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收稿日期:2010-01-01作者简介:李士林(1975-,男,工程师,主要从事智能电网管理和技术研究工作。变电站的智能化发展方向分析Substation Intelligentized Developmen t Trend An alysis李士林1,高志强2,王 艳3(1.河北省电力公司,石家庄 050021;2.河北省电力研究院,石家庄 050021;3.石家庄供电公司,石家庄 050051摘要:简要介绍变电站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指出智能变电站建设的重点工作,提出编制智能变电站建设规划时应考虑的问题。关键词: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建设规划Abstr
2、act:T he dev elo pment hist or y of substation auto mation technolog y is r eview br iefly.T he key techno log y is presented succeeding to describing essent ial structure and char acter istic of the smart substatio n.T he basilic measure of const ruct ing or reconst ruct ing smart substat ion is su
3、g g ested at the end.Key words:smar t g rid;substation integr ated automation;dig ital substation;smart substat ion 中图分类号:T M 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1-9898(201001-0001-02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巩固和提升我国电网的技术领先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发展思路1。其中,变电环节是实现坚强智能电网的关键和基础2,而且变电站自动化作为智能电网高级输电运行的首要技术组成单元3,正面临实现智能化的发展
4、要求。1 变电站发展的几个阶段1.1 传统变电站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变电站保护设备以晶体管、集成电路为主,二次设备均按照传统方式布置,各部分独立运行。随着微处理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远动装置(RTU 的性能得到较大提高,传统变电站逐步增加了 遥测 、 遥信 、 遥控 、 遥调 的四遥功能。1.2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20世纪90年代,随着微机保护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自动化取得实质性进展。利用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建成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现对变电站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
5、调的功能。综合自动化系统先后经历了集中式、分散式、分散分层式等不同结构的发展,使得变电站设计更合理,运行更可靠,更利于变电站无人值班的管理。1.3 数字化变电站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IEC 61850标准在国内的推广应用,国内已经出现了基于IEC 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具有全站信息数字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高级应用互动化四个重要特征4。数字化变电站体现在过程层设备的数字化,整个变电站内信息的网络化,以及断路器设备的智能化,而且设备检修工作逐步由定期检修过渡到以状态检修为主的管理模式。1.4 智能变电站国家电网公司在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变电环节中,提出
6、建设智能变电站的目标。智能电网中的智能变电站是由先进、可靠、节能、环保、集成的设备组合而成,以高速网络通信平台为信息传输基础,自动完成信息采集、测量、控制、保护、计量和监测等基本功能,并可根据需要支持电网实时自动控制、智能调节、在线分析决策、协同互动等高级应用功能。智能变电站分为设备层、系统层。设备层主要由高压设备、智能组件和智能设备构成,实现IEC 61850中所提及的变电站测量、控制、保护、检测、计量等过程层和间隔层的功能。系统层相当于变电站的站控层,实现信息共享、设备状态可视化、智能告警、分析决策等高级智能应用,包含智能变电站系统级的先!1!进功能。随着高压设备智能化的不断发展,传统意义
7、上的一、二次设备间的界限也将逐渐模糊,一次设备通过安装和集成智能组件,将成为智能设备。2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方向目前,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水平及一次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距离智能电网的发展要求有较大差距。结合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目标及发展思路,以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研究框架为基础,未来智能变电站应从以下几方面开展重点技术攻关工作。2.1 断路器设备数字化测控技术基于数字化变电站平台,研究设备数字化测控技术。在操动机构时间特性满足要求的断路器设备上,基于自检测功能,研究断路器设备的选相操动技术,以及相关的智能化功能。2.2 自诊断设备信息数据交互规约技术对智能设备信息管理和共享规约进行研究,实现设备自诊
8、断状态信息共享,提出符合智能设备要求的自诊断设备传感器与主设备接口技术规范和自诊断设备信息交互技术规范。2.3 基于自诊断功能的设备负载能力评估技术以电力变压器、橡塑绝缘电力电缆为对象,研究设备温度的自检测技术和方法,通过实测或模型计算分析,研究不同负荷电流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设备温度的变化规律,实时评估设备负荷电流能力,并与电网运行管理进行互动。2.4 基于自诊断功能的数值预报与风险评估技术基于自诊断功能和知识积累,完成设备健康状态评估、可靠性评估和安全性评价,建立各类设备智能评估体系,研发设备的安全评估系统。2.5 智能变电站系统和设备的自动重构技术掌握智能装置模型分类、描述和即插即用的关键技
9、术,建立智能装置的模型自描述规范,实现智能变电站中系统、设备的自动建模和模型重构,在系统扩建、升级、改造时,实现智能化、快速化的系统部署、测试、校验和纠错。2.6 基于智能设备和电网拓扑结构的风险评估和供电可靠性预测技术研究新的检测技术,建立适合不同诊断需求的诊断路线图;研究设备故障模式及反映该故障模式的特征参量分布规律,研究多特征参量反映同一故障模式时设备状态的表征方法;建立主要电气设备的典型故障模式和风险模型,研究基于风险控制的设备运行优化策略;研究具有自检测、自诊断和自愈功能的智能设备技术体系,实现运行设备的自检测、自诊断和自愈功能。2.7 基于智能电网框架的广域测量与保护技术通过对广域
10、测量与保护技术的深入研究,研制适合智能电网广域测量与保护的系统和设备,并投入试运行。2.8 智能电网故障柔性定位技术研究广域同步故障数据提取和大批量数据猝发远程传输技术,建立融合多种故障测距方法的综合性智能测距算法模型,实现分层分布式柔性的广域故障定位网络。3 智能变电站建设的重点工作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基础环节,从变电站技术发展的现状出发,按照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建设需求,紧密结合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实施原则和技术路线,应在以下几方面重点开展工作:a.制定智能变电站相关标准规范。提出智能变电站的架构和技术体系,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指导智能变电站建设和旧变电站的改造,规范智能变电
11、站的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维护和试验。b.开展智能装备研发及装备智能化改造。通过提升电网智能装备技术水平,实现电网灵活优化控制,从而实现电网的自动化。c.开展智能变电站综合信息分析。通过对变电站各种信息量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及分析,为系统安全运行、调度决策和预防矫正提供重要参考及依据,从而实现电网的信息化。d.探索全新的变电运行管理模式。通过智能变电站建设,初步实现变电站设备状态的监控、诊断信息与电网运行管理的双向互动。对运行、调度人员工作模式进行调整,实现设备的完全状态检修和全生命周期管理。4 建议国家电网公司以及各网省公司在编制智能变电站建设规划时,一是应该尽快制定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
12、行相关规范,做到标准(下转第15页! 2 !围运行,可能导致失步。因此,建议提前制定高周切机方案,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当C 电厂送出线路发生N -2三相永久接地故障0.12s 切除时,对该故障进行5s 的机电暂态仿真计算,C 电厂1号机组功角曲线见图2。 图2 C 电厂1号机组功角曲线(PSA SP 结果2.4 与BPA 计算结果的对比利用BPA 对以上方式进行潮流稳定计算分析,潮流电压计算结果见表1。表1 潮流电压计算结果方式概述BPA 结果地区负荷2350M W,机组满发,A 变电站220kV 全停,B 变电站1台主变压器跳闸。B 变电站运行主变压器过载7%。地区负荷2350M W,D
13、 电厂1台300M W 机组停运,A 变电站220kV 部分全停,B 变电站1台主变压器跳闸。B 变电站运行主变压器过载23%。地区负荷2350M W,C 电厂1台600M W 机组停运,A 变电站220kV 部分全停,B 变电站1台主变压器跳闸。B 变电站运行主变压器过载44%。利用BPA 进行C 电厂220kV 送出线路发生N -2三相永久接地故障0.12s 切除仿真计算,仿真时间为5s(250周波,见图3。通过图3可以看出C 电厂1号机组将发生失步,系统不稳定。比较2种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在线数据基本一致,验证了利用PSASP 在线数据进行潮流稳定计算的正确性。图3 C 电厂1号机组功角曲
14、线(BP A 结果3 结束语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PSA SP 和调度EM S 系统的基础上,电网数字仿真实验室通过研究开发实时数据库,进行网络拓扑分析和状态估计、利用数据接口将EM S 系统在线数据引入到PSA SP 数据库中,使得PSASP 的潮流计算、网损分析、静态安全分析、暂态稳定分析等应用的功能提升到在线水平。利用PSASP 在线数据对河北南网某500kV 变电站220kV 部分全停进行严重故障计算分析,与常规离线计算相比,利用PSASP 在线数据进行潮流稳定计算具有真实反映电网运行工况、计算收敛性好、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等优点。参考文献:银川电网分析计算工作的探讨J .中国科技信息,2007(20:24-25.2 徐兴伟,穆 钢,王 文,等.基于S CADA 和WAM S 的电网仿真运行方式J .电网技术,2006,30(19:97-100.3 徐 英,邵玉槐,薛永强,等.基于PSASP 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口的开发J.电工技术,2008(12:10-11.本文责任编辑:王洪娟(上接第2页明确、统一;二是采取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部分枢纽变电站的建设和改造,推动变电站智能化进程;三是在智能变电站改造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