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O157研究进展_第1页
大肠杆菌O157研究进展_第2页
大肠杆菌O157研究进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肠杆菌O157:研究进展 大肠杆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的常机菌,是肠道的正常菌群成员之一,它不仅是某些疾病的特定病原菌,也可引起抗感染。1982年,美国Michigan和Dregon的一起因进食污染的汉堡包的出血性肠炎暴左中育次分离出,E.coli:O157:H7。回顾临检测自1993年以来,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收集的3000多份大肠杆菌仅分离1份过去存在的O157:H7。显然O157:H7,coli是一种新的致病菌,该菌引起出血性腹池而得名胸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lervrrhagic E.coli EHEL)严重时造成肾功能不会,溶血性尿毒综合症(HUS)、血检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

2、TP),个别患者可因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因此,该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此展开了多方面的研究,本文拟就 O157:H7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发病概况本病1982年在美国首次暴发后,不断于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德国等地发生。1993年,美国发生了一次涉及到4个州700余名儿童感染的暴发流行,其中51例发生了HVS,4例死亡,至1995年底,美国共暴发流行近50起,每年约2万人感染,特别是1996年5-8月份,日本兰纳E.coli O157:H7污染萝卜苗及牛肉而导致的集体食物中毒事件,涉及东京、大阪等40多个都府县,患者累计达9000余人,7人死亡,其规模之大创下了最高纪

3、录,JohnR等对1987-1991年出生于亚伯达、加拿大、苏格兰的的E.coli O157:H7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750万人中共发现1993例感染性腹泻和115例HUS患者,死亡24例。5岁以下的感染率最高,而较大年龄组住院率较高,男女比例随年龄组变化而变化,夏天发病率最高,64.0-81.7%发生于4-9月份。该病可出现区域性流行,但散发病率更多。我国于1987年首次从出血性结肠性患者中分离到O157:H7 型E.coli。目前尚未暴发流行,但福建、江苏、山东、北京等地多次从腹泻患者,猪、牛肉中检出O157:H7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菌寄生于牛、鸡等动物肠内,附大肠壁繁殖,由粪便排出污

4、染环境及食物,从而可迢过牛肉及制品,牛、鸡等动物肠内,附大肠壁繁殖由粪便排出污染环境及食物,从而可超过牛肉及制品,牛奶制品、鸡肉、蔬菜、水果、饲料、水等传播,人与人的亲密接触,亦可传播。2生物学特征:E.coli O157:H7的生物学特性符合大肠杆菌(E.coli)的主要特点,但与E.coli明显不同的是O157:H7型E.coli多不发酵山梨、鼠李糖,也不产生B-葡萄糖醛酶,但一般均发酵棉子糖和卫芽醇,与致泻性大肠杆菌中EHLC(EPEL)除外,不同的是能产生志贺产毒素(SCTS)具有一个60Mda的大质粒,该质粒编码EHIC特有的胸溶血素E.coli O157:H7对酵有较强的抵抗力,在

5、培养基中含亚碲醇钾()、先锋霉素、Cefixime()新生霉素cefixime()新生霉素()万古霉素(/L)时,可部分或完全抑制其它E.coli和非山梨醇发醇菌生长,而E.coli O157:H7可良好生长,对热敏感,75 1min可完成灭活该菌。侵入机体后,通过特殖菌毛粘附并定居于胸粘膜,但不侵入细胞内。3致病基因及致病因子:31 eae基因与intimin与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L)相似,E.coli O157:H7也可对实验动物的远端回肠,回育部、结胸粘膜细胞产生粘附抹去损害(attaching-effacing lesion,H-Elesion)该损害以刷状微绒毛的损坏及细菌对胸怀

6、状细胞膜的紧密粘附为特征。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一个35kb称为小胸细胞粘附位点(locus of enterocyfle effacement, LEE)的区域,这一区域包括eae基因,密码亚型分泌系统蛋白的基因和其它一系列分泌性蛋白的基因。 eae基因eae基因(E.coliattaching and effacmyg gene)是LEE致病区的一部分,编码一种称为intimin的外膜蛋白,E.lieabeth. Agin Lovie等研究显示:EHEL EPEL eaa基因核酵水平序列同源性达86%,氨基酸水平序列同源性达63%。这表明E.coli O157:H7是由类似E

7、PEL的祖先进化来的,并提示各种intimin都是由不同进化来源的DNA片段组成的嵌合体等基因编码的。312 infimininfimin是eae的基因产物,但其是不是9uw7a的外膜蛋白还有待进一步探索。Infimin介导细菌与皮细胞的紧密粘附,是细菌表现全部毒性所必需的,但对宿主细胞产生H-E.lesion则是必需而非充分的条件。由eae基因编码的外膜蛋白infimin与其它病原菌如腐蚀柠檬酸杆菌(L.rodertiam)编码的蛋白同源不同的E.coli血清型intimin具有高度可变性。据此,1998年,Hbu-Bobie等将infimin家族成员分为至少5类,不同的亚型,即型、型、型、

8、S型及其它型,同时intinim的真核细胞,结合结构域位于多肽链(端280个氨基酸区域内,该区域中的一个六肽序列(WLQYGQ)一个七肽序列(WAAGANKY)在所有intimin中是相同的,可能这些氨基酸参予构成结合位点,也即infimin的活性部位。比较不同的infimin,其N端高度保守,C端有较低的相似性,但所有的finin C端都具有两个相同的半胱氨酸。313 致病机制 Mckee等提出了infimin可能的作用机制,即infimin与细菌和真核细胞相互作用的模式,他们认为infimin的两端是独特的两端,分别可与细菌和真核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32 Sli与SLt基因1977年Kon

9、oualchak等首先发现,某些E.coli的培养液中有一种能引起Vero细胞和Hela细胞毒效应的组织,称为Vero毒素(Vi)因其在生物学特性,物理学性状等方面均与志贺毒素非常相似,故又名为志贺样毒素(SCT),根据其能否被志贺抗毒素中和将SCT分为两类:能被中和的为SLT-I或Vero毒素I(vi-1),不能被中和的称为SCT-II或VT-E,SCT-II的毒性作用类似SLT-1,但细胞毒性小一些,产SLTS是所有可引起HUS的E.coli所共有的重要特征,SCT-I绝大多数所有可引起HUS的E.coli所共有的重要特征,SCT-I绝大多数存在于细胞裂解液中,而SCT-II机培养滤液中有

10、更多的活性,推测SCTS HUS机制可能是通过对照靶器官的直接损伤引起内容细胞的损害,特别是对肾脏肾小球上皮细胞的损害,但尚无可信的证据。322 Slt基因Slt基因位于噬菌体染色体,SLT-I与SCT-II分别由不同的噬菌体编码1984年OBrier发现O157:H7菌株933能释放两株不同的SCT毒素转检噬菌体,命名为933I与933W、933J编码SCT-I,933W编码SCT-II。33 Hly基因几乎所有的E.coli O157:H7菌株都含有一个约90hb的大质粒(PO157),该质粒编码一种称为EAEL溶血素(Heemolysinhly)的蛋白,由4个片段构成,其中C片段(hly

11、l)和A片段(hlyA)位于PO157的一个12kb片段(PEO40)和D片段系从LA片段的3端延伸,分子量分别为212bp和144bp,可表达Tob和479个氨基醇,它们构成了EHEL溶血素的阅读框,其基因顺序是CABD,EHEL溶血素与大肠杆菌a-溶血素(E.coli-haemolysin)有高度序列相似性,可分解红细胞产生血红蛋白(Hemoglobin)和血红素(Heme)E.coli O157:H7以Hb为原料,进行快速生长繁殖,产生更多毒毒,引起更大的破坏,溶血素和毒素进入血液后可导致病情加重,引起HUS的安全。E.coli O157:H7具特异的溶血性,与流过的红细胞和血琼脂平板3

12、7培养18-24h,可产生混浊的小溶血区。E.coli O157:H7 a-溶血素对靶细胞的损害是浓度依赖性的,因此推断感染O157:H7菌株表面的溶血素或溶血素输出水平将影响该毒素的生物学功能。Schmidt、Meny等分别以PCR方法证实了所有E.coli O157:H7均含有hly基因。此外,毒力质粒PD157有-大小的DNA片段,可合成具有过氧化氢过氧化特酶活性的分子量为81.8Kda的736个氨基醇的多肽链,被使名为hafp,研究表明,Kafp5 EHEL溶血素有很强的亲缘关系。34 其它致病因子LEE区域还编码其它若干分泌性毒性因子,如EspA、EspB、EspD、EspE等。Es

13、pE可能作为infimin的受体,该蛋白的表达受培养基与生长温度的调节。EspA感染的早期阶段发挥作用,可将EspE等细菌蛋白传送到宿主的细胞质中,Esp基因突变可影响到病原菌对宿主被细胞的粘附。4检测方法41 检测的一般步骤:对E.coli O157:H7的检测一般步骤如下: 收集标本(粪便、食品、水样等);选择性增菌过滤培养和IMS;选择性鉴别培养基(Chromager O157、CT-SMAC、CR-SMAC)分离培养;纯培养和定性培养;O157与H7抗原鉴定;DNA探针和免疫学检测。42 单克隆抗体和免疫学检测 padhye等用单克隆抗体MAB4Z8C12进行直接ELISA反应检测E.

14、coli O157:H7表明其用于检测O157:H7有明显特异性。Clark等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该单克隆抗体检测识别的物质是LPS,并表明这种LPS抗原决定簇与细菌的毒力无关。Tohnsor等的研究发现其特异性并不明显,因此有待进一步研究探索。43 分子生物学检测: 分子生物学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均优于常规法,重要为基因探针和PCR,基因探针主要有EHEC毒性质粒:SCT-I,SLT-II和eae基因探针。Bettehein等研究表明SLT探针是一种特异敏感、快速的检测方法。Schmide等的研究表明eae基因探针的特异性不如SCT基因探针。Levine与徐建国等利用HINDIII酶裂解O157:H7的大质粒,获得-3。3kb的LND419片段,给标记后发展为EHEL特异性DNA探针,该探针已被国际公认,成为鉴定EHEL菌株的关键指标,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99%以上。自PCR问世以来,其检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