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气阻力_第1页
关于空气阻力_第2页
关于空气阻力_第3页
关于空气阻力_第4页
关于空气阻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空气阻力编辑本段概述空气阻力指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碍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空气的弹力而产生的。 空气阻力是汽车在空气介质中行驶,汽车相对于空气运动时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形成的分力,空气阻力与汽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车速越快阻力越大。如果空气阻力占汽车行驶阻力的比率很大,则会增加汽车燃油消耗量或严重影响汽车的动力性能。在一级方程式赛车界中有这么一句话:“谁控制好空气,谁就能赢得比赛!”。追求最佳的空气动力是现代一级方程式赛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时速达300km以上的赛车世界中,空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赛车的速度。空气动力中,要考虑的要素简而言之有两点。1:减少空气阻力(drag);2:增加把赛车下压的下

2、压力(downforce)。空气阻力越小赛车的速度越能越快,下压力越大赛车在弯道时的速度就越快。空气动力学简单说就是如何取决在某些时候这两个完全相反的力的最佳平衡。实际操作时要与环境因素造成的气流量的压强挂钩。 否则你将区别不出什么是空气动力和空气阻力。汽车、船舶、铁路机车等在运行时,由于前面的空气被压缩,两侧表面与空气的摩擦,以及尾部后面的空间成为部分真空,这些作用所引起的阻力。在逆风运行时,还要把风力附加在内。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落体也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其速度,接触面积,空气密度等都会影响空气阻力的大小。英文为 air resistance 编辑本段空气阻力构成摩擦阻力:指空气粘度在车身表面

3、产生的切向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该力仅占空气阻力总额的9,在航空和航天中其作为重点考虑对象,在地面一般车辆中可予以忽略。压力阻力:指汽车外表面大气作用的法向压力在行驶方向的分力;根据阻力源的不同,压力阻力又分为:形状阻力、干扰阻力、内循环阻力及诱导阻力。1.形状阻力:由车身形状的不同而产生的空气阻力(主要由作用在汽车前、后两面的压力差所至),其占空气阻力总额的58;2.干扰阻力:车身中局部突起部分(如:反光镜、车门把手等)产生的空气阻力,其占空气阻力总额的14;3.内循环阻力: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冷却系、车身通风系统等所需要和产生的空气流流经车体内部所产生的阻力,其占空气阻力总额的12;4.诱导

4、阻力:空气升力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主要由作用在车身上、下两面的压力差所至),其占空气阻力总额的7;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根据空气阻力的公式:F=(1/2)CSV2 计算。式中:C为空气阻力系数;为空气密度;S物体迎风面积;V为物体与空气的相对运动速度。由上式可知,正常情况下空气阻力的大小与空气阻力系数及迎风面积成正比,与速度平方成正比。在空气中如果速度达到2 M(马赫) 附近, 由于空气的摩擦, 开始出现气动加热现象。 编辑本段空气阻力系数(Cd) 汽车的空气阻力系数是一种车型的重要参数。对新车型设计和车型改装来说,为减少空气阻力系数,以获得良好的汽车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是汽车设计者的一项重要工作。

5、汽车在行驶中由于空气阻力的作用,围绕着汽车重心同时产生纵向、侧向和垂直等三个方向的空气动力量,其中纵向空气力量是最大的空气阻力,大约占整体空气阻力的80%以上。空气阻力系数值是由风洞测试得出来的。由于空气阻力与空气阻力系数成正比关系,现代轿车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就必须要考虑降低空气阻力系数。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初,轿车的空气阻力系数维持在0.4至0.6之间。70年代能源危机后,各国为了进一步节约能源,降低油耗,都致力于降低空气阻力系数。现在轿车的空气阻力系数一般在0.28至0.4之间。试验表明,空气阻力系数每降低10%,燃油节省7%左右。曾有人对两种相同质量、相同尺寸;但具有不同空气阻力系

6、数(分别是0.44和0.25)的轿车进行比较,以每小时88km的时速行驶了100km,燃油消耗后者比前者节约了1.7L。 编辑本段减少空气阻力的方法汽车加装尾翼: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以有效地减少轿车在高速行驶时的空气阻力和节省燃料。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阻力可分为纵向、侧向和垂直上升3个方面的作用 尾翼力。根据测试,当一辆车以80公里小时前进时,有60的耗油是用来克服纵向风阻的。为了有效地减少并克服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阻力的影响,人们设计使用了汽车尾翼,其作用就是使空气对汽车产生第四种作用力,即对地面的附着力,它能抵消一部分升力,控制汽车上浮,减小风阻影响,使汽车能紧贴着道路行驶,从而提高行驶的稳定性。汽

7、车尾翼形状尺寸是经过设计师精确计算而确定的,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不然反而会增加轿车的行车阻力或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新型涂料:美国芝加哥市一家化学公司研制成一种可减少空气阻力的新型涂料。这种涂料涂在物体表面,会在被涂复物表面上形成致密的涂膜,在显微镜下观看,涂膜的排列象流线形的鱼鳞状。把这种涂料涂刷在飞机、汽车、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上,可以减少行驶时的空气阻力,降低燃料消耗。研究表明,非常光滑的表面在气流和水流中并不是最佳选择。像鲨鱼那样有细微颗粒的皮肤实际上更有利于在水中滑行。同样,这样的皮肤应该比光滑的皮肤更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研究人员希望将来在汽车、轮船和飞机上涂上这样“粗糙”的表层,减少阻

8、力,节省燃料。 新型喷射系统: 法国雷诺在第76届日内瓦车展(76th International Geneva Motor Show)上发表了概念车“Altic”。该车配备了可减少空气阻力的“Synthetic Jet”系统。该技术的专利由法国雷诺拥有,能够调整高速行驶时从车顶脱离后在车辆后方形成乱流的气流。该系统在车顶后端设计有宽2mm的缝隙,从车顶流入缝隙的空气遇到嵌装在缝隙内的振动膜时就会被间歇性喷射出去。这样便可防止气流脱离车顶、减小在车辆后方产生的乱流,从而达到减小空阻力的目的。在车速达到130km/h时,喷射系统耗电10W可减少15的空气阻力。 编辑本段空气阻力的利用降落伞:利用

9、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的工具。它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人员救生,空降兵作战和训练,跳伞运动,空投物资,回收飞行器和设备等。降落伞按用途分为人用伞和物用伞。人用伞有救生伞、伞兵伞、运动伞和备用伞。物用伞有投物伞、回收伞等。用以缩短飞机着陆滑跑距离的阻力伞,就其工作原理来说,也属于降落伞。据史记记载,舜利用两个斗笠,从着火的仓廪上跳下,安全落地,说明当时已有人懂得利用空气阻力减小物体从空中降落速度的道理。12世纪,中国已有人用两把带柄的伞从高塔“跳伞”成功的记载。14世纪,中国杂技艺人用类似降落伞的装置作 “跳伞”表演。15世纪,意大利著名艺术家达·芬奇曾画了一个角锥形降落伞草

10、图,并作了说明。气球的出现,促进了降落伞的发展。1783年,法国人L.S.勒诺芒研制了带刚性骨架的降落伞。1797年,法国人A.J.加尔纳兰用降落伞从气球上跳伞成功。20世纪初期,欧美一些国家先后发明能折叠在伞包里、可由跳伞员手控打开的降落伞。1912年,美国人A.贝利第一次从飞机上跳伞成功。降落伞最初用于航空气球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约有800名气球侦察员被救,大战末期用于飞机救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用于空降作战,60年代用于航天员救生和航天器回收。降落伞一般由引导伞、伞衣、伞绳、背带系统、伞包、开伞设备等组成。引导伞用于拉直伞衣、伞绳,使伞衣张开;伞衣用于产生空气阻力;伞绳连接伞衣

11、和背带系统;背带系统用于承受开伞冲击力;伞包用来包装引导伞、伞衣、伞绳;开伞设备用于封锁和打开伞包。现代降落伞除少数部件用金属部件制成外,大多用强度大、重量轻的化学纤维织物制成。伞衣形状有方形、圆形、导向面形和翼形等。物用伞的伞衣面积,一般为几平方米到90平方米,重型投物伞多用几个伞组合而成。人用伞的伞衣面积通常为4090平方米,下降速度一般不大于7米/秒,开伞冲击力较小,下降稳定,操纵灵活,大都装自动开伞器。70年代研制成翼型降落伞,伞衣为气囊结构,面积约20平方米,伞衣张开后气囊充满空气,展开呈机翼形状,能产生一定升力,操纵轻便灵活,可获得10米/秒左右的水平运动速度。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不

12、断发展,降落伞的使用范围将日益广泛,其性能将朝着更加安全可靠、轻便灵活的方向发展。减速伞:减速伞也叫阻力伞,是用来减小飞机着陆时滑跑速度的伞状工具。通常由主伞、引导伞和伞袋等组成,装在飞机尾部的伞舱内。飞机着陆滑跑中,由飞行员操纵打开伞舱门,引导伞首先张开,将伞袋拉出,打开主伞,伞衣被拉出张开后可增大空气阻力,向后拖拽飞机,使之减速,缩短滑跑距离。貌似 这个在初等问题中都是忽视的。有关系的很多,比如物体形状(楼上胡扯,空气阻力和重量没有任何关系!),空气温度,湿度,气压(这三个决定了空气密度),物体相对参照物的自身速度,以及风速。系统的说,空气阻力分为三个:摩擦力,气压力,波动阻力。摩擦力很好理解,和空气稠密程度,物体相对空气的速度有关。气压力是指在物体超音速飞行时前端是大气压力,而后端由于空气来不及补充到物体离开的空白区所以形成气压为零,前后气压差就是气压力。波动阻力还是在超音速条件下,空气的自然移动速度最快就是音速,所以超音速带来的问题就是要划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