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段修作业规范616型、17型车钩缓冲装置检修_第1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段修作业规范616型、17型车钩缓冲装置检修_第2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段修作业规范616型、17型车钩缓冲装置检修_第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段修作业规范616型、17型车钩缓冲装置检修_第4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的)段修作业规范616型、17型车钩缓冲装置检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7六、16型、17型车钩缓冲装置检修×××车辆段16型、17型车钩分解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车辆钳工环境要求 岗位人数上道工序现车钩缓分解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量具状态及车钩检修线、天车各部技术状态及动作,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2 上道工序控制在钩头右侧须标明车钩缓冲装置收入的股道、台位、车辆定位的白粉笔标记。如:1道4台2位,标记为“1-4-2”。3 分解3.1 分解钩舌销开口销、钩舌销,将钩舌销

2、放入配件箱,送抛丸除锈工序。3.2 依次分解钩舌、钩锁组成、钩舌推铁、下锁销组成、下锁销转轴,放入运输车。3.3 将分解下的配件送抛丸除锈工序。车钩检修线手锤小撬棍4 钩腔清扫用钢丝刷清扫钩腔内壁,冲击台、牵引台等易产生裂纹部位要露出金属面。钢丝刷5 记录5.1 建立车钩检修卡和钩舌检修卡,填写收入信息。内容包括:收入日期、车型、车号、入线次数、台位、配件型号、检修编号、铸造单位、铸造日期、铸造编号。从段修库收入的配件为现车配件,从其他处所收入的以及新补充的配件为非现车配件,非现车配件须在台位栏填写收入处所。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5.2 将检修卡

3、片中的收入信息录入HMIS。现车配件与非现车配件分别录入各自的界面中。车型、车号在HMIS系统中可根据入线次数、台位自动生成,卡片中可不填写。6 完工6.1 配件送至下道工序。6.2 关闭设备电源、风源,整理工作场地。6.3 保养设备,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车辆段16型、17型钩体检查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车辆钳工环境要求 确认环境光照良好,能清晰判断质量状况。岗位人数上道工序车钩分解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

4、2 全面检查工具、量具状态,确认车钩检修线各部技术状态及动作,需性能良好无故障。 2 上道工序控制钩腔内壁须清扫干净,冲击台、牵引台等易产生裂纹部位要露出金属面。车钩检修线3 钩体寿命判定3.1 钩体实行寿命管理,如无制造时间标记时报废,寿命期限以制造时间为准,时间统计精确到月,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a) E级钢钩体使用时间满25年。b) 使用时间满20年而未满25年,E级钢钩体的钩身、冲击台或牵引台横裂纹。3.2 剩余寿命不足1个段修期,状态良好,可继续使用,但须负1个段修期的质量保证责任。3.3 新制钩体须有制造时间和制造厂代号标记。标记应清晰,标记位置须在非磨耗部位。4 钩体外观检查4.

5、1 钩体须全面外观检查,对鉴别有异议的裂纹可用扩大镜、局部加热(室温不低于)、电磁探伤等方法检查、确认,放大镜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重点检查易产生裂纹的部位(图1)。4.2 钩颈、钩身横裂纹在同一断面长度之和不大于50 mm时焊修,大于时更换。4.3 钩尾销孔周围25 mm范围内裂纹时焊修;超过范围的裂纹深度不大于3 mm时可铲磨消除,大于3 mm时更换。4.4 钩耳裂纹长度不大于15 mm时焊修,大于时更换。钩耳内侧弧面上、下弯角处裂纹长度之和不大于25 mm时焊修,大于时更换。牵引台、冲击台根部裂纹长度不大于20mm或裂纹未延及钩耳体时焊修,

6、超限时更换。4.5 钩颈磨耗时,堆焊后磨平。图15 钩体检测及修理要求5.1 钩体弯曲大于10 mm时更换。5.2 16型钩尾端高度不足151 mm,17型钩尾端高度不足166 mm时堆焊后磨平(图2)。5.3 钩尾端部到钩尾销孔后壁的距离小于83 mm时堆焊后磨平,小于77 mm时更换(图3)。 5.4 检查钩尾销孔磨耗:16型、17型中部长轴原型为110 mm,16型中部短轴原型为100 mm,17型中部短轴原型为94 mm,中部长轴或短轴直径磨耗不得超过2 mm(图4);16型上、下部长轴原型为117mm,17型上、下部长轴原型为114 mm,17型上、下部短轴原型为98 mm,上、下部

7、长轴或17型上、下部短轴直径磨耗不得超过2 mm(图5、图6)。超过时堆焊后磨平。 5.5 钩型身长度小于567 mm时堆焊后打磨并恢复弧面原型,小于561 mm时更换(图7)。 5.6 钩耳孔原型长径为45.5 mm,短径为44 mm,直径磨耗大于3 mm 时堆焊后加工(图8)。5.7 连锁套头高度原型为174 mm,连锁套口高度原型为186 mm,磨耗深度大于6 mm时堆焊后磨平(图9、图10)。5.8 钩腕外胀变形影响全开位置时更换。5.9 钩身下平面须焊装磨耗板,钩身磨耗时须堆焊磨平后焊装磨耗板。磨耗板剩余厚度不足3 mm时更换,丢失时补装。钩体尾部高度量规16型、17型钩体尾部厚度量

8、规16型、17型钩体钩尾销孔中部长短轴量规16型钩尾销孔上下部长轴量规17型钩尾销孔上下部长短轴量规16型、17型钩体钩身长度量规16型、17号钩耳孔直径量规连锁套头连锁套口量规钢直尺图2 图3图4图5 图6 图8 图9 图7图8 图9 图106 记录及标记6.1 将检查中发现的故障的施修方法号填入车钩检修卡的相应故障栏中并在检测者栏中签章。6.2 在加修部位划“#”标记,报废钩体划“×”标记。7 完工7.1 配件送至下道工序。7.2 关闭设备电源、风源,保养设备。7.3 清扫作业现场,清点量具、工具并妥善保管。×××车辆段16型、17型钩体焊修作业编号

9、:××××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电焊工环境要求 确认环境光照良好,能清晰判断质量状况。焊修地点应在5 以上静止空气中,抽烟除尘装置良好。岗位人数上道工序检查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量具状态及电焊机各部技术状态及动作,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2 上道工序控制2.1 钩体各部位存在的故障须在相应部位有明显标识。2.2 故障在检修卡片中须有明确记载。3 裂纹焊修3.1 焊前开坡口,两边1020 mm范围内须清除水分、铁锈、油污等杂物,将裂纹彻底清理干净,根据裂

10、纹部位厚度开出60°±5°的V形或U形坡口,无法用角向磨光机开坡口的部位允许气割,气割后清除坡口表面熔渣。3.2 施焊处须用氧-乙炔焰局部烘烤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300400 。 3.3 焊修应由裂纹处起弧焊修,不允许在钩体非焊补表面引弧,整个坡口须连续一次焊完,焊波与金属交接处应缓坡过渡,电焊条施焊速度应控制在150250 mm/min范围内。4 磨耗焊修4.1 焊前施焊部位周边1020 mm范围内须清除水分、铁锈、油污等杂物。4.2 施焊处须用氧-乙炔焰局部烘烤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300400 。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

11、其 他5 钩身磨耗板焊修5.1 钩身下平面须焊装磨耗板,规格为16型175 mm×90 mm×6 mm,17型250 mm×150 mm×6 mm,两侧段焊,焊波长度各为30 mm,见图1。5.2 E级钢钩身磨耗板材质为27SiMn,硬度须为314415 HBS。5.3 钩身磨耗时,须堆焊平整后焊修磨耗板。图16 焊接工艺要求6.1 E级钢车钩应采用GB/T 51181995中E8515、E8516、E8518、E9015、E9016、E9018或与其相当级别的焊条。6.2 当铸件温度低于4 时不允许焊修,但允许局部预热后施焊。6.3 焊条使用前须对焊条

12、进行烘焙,烘焙温度约为250 ,时间为60 min;焊条放入保温筒内,随用随取;保温筒使用前预热到135 以上,装入焊条后,须将温度保持在100 以上。6.4 使用4 mm焊条时,焊接电流180240 A。6.5 多层焊时,每焊完一层,彻底清除熔渣后(如果发现缺陷应清除),再焊下一层。6.6 焊修时应防止电弧击伤铸件表面,不允许在铸件的非焊修表面上引弧,施焊部位应避免吹风。 电焊机排烟除尘器电焊条7 焊后质量检查7.1 非加工部位上的焊修表面应平整,焊修区域与母材应平缓过渡。7.2 焊修区域不允许有裂纹、未熔合、未焊满等缺陷。7.3 非加工部位上的焊缝咬边深度不应超过1 mm。手砂轮铰向磨光机

13、8 焊后处理8.1 裂纹焊修后应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修磨平整。8.2 磨耗焊修后,表面磨修后恢复原型。8.3 检查焊接缺陷:裂纹焊修及热处理、表面磨修后,须对焊接部位进行磁粉探伤检查。9 完工9.1 配件送至下道工序。9.2 关闭设备电源,擦拭设备。9.3 清扫作业现场,清点量具、工具并妥善保管。×××车辆段16型钩舌检查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任职条件车辆钳工环境要求 光照良好,能清晰判断质量状况。岗位人数上道工序除锈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

14、品。1.2 全面检查工具、设备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2 上道工序控制钩舌须进行喷丸除锈,表面清洁度达到GB 8923规定的Sa2级,局部不低于Sa1级。3 钩舌寿命管理3.1 钩舌无制造单位、制造时间标记时报废。寿命期限以制造时间为准,时间统计精确到月。3.2 钩舌使用时间满20年时报废。3.3 剩余寿命不足1个段修期,状态良好,可继续使用,但须负责1个段修期的质量保证责任。3.4 新制钩舌须有制造时间和制造厂代号标记。标记应清晰,标记位置须在非磨耗部位。16型钩舌更换时,须选用符合图样QCP802A-00-02A的改进型钩舌。检查标记4 钩舌外观检查4.1 钩舌弯角处裂纹时更换,内侧面非

15、探伤区域裂纹时焊修。牵引台根部圆弧裂纹长度不大于30 mm时焊修,大于时更换。4.2 钩舌护销突缘部分缺损时更换,裂纹向销孔内延伸(突缘高度除外)不大于10 mm时焊修,大于时更换。目测、探伤检查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5 测量及检修要求5.1 钩舌外胀大于6 mm时更换(图1)。5.2 钩舌鼻部磨耗超过5 mm时更换(图2)。5.3 钩舌锁面原型厚度为mm,钩舌锁面磨耗大于3 mm时堆焊后磨平(图3)。5.4 钩舌钩锁坐入量原型为(58±1.4)mm,钩锁坐入量不足45 mm时修理恢复原型,不得在现车堆焊(图4)。5.5 钩舌销孔内径原

16、型mm,磨耗大于2 mm时堆焊后加工(图5)。钩舌外胀量规16型钩舌鼻部磨耗量规16型钩舌锁面厚度量规钩舌锁面磨耗深度量规16型钩舌销孔直径量规图1 图2图3 图4 图56 记录、标记6.1 检测后加修配件划“”,报废划“×”。6.2 将检查中发现的故障的施修方法号填入钩舌检修卡的相应故障栏中并在检测者栏中签章。7 完工7.1 配件送至下道工序。7.2 整理工作场地,清扫工作台。7.3 清点量具、样板并妥善保管。×××车辆段16型、17型钩腔配件检修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车辆钳工环境要求 光照

17、良好,能清晰判断质量状况。岗位人数上道工序除锈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量具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2 上道工序控制钩锁组成须进行喷丸除锈,表面清洁度达到GB 8923规定的Sa2级,局部不低于Sa1级。3 16型钩锁组成检修3.1 钩锁组成变形、裂纹或破损等缺陷时更换。3.2 止动块铆钉轴直径磨耗超过2 mm或松动时,更换铆钉轴;止动块作用不良时,更换止动块。3.3 钩锁锁面磨耗时,须焊后磨修恢复原型或更换(图1)。3.4 钩锁下锁销轴孔磨耗后影响开锁、防跳作用时更换,不允许焊修。3.5 锁

18、腿后踢足面磨耗超过2 mm或影响全开位作用时更换。3.6 其他部位磨耗影响车钩作用时更换。游标卡尺16型钩锁厚度量规图14 16型钩舌推铁检修4.1 钩舌推铁裂纹或破损等缺陷时更换。4.2 钩舌推铁弯曲变形时,加热调修恢复原型(图2)。4.3 钩舌推铁其他部位磨耗影响车钩作用时更换。16型钩舌推铁弯曲量规图2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5 下锁销组成、下锁销转轴检修5.1 下锁销组成变形、裂纹、破损等缺陷时更换。5.2 下锁销与下锁销杆转动灵活,铆钉与下锁销杆间不应转动(图3、图4)。5.3 下锁销锁轴直径磨耗超过2 mm时更换下锁销。5.4 16型下

19、锁销杆销孔、17型下锁销杆键槽磨耗后影响车钩作用时,更换下锁销组成。5.5 下锁销杆防跳台磨耗后高度低于原型尺寸下限或下锁销杆不能满足防跳性能要求时更换(图5、图6)。5.6 17型下锁销转轴钩提杆安装孔、转轴、连接键磨耗后影响车钩作用时更换(图7)。5.7 16型下锁销杆圆销直径磨耗超过2 mm或影响车钩作用时更换。游标卡尺16型下锁销杆防跳台样板17型下锁销杆防跳台样板图3 图4 图516型下锁销杆 图6 17型下锁销杆图76 标识检测合格配件工作者划“人”标记,加修配件划“”,报废划“×”。7 质量检查7.1 实行三检一验制,按检查工序质量要求进行检验。7.2 成品配件经“三检

20、一验”合格,工作者用白粉笔划“人”,工长用黄粉笔划“一”,质量检查员用蓝粉笔划“口”,形成“合”字标记。8 完工8.1配件送至下道工序。8.2整理工作场地,整理检测样板。8.3清扫工作台,做好检测样板日常保养,保持清洁。×××车辆段16型、17型缓冲装置分解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车辆钳工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大于1 。岗位人数上道工序现车钩缓分解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作业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设备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2

21、缓冲装置分解2.1 将16型、17型缓冲装置吊放至分解机上,分解从板、缓冲器、转动套。2.2 将车钩吊至车钩检修线上,分解开口销、钩舌销。2.3 取出钩舌、钩锁、钩舌推铁、下锁销转轴、下锁销组成。钩缓分解机3 外观检查及寿命判定3.1 寿命管理基本要求3.1.1 段修时,对钩尾框、缓冲器、钩体、钩舌实行寿命管理。3.1.2 施行寿命管理的配件无制造单位、制造时间标记时报废。寿命期限以制造时间为准,时间统计精确到月。3.1.3 实行寿命管理的配件,当剩余寿命小于1个段修期者,经检查确认质量状态良好,可继续装车使用,并由装车单位负1个段修期的质量保证责任。3.1.4 实行寿命管理和有制造质量保证期

22、的新制配件须有制造时间和制造厂代号标记。3.2 钩尾框寿命管理3.2.1 E级钢钩尾框使用时间满25年时报废。判定标记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3.2.2 E级钢钩尾框使用时间满20年而未满25年,钩尾框横裂纹或纵裂纹长度大于30 mm时报废。3.3 缓冲器寿命管理3.3.1 MT-2型缓冲器制造质量保证期、大修后质量保证期均为6年。3.3.2 MT-2型缓冲器使用时间超过为18年时报废,以箱体标记为准。3.3.3 MT-2型缓冲器使用时间超过9年时,送厂大修。3.4 钩体寿命管理3.4.1 E级钢钩体使用时间满25年时报废;3.4.2 E级钢钩体使

23、用时间满20年而未满25年,钩身、冲击台或牵引台横裂纹时报废。3.5 钩舌使用时间满20年时报废。4 记录4.1 建立钩尾框检修卡和缓冲器检修卡填写收入信息。内容包括:收入日期、车型、车号、入线次数、台位、配件型号、检修编号、铸造单位、铸造日期、铸造编号。从段修库收入的配件为现车配件,从站修、多经、集体等收入的以及新补充的配件为非现车配件,非现车配件须在台位栏填写收入处所。4.2 将检修卡片中的收入信息录入HMIS。现车配件、与非现车配件分别录入各自的界面中。5 运输5.1 分解后的钩尾框、钩尾销、从板、转动套送至检查场地。5.2 缓冲器推入缓冲器检查线。5.3 将车钩吊入车钩检修线上。车钩检

24、修线2 t单梁吊车6 完工6.1 收拾工具、料箱。6.2 保养设备,关闭电源、风源。×××车辆段16型、17型钩尾框检查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车辆钳工环境要求 确认环境温度5 及以上,光照良好,能清晰判断质量状况。岗位人数上道工序分解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设备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 2 上道工序控制钩尾框须进行喷丸除锈,表面清洁度达到GB 8923规定的Sa2级,局部不低于Sa1级。3 钩尾框寿命

25、管理3.1 钩尾框实行寿命管理,如无制造时间标记时报废;寿命期限以制造时间为准,时间统计精确到月,有下列情况之一时报废:a) E级钢钩尾框使用时间满25年时;b) E级钢钩尾框使用时间满20年而未满25年,钩尾框横裂纹或纵裂纹长度大于30 mm时。3.2 剩余寿命不足1个段修期,状态良好,可继续使用,但须负1个段修期的质量保证责任。3.3 新制钩尾框须有制造时间和制造厂代号标记。标记应清晰,标记位置须在非磨耗部位。3.4 铸造16型、17型钩尾框更换时,须更换为锻造钩尾框。检查标记4 钩尾框外观检查4.1 锻造钩尾框裂纹时更换。铸造钩尾框前、后端上、下弯角50 mm范围内裂纹时更换;钢直尺钩尾

26、框检修线目测、探伤检查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4.2 铸造钩尾框其他部位纵裂纹时焊修;横裂纹不大于30 mm时焊修,大于时更换。平衡吊5 测量及检修要求5.1 钩尾框一侧弯曲大于3 mm时调修(图1)。5.2 铸造钩尾框框身原型厚度(28.5±1.3)mm;锻造钩尾框框身原型厚度2008年1月1日以前生产的为(28±1.5)mm,以后生产的为(31.5±1.5)mm。框身厚度磨耗深度大于3 mm、其他部位大于4 mm时须纵向堆焊后磨平(图2)。框身剩余厚度小于22 mm时更换。框身厚度深入边缘10 mm为准,其他部位比

27、照未磨耗部位测量。5.3 17型钩尾销孔直径原型为92 mm ,磨耗超过2 mm时堆焊后加工(图3)。 5.4 16型钩尾框距前唇内侧95 mm范围内任一点直径大于277 mm时更换(图4)。前唇厚度磨耗大于2 mm时堆焊后加工或更换(图5)。前唇内侧到尾部内侧距离大于845 mm时须在尾部内侧面堆焊后加工至mm,大于862 mm时更换(图6)。5.5 17型钩尾框前端内腔原型高度mm,磨耗大于3 mm时堆焊磨平(图7)。5.6 锻造钩尾框下框身下平面磨耗板剩余厚度不足4 mm时更换,丢失时补装;下框身下平面磨耗时须堆焊磨平。5.7 钩尾框各部位碾堆时须磨修,并与周围表面缓和过渡。弯曲及局部磨

28、耗深度量规16型、17型钩尾框磨耗量规16型钩尾框前唇厚度磨耗量规16型钩尾框前唇内侧到尾部内侧距离量规17型钩尾框前端内腔高度量规钢直尺图1图2图3 图4图5 图6图76 记录、标记6.1 检测后加修配件划“”,报废划“×”。6.2 将检查中发现的故障的施修方法号填入钩尾框检修卡的相应故障栏中并在检测者栏中签章。7 完工7.1 配件送至下道工序。7.2 整理工作场地,清扫工作台。7.3 清点量具、样板并妥善保管。×××车辆段16型、17型钩尾框焊修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电焊工环境要求 应在5

29、 以上静止空气中,抽烟除尘良好,能满足环保要求。岗位人数上道工序检查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量具状态及电焊机各部技术状态及动作,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2 上道工序控制2.1 钩尾框须进行喷丸除锈,表面清洁度达到GB 8923规定的Sa2级,局部不低于Sa1级,并经过磁粉探伤检查,有明显的探伤标记。2.2 缺陷部位须有明确的加修标识。3 裂纹焊修3.1 焊前确认裂纹部位及长度,达到报废条件的不得焊修。锻造钩尾框裂纹不得进行焊修。铸造钩尾框前、后端上、下弯角50 mm范围内裂纹时报废;其他部位纵裂纹

30、时焊修;横裂纹不大于30 mm时焊修。3.2 焊前坡口两边1020 mm范围内须清除水分、铁锈、油污等杂物,将裂纹彻底清理干净,根据裂纹部位厚度开出60°±5°的V形或U形坡口,无法用铰向磨光机开坡口的部位允许气割,气割后清除坡口表面熔渣。3.3 施焊处须用氧-乙炔焰局部烘烤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300400 。 3.4 焊修应由裂纹处起弧焊修,不允许在钩体非焊补表面引弧,整个坡口须连续一次焊完,焊波与金属交接处应缓坡过渡,电焊条施焊速度应控制在150250 mm/min范围内。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4 磨耗焊修4.1

31、 焊前施焊部位周边1020 mm范围内须清除水分、铁锈、油污等杂物。4.2 施焊处须用氧-乙炔焰局部烘烤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300400 。图15 钩尾框框身磨耗板焊修5.1 铸造钩尾框框身须焊装框身磨耗板。5.2 钩尾框下框身下平面磨耗时须堆焊磨平后焊装磨耗板。16型、17型铸造钩尾框框身磨耗板规格为250 mm×100 mm×6 mm,材质为27SiMn,硬度为314415 HBS。5.3 两侧段焊,焊波长度各为30 mm (图1)。磨耗板须与框身密贴。6 焊接工艺要求6.1 E级钢钩尾框应采用GB/T 51181995中E8515、E8516、E8518、E9015、

32、E9016、E9018或与其相当级别的焊条。6.2 当铸件温度低于4 时不允许焊修,但允许局部预热后施焊。6.3 焊条使用前须对焊条进行烘焙,烘焙温度约为250 ,时间为60 min;焊条放入保温筒内,随用随取;保温筒使用前预热到135 以上,装入焊条后,须将温度保持在100 以上。6.4 使用4 mm焊条时,焊接电流180240 A。6.5 多层焊时,每焊完一层,彻底清除熔渣后(如果发现缺陷应清除),再焊下一层。6.6 焊修时应防止电弧击伤铸件表面,不允许在铸件的非焊修表面上引弧,施焊部位应避免吹风。直流电焊机排烟除尘器电焊条7 焊后质量检查7.1 非加工部位上的焊修表面应平整,焊修区域与母

33、材应平缓过渡。7.2 焊修区域不允许有裂纹、未熔合、未焊满等缺陷。7.3 非加工部位上的焊缝咬边深度不应超过1 mm。手砂轮铰向磨光机8 焊后处理8.1 裂纹焊修后应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修磨平整。8.2 磨耗焊修后,表面磨修后恢复原型。8.3 检查焊接缺陷:裂纹焊修及热处理、表面磨修后,须对焊接部位进行磁粉探伤检查。9 完工9.1 配件送至下道工序。9.2 关闭设备电源,擦拭设备。9.3 清扫作业现场,清点量具、工具并妥善保管。×××车辆段16型从板检查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车辆钳工环境要求 光照良好,

34、能清晰判断质量状况。岗位人数上道工序分解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量具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 2 从板检查2.1 从板裂纹时更换。2.2 从板弯曲大于4 mm时更换(图1、图2)。2.3 从板原型长度318 mm、宽度229 mm、厚度57 mm,磨耗大于3 mm时堆焊后加工(图3、图4),但侧面(长度方向)磨耗大于3 mm时可加焊钢板。 16型从板磨耗段修量规从板球面磨耗段修量规图1图2图3从板长度磨耗检测图4从板厚度磨耗检测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

35、其 他2.4 从板与缓冲器支承平面磨耗深度或凹痕大于3.5 mm时堆焊后磨修平整(图5)。2.5 从板支承球面磨耗深度或凹痕大于3.5 mm时更换(图6),辗堆时磨修并圆滑过渡。图5图63 标识3.1 检测合格配件工作者划“人”标记,加修配件划“”,报废划“×”。3.2 成品配件经“三检一验”合格,工作者用白粉笔划“人”,工长用黄粉笔划“一”,质量检查员用蓝粉笔划“口”,形成“合”字标识。4 完工4.1 配件送至下道工序。4.2 清点量具、样板,妥善保管。4.3 清扫工作台,做好检测样板日常保养,保持清洁。×××车辆段16型钩舌销、转动套及16型、17型

36、钩尾销检查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车辆钳工环境要求 光照良好,能清晰判断质量状况。岗位人数上道工序除锈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设备状态,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图1图2图32 上道工序控制转动套、钩舌销、钩尾销须经过磁粉探伤检查,探伤标记清晰。3 16型转动套检查3.1 转动套前端面或销孔周围25 mm范围内裂纹时更换;其他部位裂纹时焊修,焊后表面磨修光滑。3.2 转动套剩余长度小于178 mm时,在前端堆焊后加工恢复原型,小于173 m

37、m时更换(图1)。3.3 转动套外径小于260 mm时,堆焊后加工恢复原型,小于254 mm更换(图2)。3.4 转动套前端到上、下销孔前部边缘距离小于39 mm时, 在前端堆焊后加工,小于34 mm时更换(图3)。转动套长度量规转动套直径量规或转动套前端到上、下销孔前部边缘距离量规注:可使用300 mm游标卡尺检测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4 钩舌销检查4.1 钩舌销裂纹时更换;弯曲时冷调修,调修后进行磁粉探伤检查。4.2 钩舌销磨耗后直径剩余不足39 mm时更换,不得焊修(图4)。4.3 更换新品钩舌销时材质为40Mn2或40Gr。钩舌销直径磨耗

38、量规图4注:可使用300 mm游标卡尺检测5 钩尾销检查5.1 钩尾销裂纹、变形时更换。5.2 16型车钩尾销长度原型254 mm,17型车钩尾销长度原型303.5 mm,长度磨耗超过4 mm时更换(图5)。5.3 16型车钩尾销直径原型95.5 mm,17型车钩尾销直径原型89 mm,直径磨耗超过3 mm时更换(图6)。5.4 更换新品车钩尾销时材质为40Mn2或40Cr。16型钩尾销量规17型钩尾销量规图5 图6注:可使用300 mm游标卡尺检测6标识6.1 检测合格配件工作者划“人”标记,加修配件划“”,报废划“×”。6.2 成品配件经“三检一验”合格,工作者用白粉笔划“人”,

39、工长用黄粉笔划“一”,质量检查员用蓝粉笔划“口”,形成“合”字标识。7 完工7.1 配件送至下道工序。7.2 清点量具、样板,妥善保管。7.3 清扫工作台,做好检测样板日常保养,保持清洁。×××车辆段16型转动套探伤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磁粉探伤工环境要求 确认环境光照良好,能清晰判断质量状况。室温在5 以上。岗位人数上道工序除锈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量具状态及探伤机各部技术状态及动作,确认性能良好无

40、故障。2 上道工序控制转动套须进行喷丸除锈,表面清洁度达到GB 8923规定的Sa2级。探伤表面应擦拭干净,不得有油污和锈蚀,配件探伤部位须露出基本金属面,除锈质量不符合探伤要求者,不得进行探伤作业。目测3 人员要求3.1 探伤人员应了解车钩零件的结构特点、制造工艺,掌握车钩的受力状态、材质要求、缺陷形式等方面的知识,并应熟知和掌握本技术条件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3.2 探伤人员应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以上的学历,并取得铁道部门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鉴定考核委员会颁发技术资格证书。3.3 探伤人员的校正视力应不低于1.0,并且不是色盲。4 环境要求4.1 磁粉探伤作业必须在室内进行。作业场地应整洁,

41、通风良好,环境温度应达到5 以上。4.2 探伤作业场地应设有零件专用存放架,待探、待处理、合格的零件应隔离放置,并设有明显标志。续上表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5 磁化方法磁粉探伤采用湿法连续法:在磁化的同时,用浇淋或喷洒的方法施加磁悬液,磁悬液应能在检验区缓缓流过,施加磁悬液结束后,应再进行12次磁化,或使喷液较磁化提前1 s结束。6 探伤设备6.1 设备要求:应采用上级指定的具有复合磁化功能的专用磁粉探伤设备,并定期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6.2 转动套探伤采用DCF-S型磁粉探伤机,周向磁化电流03 000 A,纵向磁势012 000安匝,连续可调

42、。6.3 采用非荧光磁粉探伤,工作表面被检区域白光照度不小于1 500 lx。白光照度计DCF-S型磁粉探伤机7 磁粉和磁悬液7.1 磁粉7.1.1 应采用上级指定的专用湿法红磁粉,其性能应符合TB/T 2047和TB/T 2600的要求,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7.1.2 湿法磁粉颗粒直径小于0.04 m,颗粒度的目数应在300400目之间。7.1.3 磁粉的颜色应与被检工件表面有明显的色差,能提供良好的对比度,当对比度不满足磁痕识别要求时,应在探伤部位喷涂反差增强剂。7.2 磁悬液100 mL梨形沉淀管磁悬液体积浓度测量方法:用梨形沉淀管取充分搅拌后的磁悬液100 mL,静止沉淀30 min,

43、磁粉与溶剂分界面刻度为体积浓度。湿法探伤用红磁粉(0.04 m)、乳化剂、消泡剂(28号)、亚硝酸钠。7.2.1 磁悬液采用水作为载液。7.2.2 磁悬液采用体积浓度法测定,磁粉与磁悬液体积浓度比为1.22.4 mL/100 mL。浓度不符时,须重新调配。根据探伤工作量、季节变化及磁悬液的清洁程度确定更换周期,但最长更换周期不应超过1个月,并在日常校验记录上注明。磁悬液中不得有油污。7.2.3 磁悬液配制时应加入适当乳化剂、消泡剂,夏季使用时加入防腐剂:推荐比例为乳化剂5 g/L、消泡剂(28号)25 g/L、防腐剂(亚硝酸钠)15 g/L。8 性能校验探伤设备性能校验分为日常探伤机综合灵敏度

44、校验(简称日常校验)和季度全面性能检查(简称季度检查)。8.1 日常校验应于每日开工前进行,由探伤工、探伤工长、质量检查员和验收员共同参加。日常校验要求如下:8.1.1 常规检查:全面检查探伤设备各部技术状态,须做到配件齐全,电器连接线无破损、折断、松动。电流、电压表检定不过期,观察磁痕显示的白光照度符合规定,设备各部动作性能良好无故障。8.1.2 磁粉和磁悬液检验应符合第7条的规定。8.1.3 综合灵敏度校验8.1.3.1 粘贴试片检查a) 须使用A1-15/50型试片。b) 试片须平整,无破损、折皱、锈蚀和油污,使用前须将试片表面擦拭干净。c) 试片应粘在转动套端部。试块粘贴试片的部位须擦

45、拭干净,无锈蚀、油污及灰尘,露出金属面并保持干燥。采用多路磁化时,每一磁路均须粘贴灵敏度试片验证。d) 粘贴试片时,试片带沟槽面须与实物试块表面密贴,带有“+”沟槽的试片,须有一条“+”与试块轴线平行,并有胶带纸将试片四周封闭,粘贴应平整、牢固,胶带纸不得遮盖试片沟槽部位。e) 试片用后须用洁净水洗净,用干净的脱脂棉将试片擦拭干净,干燥后涂上防锈油,保存在干燥处。8.1.3.2实物试块试验a) 配件探伤前须采用实物试块试验b) 试块用后须用干净的脱脂棉将试片擦拭干净;干燥后涂上防锈油,保存在干燥处。8.1.3.3 磁化检验配件通电进行复合磁化(实物试件磁化前,须喷洒磁悬液将实物零件试块表面进行

46、充分湿润),观察纵向和周向磁化电流符合磁化规范的要求。周向磁化电流在02 000 A之间连续可调,纵向磁化磁势012 000安匝之间连续可调;先将探伤器电流调整到经验值:周向磁化电流3 000 A,纵向磁化磁势4 000安匝,调整电流,直至试片清晰。8.1.3.4 磁痕分析a) 在试件磁化的同时,应观察试片上磁痕显示情况:试片各沟槽的聚粉磁痕均显示清晰者为合格。b) 发现试片沟槽局部不清晰或出现不封闭“”形磁痕或“+”字沟槽有一线不清晰,应调整周向磁化电流或纵向磁化磁势,使其达到规定要求;调整磁化电流时不得超过磁化规范的规定。c) 在观察试片磁痕显示同时,应同时观察实物零件试块上的自然裂纹磁痕

47、,与磁场方向垂直的裂纹磁痕显示清晰。8.1.4 探伤设备日常探伤综合灵敏度校验合格后,由探伤工负责填写磁粉探伤机(器)日常性能校验记录(辆货统424),参加校验的人员均须在校验记录上签章。8.2 季度全面性能检查季度全面性能检查每3个月进行一次,由检修车间主任或主管技术副主任负责组织,设备专职、技术专职、驻车间验收负责人、质量检查负责人、探伤工长、探伤工和设备维修工共同参加。季度检查要求如下:8.2.1 探伤机(器)及附属设备技术状态检查探伤机(器)及附属设备各部外观技术状态须良好,配件齐全良好,电器连接线无破损、折断、松动。全面试验探伤设备作用性能,须准确、可靠、无故障。观察磁痕显示的白光照

48、度不低于1 500 lx;配件除锈设备运转正常,除锈效果符合探伤要求。8.2.2 磁粉和磁悬液检验应符合第7条的规定。8.2.3 综合灵敏度校验应符合8.1.3的规定。8.2.4 填写探伤设备季度性能检查记录:探伤设备季度全面性能检查合格后,详细填写磁粉探伤机(器)季度性能检查记录 (辆货统428),参加季度全面性能检查的人员均须在检查记录上签章。8.3 新购置或检修完毕第一次投入使用的探伤设备,使用前须进行全面性能检查。9 探伤部位及技术要求9.1 转动套探伤范围:转动套前端面(图1)。9.2 转动套经过焊修、机械加工后,须进行复探。9.3 转动套裂纹时更换。图110 工艺要点10.1 探伤

49、前准备10.1.1 探伤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绝缘鞋等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以确保人身安全。10.1.2 准备磁粉、灵敏度试片、透明胶带、特种铅笔、钢板尺等必要的用具和材料。10.1.3 全面检查探伤设备各部的技术状态,确保电气接线无损伤、无折断、无松动,电流表等指示正常,照度符合规定要求。10.1.4 按8.1进行综合灵敏度校验。10.1.5 对探伤部位的状态进行全面检查,对表面状态不满足探伤要求的,严禁进行探伤操作。10.2 探伤操作10.2.1 转动套磁粉探伤采用湿法连续法:在磁化的同时,用浇淋或喷洒的方法施加磁悬液,磁悬液应能在检验区缓缓流过,施加磁悬液结束后,应再进行12次磁化,或

50、使喷液较磁化提前1 s结束。10.2.2 要求磁悬液应能从配件全部被检区域表面能缓慢流淌,且能使探伤面充分润湿。10.3 磁痕观察:磁痕可分为缺陷磁痕和非缺陷磁痕。观察磁痕时,应注意探伤面的外观状态及磁痕状态。当磁痕难于鉴别时,应对探伤面进行打磨,再重新探查。11 标识与记录11.1 探伤合格后的转动套用白色油漆划“T”字标识。位置:转动套尾部。11.2 填写记录:转动套探伤后填写配件探伤记录,在探伤工栏中签章。 12 完工12.1 配件送至下道工序。12.2 停机切断电源、风源,清理工作场地。12.3 对设备做好日常保养维护,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车辆段16型、17型钩缓配件焊修作业编号:××××车间作业地点钩缓间任职条件电焊工环境要求 焊修地点应在5 以上静止空气中,排烟除尘良好,符合环保要求。岗位人数上道工序检查工 步作业内容及技术要求工装设备及量具作 业 图 示材料及其 他1 准备1.1 工作者须佩戴好劳保用品。1.2 全面检查工具、量具状态及埋弧焊机机各部技术状态及动作,确认性能良好无故障。2 对上道工序控制2.1 钩舌须有探伤标记。2.2 钩舌、钩锁组成、从板缺陷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