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高考作文._第1页
怎样写好高考作文._第2页
怎样写好高考作文._第3页
怎样写好高考作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怎样写好高考作文2008-09-14 19:39在高考中,作文是语文科的重头戏。 虽作文只占语文科分的五分之二,即 60 分。但其得分总是占语文得分的二分之一。要考好语文, 必须重视作文, 必须研究高考应试作文的规律和特点。高考作文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它有很强的限时性。在 150 分钟的考试中, 作文大约只有 60 分钟左右的时间。从阅读作文题干、构思、拟题到800 字以上的行文要在不到一小时的时间内完成,“应急”的特点十分明显。加之应试的特殊心境,往往会出现平时不应出现和不曾出现的失误,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 从而影响了成绩。笔者在这里从评卷教师的角度, 谈一下在高考作文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和应该采

2、取的对策。如考生既能避免错误,又能发挥潜能,取得好成绩是不难的。一、审题的易误与对策99 年开始的话题作文,以其易让考生发挥优势,张扬考生个性,空间大,角度宽,立意广,不易押题等特点,成了近年来高考作文的的主要命题形式。无论从出题者的角度还是从考生的角度, 对这种作文形式都有很高的赞同度。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话题作文。 所不同的是可能会增加审题的难度, 在话题的多概念性上做文章,在开放的前提下加大限制性。 高考是选拔考试, 让考生在审题环节就拉开档次,淘汰部分人。因此考生千万注意审题这一环节。从阅卷的角度来看,阅卷教师的第一个审阅内容就是看你符不符合题意,即切不切题。有的考生拿到作文题不认真去审

3、题,未完全理解题意就下笔,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作为不切题的文章, 一般按不及格判分, 损失是十分惨重的。 例如:把“答案是丰富多采的”理解为“生活是丰富多采的”。 近年的作文出现了多概念性。比如以“现实与梦想”这话题这个题, 文章不可忽视两者间的关系去构思。只在“梦想”、 “理想”、 “现实”等概念上做文章是不切题的。 全省适应性试题以“过程与获得”为话题,作文只谈“过程”,不提“获得”,或只提“获得”,不谈“过程”,甚至二者都不谈及;“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只提其中一个概念往往会判为不切题作文。对策:1、仔细阅读作文题,看清每一个字,不明白题意不构思,不清楚要求不下笔,思路不清不行文

4、。2、仔细分析话题词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选好角度,立意不顾此失彼。3、在文章中注意“关照”话题中的词语。 比如 2002 年作文题中的“心灵”、 “选择”,2003 年作文题中的“感情亲疏”、 “认知”, 上面提到的“梦想”、 “现实”、“过程”、“获得” 2004 年的“挫折”、“痛苦”。有的考生通篇不提或忌提话题中的词语, 特别是在记叙文体中回避这些词语是不明智的。 平时文艺性的文章,作者的观点越隐蔽越好,高考作文不一样,作者的观点越明显越好。阅卷教师的时间紧,任务重,在一般情况下,评完一篇作文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平均也只是 70 90 秒钟,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品读你的文章。虽然高考作文分

5、的判定要经过多道工序, 但初平时所判的分是非常关键的。 如通篇找不到话题中的词语,很可能会判你离题。4、注意“回头看”。在行文中,有时会跟着一时的思路走,可能走歪了。所以要一边行文一边“回头看”, 是否偏离了题意, 是否忘了“关照”话题, 是否在最显眼处“亮”出了你的观点或中心(记叙文和散文一般在“文眼”上)。二、关注文章的“眼睛”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不少考生不注重这个问题或不十分注重这个问题, 随意给文章安上一个题目,严重地影响了文章质量。阅卷教师第一眼接触的是文章题目。 “好题一半文”, 好题目,好印象;坏题目,坏感觉。第一印象对你文章的定位影响很大。考生自拟题目主要出现以下问题:1、

6、题目与文体不符。议论文体拟的是记叙文体或散文体的题目,记叙文体或散文体拟的是议论文体的题目。2、题目太大。一篇千字文的题目完全可以写一本书。比如:就是谈谈子女的教育问题,用的是“论教育”一类的大题目。3、用玄题。为了标新立异,用与文章无瓜葛的题目。 2000 年的话题作文以“答案是丰富多采的”为话题, 我省一个考生用“谁持彩练当空舞”为题, 很玄。这篇文章开始认为不切题判 为 37 分,在复查时因立意、内容、文采均很好改为 54 分,如题目不出问题可以判到 58 分。4、用话题为题。让阅卷老师觉得你的知识很贫乏。5、无题目。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其原因是粗心大意。开始未拟出好的文题,打算写好文章后

7、再加上去, 结果因时间紧, 匆匆交卷未能补上。 无题目的文章除硬扣两分外,再好的文章也难进入“发展等级”。对策:1、文题要符合文体。2、作文题要有鲜明性和形象性。如上文中为了子女的教育问题以“论教育”为题,不如用“花儿应该怎样开?”“要月亮岂能给星星”“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这个话题有的同学用“守得云开见明月”,这些题目形象生动又寓意在题上,很得阅卷老师的赞赏。3、以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熟语为题,这些句子往往有哲理,有深意,能增加文章的厚度,使人回味。4、变旧题为新题。我们曾读过很多文章,将这些文章题目稍加改动,又成自己的文章题目,会产生新意。如荷塘月色变为荷塘春色,阿 Q 正传改为阿 Q新传阿

8、 Q别传。拟题的方法很多, 比如还有“数字法” (用数字为题: 1+12),“反常法” (如“少些爱吧”、“让良药不再苦口”)等,作文时拟上几个,认真审视、对比,把最切题、最形象、最引人的用上,使你的文章生辉。三、注意“凤头”与“豹尾”把一段好的文章开头称为“凤头”, 把一段好的文章结尾称为“豹尾”, 这比喻是很恰当的。“凤头”精妙,统领全身,“豹尾”有力,关照一体。我们应高度重视,精心打造。如上所述,评卷老师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 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为你评分, 文题外,就是看你的开篇和收束了,如你的开篇不俗,收束不凡,就会留好印象,在落笔打分的瞬间,文章的“亮点”就会发挥难以小视的作用。我们有的

9、考生不认真打造首段,或去抄话题,或去喊些空口号,或病句,错字;结尾或表决心,或呼口号,随便敷衍几句。有的考生不注意结构安排,比如第一段和结尾段长面臃肿。这是文章的硬伤,会严重影响成绩。对策:1、全篇可只打腹稿,开头结尾最好打一下草稿,反复推敲、斟酌后再抄入试卷。2、学习几种开篇、结尾的方法,到时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上去。这里不是说文章的主体不重要, 要尽可能使文章完美。 这里强调的“凤头”、 “豹尾”是容易被忽视而又很重要的文章部件。四、“深刻”、“创新”、和“文采”一篇短短的千字文章要有深度、有创新、有文采,必须要有长时间的积累。如果我们有目的地去做、去思考、去准备,也是不难做到的。有哲理才能

10、有深度,理性地思考,辨证地表达,才会使你的文章与众不同。我们有的考生不认真去想问题, 不仔细多角度去去发掘作文题干所给的信息,不考虑事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乃至逆向性,立意平平、观点片面、认识肤浅、缺乏新意,这只能在基础等级骨内拿低分了。对策:平时养成多思考问题的习惯。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一叶知秋”的能力; 分析问题时要历史的、 全面的、有点有面去把握。 学会结合实际去把握和证明自己的观点,学会用不同的眼光, 不一般的内省力去表达不同的观点, 达到别人达不到的高度和深度,这就是考纲里强调的深度和创新。关于“文采”。 一篇作文应是一个艺术品,有文采才能出高分。 没有优美的语言作文章的支撑,

11、好作文就无从谈起, “发展等级”往往以语言的表达为尺度。有的考生,语言干瘪,一副学生腔,一席口水话, 句式呆板,分段单一,缺乏文气,怎么看也不会是一篇上乘作文。对策:1、巧用修辞。有意识地锤炼自己的语言,用修辞的形式表达出来,或排比、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引用,使语言变得生动形象,斐然成章。2、巧用联想、想象。联想和想象,是创设新的境界的基本手法。它能使文章丰富、生动,富有灵气。3、巧妙引用。巧妙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家语段,不仅会增加文采,还会增强文章的厚度,丰富文章的内涵,会使阅卷老师对你刮目相看。4、巧用句式。现代汉语有种句式,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倒装句、疑问句、反问

12、句,在不同的地方,恰当使用不同的句式, 会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采。五、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1、文章缺乏情感。“无情无文”。有的考生一下笔就是假话、空话、套话、谎话,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让人见之乏味,品之生厌。对策:要说实话,说真心话,在行文中激发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真情文章。2、使用旧材料。有许多考生,文章立意、结构、文采都不错,但使用的材料太陈旧,写记叙文莫过于自己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生活, 写议论文总是人们很熟悉的那几个人物或事例,让人没有新鲜感,同样会影响成绩。对策:要关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 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节律, 要有意识贮存在一些新鲜材料。有的材料还可以自己加工,只要符合情理,不一定真实。3、文面不佳。文面如人的脸,太重要了,有的同学文章很好,但文字潦草,随意涂鸦,任意勾画。 微机打字不能代替你的书写能力, 有的考生平时动不动用微机手写能力差,高考时很吃亏。对策:注意使自己的文面尽可能干净整洁。 临近毕业,要练就一手好字已是不可能, 但要把字写整齐清楚是容易办到的。 注重细节,许多大问题可能出在细节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