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原作_第1页
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原作_第2页
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原作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 贵也原作苏轼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 不知贵也 原作-翻译 -赏析原作 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江 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 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满山总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 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 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 林深雾暗晓光迟,日暖风轻春睡足。 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 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 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 忽逢绝艳照衰朽,叹息无言揩病目。 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 寸根千里不易到,衔子飞来定鸿鹄。

2、 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哪忍触翻译住在定惠院的东院,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繁杂野花,有 一株海棠树,当地人不知道它的价值。黄州城的地面由于过于湿热,所以使得草木特别茂盛。 只有一株海棠花苦苦的孤芳自赏,美好的开在竹子搭成的篱 笆之间。桃李漫山遍野未免显得粗鄙艳俗。也许是大自然造 物主的深情厚谊吧,故意派遣佳人一般的海棠在这空寂的山 谷。天然的雍容出自它天然的风姿,用不着用金盘捧着,献 上贵族的华屋高堂才能看出来。海棠绿叶扶疏,好似喝醉后 脸上泛起的红晕,又像是佳人翠袖卷起露出的红肘。由于树 林阴暗,迷雾缭绕,清晨似乎来的迟了。春风迟迟,风和日 暖,海棠就像春睡初起

3、的贵妇,通体华贵。雨中的海棠也有 几分凄凉堪怜之意,而月下的海棠又像淑女一般。我此时遭 贬谪,每天不过问公事,用手抚摸着肚子逍遥自在的散步, 走门串户,寻花问竹,寻找好风景。忽然遇到这株奇树鲜艳 夺目光彩照人,使老朽我不禁叹息惊奇拭目端详。这样简陋 的地方怎么能得到这样艳丽的奇花呢,莫非是好事之徒从蜀 中移植过来的。很难从千里之外移植海棠,一定是天鹅叼来 了它的种子。我和海棠都是从蜀中流落此地,命运相同,令 人感慨不已,为此我们同饮一杯,同唱我写的这首诗吧。明天酒醒后我再独自来此,海棠花纷纷如雪一般飘零,我怎么忍心再相见? 【赏析 1】此诗作于元丰三年( 1080)。定惠院在黄州州治黄冈县 东

4、南,苏轼到黄州后初居于此。苏轼文集卷 71记游定惠院 :“黄州定惠院东小山 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 ”诗自开始至“月下”共十四句写海棠。其首八句写海棠 生长环境,外在感受。作者惜其“幽独” ,而深赏其“嫣然 一笑”,自然高雅。后六句由外在而内在。 “朱唇”二句描绘 海棠的姿态, “林深”二句表现海棠的精神, “雨中”二句写 出海棠的风韵或风格。是前面八句深层次发挥、发展。此六 句,为历代所传诵。“先生事饱”一转十二句,作者抒发感慨。 “先生”四 句写个人闲情,亦可谓之幽独,一层; “忽逢”二句见海棠, 如逢知己,二层; “陋邦”四句,字海棠居此立论,引出与 海棠都来自西

5、蜀的乡谊,三层; “天涯”二句写与海棠命运 相同,皆“天涯流落” ,进而说明此诗之所有作。作者以海 棠自寓,兴象深微,烟波跌宕, 作者飞一时兴到亦不能为此。最后二句以海棠将凋谢未免怅惘做结。黄庭坚跋所书 苏轼海棠诗 谓此诗“殆古今绝唱” ,黄彻谓之 “冠归绝今” , 作者亦深喜之, “平生喜为人写,盖人间刊石者,自有五六 本”。【赏析 2】苏东坡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诗 春分节气一过,百花争艳,美丽的海棠花红白相间,那 颜色和风度一点也不让梅杏桃李。想起了苏东坡平生最得意 的一首诗: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 人不知贵也 。据说苏轼自己特别衷爱这首诗, 每每写以赠人, 说:“吾 平生最

6、得意诗也” (王直方诗话 )。老力木头总在想,苏轼 一生诗词文赋著作无数, 为什么引这首诗为 “平生最得意诗” 呢?老力木头非专业文学人士,此文纯为胡侃,只为锻炼思 维,以防老年痴呆也。一笑。北宋元丰二年(公元 1079 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著名 的乌台诗案审结,苏轼因嘲讽朝政而获罪,被连贬几级,由 湖州知府降为黄州团练副使,不得签署公文,即日起赴任。 从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到蛮荒之地的罪身闲人,苏轼经历 了人生的巨大挫折。苏轼是元丰三年农历二月初一到达黄州 的,因为没有地方住,就暂寓在定惠院里。平日里,他潜心 研究老庄哲学和佛禅玄理,并到黄州安国寺“焚香默坐,深 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7、” 。闲来无事,他便竹杖笀鞋翩然出行,“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有一天, 苏轼在定惠院东的满山杂花中, 惊喜地发现了一株海棠,“嫣 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 人在空谷”。海棠虽长在“空谷”、“竹篱间”,地势偏僻, 环境恶劣,却不改其高洁、富贵的天姿。她就那么静静地在 空谷中绽放,嫣然一笑,漫山桃李都显得粗俗了。诗人看呆 了,徘徊不忍离去。海棠本是自己四川老家特有的花卉,这 一株,如何会到了这数千里外的黄州?它幽独盛开,就像自 己一样,空有神仙之姿,奈何人多不惜。很多时侯,能够在 刹那间打动铁汉柔情的,往往就是家乡的一株不起眼的柔弱 小花。苏轼这样心思敏锐的

8、文人更是如此,“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作的前半部反复刻画海棠的幽独、 高雅、娇艳、多情, 其中既深深地寓含着诗人自己的影子,又是在多角度地写 花。如其中“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暗含了被贬的无奈,“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则又显 旷达之态,至于“雨中有泪亦凄怆,月下无人更清淑”则寄 情寓意在若有若无之中,人耶?花耶?茫然难辨。两者若即 若离,亦花亦人,耐人寻味。“先生”句以下笔锋一转,写自己贬中与花相逢,不禁感慨叹息,后面紧接着把自己和花 合在一起,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叹。诗人以海棠自 喻,不会因贬官而改变其高尚情操。名花、诗人两相辉映,

9、物我化一,那种不屈的个性、潇洒的情态栩栩如生地刻画出 来了。全诗描写幽艳,兴寄深微,喻中有比,象中有典,使 人读后恍惚迷离。在构思、造语及结构布局上独具一格,分 合自如,曲折跌宕,摇曳生姿,不蹈袭前人故辙,受到后人 盛赞。苏轼还曾在他的很有名的文章 记游定惠院里说:“黄 州定惠院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 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苏轼谪居黄州五年,花开五季, 他也“五醉其下”。可见这首诗中“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 一樽歌此曲”的情结一直纠结在他的心里。在五年多的时间 里,他一定无数次的吟诵着这首诗。“东坡”成为苏轼百感交集、刻骨铭心的地方,所以他取了东坡作为自己的号,称 做“

10、东坡居士”。他在坡边筑一茅屋,朝出晚归, “与田父野 老时时相从”,垦辟躬耕,度过了贬谪黄州的五年多时间, 对人民生活境况和思想感情也有了较多的体察和感受。苏轼 贬谪黄州的五年多时间,是他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变化的关键 时期。巨大的反差与磨砺,使他的心态经历了孤寂、淡泊、 旷达的历程,使心灵得到调节、反思和净化,使人格精神得 到升华,终于形成了广为后人称道且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影 响的随缘哲学和旷达性格,从而为他达到文学创作的巅峰奠 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旷达注定是要与苦闷相伴随的。苏东 坡可以说是古今第一旷达者,但旷达是相对于苦闷(或者说 烦恼)而言的。没有苦闷也就无所谓旷达。苏东坡的苦闷是 一方面知道“人生如梦”(念奴娇),却又做不到“何时忘 却营营”(临江仙),入世的理想和在世的崎岖,与出世的 自在和超世的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