹭诗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_;落花生借助花生的特点,抒发了作者_的感悟;桂花雨叙述了作者关于桂花的_回忆,把_之情倾注其中;珍珠鸟通过对珍珠鸟从_人到_人的变化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作者与珍珠鸟的美好情意。(2)学生完成填空。

19、3练一练,学运用。(1)师: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作者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课件出示: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郭沫若石榴(2)学生自由读这段话。(3)全班交流,教师总结。4联系实际,加深感悟。师:我们在写文章表达某一种情感的时候,像本单元课文一样,把情感寄托在某一事物上,不空洞说教,可以使要表达的感情有依附,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1)从下面的两种感情中任选一种,借助具体事例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珍惜时间。怀念儿时的玩伴。(2)学生完成练习,并

20、全班交流。二、日积月累1师:(课件展示蝉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昆虫吗?不知道的同学没关系,你们再来听听这种昆虫发出的声音。(播放蝉的叫声音频)(学生答:蝉)2没错,这种昆虫就是蝉,很多同学不知道它长什么样,但是只要听到它的叫声就会知道。每当夏日炎炎,蝉就会在高高的树上发出响亮的叫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唐代诗人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蝉。3作者简介。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慈溪)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其诗蝉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合称为“咏蝉三绝”。4整体感知古诗。(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借助

21、工具书读准字音。(2)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3)指名读、齐读。5理解古诗。(1)理解重点词语。垂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这里指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清露:纯净的露水。流响:指蝉连续不断的鸣叫声。疏:开阔、稀疏。藉:凭借。(2)理解诗意。小组合作,借助重点词语释义和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教师总结。6背诵古诗。交流平台: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日积月累:蝉:形象、习性、声音第二课时1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2能结合不同的语境,比较同一词语表达的不同意思。3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重点了解对比的写法在描写事物时的作用。难点能根据同一词语的不同意思恰当地在不同语境中运用。一、读句子,体会它们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的相似之处。1读句子,找规律。(课件出示文中的三个句子)(1)学生自由朗读这三个句子,想一想:这三个句子描写的对象分别是什么?这三个句子在描写事物的方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三个句子都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