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散文阅读_第1页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_第2页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_第3页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_第4页
高考复习散文阅读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复习散文阅读一、散文的基本常识首先要认识散文文体的基本特征。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散文区别于其他文体 的本质特征,是主观地记录作者所经历或体验的过程。一般而言,叙事散文记录作者在过去某一段时间空间里见闻的过程;抒情散文描述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哲理散文再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思考体验过程。散文离不开情感,但是它不同于诗歌的抒情,诗歌中的情感往往是情感的瞬间 爆发,是情绪或感情本身,而散文则传递情感的变化过程;散文所叙述的事情 不同于小说的故事,小说是对虚构时空中的活动的连续记录,传统小说还有贯 穿始终的人物,有完整的情节,而散文的事是对某些生活片断过程的记录,叙 述的是作者经历该事情的主观过程;

2、散文可以传递观点, 但是它不同于议论文, 一般来说,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提出看法或观点,并进行论证,而散文呈现的 是对某个问题的认识片断或认识过程。有以叙事为;有以抒情为;有以明理为;还有复调散同是散文,有不同的体式,以抒写对象和写作意图的不同来区分, 主的叙事散文,如游记就是写游历的见闻过程,如雨中登泰山 目的的抒情散文,一般写情感和情绪的变化过程,如荷塘月色 目的的议论性散文,写的是对某个问题的认识过程,如道士塔 文,融叙事、议论、抒情为一炉,如纪念刘和珍君 。抒情、明阅读散文,可以先区分文章所记录的主要对象的基本特征,即叙事、 理的过程,也就是作者在散文中“写了什么”;然后梳理文章的结构,

3、如时空 转换的过程,情感变化的过程,认识与思考推进的过程等,即作者在散文中是 “怎么呈现的”;最后,探讨文章记录的对象与记录过程、记录手法的内在联 系、语言特点等,即“记录得怎么样”。从这三个角度去感受、分析、把握, 我们就容易构建起散文阅读的图式。二、散文阅读考试的命题特点1. 词语理解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赋予的含义是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散文 试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 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 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根据文意写出某词语的含义。这就要重点把握以下几 种类型的词语:(1)体现作用思想观点的词语;(2)体现作者情感的词语;(3)运用比喻、 借代、拟

4、人、夸张及移用或移情、 反语等修辞手法的词语;(4)体现文章主旨及作者意图的“文眼”及“居要”的“片言” ;:(5)展示文章脉络及过渡衔接的词语;(6)表示指代性的词语。2. 句子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散文阅读主要的命题形式。所谓重要的句子通 常是指以下几种语句:.结构比较复杂、意思难懂的句子;.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 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 旨、观点、情感的句子。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句的深刻含意。(2)从文中看,某句指的是什么?(3)依据某段文字,如

5、何理解某句话?3. 筛选整合信息的筛选与整合是散文阅读的主打题型,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必须对多方 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 概括并将它们融为一体。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是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 求概括说明。4. 技巧分析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丰富多彩的,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表达方式方面的技巧,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 等表现手法方面的技巧, 有主次、 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有铺垫、 伏笔、过渡、照应、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

6、,有比喻、夸张、排比、拟人、 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这种题型常见的提问方式是:(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 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 情达意服务的;(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 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 ,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4)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5. 物象分析散文中的物象就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 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命题者常

7、常从散文的物象人手设题,常见的提问 方式是:(1). 联系全文,指出某物象的含意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2)某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形象分析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文中某一人物形象。 根据原文简要描述某人外貌的具体特征。 请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某人形象的内在特点。 请扼要评价某一人物形象。散文是以写情为宗旨的,但散文抒情多数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借助一定 的形象,或是触景生情,或是托物言志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散文时,首先要感 知散文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散文对形象的考查,一是归纳概括散文中的 意象或形象,二是考查形象的作用。记叙性的写人散文或小说与其他文学样式 相比更重视塑造

8、人物形象,所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是此类文体的命题重点。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2.)(3.)(4.)7. 语言修辞常见的设题方式是:(1)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 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2)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3)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4)请结合全文,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8. 布局谋篇 常见的设题方式是: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首段(末段)的作用。(或:文章主要写,却又从写起,作 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或:文章末尾引用某某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 么样的情感?这样

9、写有什么作用?或: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这对表现文 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或: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9. 内容要点 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需要阐释能力和综合能力。即要求学生能真正读懂文章。能把文章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认知,在完成这思维行为之后, 还必须具备语言的转化能力, 也就是能把文中的内容 (“原话”)变成自己的话。 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2)“”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它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10. 有关探究 设题重实际: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它不会像平时可 也就是说,答

10、案肯 有的题干直接说“请“说说你的理解”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 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 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 ,任意发挥。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 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很少有现成的答案。答案有限制: 以“见仁见智”。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 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干表述有区别: 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 等等。常见的设题方式有:(1) 对文本内容中的疑点、难点提出,提出问题,深入研讨。(评析)(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设置

11、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让学生充分发挥 独立思考、辨析判断的能力。 (辨析)(3) 质疑某些作品在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上可能存在的不足。(质疑)(4) 根据文本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回答问题。(往社会拓展)(5) 根据文本涉及的语言文学知识、写作艺术,分析文本以外的作品。(往 文学拓展)(6) 对文本的内容或形式提出假设而作答。(往假设拓展) 三、真题演练牛铃叮当李清明水乡多水牛。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不但假期要整天放 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 回去喂养水牛。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 起,它的脖子

12、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 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与水牛朝夕相处,我们也摸透了它温和、驯良的习性。只要你往牛头前一 站,哪怕它正在吞食草料,也会赶紧把头一低,让你攀住牛角,爬到它背上。待你坐好,水牛还不忘摆动头角,“嗯呀嗯呀”撒娇般地叫唤几声,牛铃也会“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骑在牛背上的我们,头上扎着柳条帽,腰 间别着把弹弓,右手高高地扬起柳条鞭子,活像一个个舞剑骑马,披挂出征的 大将军。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等天收粮,靠天吃饭。放眼望去,湖洲上唯有水草疯长,久而久之便成了放养水牛的

13、 天然牧场。春天里,不再耕田的水牛被赶至牧场,脖子上换上了刻有记号的新铃铛,直到冬天才各自牵回。一起牵回的还有傍着公牛母牛的新生牛犊。牛犊 的认领沿用的是乡里的老规矩:将各家的大牛小牛赶至一处,看哪头牛犊跟谁 家的大牛走,哪头牛犊就算是谁家的。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由牛犊引发的纠纷,每有耳闻。曾有相邻的两家因争六头小牛而互不相让,直至对簿公堂,一家甚至 提出要用船装着大牛小牛去省城做 “亲子鉴定” 。自然,鉴定最后平息了纠纷, 但花去的鉴定费、差旅费和诉讼费加起来远远超过几头小牛的价值,这一时成 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最多的黑色幽默。打那以后,水乡的水牛们大都由放养改成了圈养

14、。岁月流逝,牧童牛笛仿 佛一夜之间成了绝响。没了广阔湖洲茵茵绿草的映衬,少了骀荡和风的吹拂 牛铃依旧叮当,但总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本文有删改)问题】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2013 高考浙江卷)7【解析】本题其实就是考查物象的作用,那就要从三个方面来思考:结构、内容、情感。从结构上看:题目是“牛铃叮当”,明显地呼应题目,同时,牛铃 出现在文章的多个段落中,明显地起到了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把众多的材 料组织贯穿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内容上看:小时候牛铃叮当, 水牛是农家的命根子,农人很爱护它,水牛能发挥出巨大作用,而如今, “早已 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身上的铃铛刻有记

15、号,只是作为一个标识,为了点滴的利 益,人们争得不可开交,淳朴、诗意乡村不见了,虽然“牛铃依旧叮当,但总 觉得少了往昔的悦耳与悠扬” 。用“牛铃”来形成背景旋律,写出世间的变化, 点出了文章的主旨。 从情感上看: “牛铃”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 借“牛铃” 来表达对农耕时代的情感,对淳朴、诗意乡村的眷恋,对田园牧歌图景消逝的 怅惘。【参考答案】呼应题目,点明文旨。作为线索,使全文结构更加紧凑。 形成背景旋律, 增添了感染力。 构成象征, 承载了农耕时代的情感与记忆。 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 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

16、人把玩的装 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 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 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知道壶口到了。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弥漫河底 散发 天也被这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 地竟陷下一层, 天也高了一尺, 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滴,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 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 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 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 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 :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 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肖铁壶口的黄河 题目: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指导:第一步:明确“运用了什么手法(技巧) ”。 主观上写人的感受,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出黄河气势,这叫侧面烘托。 第二步:明确“该手法(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 。 作者从多个角度来写主观感受,如写心跳、 耳聋、 眼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