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周礼仪制度古代有很多礼仪制度流传了下来,西周也不例外,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西周礼仪制度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礼,是“周人为政之精髓”,“文武周公所以治天下之精义大法”1。在“以礼治国”思想的指导下,西周王朝对夏商礼制加以损益, 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被孔子赞为“郁郁乎文哉”2,是我国奴隶社会礼制史上的鼎盛时期。西周灭亡后,其礼仪制度的主体和精神被 儒家学者所继承,并随着儒家政治地位的提高和学说的广泛传播而备 受重视,影响极为深远。西周之所以能在礼制建设上取得如此辉煌的 成就,除了圣贤的制礼作乐之功外,完善、有效的礼仪教育制度起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是西周实现“以礼治国”目标的重要条件。关
2、于此问题的研究,迄今除一些教育史著作中略有提及外, 学术界尚无 专文论及。笔者不揣浅陋,撰此文以求教于方家。一、西周礼仪的发端在西周时期,“礼”和“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squo;礼’是抽象的,是由一系列的制度、规定及社会共识构成的,既 作为人际交往时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 又作为社会的一种观念和意 识,约束着人们的言谈举止。而 &squo;仪’则是&squo;礼 ’的具体、有形的表现形式,严格遵循和依据&squo;礼’的规定及内容,形成了一套系统且完整的程序和形式”,“礼3仪所
3、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周人的礼仪教育,早在灭商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史记?周本纪载:古公亶父在豳(今陕西旬邑县西)“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熏育 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尝到甜头的熏育又来进攻,“欲得地与 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squo;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 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 ?民欲以我故战, 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 逾梁山,止于岐下”。此举实际上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礼让教育”,其 结果是“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 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亶父“
4、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 别居之”。而且古公亶父还“作五官有司”,以处理政务,教化百姓。“民皆歌乐之,颂其德。”文王继位后,“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 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太颠、闳夭、散宜生等人即在此 时投奔周。由于文王公正廉明,连诸侯们也“皆来决平”,即请文王 评理。如“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 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squo;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只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史记正 义引括地志云:“虞芮之君相与争田,久而不平。乃相谓曰: &squo;西伯仁人,盍
5、往质焉。’乃相与朝周。入其境,则耕 者让畔,行者让路。入其邑,男女异路,班白不提挈。入其朝,士让 为大夫,大夫让为卿。二国君相谓曰: &squo;我等小人,不可履君 子之庭。’乃相让所争地以为闲原。”文王礼仪教育的效果由 此可见一斑。武王即位,“祭于毕”,“观兵至于盟津”,又先后举行了泰誓与牧 誓,这些既是盟誓礼典,同时也是对民众的礼仪教育。而灭商之后的 大规模献俘礼和分封诸侯,更是声势浩大的礼仪演示会。当时,周人 按照名位、官阶品级制定了一整套礼仪等级制度, 相应配套有一系列 的礼节规范和仪礼容态,统称为礼数。正如左传?庄公十八年所说:“王命诸
6、侯,名位不同,礼亦异数。”二、西周礼仪的形式(一)家庭教育周人对家庭教育极为重视,认为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礼记?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 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 无之。”家庭教育主要是针对学龄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教育的主体是父母、祖父母及兄长、家庭教师等。对于这类教育活动,礼记?内则有详细记载,书中说:“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于门右。三 日始负子,男射,女否。……子能食食,
7、教以右手;能言, 男&squo;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 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 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对青少年在家中的日常行为礼仪也有明确规定:“男女未冠笄者,鸡 初鸣,咸盥漱,栉,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 问何食饮矣,若已食,则退,若未食,贝M左长者视具。凡内外,鸡初 鸣,咸盥漱,衣服,敛枕簟,洒扫室、堂及庭,布席,各从其事。 &hellip ;… 父母、舅姑将坐,奉席请何乡。将衽,长者奉席请
8、何趾。少者执床与坐,御者举几。” “父母有过,下气怡色,柔声以谏。 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凡男拜,尚左手。…… 凡女子拜,尚右手。”女孩的教育与男孩相比有很大不同。内则云:“女子十年不出, 姆教婉娩听从,执麻枲、治丝茧、织纴组紃,学女事,以共衣服。观 于祭祀,纳酒、浆、笾、豆、菹、醢,礼相助奠。”这里,“十年”是 指十岁,“姆”是指女教师。郑玄注仪礼?士昏礼云:“妇人五十 无子,出不复嫁,以妇道教人者,若今时乳母矣。”“婉娩听从”之类 就是所谓的“妇道”,后世更明确为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行 为修养、性格脾气、语言谈吐、穿着打扮到生活
9、操作等方面都对女性 做出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周人还注意到胎教的重要性。如文王之母大任, “及其有身,目 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出恶言,以胎教也” 4;成王之母“立 而不跂,坐而不差,独处不踞,虽怒不詈” 5;孟子之母“席不正不 坐,割不正不食” 6,等等。家长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和学习榜样, 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注意的焦点。在礼仪方面,家长遵礼守仪,孩子才会遵礼守仪。礼记?文王世子云:“文王为世子,朝于王季日三。 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 …… 及日中又至,亦如之。 及莫(暮)又至,亦如之。…&he
10、llip; 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食 下,问所膳,命膳宰曰:&squo;末有原。’应者曰:&squo; 诺。’然后退。”这里,“末”犹“勿”,原即“再”。“末有原”, 即不要把剩下的食物再进献给王。受文王身教的影响,“武王帅而行之,不敢有加焉。文王有疾,武王不说冠带而养”。句中“说”通“脱”。 由武王的做法,足见文王身教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教师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礼记?内则载:“(子生后)择于诸母与可者,必求其宽裕、慈惠、温良、恭敬、慎而 寡言者,使为子师,其次为慈母,其次为保母,皆居于子室。”三个月后,父亲为孩子举行命名仪式,然后“
11、子师辩告诸妇、诸母名”。这里,辩通“遍”,“师”即家庭教师。此外,家庭中经常举行的各种礼仪活动,如冠、婚、寿、丧、飨 以及节庆、祭祀等,也都是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二)学校教育1. 西周的学校文献记载,三代时期已经出现了学校。如孟子 ?滕文公上说:“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 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 小民亲于下。”史记?儒林列传载:“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 殷曰序,周曰庠。”教、序、庠都指的是地方学校。礼记?学记载:“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遂)有序,国有学。”夏代的学校,尚未得到实物证实。至于商代的学校,则
12、“不仅有 文献上的记载,而且得到地下出土文物特别是殷墟甲骨文的佐证。商朝的学校名称,除&squo;庠’、&Isquo;校’、&Isquo; 序’以外,还出现‘学’、&Isquo;大学’、 ‘瞽宗’等称谓”。关于“学”,这在甲骨卜辞中已得到 了证实,该字的构形意义是师生双方“在特定的房屋;;‘介’中进行有关筹算知识;;‘爻’的教
13、学活动”。此 外,卜辞中还发现了 “大学”二字7。西周的学校教育在商代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当时,学校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国学又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小 学分两种:一种是设在宫廷附近的贵胄小学,另一种是设在郊区的一 般小学。西周时期的“大盂鼎”等青铜器上都有关于宫廷小学的记载, 证明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的说法不无道理。西周的大学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周天子都城所设的大学,称为“辟雍”,又叫“学宫”、“射庐”、“西雍”等,建于京城南郊(一说西 郊)的开阔地上,四面环水,在中间岛形陆地上建学宫。学宫的四面 还有4座教学建筑: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北为上庠,南为成均。这 些建筑都在
14、辟雍的四门,所以又叫四门学,是辟雍的组成部分。大学 同时是养老、祭祀和举行各种典礼的场所。天子有时也来这里射箭或 泛舟,所以又叫“射庐”或“大池”。另一种情况,是诸侯国都城中 所设的大学,称为“泮宫”,即王制所说的“诸侯曰泮宫”,形制与辟雍相同而略小。关于西周的乡学,有多种说法。如周礼提到“乡有庠,州有 序,党有校,间有塾”;礼记?学记提到“家有塾,党有庠,术(遂) 有序,国有学”;而孟子只提到“周曰庠”。无论历史的真实情况 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西周时期在天子、诸侯国都和郊区都设有各级 学校。2. 西周学校礼仪教育的主体;教师西周时,由于实行“学在官府”的制度,教师均由官员兼任。“国 学中的教
15、师由大司乐、乐师、师氏、保氏、大胥、小胥、大师、小师、 龠师等官吏担任。” 7 (P139)如周礼?地官司徒?师氏称“师氏掌 以美诏王”,同时“以三德教国子”。乡学的教师,主要由各级行政长官兼任,包括大师徒、乡师、乡 大夫、州长、党正、父师、少师等,而致仕居乡的乡老、乡先生等人, 则可能带有专职教师的性质。3. 西周学校礼仪教育的客体与教育内容西周时期的各级学校,基本上都是供贵族子弟读书学习用的, 也 就是说,教育的客体主要是贵族子弟(包括所谓的世子与国子),以及 部分平民子弟。有时,天子也要到大学“承师问道”5。奴隶们没有进学校受教育的权利。世子,指周天子及诸侯国的太子;国子,即“公卿大夫子
16、弟”。郑玄注周礼?春官宗伯?大司乐“而合国之子弟 焉”曰:“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学者,谓之国子。”这里的“学” 是指大学。周礼正义云:“大司乐通掌大小学之政法,而专教大学, 与师氏、保氏、乐师教小学,职掌互相备。”又云:“周制,大学所教 有三:一为国子,即王太子以下至元士之子,由小学而升者也。二为 乡遂大夫所兴贤者能者,司徒论其秀者入大学 & hellip;…三为 侯国所贡士。此三者,皆大司乐教之。” 8(卷42)关于学校礼仪教育的内容,师氏曰:“(师氏)以三德教国子: 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教 三行:一曰孝行,以亲父母
17、;二曰友行,以尊贤良;三曰顺行,以事师 长。”又言:“掌国中失之事,以教国子弟。凡国之贵游子弟皆学焉。” 郑玄注云:“中,中礼者也。失,失礼者也。”周礼?地官司徒? 保氏曰:“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 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乃教之以六 仪:一曰祭祀之容,二曰宾客之容,三曰朝廷之容,四曰丧纪之容, 五曰军旅之容,六曰车马之容。”其中,“射”也是一种礼仪。“五礼”, 即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王制说:“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即冠、婚、丧、祭、飨、相见六种礼仪。教授礼仪知识的 还有国老(大夫以上退休者)和庶老(大夫以下退休者)。行礼
18、离不开乐,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礼记?文王世子云: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 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乐师系统的官员如大司乐、大胥、小胥 等人,都负有在学校教国子乐舞的职责。如大司乐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凡有道者、有德者, 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宗。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 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 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 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国,以谐 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上述这些都是大学教师。 掌管
19、小学教育的是乐师。春官?乐师曰:“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 国子小舞。”郑玄注云:小舞“谓以年幼少时教之舞”。关于入学年龄及学习内容,礼记?内则说:“(儿童)十年,出就 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袴,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 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 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 学不教,内而不出。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 可见,儿童在最初几年学的是一些简单的知识技能和礼仪,13岁以后就要开始循序渐进地学习乐舞等较难的内容。先秦时期,15岁是“成童”的年龄,因而学习的内容有所加重,到 20岁行冠礼之后, 才开始学习吉、
20、凶、军、宾、嘉等专门的礼仪制度,同时继续学乐, 还要做到“博学不教,内而不出”。这种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逐步 增加学习内容、逐步提高学习难度的做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大戴礼记?保傅对入学年龄有不同说法:“古者八岁而出就外 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朱 熹解释说:“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与凡民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9又说:“古者小学教人以扫洒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 友之道
21、,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而必使其讲而习之于幼 稚之时,欲其习与智长,化与心成,而无扞格不胜之患也。” 10(卷 6)可见,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让少年儿童学会洒扫、应对、 进退之节,懂得一些事君、事父、事兄、处友之道,了解一些礼仪之 则、衣服之制、饮食之节以及简单的文化基础知识。这种礼仪教育,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所谓“履小节”,就是学习和实践洒扫、应对、 进退等待人接物的礼仪,这种做法是正确而有效的。除了礼和乐之外,诗书射、御等也都是国子们必须学习 的内容,学习时也须循序渐进。世子学习的内容与方式与国子相比有所不同。礼记?文王世子说:“立大傅、少傅以养之,欲其知父子、君臣之道也
22、。大傅审父子、 君臣之道以示之;少傅奉世子以观大傅之德行而审喻之。大傅在前, 少傅在后,入则有保,出则有师,是以教喻而德成也。师也者,教之 以事,而喻诸德者也。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天子每年一度要到学宫中举行视学之礼,其目的一是检查世子、 国子们的学习进度,二是举行释奠养老之礼。乡学的教学内容与国学差不多。毕业时达不到要求的,须受到一 定的惩罚。4. 教学方法(1)课堂教学西周的学校有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科目、不同的教学场所,学制 又长达10年左右,而且还要定期考核学业,显然须有比较正规的课 堂教学。早在商朝时,甲骨文中的“学”字,反映的就是课堂上师生 相对进行教学的情景,西周
23、当然不会例外。礼记?王制曰:“(乐正) 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学记曰: “大学始教& hellip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幼学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箧”是书箱,这里 指打开书箱发给学生教材、书籍。初入学者还应多听少问。(2)实践教学在西周的各级学校中,要讲授礼、乐(含舞)、射、御、书、数等 课程,这些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要求学员必须进行大量的实习、实践 活动,才能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如周礼 ?春官?大胥载:学员“春入学,舍采,合舞。秋颁学,合声。以六乐之会正舞位,以序出 入舞
24、者”。(3)情景教学为了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西周时期的各级学校非常重视情景教 学法,使学员们能在身临其境中真实地感受有关的礼仪知识。其主要表现为学校中定期或不定期举行的各种典礼,如入学(含释菜、释奠等)、敬师、射、乐舞、飨宴、养老、献俘等等,无论这些典礼是学 校举办的还是各级政府举办的,也无论其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是否直 接相关,其客观结果都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种生动、直观甚至是亲身 参与的礼仪教学形式。如文王世子载,养老礼中,有“乞言合语 之礼”,即学生们向老人请教“嘉言懿行”,实际上就是传授历史知识 和道德伦理的过程。(4)循序渐进从前文所引内则与学记的记载可以看出,西周时期的学 校在进行礼仪
25、教育时,是遵循着按学生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从易到难、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的。这种做法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不 谋而合。5. 教学管理学校对国子们的教学管理非常严格。礼记?学记说:“比年入 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 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 & hellip;…谓之大 成。”若8岁入小学,贝S “小成”应在15岁,“大成”在17岁。王制曰:“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于司徒 者…… 凡入学以齿。将出学,小胥、大胥、小乐正简不 帅教者,以告于大乐正,大乐正以告
26、于王。王命三公、九卿、大夫、 元士皆入学;不变,王亲视学;不变,王三日不举,屏之远方:西方曰 棘,东方曰寄,终身不齿。”“不举”,谓用膳不奏乐。周礼?春官? 小胥载:“小胥掌学士之征令而比之,觵其不敬者。巡舞列,而挞 其怠慢者。”觵,用兽角制的酒器,此处指罚酒。对于那些在学习和 训练中不按时到达的学士,小胥要罚他们饮酒;对于那些在舞蹈队列 中不够严肃认真的国子,小胥则要进行鞭笞挞罚。当时还有专门用以 体罚的教鞭,即礼记?学记所说的“榎、楚二物,收其威也”。可 见,政府对不认真学习者的惩罚是相当严厉的。(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主要是指官府通过政令及所行礼仪向社会训谕、 诱导, 以达到教化民众的目
27、的。其中,有些礼仪与学校礼仪教育密切相连, 既是学校礼仪教育的延伸,又是社会生活对学校礼仪教育的影响, 二 者互相渗透。事实证明,这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密切结合的形式, 具有明显的优越性。1.官府教谕西周时,凡天帝、周王和官府向下发布的言论政令都称为“教”, 这在尚书中很常见。如酒诰曰“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洛诰曰“朕教汝于棐民彝”、“文武勤教”,无逸曰“古之人犹 胥(相)训告,胥保惠,胥教诲”,等等。这些“教”当然包括教育, 其中不乏礼仪教化方面的内容。周礼?大宰曰:“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一曰治邦…… 二曰教典,以安邦国,以教官
28、府,以扰万 民。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四曰政典,以正百 官,以均万民。”“扰”,郑玄注曰:“犹驯也”。同书载大司徒的 一部分职责是“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所谓“三物”是“六 德”(知、仁、圣、义、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大司徒还要根据山林、川泽、 丘陵、坟衍、原湿五种地区居民不同的生活习惯,施行十二种教育:“以祀礼教敬”、“以阳礼教让”、“以阴礼教亲”、“以乐礼教和”、“以 仪辨等”、“以俗教安”、“以刑教中”、“以誓教恤”、“以度教节”、“以 世事教能”、“以贤制爵”、“以庸制禄”。每年正月初一,还须向王畿 和
29、各诸侯国宣布教典,“正月之吉,始和布教于邦国都鄙。乃悬教象 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教象,挟日而敛之。乃施教法于邦国都鄙,使 之各以教其所治民”。小司徒的职责是“掌建邦之教法”,每年正月, 率领属官观览悬挂在象魏上的教典,并督促执行。周礼中,地官系统的官员基本上都负有教育民众的职责,因 而被统称为“教官”。春官系统的官员,则被统称为“礼官”,如大宗 伯“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在西周的宫廷中,还设有专门教育妇女(嫔妃)的女官;九嫔。周 礼?天官冢宰?九嫔载,“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 妇容、妇功”,教她们如何按“礼”侍奉天子等。2.频繁的典礼西周时,除了在学校中
30、时常举行的各种典礼外, 在学校之外也不 断有不同规模的典礼仪式。这些典礼主要有以下几种:(1)射礼。西周举行的射礼有四种:乡射、燕射、宾射和大射,其层次高低不同, 举行的地点有的在学校,有的不在。礼记?射义说:“天子将祭, 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而后射于射宫,射中 者则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泽,指泽宫。射宫,在都城中, 近于公宫。(2)军礼。包括出征前的告庙、授兵,出师时的类祭、宜 祭、受脈于社,出城后的郊天之祭,踏上征途时的祃祭,行军途中的 向庙主和社主祷告,凯旋归程中的一系列祭祀活动,入太庙告成时的 献俘、饮至、赏功等典礼。(3)军事教育与训练。西周有经常化的军
31、 事教育与训练,包括普通的军事演习和专门的训练。前者如周王的“大 蒐”民间的“蒐于农隙”、“狝于既烝,狩于毕时”等11,后者主 要是指射手和御者的训练等。(4)祭祀礼仪。包括祭祀天地、山川、 日月星辰、鬼神等。(5)人生礼仪。包括诞生礼、冠礼、婚礼、寿礼、 丧葬礼等等。三、西周礼仪的特点(一)政府高度重视,定为治国之本周人对礼仪教育的作用非常重视。礼记?乐记曰:“地之道, 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节。” 在各种教育中,礼仪教育最为重要。礼记?曲礼上云:“夫礼者, 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 hellip;…道德仁义,非
32、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 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 非礼威严不行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曰:礼者不 可不学也。”左传?隐公十一年说:“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序人 民,利后嗣者也。”强调的都是以“礼”固定人的名分,维护上下尊 卑的社会秩序。因此,在进行礼仪教育时,不惜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使之成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的一个系统工程。各部门间既有 分工,又有协作、配合,而且彼此渗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
33、养正于蒙,坚持不懈人在年少之时,性情未定,可塑性很强,是教育的大好时机。此 期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不但必要, 而且意义重大,很可能会影响他的 一生。周人对孩子的礼仪教育,早在孩子出生前就开始了。母亲在怀 孕期间,其言行举止及饮食视听都与平日不同,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胎 儿健康发育,将来能够成长为有修养、懂礼仪、成大器的人才。在孩 子出生以后,礼仪教育更是贯穿于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天也不 松懈,并将持续到成年以后。而且,在一个孩子受教育的同时,家族 中的其他孩子及成员也受到了教育。(三)内外兼修,全面发展西周时期不仅重视礼仪教育的外在形式, 而且重视其内在的道德 要求。礼仪本身是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 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 行为规范,没有内在的修养,外在的形式就失去了根基。同样,没有 外在的表现形式,内在的高尚品质、文化修养也就失去了实际的意义 和作用,并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正如礼记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完整答案【一套】
- 2025年生产经营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打印
- 2025年班组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考点精练】
- 2025租赁土地种植蔬菜合同
- 2025年依据劳动合同规定合法解雇员工
- 2025宁夏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2025年垃圾前端收转装备项目建议书
- 2025科技公司合作合同范本
- 2025劳动合同与保密协议
- 2025贷款服务合同金融合同模板
- 短引线保护引出线保护以及T区保护
- 完美公司玛丽艳美的观念
- 浙摄影版(2020)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一课认识计算机(课件)
- 第七讲-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伦理问题-副本
- 校园安全常识测试题卷
- 建筑用玻璃ccc标准
- 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 眼科门诊病历
- 彝文《指路经》课件
-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课件
- 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