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等值线试题_第1页
第2课等值线试题_第2页
第2课等值线试题_第3页
第2课等值线试题_第4页
第2课等值线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等值线试题一、选择题(2011年湖南湘潭模拟)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13题。1从影响农业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村庄a、b、c、d中发展种植业最具有优势的是( )Aa村 Bb村Cc村 Dd村2为发展经济,计划在村庄甲、乙之间修一条公路,最合理的走向是经过( )Ab村 Bc村Cd村 De村3图示区域最有特色的经济作物是( )A油菜、棉花 B茶树、柑橘C茶树、甘蔗 D棉花、甜菜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村位于小盆地中,地势相对平坦,且有河流流经,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故该村发展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条件优于其他地区。第2题,在山区修建公路,最好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降低施工难

2、度,减小工程量。从图中可以看出,连接甲、乙两村,最合理的走向应经过e村。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再结合该地的低山、丘陵这一地形特征可知,该地最有特色的经济作物是茶树、柑橘等。(2011年盐城模拟)读黄河示意图,回答47题。4图中河床剖面呈“V”字型的河段是( )Aa BbCc Dd5形成巨大冲积扇平原的地点是( )Aa BbCc Dd6下列关于a处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规模一般较大B聚落会分布在地势比较高的开阔地C聚落一般分布在水能丰富的峡谷区D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分布7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黄河泥沙含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B

3、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Cd处因河网密布、地形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D入海口处三角洲增长慢解析:a处是黄河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河床剖面呈“V”字型。c处是河流流出山口由洪积和冲积物组成的冲积扇平原。受地形影响,a处聚落一般沿河谷呈狭长带状分布。d处位于黄河下游三角洲,黄河含沙量大,因此三角洲增长速度快,因泥沙淤积严重,没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航海运输。黄河下游由于地势低平,夏季易涝,地下水位高,多盐碱地、低温地等中低产田,农业产量低。河流作用包括侵蚀、搬运和沉积。下图是河流作用与流速的关系图,读图完成810题。8表示河流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和物质的起动速度、沉积速度曲线的依次是

4、( )A BC D9据图示可知( )A粗巨砾石的起动速度最小,黏土的沉积速度最小B物质颗粒的大小与沉积速度成正比关系C河流搬运物质的流速大于起动速度,小于沉积速度D河流对不同颗粒大小物质的某种作用速度无法比较大小10河流作用可能形成的地貌和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桂林山水 挪威峡湾 恒河三角洲 黄土高原 “红色沙漠”现象 土壤肥力下降A BC D解析:第8题,物质在被流水搬运之前先被侵蚀,在搬运的过程中因水流速度减缓而开始沉积,先是颗粒大的沉积、再是颗粒小的沉积,从而可以判断为侵蚀作用、曲线为物质的起动速度、为沉积速度曲线、为沉积作用、为搬运作用。故选D。第9题,根据图示可知粗巨砾石的起动速

5、度最大;河流搬运物质的流速小于起动速度,大于沉积速度;河流对不同颗粒大小物质的某种作用速度可以比较大小。故选B。第10题,挪威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红色沙漠”现象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因水土流失而导致的红色基岩裸露、肥力下降的现象。故选D。11(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下图示意),其成因是()A侵蚀搬运作用 B搬运堆积作用C风化侵蚀作用 D沉积固结成岩作用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题干中“三峡大坝下游附近”中的“附近”一词,也就是测点在距大坝下游很近的地方,由于大坝的建设,水流落差加大,大坝附近水

6、流速度加快,侵蚀搬运能力增强,将原来河床的沉积物中细小颗粒重新侵蚀搬运到下游,较大颗粒留在原地,A正确;B项中所说的堆积作用应该发生在更下游,C项中的风化在此没有体现,D项中的固结成岩作用是个长时间的地质过程,都不符合题意。答案:A(2011年济宁质检)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1215题。12引起图示区域植被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的变化 B经度位置的变化C海拔的变化 D海陆位置的变化13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A河漫滩 B冲积扇C三角洲 D侵蚀平原14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月 B3月C7月 D10月15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

7、、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在Q地聚落选址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第12题,图中海拔500米以下区域为常绿林,200至2 000米高度区域为混交林,海拔2 000米以上区域为针叶林,明显反映出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第13题,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面状分布在山脚下,是受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第14题,从山谷中出来的河流流量最大时,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则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根据图中显示的30°纬度、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调用中低纬度洋流分布知识,可判断该处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7月为其雨季,河流流量较大。第15题,乙地位于河流上游,取水方便,水质较好,且乙地地形平坦,因此是聚落的最佳选址。二、综合题16图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A、B、C分别为不同河段上的三个点,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根据三处的横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