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疗效分析_第1页
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疗效分析_第2页
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疗效分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稳定性咬合板治疗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疗效分析摘要:目的 评价稳定性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 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给予稳定咬合板治疗,治疗中 15d 复诊 1 次,治疗期限为 6 个月年,治疗后复诊 1 次/月,随访 6 个月,并行关节常规检查拍 X 线片,颞下颌关节核磁检查, 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43 例弹响患者中 31 例( 73.81%) 弹响完全消失, 35 例疼痛患者中 27 例( 77.14% ) 疼痛消失, 18 例张口受限患者中 13 例( 72.22% ) 转为正常。结论 稳定性咬合板对治疗可复性颞

2、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有较好的疗效。关键词:稳定咬合板;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紊乱病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的常见类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弹响、开口型偏斜或者开口受限和疼痛等 1 。咬合板又称为颌垫,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稳定咬合板是一种可摘的矫治器,由硬质树脂制成,覆盖在一侧牙弓颌面和切缘表面(一般覆盖在上颌),在正中关系位或牙尖交错时与对颌牙形成广泛、均匀的点状接触,无尖窝交错接触, 无非工作接触 2 。本次调查研究仅对稳定咬合板对于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中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 2013 年

3、1 月 2014 年12 月在唐山市古冶区医院口腔科门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进行颌垫治疗的 46 例患者。经检查临床症状并进行颞下颌关节 X 光片及核磁检查,确诊为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排除诊断为单纯咀嚼肌功能紊乱、夜磨牙、滑膜炎病例。患者每次复诊,咬合板的调磨均由同一医师完成。1.2 咬合板制作和治疗方法 本研究的所有病例全选择为上颌固位的咬合板。因颌板固位于上颌时固位好,容易达到与对颌牙的全牙弓点状接触,以利于髁突与关节窝形成稳定关系;颌垫高度的确定:颌垫并不是越薄越好。稳定性颌板制作:一般为患者作正中咬合时,将一定厚度的蜡堤(约 34mm)烤软后置于牙列颌面,寻找一关节症状消失或减轻时的

4、位置,咬紧蜡片,冷却后从口内取出,再定位颌板即引导患者前牙至对刃,其余同稳定颌板。1.3 戴用方法 咬合板戴用时间治疗初期 24h 戴用( 包括进食及睡眠时) ,症状好转后可只在夜间戴用,根据患者情况 12w 复诊 1 次,调整颌垫高度,并且调磨颌垫上不均匀的接触点,并询问患者症状是否减轻,戴用 1 个月症状无缓解患者改用其他治疗方案。疗程一般为 36 个月,治疗结束后 1 个月、2 个月、 3 个月、 6 个月复诊。1.4 复诊检查和评价指标记录患者戴用咬合时间、复诊次数以及患者对于戴用咬合板后主观症状自我评定。并检测患者张口度, 改善大于 0.5mm 但未达到 3.2mm 认为张口受限症状

5、得到改善, 张口度改善至大于 3.2mm 认为张口度得到恢复。 弹响及疼痛症状疗效分为完全康复即症状消失、 症状减轻和加重 3 个等级。复诊时进行常规关节检查。2 结果43 例弹响患者中 31 例(73.81%)弹响完全消失,35 例疼痛患者中 27 例(77.14%)疼痛消失, 18 例张口受限患者中 13 例( 72.22%)转为正常。结论:稳定性咬合板对治疗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有较好的疗效,见表1。3 讨论3.1 本次研究证明稳定性咬合板对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中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引起的各种症状均有明显作用,颌垫可以明显的缓解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疼痛、张口受限和颞下

6、颌关节弹响等,调整颌垫的颌平面重建一个稳定的下颌位置,可以减轻关节内压力,使下颌处于最合适的生理位置 3 。国外也有研究证明稳定颌垫在短时间内可以改变关节盘后区受压状况,可以为关节后区的修复提供空间和必须时间。另外稳定颌板可以对夜磨牙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但是在本次调查中有两例关节弹响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变,均为病程较长患者,不知是否关节盘病及其附近关节软骨等结构出现较重的病理性改变。国外研究较长的病程造成关节盘、滑膜、关节软骨和盘后组织发生较重的病理改变。单纯颌垫治疗效果欠佳。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咬合板治疗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 X 光片及核磁片可以发现髁突及关节软硬组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3.2 本次研究中对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治疗 6 个月后效果满意,明显改善疼痛或不适症状。观察期内效果较为理想,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颌关系的保持需要进一步进行正畸治疗,因为国内外很多研究 4 证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中错颌比例偏高,使咬合关系尽量恢复正常,保证治疗效果的持久。参考文献:1 张志愿 .口腔颌面外科学 M. 第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0:380.2 易新竹 .殆学 M. 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1.3 谷志远,傅开元,张震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