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一届全国戏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2015年年会 魏良辅南词引正有关问题的思考南京大学 吴新雷从明清文人的笔记看来,过去讲昆曲声腔的源头,都是从明代嘉靖时魏良辅说起的,推崇他是“曲圣”,是“鼻祖”,距今四百多年。不过,自从1960年路工发现魏良辅南词引正关于昆山腔创始于元末顾坚的记载以后,戏曲界掀起了重新探讨昆腔渊源的势头。令人注目的是,魏良辅在自己的著作南词引正中并没有说他是首创者,而是将首创之功归之于元朝末年的昆山本地人顾坚,足足把昆山腔的历史上推了二百多年。学者们根据南词引正这件新资料进行考论,追溯昆山腔形成于元朝末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再从明代文籍中探究,魏良辅是昆山旧
2、腔的革新者,创造了水磨调,但当时并无“昆曲”之称,仍称昆山腔、昆腔,或称时曲、新声。南词引正中说了“昆山腔”,并没有提出“昆曲”二字。直呼“昆曲”的记载,实际上要到清代康熙年间的文籍中才出现,距今三百多年,但如今约定俗成地将昆曲作为昆腔剧种的统称了。南词引正是1960年文化部访书专员路工在清初抄本真迹日录中发现的。真迹日录的编者张丑(15771643),字青父,号米庵,明末昆山人,精于书画的鉴赏和品题,著有清河书画表和法书名画见闻表等。据四库全书总目·清河书画表提要记载:“其祖父皆与文徵明父子为姻娅世好,渊源有自。”所以张丑在真迹日录、法书名画见闻表、清河书画表等著述中记录了多件文徵
3、明的书画珍品,而魏良辅的南词引正,就是他依据文徵明的手书真迹过录在真迹日录贰集中的。真迹日录在张丑生前没有刻印,只以多种传抄本流传于世。清代乾隆年间,鲍廷博“知不足斋”根据一个不完全的抄本刊印了单行本,四库全书子部艺术类又采录了鲍士恭(鲍廷博之子)家藏本,但都缺失南词引正。而路工访得的是康熙年间的传抄本(“玄”字缺笔避讳),比较完整。在路藏本真迹日录第贰集中,赫然抄有吴昆麓校正的娄江尚泉魏良辅南词引正的文本,共十八条;文本题署为“长洲文徵明书于玉磬山房”,小字注明“真迹”两字。文本有曹含斋写的后叙说:“今良辅善发宋元乐府之奥,其炼句之工,琢字之切,用腔之巧,盛于明时,岂弱郢人者哉!”对魏良辅唱
4、论之妙,大加赞扬。曹含斋作叙的时间标明是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比徐渭在嘉靖三十八年(1559)写南词叙录记昆山腔“流丽悠远”的时间早十二年。过去,我们知道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刻本吴歈萃雅卷首载有魏良辅曲律,钱南扬先生在<南引词正>校注中作了比勘,发觉南词引正是原稿,而曲律是南词引正的删改本。使人惊奇的是南词引正第五条专门讲述了五大声腔,在曲律中已被删掉。南词引正第五条的原文是: 见戏剧报1961年第7、8期合刊所载钱南扬<南词引正>校注,现收录于中华书局2009年排印本钱南扬文集·汉上宧文存第81至100页,易题为魏良辅南词引正校注。又,路工自己
5、的校点本南词引正辑入其访书见闻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239页)。按:路工(19201996),浙江慈溪人,著名的俗文学专家。他在抗战期间奔赴延安从事革命工作,解放后在文化部郑振铎副部长领导下研究民间文学,其访书见闻录序云:“一九五七年初,由郑先生领导,我与赵万里先生(北京图书馆善本部主任)作为文化部的访书专员,到了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以后又到了山东、江苏、上海等地。”“文革”以后,他调入北京图书馆(现名国家图书馆)。腔有数样,纷纭不类,各方风气所限,有昆山、海盐、馀姚、杭州、弋阳。自徽州、江西、福建俱作弋阳腔,永乐间,云、贵二省皆作之,会唱者颇入耳。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
6、传。元朝有顾坚者,虽离昆山三十里,居千墩,精于南辞,善作古赋。扩廓帖木儿闻其善歌,屡招不屈。与杨铁笛、顾阿瑛、倪元镇为友,自号风月散人,其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行于世,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魏良辅讲了五大声腔,除了弋阳、海盐、馀姚、昆山四大声腔之外,还有一个杭州腔(后已消亡)。至于讲到弋阳腔传播范围之广,则与南词叙录的说法是一致的,甚至记述明成祖永乐年间已传唱到云南贵州。最最稀奇的是具体记载了昆山腔的来历,并推崇昆山腔是“正声”,地位在诸腔之上,其创始人不是他自己,而是元末昆山千墩人顾坚。这种石破天惊的记事,引起了昆曲史研究者的热议,纷纷撰文进行讨论。如蒋星煜写了
7、谈<南词引正>中的几个问题昆腔形成历史的新探索 见1961年7月19日文汇报。,黄芝冈写了论魏良辅的新腔创立和他的<南词引正>见1962年中华文史论丛第二辑,施一揆写了关于元末昆山腔起源的几个问题见1978年第2期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董每戡写了由<南词引正>说起关于魏良辅、昆腔、昆山曲派见1979年第6期学术研究。,陈兆弘写了昆曲探源见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章,我也写了关于明代魏良辅的曲论<南词引正>见拙著中国戏曲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272页。真蹟日録贰集中的南词引正书影说明这是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的影印本,封面是出版
8、社新做的,真迹日录的“迹”原本上写的字体是“蹟”(异体)。又,路工的藏印和“书目文献出版社”的藏印经复印附上。路工(左二)和赵万里(左三)于1957年在浙江访书时留影回顾1960年暑期,我曾到北京登门拜访路工先生,承蒙路先生拿出珍藏的真迹日录给我看了。1996年他仙逝后,藏本经明清史研究专家谢国桢之手转给书目文献出版社。该社更名为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现名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后,于2002年将载有魏良辅南词引正的路工先生原藏本真迹日录(上中下三册)影印出版,南京大学图书馆买到了一套。我对此继续进行探究,我的思考可以归纳为七点。第一,依据南词引正的说法来理解,顾坚“善发南曲之奥,故国初有昆山腔之称”,
9、那末,他是原创歌手,是创始人。所谓创始人,并非说他一个人创造了昆山腔,而是指他是昆山腔形成时期具有标杆性的代表人物。但顾坚的生平事迹缺乏记载,我们从两种顾氏家谱中查到旁证,顾坚是确有其人的。(一)南通顾氏宗谱十卷首一卷,1931年南通翰墨林铅印本,分订4册(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均有收藏),据谱中记载,南通顾氏是因为“元季兵乱时”从昆山迁去的,在远代志略中记有四十九世顾仲谟至五十四世顾坚的世系表(首卷第十六叶上):顾仲谟顾时沾顾祯顾炳顾鉴顾坚。顾鉴、顾坚的时代正当元朝末年;(二)上海图书馆藏家谱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著录顾氏宗谱计有91种。其中书号为JP552的顾氏重汇宗谱,
10、是民国年间顾心毅据清代乾隆三十六年(1771)顾一元的原谱本续纂的手写稿本,不分卷共46册,在第6册第144页和第14册第301页,查见了顾坚属于顾仲谟这一支的家世谱系:仲谟时沾祯炳鉴坚这与南通顾氏宗谱的谱系全同。可惜都只有世系表而没有谱传。至于郑闰在2009年12月25日苏州日报发表顾坚身份之谜一文(该文修改稿又载于苏州古吴轩出版社中国昆曲论坛2009),宣称他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书中发现了顾坚的小传,但经日本学人查核,已予否定。见拙作昆山腔形成期的顾坚和顾瑛,文化艺术研究(杭州)2012年第2期。第二,南词引正记顾坚“著有陶真野集十卷,风月散人乐府八卷”,可惜均已失传,其内容不得而知,但
11、从书名反映出来,顾坚是一位民间艺人,曾自号“风月散人”。“乐府”是指可以歌唱的散曲小调,而“陶真”则是宋元明说唱伎艺的名称。南宋西湖老人繁胜录记载:“唱涯词只引子弟,听陶真尽是村人。”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卷二十记载:“杭州男女瞽者,多学琵琶,唱古今小说、平话以觅衣食,谓之陶真。”这表明“陶真”是民间艺人随口说唱的一种文艺样式,受众大多是村夫野老,所以顾坚的著述叫做陶真野集。我们由此认定,顾坚是著有专集已经很有名气的民间艺人。由于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卑贱低微,虽然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顾瑛、杨维桢、倪瓒等文人名士交往,但他不是去从事文学创作,而是去参加声伎演唱活动的。南词引正说:“扩廓帖木儿闻其
12、善歌,屡招不屈。”可知顾坚唱得特好,名扬四海,连当朝高官也想听他唱曲。扩廓帖木儿(明史第124卷中有传)是元顺帝时朝廷的左丞相,慕名招请,屡屡相邀,但顾坚不愿为蒙古贵族统治集团的当政者献艺,再三拒招,其秉性耿介坚贞,不畏权贵,实非等闲之辈。第三,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记昆山腔的来头,竟寻根追古提到了唐朝的艺人黄幡绰,说是“惟昆山为正声,乃唐玄宗时黄幡绰所传。”据宋孝宗时昆山人龚明之在中吴纪闻(有四库全书本)卷五记载,昆山西乡绰墩,“古老传云,此乃黄幡绰之墓”。明人徐树丕识小录(有“涵芬楼秘笈”第一集本)卷一也说:“昆山真仪镇之北十余里名绰墩,相传是唐时黄幡绰墓。”那末,黄幡绰是何等样的艺人呢?唐人
13、段安节乐府杂录说他在宫中擅演参军戏,甚得唐玄宗的喜爱。可能在安史之乱时流落到昆山,传艺于乡民,死后所葬之地,村民即以绰墩称之。魏良辅在昆山是知道黄幡绰与绰墩的情况的,“所传”两字的含义,不是说昆山腔是唐朝黄幡绰创始的,而是指黄幡绰在昆山绰墩留下的艺术影响。在魏良辅之后,明末人钮格曾将黄幡绰在昆山的故事编成了一部传奇磨尘鉴(古本戏曲丛刊第一集影印),见蒋星煜<南词引正>与<磨尘鉴>(2010年9月12日文汇报)。便证明了这种影响。这种影响是指优伶伎艺和音乐成分的“传承”关系,是指其历史文化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中国戏曲史的发展来立论,黄幡绰把唐代宫廷俳优和梨园歌舞那一套
14、伎乐方式带到了昆山,在民间生根发芽,直接影响了元明之际昆山的声艺活动。第四,魏良辅在南词引正中特别指出顾坚与顾瑛(阿瑛)、杨维桢(铁笛)、倪瓒(元镇)“为友”,与当时以顾瑛为首的文士集团结交往来,这就为我们探索昆山腔的形成打开了一个窗口。在上海图书馆所藏顾心毅稿本顾氏重汇宗谱中,第六册第92页载有顾瑛父子的谱系,第十四册第301页载有顾坚父子的谱系,表明顾瑛与顾坚是同宗,都是南朝梁、陈时吴郡名贤顾野王的后裔,只是后世已分隶不同的支派(同宗不同支)。该谱第三册家传中,没有顾坚的传,但却载有顾瑛的传。顾瑛(13101369),又名阿瑛、德辉,字仲瑛,平生工诗善画,不屑仕进。顾氏重汇宗谱所载五十四世
15、德辉公传记载:德辉,字仲瑛,别名阿瑛,昆山人。卜筑玉山草堂,园池亭榭,饩馆声伎之盛,甲于天下。日夜与高人俊流置酒赋诗,觞咏唱和,都为一集曰玉山名胜,又会萃其所得诗歌曰草堂雅集。淮张(按:指张士诚)据吴,避隐嘉兴之合溪。母丧,归绰溪(按:指绰墩通傀儡湖的河道)。四库全书总目·玉山名胜集提要也说:“元顾瑛编。其所居池馆之盛,甲于东南,一时胜流,多从之游宴。”这都说明顾瑛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他在昆山西乡邻近绰墩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园林别墅,总名玉山草堂;为的是筑巢引凤,招集四方宾客,弦歌相叙,号称玉山雅集。所谓“饩馆声伎”,就是指顾瑛园林中蓄养了能歌善舞的家班伶工,因此吸引了四方来客,皆奉顾
16、瑛为艺坛盟主。顾瑛交游广阔,与文坛大家杨维桢、书画大家倪瓒等均有交谊。而南词引正记顾坚与顾阿瑛、杨维桢等“为友”,则表明善唱南曲的艺人顾坚也参与了玉山雅集的声艺活动。在顾瑛亲自编辑的玉山名胜集中,记载了雅集时“张筵设席,女乐杂沓”的盛况见顾瑛编玉山名胜集熊梦祥春晖楼雅集·分题诗序,中华书局2008年排印本332页。,在多篇诗文中露名的女伶有15人之多,如天香秀、丁香秀、素云、素真、宝笙、珠月等。她们能唱南曲,也演唱北曲杂剧。明人王圻稗史汇编卷20词曲类·曲中广乐记载:“富侠若顾仲瑛辈,更招致宾客,尤好搬衍杂剧。”在顾瑛的座上客中,还有南曲戏文琵琶记的作者高明,他在元顺帝至正
17、九年(1349)到玉山草堂作客,为顾瑛写了碧梧翠竹堂后记。这说明在玉山雅集中,南曲的声伎活动除了顾坚“精于南辞”和家乐女伶善于弹琴唱曲以外,南戏作家高明也曾参与。由此可见,昆山腔起源于千墩和绰墩之间的昆山地域,而玉山雅集对于昆山腔的形成是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的。 以上考述,见拙作论玉山雅集在昆山腔形成中的声艺融合作用,文学遗产2012年第1期。第五,魏良辅南词引正说“国初有昆山腔之称”,这并非孤证,最有力的旁证是明人周元暐在泾林续记(有丛书集成初编本和续修四库全书本)中披露,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在洪武六年(1373)召见昆山的老寿星周寿谊问道:“闻昆山腔甚嘉,尔亦能讴否?”足见在明初洪武六年
18、以前,昆山腔的名声已从昆山传到了南京,已经名扬四方。昆山腔的产生是有一个形成过程的,不可能在洪武开国短短六年之间就突然产生,必是在明太祖开国以前的元顺帝时期已经孕育出来了。南词引正记载“元朝有顾坚者”,其友人顾瑛、杨维桢、倪瓒也都是元末人,所以昆山腔起源和形成于元朝末年,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论定的。第六,我在明刻本<乐府红珊>和<乐府名词>中的魏良辅曲论一文中 载于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对明万历三十年(1602)秦淮墨客纪振伦编选的乐府红珊和万历本无名氏编选的乐府名词作了探究,发觉乐府红珊凡例二十条和乐府名词卷首的曲条都是南词引正
19、的删节修改本。可知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吴歈萃雅刊载魏良辅曲律之前,已有两种不同的南词引正的改本。经比勘,乐府珊凡例二十条最接近于南词引正的原文。至于南词引正关于元朝顾坚和昆山腔的条文,各改本都删去了。经过对魏良辅曲论多种文本的比较,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认识;那就是作为著名艺师的魏良辅,在昆山、太仓为人拍唱时讲了一连串唱曲的经验之谈,但他没有写成曲论定稿,而是四方的习曲者随时记录,各取所需,所以有多种不同的传习文本流传各地。经常州名士吴昆麓和金坛名士曹含斋在嘉靖二十六年(1547)校正叙录的本子题名为南词引正是笔录,并未刻印。后来辗转传抄,苏州书画大家文征明便是传抄者之一。而万历三十年(16
20、02)纪振伦刻印乐府红珊作为凡例选列了二十条,万历四十四年(1616)周之标刻印吴歈萃雅选载了魏良辅曲律十八条,天启三年(1603)许宇刊印词林逸响时改题为昆腔原始选载了十七条,崇祯十年(1637)张琦刻印吴骚合编时,选载了魏良辅曲律十七条。当时昆腔盛行于全国各地,书坊在辑刊昆腔曲集时,往往随意加上标题载于卷首,以供唱家参考。如以南词引正作为标准本来衡量,则其他各本可视为南词引正的改本,或可视为同源异流不同地区的流传本。经初步统计,付之刻印的现存改本计有:(一)乐府红珊凡例,(二)乐府名词曲条,(三)吴歈萃雅·魏良辅曲律,(四)词林逸响·昆腔原始,(五)吴骚合编·
21、魏良辅曲律,(六)度曲须知·律曲前言。因为那时没有著作权的观念,所以作者魏良辅的姓名或标或不标,选录的的条文有多有少,选录者和书商们并未认真对待。沈宠绥撰著度曲须知前,先写了弦索辨讹一书,他在弦索辨讹凡例第一条开头就说:“南曲不可杂北腔,北曲不可杂南字,诚哉良辅名语。” 弦索辨论和度曲须知均见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黄山书社2009年版明代编第二集,弦索辨讹凡例见第479页,度曲须知·律曲前言见737页至739页。律曲前言共14条,其中10条出于南词引正和曲律,其余4条出于太和正音谱·词林须知引录的芝庵唱论。这句名语出于南词引正第18条第7项,又见曲律第13条
22、,沈宠绥明知作者是魏良辅,但当他编写度曲须知·律曲前言时,绝口不提魏良辅。而且魏良辅名语“南曲不可杂北腔”这一条竟删去没有选列。由此可见,明人对文本和作者的著录很不严谨,都是随意摘录,不加考订,所以出现了字句颇有差异,条文或多或少的各种不同的文本。这样看来,南词引正虽然只是笔录传抄本而不是刻印本,但却先后经历吴昆麓、曹含斋、文徵明、张丑四大名人认定,其可靠性当然是肯定无疑的。第七,魏良辅革新昆山腔开创水磨调之时,尚无“昆曲”的称谓。明人沈庞绥在度曲须知·曲运隆衰中记载:“嘉、隆间有豫章魏良辅者,流寓娄东(太仓)、鹿城(昆山)之间,生而审音,愤南曲之讹陋也,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腔曰昆腔,曲名时曲。” 见俞为民、孙蓉蓉编历代曲话汇编,黄山书社2009年版明代编第二集第617页。当时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河南开封国禹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招聘园区转运中心人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合同履行期间的保证期间与证期间的长短及起算点
- 冬季防疫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湖南红花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招聘10人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1套
- 2025湖北咸宁市通城县事业单位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4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广东湛江市霞山区司法局招聘司法协理员拟聘用人员(第一批)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广西南宁市江南区翠湖路小学春季学期临聘教师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2025内蒙古金土华维可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9名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年淮北师范大学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90人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聘4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
- 管道热处理课件
- 2025成人高考试题真卷数学及答案
- 2025年京东集团校招面试题与答案
- 浙江省A9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5年海水淡化处理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企业价值创造培训
- 河南省汝阳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教师岗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至2030白色家电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供需格局及有效策略与实施路径评估报告
- 小学音乐趣味教学讲座
- (正式版)DB35∕T 2242-2025 《户用光伏发电系统安装技术规范》
- 苗木栽培养护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