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作用的研1_第1页
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作用的研1_第2页
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作用的研1_第3页
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作用的研1_第4页
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作用的研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作用的研究摘 要: 亚健康状态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 第三状态。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主要有心理压力大、体育运动不足、不良的生活方式等。体育锻炼对人体机能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关键词: 体育锻炼; 大学生; 亚健康; 身体机能; 心理健康- 03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明确提出: 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 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 由此可见, 我国学生的健康问题已

2、摆上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要位置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 西方学者提出了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着 第三状态, 即亚健康状态的观点 2 。亚健康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 处理得当可向健康转化, 反之将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大学时期是青少年至成年人之间的过渡时期, 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健康水平, 探讨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健康的影响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3 。根据高校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提出通过体育运动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的状态, 这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亚健康状态的概念何谓健康? 从古到今, 人们对其有不同的解释。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 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

3、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由此可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 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实行预防性健康策略时, 将疾病与健康之间的过渡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或次健康状态, 它是持续的和反复发作的以疲劳为主的一系列症状, 机体无明显的疾病, 但精神不振, 社会适应力降低, 具有产生病症的倾向 1 。 二、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分析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主要是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造成大学生亚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心理压力大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物质富足的同时, 也使人们承受更多的压力。大学

4、生面临着学习任务繁重、不同于中小学时期的新的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经济负担、人际关系、考研、就业、恋爱等问题, 这些都需要大学生具有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面对压力, 有的学生能够很好地调控, 促使自身很好地发展, 而有的学生却成为压力面前的失败者。据统计, 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大学生约占15% 20%左右。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是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在这方面, 很多高校并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 许多高校只是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选修课程, 没有心理咨询室或对心理咨询室的重视不够, 缺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引导和帮助学生排解压力。(二)体育运动不足高校扩招, 使得很多高校的

5、场地、器材与学生人数相比明显不足, 不能满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要求, 使得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较低、时间较短。也有的大学生对于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没有深切的认识, 加之学业紧张, 自由支配的时间有限, 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黑河学院学报第2卷(三)不良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一种后天习得的、相对稳定的生活活动, 因此, 它具有强烈的时代社会烙印。现代社会对健康的理解, 对女性美、男性美标准界定等因素无疑都对个体的生活方式产生着影响 4 。由于目前社会流行骨感美, 使得很多在校大学生通过节食以达到减少体重的目的, 这对健康非常不利。还有的大学生由于睡得晚, 起得晚, 往往过了早餐时间才起床,

6、为了不耽误上课,经常是不吃早餐。不吃早餐或是不注重营养的均衡搭配, 很容易造成亚健康,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很多学生偏食、挑食。还有的学生经常吸烟、喝酒。这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情绪低落, 进而形成亚健康。作息不规律也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由于大学采取住宿制, 没有家长的督促, 很多大学生晚上不睡, 早晨不起,有的甚至通宵上网, 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了, 给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 三、体育锻炼对人体机能和心理的影响体育锻炼运用身体练习, 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 完成动作和机能活动紧密联系, 增强体质, 促进正确姿势、姿态的形成, 改善肤色, 塑造体型和矫正身体的畸形发展, 达到人体的健康。

7、例如: 太极拳, 以意带动, 用意不用力, 形神结合, 内外结合, 不仅完成动作, 而且要体现功夫,显示出内功; 其动作柔和, 体态舒展, 动静结合,不仅呼吸与动作结合, 而且要求腹式呼吸, 做到匀细深长、开豁自然。而田径项目中的中长跑,通过完成各种动作的肌肉活动, 以促进人体机能活动。它要求动作准确、经济、实效; 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量和强度; 动作与呼吸相配合, 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和氧债的增多, 呼吸频率也随之改变, 最终达到促进人体机能增强的目的。正因为体育锻炼对改善人体机能的影响, 所以早在两三千年前的古希腊就注重通过体育锻炼改善人体形态美。当前西方国家兴起的大众体育, 也强调通过体育锻

8、炼提高人体肌力, 以促进整个人体体质的增强。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人口素质问题, 对劳动者的素质过去只强调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而对身体素质强调不够。时代发展到今天, 应该认识到, 劳动者的素质必须包括身体素质, 因为身体素质是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越是现代化越要重视身体素质, 重视体质建设。关于这个问题,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体育之研究中就强调: 体者, 乃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美国1980年制定了有关增强健康与预防疾病的国家目标, 我国1995年推出的全民健身纲要和全民健身一二一工程都特别强调通过体育锻炼改善人体机能, 促进身体健康的意义 5 。

9、体育锻炼不仅对人体机能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心理的健康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1)通过体育锻炼, 能够改善情绪状态。改善情绪状态是研究者们用来检查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主要指标。研究表明, 有规律的活动者与不活动者相比很少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 2)体育锻炼有利于完善个性特征。( 3)体育锻炼有利于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提高人的自信心。( 4) 体育锻炼能改善人的认知活动, 如有利于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敏锐等。所以, 许多教育、心理专家和体育、医学专家都建议通过体育锻炼促进人的心理健康的发展。 四、体育锻炼在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作用 体育运动能使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幸福快乐、远离

10、疾病, 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的状态, 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 提出了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50 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 6 。美国学者奥斯林提出了一种三维健康模式, 强调从生物、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来评价人的生命状态 1 。以下从这三方面阐述体育锻炼在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方面的作用。(一) 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运动训练学理论将身体素质能力分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素质、协调素质等, 通过不同项目的体育锻炼可以使上述身体素质得到改善。运动时, 由于体内新陈代谢加强, 血液循环加

11、快,血流量增加, 运动器官就可以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 有利于大学生骨骼、肌肉的健康。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可使大学生的心肌发达、心动徐缓、心功能增强。在体育锻炼中, 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从而可以动员人体各种功能来完成动作, 而身体的各种活动, 又反过来使神经系统得到锻炼。大学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改善身体感受器官的机能, 使身体素质水平得到提高。体育运动有利于加快大学生机体的新陈代谢, 促进血液循环, 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废物的排泄, 提高人体免疫力。总之对改善大学生健康的状况具有重要的意义。(二) 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现代社会的发展, 使在校大学生面临许多学业上、就业上、情感上的压力

12、, 压力的增大, 使大学生在心理上容易出现精神的紧张和焦虑。大学生在从事体育锻炼中, 会处在欢快、愉悦之中,减轻抑郁、焦躁等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在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 有许多白领人士每天把跑步当做 36第1期王浩: 体育锻炼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作用的研究生活的一部分。当时大家普遍认为这些人是认识到跑步对健康的意义, 从而强迫自己跑步。后来, 一些心理学工作者进行这方面的调查, 发现跑步可以使人心情愉快, 这些人不是强迫自己在跑步, 而是在享受跑步带给人的快感。大量的研究也证明, 体育锻炼可以使人心情愉快, 心理更加健康。体育锻炼也可以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 科学研究证明, 体育锻炼能

13、更好地促进人的认知能力、情感过程, 增强意志力, 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矫正人的某些心理缺陷, 减缓心理衰老。(三)体育锻炼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受到父母的照顾, 生活上依赖性较大。现代城市生活舒适方便, 这一代大学生生长在优裕的生活条件下, 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 缺乏集体生活的体验和独立生活的经历, 容易养成依赖、怯懦、软弱、无创造性等不良个性, 这对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极为不利。大学生从事体育锻炼能增强自信心, 增强对失败与挫折的抵抗能力, 可以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有助于广结良好的人际关系, 使大学生性格开朗、心胸更加开阔,

14、有利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与建议(一)结论亚健康是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的第三状态, 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 处理得当可向健康转化, 反之将直接导致疾病的发生。大学时期是青少年至成年人之间的过渡时期, 其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成年后的健康水平。体育锻炼是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高度统一的重要媒介, 对消除大学生的 亚健康状态具有重要的作用。(二)建议大学生应提高对亚健康状态的认识, 如果自己已经是亚健康状态, 建议通过适宜的体育锻炼改变自己亚健康的状态。对于目前身体比较健康的同学, 也不应忽略对自身健康的关注,通过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改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预防

15、亚健康状态的产生。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师应树立 健康体育、终身体育的理念, 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状态, 并且帮助大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性别、体质等体育锻炼的方法, 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进行有效监督和引导, 改善和预防大学生亚健康状态。高等院校的校长、辅导员、各科教师也应重视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 因为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表现在思想品德、专业知识技能方面, 身心健康也至关重要, 身体素质是思想品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心理健康也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条件。学校要将改善和预防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当作学校的管理工作之一 7 ,通过多种途径为大学生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条件, 使大学生改善和避

16、免亚健康状态, 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参考文献: 1龚正伟. 体育教学论M .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14 - 15. 2明静, 吴小静.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及轻体育治疗对策 J . 西部体育研究, 2010, ( 3) : 42. 3张斌南, 张力, 郭义军, 等. 长期太极拳练习对男大学生骨健康的影响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0, ( 5) : 62. 4金烨, 杜卓芳, 廖夏萌, 等. 我国本科学历青年生活方式对体质的影响及健康干预 J .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9, ( 6) : 60- 61. 5王文生, 王钦若, 谭兆风, 等. 体育

17、教学论 M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02 - 208. 6郭洋波. 公共体育教学在理工科院校的改革探讨 J .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9, ( 5 ) : 73. 7秦玉峰. 管理学M .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1- 2.Sports Exercises on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Sub- healthWANGH ao( P. E. Departmen,t Northeast Petro leum U niversity, Daqing 163318, China)Abstract: Sub- hea lth is the third state betw een health and d isease, w 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g reatpsycho log ica l pressure, the lack o f sports exercises, unhealthy life sty les. Sports, w hich 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