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_第1页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_第2页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_第3页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_第4页
实验一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一 鱼类回避胁迫实验一、实验目的1. 了解污染物胁迫下鱼类的回避行为。2. 学会用鱼类回避实验监测水体污染物的方法。3. 了解回避反应的生理效应。二、实验原理回避行为,是指水生动物,特别是游泳能力强的水生动物,能主动避开受污染的水区,游向未受污染的清洁水区的行为。有些化学物质甚至利用化学分析仪器都难以检测到,但通过回避试验,便能反映出水体的混合污染状况的实际毒性。人们利用鱼类的这种回避特性,设计控制不同浓度的污染区、非污染区(清水区)及污染混合区(污水与清水混合区)的模拟设施,借以检定鱼类的回避能力,对判定水污染状况和工业废水的处理程度,都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鱼类回避反应,是通过嗅觉、味觉、

2、视觉,侧线及其他感受器而实现的。嗅觉器官可感受水中化学成分、食物及其他鱼类皮肤分泌物等所引起的化学刺激,是引起鱼类行为反应的重要器官之一。味蕾是感觉器,广泛分布于鱼类的口腔、触须及表皮等部位,对水中有些重金属离子(如汞、铜、锌等),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当环境中的污染物达到回避阈值时,就会引起鱼类对外界环境刺激的行为反应而出现的短期的逃避行为。因此,通过鱼类这种短期的转移与逃避可直观地反应环境中理化性质的恶化、水的变质等。三、试剂与材料1. 试剂:0.22.0 mg/L NH3水溶液2. 材料:非洲鲫鱼(Tilapiamossambica)为26.9克最宜。试验前先经室内驯养七天以上。驯养期间每天

3、投喂豆饼粉。3. 仪器与器皿:自制的鱼类回避槽。其结构如图所示。四、实验步骤1. 在回避槽中装入适量的清水,槽一端的污染区和对照区各放供试鱼20条。2. 在污染区中投加NH3,打开阀门,观察鱼类是否逃避到回避槽另一端的混合区。如果没有鱼游走,继续增加NH3的投加量,直到有第一条鱼游到混合区。记录此时NH3的投加量,即为最小效应量。3. 继续增加NH3的投加量,并同时计算游到回避槽另一端混合区鱼的数量。4. 当供试鱼一半数量游到的回避槽另一端混合区时,记录此时NH3的投加量,即为半数效应量。实验记录NH3的投加量对照区鱼的数量污染区鱼的数量混合区鱼的数量回避率回避率的计算回避率率五、思考题1.

4、什么叫行为毒性?2. 污染导致鱼类回避行为对水生生态系统有什么影响?3. 在用鱼类回避实验进行化学物毒性评价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实验二 过氧化物酶活性(POD)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学习愈创木酚氧化法测定过氧化物酶。二、实验原理植物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如核酸和蛋白质含量下降、叶绿素降解、光合作用降低及内源激素平衡失调等。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衰老过程的变化。近来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细胞内自由基代谢平衡被破坏而有利于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是具有未配对价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 过剩自由基的毒害之一是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造成细胞膜系统的损伤,严重时会导致植物细

5、胞死亡。过氧化物酶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活性较高的一种酶,它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及生长素的氧化等都有密切关系,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它的活性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测量这种酶,可以反映某一时期植物体内的代谢变化。在有过氧化氢存在下,过氧化物酶能使愈创木酚氧化,生成茶褐色物质,该物质在470nm处有最大吸收,可用分光光度计测量470nm的吸光度变化测定过氧化物酶活性。三、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设备1.实验材料 植物叶2.试剂(1)100mmol/L磷酸缓冲液pH6.0:取0.2mol/L Na2HPO4,87.7ml与0.2mol/L NaH2PO4,12.3ml混合。(2)反应混合液:100mmol/

6、L磷酸缓冲液(pH6.0)50mL于烧杯中,加入愈创木酚28l,于磁力搅拌器上加热搅拌,直至愈创木酚溶解,待溶液冷却后,加入30%过氧化氢19l,混合均匀,保存于冰箱中。(3)设备材料 分光光度计,研钵,恒温水浴锅,100mL容量瓶,吸管,离心机四、实验步骤1.称取植物材料1g,剪碎,放入研钵中,加适量的磷酸缓冲液研磨成匀浆,以400r/min 离心15min,上清液转入100mL容量瓶,残渣再用5mL磷酸缓冲液提取一次,上清液并入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贮于低温下备用。2.取光径1cm比色杯2只,于一只中加入反应混合液3mL,作为对照,另一只加入反应混合液3mL和上述酶液1mL,(如酶活性过高

7、可稀释之),立即开启秒表记录时间,于分光光度计上测量波长470nm下的吸光度值,每隔1min读数一次。四、结果计算以每分钟内吸光度变化值表示酶活性大小,即A470/ming (鲜重)表示之,也可以用每min内A470变化0.01为1个过氧化物酶活性单位(u)表示。过氧化物酶活性u/(g.min)=式中:A470为反应时间内吸光值的变化;W植物鲜重,g;t为反应时间,min;VT为提取酶液总体积,mL;VS为测定时取用酶液体积,mL。五、思考题1、引起误的原因2、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实验三 植物叶绿素含量测定-丙酮提取法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光能是通过叶绿体色素(光合色素)吸收的。叶绿体色

8、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和测定是研究它们的特性以及在光合中作用的第一步。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作用密切相关,是反眏叶片生理状态的重要指标。在植物光合生理、发育生理和抗性生理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素含量也是指导作物栽培生产和选育作物品种的重要指标。一 实验目的1.了解光合色素的一些重要理化性质。2.明确光合色素的提取及分离方法。3.学会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二 实验原理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可用多种有机溶剂,如丙酮、乙醇或二甲基亚砜等研磨提取或浸泡提取。叶绿色素在特定提取溶液中对特定波长的光有最大吸收,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9、在该波长下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也称为光密度),再根据叶绿素在该波长下的吸收系数即可计算叶绿素含量。利用分光光计测定叶绿素含量的依据是Lambert-Beer定律,即当一束单色光通过溶液时,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式中: A为吸光度;K为吸光系数;b为溶液的厚度;c为溶液浓度。叶绿素a、b的丙酮溶液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叶绿素a和b在663nm处的吸光系数(当溶液厚度为1cm,叶绿素浓度为gL-1时的吸光度)分别为82.04和9.27;在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根据Lambert-Be

10、er定律,叶绿素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A663和A645)与溶液中叶绿素a、b和总浓度(Ca、Cb 、Ca十b,单位为mgL-1)的关系可分别用下列方程式表示:A663=82.04Ca+9.27Cb (1)A645=16.76Ca+45.60Cb (2)解方程(1)和(2)得:Ca=12.7 A6632.59 A645 (3)Cb=22.9 A6454.67 A663 (4)Ca十b20.3 A645+8.04 A663 (5) 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只要测得叶绿素溶液在663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b浓度和叶绿素总浓度(a+

11、b)。在652nm处,叶绿素a和b的吸光系数相同,因此提取液中叶绿素的总浓度(a+b)也可通过测定溶液在波长652nm处的吸光度(A652)求得,其计算公式为: Ca十b34.5A6521000 (6)式中:34.5为叶绿素a和b在波长652nm处的吸光系数。但Inskeep等(1985)认为叶绿素a和b吸光系数相等时的波长位于吸收光谱斜率很陡的位置上,因此仪器波长很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很大的测定误差。所测定材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叶绿素含量(mgg-1或mgdm-2)=CV/A1000 (7) 式中:C为叶绿素浓度(mgL-1)或mgdm-2);V为提取液总体积(

12、ml);A为取样鲜重(g)或取样面积(dm-2)。三 材料、仪器、药品1材料:水稻、玉米、花生、桑树等植物的绿色叶片。2仪器:(1) 分光光度计;(2)天平;3.实验器皿:(1) 研钵;(2) 滤纸;(3) 漏斗;(4) 5ml移液管;(5) 打孔器;(6)滴管;(7)剪刀;(8)25ml容量瓶; 4.药品:丙酮、石英砂、碳酸钙四 实验步骤1取样:用毛笔或毛刷清除叶片表面的灰尘,用打孔器从叶片上打取0.25dm-2的叶圆片,立即称重,剪碎后放入研钵中。注意取样时要避开大的叶脉。2研磨提取:向研钵中加入80%丙酮2.5ml,以及少许CaCO3 (中和酸性,防止叶绿素酯酶分解叶绿素) 和石英砂,研

13、磨成匀浆,再加入3ml 80%丙酮,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在暗处静止35min后,用一层干滤纸过滤到25ml容量瓶中,用滴管吸取80%丙酮将研钵洗净,清洗液也要过滤到容量瓶中,并用80%丙酮沿滤纸的周围洗脱色素,待滤纸和残渣全部变白后,用80%丙酮定容至刻度。3读取吸光度:取厚度为lcm的洁净比色皿,(注意不要用手接触比色皿的光面),先用少量色素提取液清洗23次,注意清洗时要使清洗液接触比色皿内壁的所有部分,然后将色素提取液倒入比色皿中,液面高度约为比色皿高度的4/5,将撒在比色皿外面的溶液用滤纸吸掉(注意不能擦),再用擦镜纸擦干擦净。将比色皿放入仪器的比色皿架上,注意不要将溶液撒入仪器内。第一

14、个位置放盛有80%丙酮的比色皿,做为空白对照。将仪器波长分别调至663、645、652nm处,以80%丙酮做为空白对照调透光率100%,分别测定溶液在上述三个波长下的吸光度。(每个样品重复测定3次。注意,每次在转换波长时,都要用80%丙酮调透光率100%)。4结果计算:将645、663、652nm处测得的吸光度代入公式(3)、(4)、(5)、(6)中计算叶绿素a、b浓度和总浓度。再将叶绿素a、b浓度和总浓度代入公式(7)中求出所测材料单位重量或单位面积的叶绿素a、b含量和总含量。五 实验结果记录1实验材料植物名称: 种植地点: 取样时间: 取样部位及数量:2数据记录及结果记载:表1 测定数据记

15、录及计算结果重复光密度叶绿素含量 mg/g FW 或mg/dm2645nm652nm663nmcacbC(a+b)公式(5)C(a+b)公式(6)Ca/Cb绿叶123平均值标准差黄叶123平均值标准差 注:本实验中由于数值都来自同一样品,所以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只作为练习。六 思考题1说明叶绿素的生理意义以及叶绿素含量测定的重要性?2为什么叶绿素提取液用80%丙酮而不用100%的丙酮?在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提取液的光密度时,为什么要用80%丙酮将仪器的透光率调到100%?如果用蒸馏水调100%对测定数据会有什么影响?3叶片中的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是否影响叶绿素含量测定?为什么?如果你不知道叶绿素

16、的吸收系数,但有叶绿素的纯品,如何测定样品中的叶绿素含量?七 注意事项1.测定叶绿素的分光光度计波长和精度必须符合要求,否则测定结果不佳,导致在652nm 测得的总量与在 663nm,645nm测定计算的总量差异明显。2.提取叶绿素时应避直射光,操作要迅速;提取出的叶绿素应立即测定,以免光氧化使含量下降。3.丙酮为挥发性有机试剂,应在通风橱内操作。实验四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形态观察一、实验目的1.学会采集、固定浮游生物水样,并观察浮游生物。2.了解富营养化水体生境、藻类的特征,并认识一些有指示作用和常见的种类。3.进一步巩固显微镜观察和绘图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

17、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中国富营养化水体中常见的一些藻类优势种有微囊藻、鱼腥藻、束丝藻、颤藻、直链藻、隐藻等。环境污染后,原有生物与环境多种物质关系发生变化,出现新的环境的物质循环关系。耐污种在污染环境中增多,而敏感种逐渐消失,狭污性种群被广污性种群所取代,群落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因此,浮游植物长期以来就被用作水质的指示生物,有些生物对有机污染物十分敏感。通过观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初步判断水体是否富营养化。三、实验试剂与材料1.试剂鲁哥氏液: 称6g碘化

18、钾溶于20ml水中,溶解后加入4g碘,充分摇动待碘完全溶解后再加80ml水。2.材料2m左右长的竹竿,尼龙绳3.仪器与器皿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浮游生物网、塑料瓶(50ml)四、实验步骤1.野外采样在天然富营养化水体,离岸边1m以外地方,手持长竹竿,将浮游生物网放入水面下0.5m处,作“8”字形摆动,经1020min后,提取浮游生物网,将网底控系的塑料瓶解下,将其浓集液摇匀一分为二,各分装到另外的两个塑料瓶内,其中一瓶不加药液拧紧瓶盖,另外的一瓶,按照15ml浓集液加0.4ml鲁哥氏液和0.6ml甲醛的比例,滴加药液,将浮游生物杀死固定,携回室内后,及时贴上标签,记录采集地点、日期,并

19、进行定性观察。未加药液的瓶携回室内后要及时拧开瓶盖,以防藻类窒息、腐烂分解。2.室内观测用滴管吸取未加药液的浓集水样,将其滴在载片上12滴,再用另一滴管滴加12滴质量分数为5%的甲基纤维素液,用大头针轻轻混匀,尽可能少出气泡,然后盖好盖玻片,放置在显微镜的低倍镜下寻找藻类。找到后初步辨认,将藻类移至视野中央,再转换到高倍境下观察,最好边观察边绘图,并在图旁记下认准的藻类的一些特点,然后对照附录一中的藻类图谱,将其鉴定到一定分类阶元。五、实验结果记录请将观察到的浮游生物画在下表并根据观察到的特征和分类检索表鉴定是何种藻类。要求最少记录三种藻类,并写出你鉴定的依据。六、思考题1. 控制水体的富营养

20、化有什么措施?2. 你观察到的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有哪些?实验五 活性污泥中常见微生物形态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观察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曝气混合液中典型微生物的个体形态,学会生物图的绘制。2.学会辨认活性污泥中指示性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判断活性污泥的活性。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是生物法处理废水的工作主体。它们是由细菌、霉菌、酵母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意见后生动物如轮虫、线虫等与废水中的固体物质所组成。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细菌数量最多,分解有机物的能力最强,并且繁殖迅速,所以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主体。细菌一般甚少以单体的形式存在,菌胶团是活性污泥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

21、 不同细菌形成不同的菌胶团,有分枝状的、垂丝状的、球形的、椭圆形的、蘑菇形的以及各种不规则形状的。菌胶团是活性污泥法处理的主体。一般来说,活性污泥性能的好坏,主要可根据所含菌胶团多少、大小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来定。新生菌胶团颜色较浅,甚至无色透明,但有旺盛的生命力,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老化的菌胶团由于吸附了许多杂质,颜色较深,看不到细菌单体,象一团烂泥似的,生命力较差。当遇到不适宜的环境时,菌胶团就发生松散,甚至呈现单个游离细菌,影响处理效果。因此,为了使污水处理达到较好的效果,要求菌胶团结构紧密,吸附、沉降性能良好。其次则是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具有新陈代谢、运动、繁殖、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和对环

22、境的适应性等生理功能。据报导,活性污泥中约存在着有228种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物种非常丰富,有变形虫、草履虫、漫游虫、裂口虫、有肋遁纤虫、钟虫和壳吸管虫;还有微型后生动物轮虫等。因为原生动物个体比细菌大,生态特点也容易在显微镜下观察,而且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都有各自所需的生存条件,所以哪一类原生动物占优势,也就反映出相应的水质状况。国内外都把原生动物当做污水处理的指示性生物,并利用原生动物的变化情况来了解污水处理效果及污水处理中运转是否正常。一般的规律是:在污水生化处理中,当固着型的纤毛虫钟虫、盖纤虫、等枝虫等出现时,而且数量较多而又活跃,说明污水处理效果良好,出水COD 、BOD5较低(一般CO

23、D80mg/L,BOD530mg/L),水质清澈,可达到国家排放标准。轮虫出现也反映出水水质较好,水中有机物含量更低(一般COD50mg/L,BOD515mg/L)。当曝气池中溶解氧降低到1 mg/L以下时,钟虫生活不正常,体内伸缩泡会胀得很大,顶端突进一个气泡,虫体很快会死亡。当污水处理中大量出现鞭毛虫和变形虫时,可指示污水处理效果不好,出水COD 、BOD5较高,水质浑浊。当外界环境条件不适宜于生长时,原生动物能形成胞囊,胞囊是原生动物抵抗不良外界环境的休眠体。为了正确判断水质及运行参数改变的原因,生物相观察中必须根据原生动物的种群变化、数量多少及生长活性三方面状况综合考察,否则,将产生片

24、面的结论。例如,纤毛虫在环境适宜时,用裂殖方式进行生殖;当食物不足,或溶解氧、温度、pH值不适宜,或者有毒物质超过其忍受限度时,就变为接合生殖,甚至形成孢囊以保卫其身体。所以当观察到纤毛虫活动能力差,钟虫类口盘缩进、伸缩泡很大,细胞质空泡化、活动力差、畸形、接合生殖、有大量孢囊形成等现象时,即使虫数较多,也说明处理效果不好。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l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搁玻架等2活性污泥曝气液四、实验内容1标片的制作:取洁净的载玻片、盖玻片各一片,用小滴管取活性污泥混合液一小滴于载玻片中央(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少,可待其沉淀后,取沉淀污泥一小滴;如混合液中污泥较多,则应稀释后进行观察),盖

25、上盖玻片,盖玻片时应使其已接触水滴时才放下,否则会在片中形成较多气泡,影响观察。 2严格按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方法,分别在低倍、高倍镜下观察标片,观察菌胶团、原生动物、后生动物、藻类等微生物的形态,用铅笔绘出各种微生物的形态图。3就观察到的微生物与附录二中的生物图谱相对照,找出污水处理中典型的指示生物钟虫和轮虫,并描述其活性。五、实验结果记录(一)微生物形态的观察请将观察到的微生物及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低倍镜下:高倍镜下:六、思考题1进行微生物活体的观察时,要使所观察的目标清晰,应该如何调节光线?2请就你所观察的微生物情况,评价活性污泥的活性。实验六 蚕豆微核观察对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一实验目的

26、1了解微核测试原理和其在毒理遗传学上的意义。2通过实验,了解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学习蚕豆根尖的微核测试技术。二.实验原理 环境的三致性,即指环境对生物的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是目前环境污染中最主要的问题。三致的根本在于致突变,致畸、致癌常常是致突变的结果。微核是无着丝点的染色体断片,在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向两极移动,所以游离于细胞质中,在间期细胞核形成时,即可在它附近看到一到几个很小的圆形结构,直径大约是细胞直径的12015,这就是微核(micronucleus)。微核是常用的遗传毒理学指标之一,指示染色体或纺锤体的损伤。由于这种损伤会因细胞受到的外界诱变因子的作用而加剧,而微核产

27、生的数量又可与诱变因子剂量的强弱呈正比,因此可以用微核出现的频率来评价环境诱变因子对生物遗传物质的损伤程度。各种类型的骨髓细胞中均能见到微核,但只有少量胞浆的有核细胞,其核是分叶而有突起的,这类分叶及突起常常被误认为是微核,容易造成计算误差。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将细胞核排出,成为无核细胞,而微核却留在细胞质中不被排出。这样,只要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出现过染色体断片,就能在成熟的红细胞内看到微核,一目了然,即使没有多少遗传学知识的人,稍加训练也能从事这方面的计数工作。染色体断裂实际上就是染色体的缺失。如果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首先要做染色核型分析(包括正常和异常的)。染色体数目多,形状小,则

28、适于做核型分析的中间分裂相不易得到,而且核型分析时需要较好的遗传学知识,还需要较丰富的经验。与之比较,微核法是一种不需特殊试剂及设备,快速而简便的检测方法。蚕豆(vicia faba)根尖微核试验在1986年已被中国环保局列为一种环境生物测试的规范方法,它作为一种环境变异的检测手段,在我国不少地区的环保部门和医疗卫生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蚕豆根尖微核实验与染色体畸变试验同样具有准确、快速、操作简便、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适合大批量样品检测等特点。美国国家环保局也肯定了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在环境突变性检测中的作用,对许多环境致癌物都作了标准化的试验,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并建议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三实验

29、材料1器材 :光学显微镜、10ml试管、蚕豆发芽盒、洗瓶、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滤纸等。2试剂及材料 (1)60mg/LPb(NO3)2溶液(2)蚕豆种子(3)卡诺氏固定液:由3:1的乙醇和冰醋酸配制;(4)醋酸洋红溶液; (九)0.5醋酸洋红(Aceio Carmine)染液 洋红 lg 醋酸 90ml 蒸馏水 110ml 将90ml醋酸加入110ml蒸馏水煮沸,然后将火焰移去,立即加入1克洋红,使之迅速冷却过滤,加饱和氢氧化铁(媒染剂)水溶液数滴,直到呈葡萄酒色。室温保存。加铁使洋红沉淀于组织而着色。此染液室温存放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室温保存。 四实验步骤1. 种子处理:将实验用蚕豆(松滋青

30、皮豆)种子洗净后,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在25下浸泡24小时,此间至少换水两次,所换水应25预温。种子吸胀后,用纱布松散包裹置瓷盘中,保持温度,在25温箱中催芽1224小时,待初生根长出23mm时,再取发芽良好的种子,放入铺满滤纸的瓷盘中,25继续催芽,经约36-48小时,大部分初生根长至12cm左右,根毛育良好,这时即可用来进行检测了。2.重金属处理选68粒初生根生长良好,根长一致的种子,放入盛有60mg/L Pb(NO3)2的培养皿中,被测液浸没根尖即可。用蒸馏水处理为空白对照。25下培养48小时。3.根尖细胞恢复培养处理后的种子用自来水或蒸馏水浸洗三次每次23分钟。洗净后再置入铺有湿润

31、滤纸的瓷盘中,25下再恢复培养24小时。4.根尖细胞固定借助于物理方法或化学药剂的作用,迅速透入组织和细胞将之杀死,并且使其结构和内含物如: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核物质与细胞器等,在形态结构上尽可能保持生活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同时更易于染色,可以较清楚的显现细胞在生活时不易看清的结构。固定时,用卡诺氏固定液约5毫升,用刀片或小剪刀切取经过处理的长约0.51厘米的根尖1020条,放入试管内,用塞盖紧,在室温下固定224小时,固定液的用量为材料体积的15倍以上。固定后的根如不及时制片,可换入70%的乙醇溶液中置4冰箱中保存备用。5.酸解酸解的作用是去除未固定的蛋白质, 同时使胞间层的果胶类物质解体

32、,细胞分散而易于观察。用蒸馏水浸洗固定好的幼根两次,每次5分钟,吸净蒸馏水,加入6mol/L的盐酸2ml将幼根浸没,室温下酸解10分钟,幼根软化即可。6. 染色压片吸去盐酸,用蒸馏水浸没幼根三次每次12分钟。最后浸于水中。制片前切取根尖分身组织放在载玻片上纵横切成几段,分别放在2片载玻片上,覆以载玻片,用镊子柄或铅笔头轻敲几下,再用拇指用力下压,注意不要使玻片移动,分开两玻片,各滴上12滴醋酸洋红染液,58 分钟后加上盖玻片,注意不要有气泡产生,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7. 镜检:低倍镜(10倍)镜检后,选择细胞分散均匀,细胞无损,染色良好的区域(也可在高倍镜下观察),每个处理观察100个细胞,

33、记下微核数(两个处理分别记录)。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分散的,背景清晰的细胞区,而后转换高倍镜进行检查。镜检顺序如图(一或二)。图1图2每实验组制片3张。每片至少镜检20个视野,每个视野最多数计50分生组织细胞。在分生组织细胞中观察微核。微核的标准:微核与主核分开。主核的核膜是完整的;微核与主核的颜色一致(转动微调,观察微核颜色变化是否与主核一致。区别细胞质中的颗粒物与染料的残渣);微核多是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主核的1/5-1/20。五、实验结果观察细胞数与微核出现率,以手持记数器记数,每片记数于下表中。而后进行计算。微核记载表制片编号正常细胞数产生微核细胞数细胞总数微核数微核率123微核率的计

34、算微核率六、思考题1微核试验在环境评价中有何意义?2有一种粉末状的化学制剂,如何确定它是否有致突变的作用?3在一般良好的自然环境中,动物或植物的细胞是否会出现微核?你为什么这样认为?附录一 淡水中常见藻类植物的鉴定1、淡水中常见藻类植物的分门检索表 藻类植物在分类学上是复杂而多样的一大类植物。按较通用的分类系统把藻类分为11个门。分门的主要依据是光合色素的主要种类和组成;贮藏物质的性质;细胞壁的成分和结构等。 淡水藻类分门检索表(不包括轮藻、红藻和褐藻) l(2)细胞无色素体和核。色素直接分散在原生质中,大多呈蓝绿色,有时呈橄榄绿色、淡紫色、淡玫瑰色;贮藏物主要为蓝藻淀粉 蓝藻门(Cyanop

35、hpta) 2(l)细胞具色素体和核,贮藏物不是蓝藻淀粉。 3(4)细胞有硅质的、由上下两瓣套合的壁(壳),壳上有左右对称或辐射对称的花纹硅藻门(Bacillariophyta) 4(3)细胞壁无上述构造。 5(8)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横沟或纵沟或仅具纵沟,有背腹之分。 6(7)无细胞壁或细胞壁由一定数自的板片组成甲藻门(Parronhnta) 7(6)无细胞壁或细胞壁下具板片,鞭毛多为偏顶生 隐藻门(Crvntonhsta) 8(5)营养细胞或动孢子不具横沟和纵沟,无背腹之分。 9(12)色素体呈绿色,很少为无色或灰色;贮藏物质为淀粉或裸藻淀粉。10(l)贮藏物质为淀粉;植物体的体型多种多样单

36、细胞、群体、丝状或薄壁组织状;运动的营养细胞或动孢子具2条(少数具4条或8条)等长的鞭毛绿藻门(Chorophyta)11(10)贮藏物质为裸藻淀粉;植物体多为单细胞,少数为群体。色素体呈绿色,有时无色,运动细胞多具顶生鞭毛(极少数有2条或3条)裸藻门(Euglenophyta)12(9)色素体呈黄绿色、金褐色或淡棕黄色;贮藏物质为白糖素或油。呈单细胞或群体;运动细胞具1,2,3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13(14)色素体呈金褐色或淡棕色;细胞大多裸露,有时具鳞片、小刺或囊壳;单细胞或群体;运动细胞具1或2条等长或不等长的鞭毛,罕见具3条鞭毛或具伪足金藻门14(13)色素体呈黄绿色;植物体单细胞、

37、群体或丝状;运动细胞具2条不等长的鞭毛;单细胞或群体种类的细胞壁常由两瓣套合而成;丝状种类的细胞壁由两个H形的节片组成,不具花纹黄藻门 191.蓝藻门的常见藻类图1 1、湖生束球藻 2、不定腔球藻图2 1、优美平裂藻 2、高山立方藻图3 1、针状蓝纤维藻 2、针晶蓝纤维藻 3、线形棒条藻图4 1、水华微囊藻 2、束缚色球藻图5 眼状真枝藻图6 1、饶氏胶须藻 2、漂浮胶刺藻图7 1、中华双尖藻 2、中华尖头藻 3、弯形尖头藻图8 1、托马织线藻 2、小单歧藻图9 1、大螺旋藻 2、小颤藻 3、纸形席藻 4、大型鞘丝藻图10 1、沼地微鞘藻 2、隐丝水鞘藻图11 柔嫩微毛藻图13 水花束丝藻图1

38、4 1、多变鱼腥藻 2、螺旋鱼腥藻 3、固氮鱼腥藻 4、类颤藻鱼腥图16 1、假丝状微囊藻 2、铜绿微囊藻3、具缘微囊藻4、不定微囊藻 图18 1、清净颤藻 2、悦目颤藻 3、灿烂颤藻 4、阿氏颤藻图20 1、窝形席藻 2、小席藻3、蜂巢席藻4、层理席藻 5、皮状席藻2、绿藻门常见的藻类图1 1、素衣藻 2、长绿梭藻 3、莱哈衣藻 4、中华叶衣藻图2 1、杂球藻 2、空球藻 3、实球藻 4、美丽团藻图3 1、水溪绿球藻 2、多芒藻 3、粗刺藻图4 葡萄藻图5 1、镰形纤维藻 2、拟新月藻图6 1、群星藻 2、四球藻 3、四月藻 4、集星藻图7 美丽胶网藻图8 1、水网藻 2、短棘盘星藻图9 1、弯曲栅藻 2、弯曲栅藻扁盘变种 3、斜生栅藻 4、二形栅藻 5、尖细栅藻 6、爪哇栅藻图10 1、四角十字藻 2、十字藻 3、华美十字藻图11 1、网状空星藻 2、空星藻 3、长鼻空星藻图12 1、寡枝刚毛藻 2、疏枝刚毛藻 3、绉刚毛藻图13 1、颤丝藻 2、交错丝藻 3、多形丝藻图14 1、长毛毛枝藻 2、夏毛枝藻 3、丛枝毛枝藻图15 1、美貌水绵 2、假颗粒水绵 3、河北水绵图16 1、光角星鼓藻 2、短棘角星鼓藻 3、钝角星鼓藻 4、赞布角星鼓藻图17 1、伪四角角星鼓藻 2-4、珍珠角星鼓藻5、多形角星鼓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