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2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3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4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2大气环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二】大气环境【考情分析】1.立足人气关系,关注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均是大气成分 变化的结果。2 .以天气预报的数值图及天气系统图为案例,考查天气变化过程。3 .由单纯考查气候图像向与太阳高度变化、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综合方面转化;从重点 考查地带性规律逐渐转向重点考查非地带性因素对气候特点形成的影响。4 .通过图、表等资料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并考查某气候类型的纬度和海陆分布,成因, 特点等基础知识,以及气候对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要素和农业;建筑、交通、旅游等 人文社会生产生活影响;5. 运用等值线分布图等图表分析气温、降水、和气压分布状况,内在联系;与天气变化、 风的

2、大小、方向以及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知识交汇】1、大气的组成和分层(1 )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组成作用干洁空气氧维持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氧化作用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有减弱氧化的作用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材料;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有保温效应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影响大气温度,少量紫外线有杀菌作用水汽水汽的相变产生云雨雾雪等一系列天气现象固体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垂直分层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分层厚度特点运动与人类关系温度变化原因高层大 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 界50 - 80 千 米迅速下 降; 80千米

3、 以上迅速 上升咼空电离层物质 能吸收太阳紫外 线辐射存在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波,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 要作用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 55千米起初气温 变化小,30 千米以上 气温迅速 上升臭氧吸收紫外线 故上热下冷大气以水 平运动为 主臭氧层吸收太阳紫 外线,是人类生存 环境的天然屏障; 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有纬度和季节上的 时空变化(低纬气温随高度增加而热量绝大部分来 自地面,故上冷下对流动动显著与人类关系最为密 切,人类就生存在1718 、 中纬1012、高纬 89千米;夏季高些, 冬季低些)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C热八、5对流层底部2.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4、用总结削 弱 比 重作用 形式参与作用的大气成 分削弱的 波长范 围作用特点实例19%吸收臭氧(平流层)、水 汽、二氧化碳(对流 层)紫外线、 红外线有选择性,对可 见光吸收很少, 可透射到地面大气成分的比例一般 较稳定,对太阳辐射的 吸收变化不大34%反射尘埃、水滴、云层、 较大颗粒尘埃各种波 长的辐 射同样 被反射无选择性,反射 光呈白色。云层 越厚,反射越强, 是最重要的削弱 方式阴天,白天的气温一 般不高,世界上最咼 气温不在赤道,而在20° N 30°N 沙漠地 区散射质点是空气分子,微 小尘埃可见光 短波(蓝 青紫光)向四面八方散 射,有选择性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5、质点是颗粒较大的 尘埃、雾粒小水滴各种波 长同样 被散射(2)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保存了热量。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起到“地球外衣”的作用。3.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特点对大气运动的影响方向大小水平 气压 梯度 力与等压线垂直,高 压指向低压,不因 风向而变化与气压梯度成正比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二力共同作用的 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地转 偏向 力与风向垂直,北半 球右偏,南半球左 偏,赤道上不偏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 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理 纬度正弦值成正比摩擦力与风向相反与地面状况呈正相关, (山区大于平原

6、,陆地 大于海洋)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三力共冋作用 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夹角大小与摩擦力大小成正相关)4.全球性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的形成及表现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性质均匀。形成因素: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及分布:包括低纬环流(0° 30°),中纬环流(30° 60°),高纬环流(60° 90°)。画图说明:用心 爱心 专心-7 -影响:影响全球降水分布,如四个降水带的形成:赤道多雨带、副热带少雨带、温带 多雨带、极地少雨带影响部分地区气候的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7、原因: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 移动方向: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产生的影响:使同一地区在不同的季节受不同的环流控制,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天气、气 候状况;很多气候类型的形成均与此有关,如: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等(3)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时间温度气压切断气压带实际气压情况北太平洋亚欧大陆北大西洋7月陆高海低陆低海高副热带高压带 被大陆热低压 切断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亚速尔高压1月陆低海高陆高海低带极地低压带 被大陆冷高压 切断阿留申低压亚洲高压冰岛低压时I"-:去 -%

8、L*巴 切画7 '出命"忸_站三二一V二二一空*洛*"一 ' - -> _k * fninrnt-n 二WVans<vGt: r>P« 一 v-"MJ八4 二k 冷 b"Fl -、WM-J7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f单征:hPtt).-匚匸 F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影响:形成季风环流地区风向原因1月7月东亚西北风东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亚东北风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 移动;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澳大利亚西北部西北风东南风5.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对天气的影响(1)气团与天气性质分类:暖气团和冷气团;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

9、,气压较低,天气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影响我国气候的气团:夏季:热带海洋气团(太平洋)一一东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东部地区赤道气团(印度洋) 西南季风:降水多一一我国西南地区冬季:极地大陆气团西北季风:降水少(2)锋面系统与天气 冷锋与暖锋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上升情况被迫抬升徐徐爬升图示天气图符号图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 天气现象多形成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暖气团的位置,气 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 气温

10、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天气实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的 大风、沙暴、寒潮等(影响我国 天气变化的主要类型)我国南方的绵绵春雨雨区位置锋后降水锋前降水识别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雨区位置等准静止锋名称成因影响地区带来天气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长江中下游至日本南部“梅雨”天气昆明准静止锋冷锋南下受到地形阻挡西南贵阳至昆明一带该地区冬季“天无三日晴”(3)气压系统与天气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天气典型事例南北半球位置判断方法北半球南半球气旋低压区逆时针辅合顺时针辅合上升阴雨“台风”“左右手螺旋法”大拇指表示垂直 气流运动方向,其 他四指表示水平气 流运动方向,与左 手一致的在南半 球,

11、相反则位于北 半球。反气旋高 压 区顺时针辅散逆时针辅散下沉晴朗“伏旱”“寒潮”6、气候形成因子(1)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基本的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是“以温定带”的基础);(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对气候具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 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 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是“以水定 型”的条件);(3)下垫面(地面状况)则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 源,不同的下垫

12、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降水丰富,且季节变化和 年际变化小(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地形地势: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阳坡与阴坡;迎风坡与背风坡;垂 直差异。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反射率:新雪 冰面 裸露地面 植被覆盖地面 海洋(4) 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人类活动彳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7、气候类型(1)特殊分布:A远离亦道的热带雨林气候一一“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地形迎风坡十沿岸暖流”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分布在赤道南北纬10°之间的地区,受纬度位置及大气

13、环流的影响,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主要位于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及亚洲印度尼 西亚等地。那些远离赤道的地区,只要气温、降水量等达到一定数值也可以形成热带雨林气 候。这样的地方在地球上有四处,即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 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它们虽然远离赤道,但由于处于来自海洋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洋面 又有暖流的加温加湿作用,从而使上述地区不但气温较高,降水也较为丰富,符合形成热带雨林的条件,所以发育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B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一一“地势高”热带草原气候大致分布于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因处在赤道低气压

14、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之下而形成。赤道穿过东非高原,本地区理应为热带 雨林气候,但由于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相对低,对流不旺盛,降水少,从而形成热带草 原气候。C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一一“西风带内安第斯山脉的北风坡”温带大陆性气候一般分布于温带大陆的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干旱少雨。南美巴塔哥 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东面距海洋较近,并处于西风带内,但该地处于安第斯山脉 东侧的背风地带,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D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可以看到,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欧、

15、北美及南美大陆西岸狭长地带,许多人误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只 分布于南北纬 40°60°大陆西岸。事实上,只要是温带地区,又能受到西风的影响,终年 有暖湿空气从海洋面上吹来,就可以形成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 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地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2)重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点(总结)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成 因气温降水季 节变化气候特征热八、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 原,刚果盆 地,马来群 岛赤道 低气 压带 控制最冷 月大于15 度,终 年高温全年多 雨全年冋温多 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 ° 20

16、6;之间非洲,南美 洲,大洋洲赤道 低压、 信风 带交替控 制夏季多 雨湿季干季交 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 °北 纬25°大 陆东岸中南半岛, 印度半岛, 海南岛等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夏季多 雨雨季集中 旱雨季分明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纬20 ° 30 °大陆 内部、大陆 11: t f r 西岸北非,阿拉 伯半岛,澳 大利亚中 西部副高 或信 风带 控制全年少 雨全年干旱少 雨亚 热八、带亚热带季风气 候南北纬25 °35 °大陆 东岸亚洲东部, 澳大利亚 和南北美 洲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最冷 月在015度间, 冬暖 夏热夏季多 雨冬

17、温夏热夏 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 °40 °大陆 11: t f r西岸除南极洲 外,各洲都 有分布副咼 和西 风带 交替 控制冬季多 雨冬温雨夏干 热八、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典型地区成 因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气候特征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 °50 °大陆 东岸亚洲东部冬夏 季风 交替 控制最冷 月在0 度以 下,最 热月18读 以上夏季多 雨冬寒冷干燥 夏咼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 候南北纬40 °60 °大陆 内部欧亚大陆 和北美大 陆内部大陆 气团 控制全年少 雨寒夏热 干旱少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 °60 °大陆 西

18、岸欧洲西部, 南北美洲 西岸全年 受西 风带 影响最冷月 0度以 上分配均 匀温和多雨冬8、三类大气环境问题大气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后果解决措施全球变暖自然原因:气候的变化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排放温 室气体、毁林海平面上升:海水温 度上升膨胀;极地冰 雪融化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 化,进而导致世界各 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 利用率,采用新能源, 保护森林植被特别是 热带雨林;加强国际 合作臭氧层空洞自然原因:太阳活动人为原因:冰箱、空调释放 出的氟氯烃化合物,通过光 化学反应大量消耗臭氧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 渔业造成破坏加强国际合作,减少 氟氯烃排放,积极研 制新型的制冷

19、系统酸雨人为原因:燃烧煤、石油、 天然气等,向大气中排放二 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 气体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 酸雨自然原因:我国南方地区土 壤、大气中灰尘颗粒呈现酸 性,南方多山地丘陵,酸性 气体不易扩散河湖水酸化,鱼类生 长繁殖受影响乃至死 亡土壤酸化危害植被和农作物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 迹危害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是减少硫 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 排放,研究煤中硫资 源的综合利用,发展 洁净煤技术、清洁燃 烧技术【思想方法】一、等压线图的判读与应用在等压线图中判断天气系统是地理学习能力再生点之一。其基本判读方法如下。Hi1.根据等压线数值分布特征,判读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气

20、压 场名称。2 .根据气压差异判读风向,基本原理: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高空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与等 压线斜交。3 .根据气压梯度判断风力,同一等压线图中看等压线图1北半球低压槽天气状况用心 爱心 专心-# -疏密(密大疏小),不同等压线图中看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既要看气压差的大小,更要注意 比例尺的大小)。4 .不同地点天气状况分析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低压中心因气流上升而多阴雨天气, 如台风天气;高压中心因气流下沉而天气晴好,如寒潮、伏旱天气;低压槽附近因冷暖气流 交汇常伴有阴雨天气(如图 1),高压脊控制则为晴朗天气。二、季风对中国降水量和旱涝的影响 中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21、规律及形成原因如图所示。1.中国降水量主要由湿热的夏季风带来。2 .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由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3 降水量的时间分布规律:集中夏秋季节 (5 10月),南方地区雨带到达早,退出迟,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带到达迟, 退出早,雨季短。4 夏季风的强弱、迟早的不稳定性,决定了我国多旱涝灾害。夏季风主要源于“副高”(专 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因此副高的位置与 强弱影响着我国降水的多少及分布,正常情况, 受“副高”的推动,每年 45月,雨带位于华南地区;67月,雨带到达江淮地区;78月,雨带移至东北、华北;9月开始南撤,10月撤出我国大陆。当夏季副高发展强大伸至我国大陆,位置持续偏

22、南时,易造成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如98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而北方易发生旱灾;当副高季节性北跃提前,位置较常年偏北时,则北方易出现洪涝灾害,南方易出现旱灾。为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抓好水利工程建设等防灾抗灾措施。三、气候1.影响气候的因素用心爱心专心-9 -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不同、热量不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 度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季风环流(大流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 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2 .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副极地低气压带(

23、温湿)70060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中纬西风带(温湿)副热带高气压$;弟$实站(干热)400低纬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温带海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300热带沙漠气候井、200 (干热)100(湿热)00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700亚热带季风气候3 .气候特征的描述(气候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同组合)(1)描述方法:气候特征的描述用气温、降水和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在空间上的相对统)。如描述新加坡的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2)典型气候特征的描述与比较 属于夏雨型(夏季多雨)的气候类型:季风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属于冬雨型(冬季多雨)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唯一的一种

24、) 季风性气候特征的描述:包括三种: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的气候特征 都可表述为高温多雨,冬季略有差异依次为寒冷干燥、温和少雨、高温少雨。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终年温和多雨;热带沙 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草原气候(萨瓦纳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相同点是气温各月都在20 C以上,降水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不同点是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总量大,在月份分配上具有爆发性,热带草原气候降水从春季逐月增加,由旱季向湿季逐渐过渡。 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的差异:相同点是具有海洋性,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降水多且均匀;不同点是温带海洋气候最冷月气温在0

25、 15C,海洋性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在-15 0 C。气候类型的判断如下简图:4 .气候的综合判读(1)定位法: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和海陆分布规律来判断。(2)定性法:根据描述的区域自然特征(如植被、水文、土壤等)和气候分布的特点来 断定气候类型和地区。以“温”定带(温度带),以“水”定型(气候类型)。气候类型"1空间分布规律I 1共性(模式图)定位法 q个性(分布差异)性法时间变化特征H气温变化降水差异由定量法【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F图是某大陆35度纬线的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后判断 年常忒S4IM)-打I-东 3呼用心嗫心120 西1200-8(")-11

26、 -1. 图中乙处年降水量少的原因是终年受高气压控制位于背风坡地形闭塞受寒流影响A.B.2. 图中丙处所属气候类型的典型农作物是A.柑橘、柠檬、葡萄、油橄榄C.苹果、梨、葡萄、棉花3. 根据水循环原理,图中甲处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读下图回答46题。地处大陆中心,各方向距海远终年盛行由陆到海的风C.D.B.甘蔗、柑橘、茶、棉花 D.苹果、桃、葡萄、油橄榄D.4. 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值分布图, 示气压值,且a> b> 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中表示近地面的是点。B. 点中表示高空的是点C. 若点形成热力环流圈,则气流方向为777D.

27、点中,气温最高的点为点5. 若图中三个圆圈表示某地等太阳高度线,则N= 20° W,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 上海夕阳西下B. 巴西高原草原一片枯黄C. 墨累一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区正值小麦种植业的忙碌季节D. 摩尔曼斯克有可能出现极夜现象6. 如上题所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点自转线速度大于点B. 、点位于大陆上C. 6月22日、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大小为>3D. 处的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带读“某地气压年变化状况示意图”,回答北冰洋a、b、c 表S,P= 20°,7.该图所示地区可能是(A.亚速尔群岛B.蒙古高原C.夏威夷群岛D.巴西高原&形成该地区气压年变化状况的主

28、要因素是A.人类活动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D.B.a= 0°, b = 307 8 题。洋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60下表内容为某年中日美英四国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关数据,回答 一 10 题。人均能源消费 (世界平均为100)人均二氧化碳 排放量(吨)用心 爱心 专心-15 -美国47820日本24111.6英国2379.2中国53.62.8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使气温增高B. 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是惟一的原因C. 加强国际合作,发达国家承担首要任务是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

29、之一D. 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就是环境遭到人为破坏10为控制全球“温室效应”问题,下列生产部门应该着重治理和改造的是A.木材加工厂和造纸厂B.金属冶炼厂和火力发电厂C.石油冶炼厂和化工厂D.电镀厂和化工厂下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图。读图回答11 - 13题。11. 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A.Pa>Fb>PcB. Pa<Pb<PcC.Pb>FC>Pa12. 当图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沙尘暴B.干旱13. 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点升起C.泥石流D.P

30、 b<Pc<Pa)D.暴雪B.太阳耀斑爆发D.太阳直射北半球读“相对湿度同温度的关系图”回答14- 16题。冷<A履中含量t目对湿糜 50%相对湿度 100%小含量上午10时下眉时32 T)犬含量相对溟度20%14. 有关气温与湿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湿度从凌晨4时起逐渐加大 C.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加15. 该地可能是下列哪个城市(A.东京B.湿度随气温的升高而降低D.气温在正午12时达最大值B.乌兰巴托D.阿伯丁C.罗马16.该地该日的天气状况是(A.全天无任何降水过程B.下午3时有降水过程C. 上午10时许有降水过程D.凌晨4时有可能产生霜冻下图是 半球近地面风带分

31、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90a180-9cr17.AC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东北风.东南风18. 图中b处的气候特征是(A.炎热干燥C.温和干燥)B .西北风.西南风).咼温多雨温和湿润读下图,完成19-20 题。专心-# -75°120°38° NA19. A地的气候特点是A.最低月均温在0C.降水季节分配均匀20. B地沿岸洋流为A.加利福尼亚寒流C以下B.加那利寒流B.雨热不同期D.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c.墨西哥湾暖流D.阿拉斯加暖流二、综合题21.下图是沿北纬60°的1月份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判断理由是_,判断

32、理由是2Z;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季。(1) 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在d,e,f三个区域中,属于海洋的是 (2) 此时e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b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3) 此时我国盛行的风向是 ,其性质是(4) 此时印度盛行 年中的_22. 读“地球温室效应影响”图回答。用心 爱心 专心-19 -soF -昭-020*3 -牝勒-SO*S -DGOE130兀 IGQ-EITOF 60°(1) 据研究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有是:(2) 据图分析“温室效应”对下列地区农业生产将会产生的影响有: 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 温带耕作业发达地区 亚寒带某些地区(3) 目前,西部严重缺粮原因是,理由是。产生温室效应的原因;“温室效应”是否进一步加剧那里缺粮问题?2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非洲的比尔马(19 °N , 13 °E )、印度的安拉阿巴德(25 °N , 81°)和我国的广州(23 °N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