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健身武术在中职学校中的教育现状与对策_第1页
论健身武术在中职学校中的教育现状与对策_第2页
论健身武术在中职学校中的教育现状与对策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健身武术在中职学校中的教育现状与对策摘要:文章依据职业学校的教学现状和学生特点,结 合当前教育改革对体育教育新理念的认识,阐述武术对职业 学校体育教学独特的作用,为职业学校体育改革以及培养学 生良好职业道德提供参考。关键词:健身武术的重要性;健身武术在中职学校中的 现状和对策商周时期,由于分工的出现,开始了专门的教育。练 武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武术也成为人们有目的、有 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当今社会中,中华武术作为国粹 正一点点被埋没,跆拳道、拳击等多种外来拳种的到来,正 被中华民族所接受,越来越多的国人选择了见效快,简单易 学的外来拳种。武术是中华民族气质与品质的象征,它对增 强人

2、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起着与其他体育形式难以替代 的特殊作用。中华武术具有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们通过习 武实践和现代科学表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兼备。它 对身体及心理健康都有着良好的影响。在武术这个问题上, 国家教委和武术总局所属职能部门都做了许多的有益工作。 早在 1956 年,教育部颁发的新中国第一部全国通用的 中、 小学校武术教学大纲中,就列入了武术的内容。近半个世 纪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颁发了许多文件,包括有关领导的 一再指示, 甚至明文规定武术纳入中、 小学校武术的必修课, 武术课不及格者不能升级等等。但关键是如何进一步地贯彻 落实,是我们作为一名武术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的问题, 因

3、此, 在中职学校应重视健身武术的教学与开展,它对于继承和发 扬优秀文化遗产,增强中职学生体质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 进一步落实武术被列为中职学校体育必修课程的重要性,从 2005 年将开始全面贯彻中职武术课程教学纲要的课程改革 精神。然而,当前中职武术课程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以 致影响中职武术课程教学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开展。本文将健 身武术对开展中职武术活动具有哪些特殊作用和影响进行 分析与探讨,旨在为中职学校开展健身武术教学活动提供理 论依倨。一、健身武术在中职学校开展的重要性1. 健身武术外练人的精神,内练人的意志品质。武术是 养生之术,学习武术不受天时地理的影响,兴之所致,随时 随地可以练

4、习,可以说是中职体育教学中非常好的项目,尤 其太极拳,它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的完 美结合,它融合了道、儒等文化的合理内容,因而,被称为 国粹,是特别适合东方人的养生方法。所以中职学生要加强 健身武术的学习,它能有效的强身健体,外练人的精神,内 练人的意志品质、思想道德。2. 健身武术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遗产,对增强中职学生 体质有重要的作用。中职学校应重视健身武术的教学开展, 它对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遗产,增强中职学生体质有重要的 作用。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正处在增长 知识,发展能力,形成创造思维品质的关键时期;更是增强 体魄,陶冶性情,锻炼意志,形成健美体格、健康

5、心理和健 全人格的重要时期。中职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文化底子薄, 对文化课的学习缺乏积极性,而对体育课和武术的学习兴趣 更为浓厚一些。 武术强体、 武术健身、 武术自卫、 武术砺志、 武术娱乐、武术养生、武术养德等,以及利用悠久的武术历 史和丰富的武术文化的熏陶、教育作用,越来越受到人民群 众和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家长的关注和重视。 “从小习武,终 身受益” 的观点,越来越被人们理解与认可。 武术极易开展, 老少皆宜,投入极少!更因为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 “国宝”,是“武魂” ,是“优秀传统文化” ,最具有中华民 族文化的特征!它代表着中国人民崇文尚武、积极进取、奋 发向上的精神!武术具有很大

6、的作用,它可以培养强烈的爱 国主义思想和正义感;如宋代抗金的岳飞,明代抗倭的戚继 光,清代武状元、英勇殉国的马全,以及抗击八国联军、日 寇入侵时,为国捐躯的著名爱国武师王五、程延华、杨明斋 等等,这都可成为当今青少年学习的楷模!武术可以强身健 体,受益终生;可以防身御敌;可以扶弱济困,不畏强暴; 见义勇为,伸张正义;还可以修身养性,培养勇猛无畏、刚 毅果断、坚忍不拔的品格,以及发挥其艺术魅力,自娱娱人 等功效。这正是我们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极应培养 和弘扬的精神,也正是要向中职学生极力灌输和培养的道德 品格。3. 健身武术教育作用。中华武术不仅具有强身价值,而 且具有健身价值。需要说明的

7、是,这里提到的“健身”则着 重强调变易身态、健形躯,与普通意义上的“健身”有着明 显的区别。中华武术的一招一式,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无 论是缓慢还是迅猛,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都符合人体的先 天生理结构,都将极大地促进习武者身形的矫健。这一点, 与中华武术的“强身”价值是密不可分的。二、健身武术在中职学校中的现状 当前,我国在校的中职学生有三千多万! 年年有毕业的, 年年又有入学的。如果他们都先后能在学校得到良好的武术 锻炼,学得多种武艺, 常练不缀, 练得体魄健壮, 武德高尚。 若干年后,我国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必将大为改观,成为 真正意义上的“强国”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 如今中职武术教

8、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武术教育 活动,就社会而言,青少年的参与人数可谓凤毛麟角,是一 个极为稀薄的自然状态,甚至不少地区属于一片真空地带。 就中职而言,中职是基础教育,武术教学大纲和武术教材民 族武术一项中虽然有武术内容,但在实际教学当中,由于缺 乏武术专业教师, 缺少应有的训练设施, 大纲成为空头理想, 武术教材成为一种摆设,学生想学而从师无门。例如,我刚 到学校工作时,学校领导只问“你会打篮球吗?多带我们练 练篮球”,我回答, 我是武术专业。 学校说, 你对付几个人? 学校需要带篮球的教师。武术在学校无生存之地。由此导致 各地涌现出一些民间的文武学校、武馆及业余武术班。从全 面贯彻全民健

9、身计划纲要考虑,从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 遗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武术考虑,在中职学校应 首选推广武术。在武术内容的选择上,不同时期的大纲皆是 以武术为主进行分析介绍的。因而,在民族地区的武术选材 方面,笼统地介绍“各地区的学校,都可以根据大纲的选材 原则和本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本民族优秀的武术项目作为教 学内容”。从全面认识和理解武术的角度看,还有待于进一 步的完善。2. 现今中职武术教学活动为何得不到很好地贯彻和开展 的原因:首先,中职武术教学一般都局限于运动形式上的传 授,而对武术的传统技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都很少关注;学 生对枯燥的基本功和缺少技击性讲解的套路失去兴趣,这就 阻碍了学校武

10、术教学的开展与普及。其次,由于武术教材过 于陈旧,内容缺少生气,教学过程中又缺少攻防技击性的传 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职武术教学的开展。 再次, 由于中职体育师资中大部分教师所掌握的武术知识,技术技 能比较薄弱,以致影响中职武术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因之 一。3. 加强武德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武德教 育中的优秀素材;如影视巨星成龙,蜚身影坛,使中国功夫 震惊了世界。 80 年代,少林寺,一举成名,家誉户晓,多少 人热血沸腾。由此可见,武德教育寓于深刻的民族精神和爱 国主义精神,无疑是激励广大习武者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 精神。历代武林豪杰为国家和民族的兴亡,不惜牺牲自己生 命的

11、高尚品质,一直教育和激励习武者。在武术教学中应注 重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 拜的偶像,为习武者不断输送精神养料,激发学习热情和动 力。如:黄飞鸿( 1847-1924 )号称“神力千金王” ,他一生 救死扶伤,弘扬国粹,以振兴岭南武术为己任,虎鹤双形拳 为代表拳法,建国后列入我国高校教材之一。霍元甲, (1869-1910 )在宣统元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登广告, 辱我中华儿女为“东亚病夫” ,霍元甲赴上海比武,举办者 逃之夭夭。他们都以自己的行动,报效祖国和人民,振兴了 中华民族的国威。积极营造武德教育的环境;教师每人都有 自己的风格,自己特有的教学方法,在此

12、基础上加强自身的 修养,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体育教学 中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练习拳法、步法时,可 以利用自身优势, 把拳法、 步法, 接成小段,(左弓步冲拳, 右弓步从拳抡臂咂拳串起来, 反复练习, 加上口令, 嘿!嘿! 哈!)学生会非常兴奋,非常有兴趣,当然,教学效果明显 得到提高。这时,再加以讲解李小龙等武林豪杰路见不平拔 刀相助,慷慨激昂,英勇救国等英雄事迹。既使学生学习了 武术,又让学生得到了爱国主义思想品德教育;认真学习武 术内涵。4. 重视对健身武术养生文化的认识。 养生一词, 原出 管子,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 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

13、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 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 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 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 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智慧之树, 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 中国的先哲们在两千多年前,早已进行了养生方法相对系统 的探索与研究。中医学、养生学等理论中,十分注重“三分 练、七分养”的养生原则。竞技体育崇尚的极限运动,对于 青少年的普及健身是不适宜的,而健身武术的文化特点可以 比较理想地体现其教育价值,依据教育学原则的认识,一是 强调传统体育运动是以适

14、度为限;二是注重练习者的运动方 式生活化;三是把学习、生活与运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健 身的内容融于学生的生活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终生体育概 念和健身意义。基于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观念,是传统武术 高层次健身的理论基础,也是武医同源理论基础的一部分。 对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进行学校教育的整体观思考,是 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普通的教书与育人分离、学科间的教学与 研究互不往来、片面地认识学科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有 助于加深对传统养生文化的武术教学在学校教育作用的理 解。此外,武术的养生和健身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 的心理品质,尤其关注练习者的品行修养和道德观念,并且 使其成为“修行入道”的基本要求

15、贯穿于整个过程,这对现 在学校教育的作用和影响,同样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太极 拳与我国古代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拳是中华 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 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太极拳形架之源,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 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我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 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圆环步的雏形。太极 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继承道教和发展老庄道家思 想,推崇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三、健身武术在中职教育中的对策1. 中职学校要加强开展健身武术,举办中职武术比赛, 它不仅能发展竞技武术,还能丰富中职武术教材的内容,增 加武术在中职体育教材中的内容

16、、比例等,并且还要定期对 中职武术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促进中职武术教育 工作的普及与开展。2. 中职学校既要重视武术专业人才的引进,更要重视对 现职体育教师业务专业知识的培养与提高,以满足学生的学 武需求。一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学生毕业不能到中职做体 育教师,而体育院校的毕业生武术技术水平达不到等级,动 作做得不标准,这很难去让学生学习到武术特有的韵味,作 为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深造一些不同种类的拳术和器械, 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效果。3. 根据中职学生对象的特点,应加强中职武术教材内容 的改革与创新,要突出健身武术的实用性和攻防技击性,切 实加强教材教法的创新与运用,充分调动学生的

17、习武兴趣。4. 加大宣传,正确引导,形成社会共识。武术在教育上 已列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教育手段, 它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我国学校体育的重要 部分,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 说的“武术属于体育,但高于体育” 。武术的发展与社会的 发展密切相连。中职生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多为初中教 育中的学习困难户,分数标尺下的弱势群体,在升学杠杆作 用下,客观上他们无法得到像文化优等生同样的教育关注, 导致他们的文化素质、心理健康、行为习惯等方面或多或少 的有些欠缺。中职教育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 成的重要时期。 武术文化扎根于民间, 深寓东方哲

18、理和伦理, 它与中国其他传统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具有丰厚而广 褒的文化内涵,从古至今对学生的个性、心理、思维方式都 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教 育、影响中职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以及他们的 凝聚力,让他们不仅学习了文化,强健了身体,还弘扬了民 族精神,成为我们时代的骄子,社会的有用人才。四、深化中职武术的健身教育改革 加强体育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针对当前学校 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即强调应用, 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建立新的武术教材体系,选用合理的 武术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灵活多变, 符合时代需求; 强调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

19、素质。1. 改进教学内容。 徒手操是体育课准备活动的主要内容, 其内容丰富、动作简单、变化多样,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不 受场地、器械等因素制约,在体育课上被广泛运用。但在实 际体育课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老师的准备活动常常是一种 不变的体操队形,长期重复的几节徒手操。久而久之,势必 会造成学生乏味、厌倦。因此,武术操要常变常新。中职武 术教材中的套路形式的教学内容存在着“三多”问题:一是 动作数量多,每一套都由十几个或数十个动作组成;二是方 向路线变化多;三是每个动作所包含的因素多。使学生在上 武术课时易产生 “武术太难” 的想法,从而失去学习的信心。 因此,对当前中职武术教材内容要及时进行改革,

20、要根据中 职学生对象的特点, 教材内容要遵循 “淡化套路, 突出方法, 强调实用”的指导思想,这要求在教材内容方面应不断地改 革创新与充实。如,可将初级长拳套路进行简化,也可创编 既短小精悍,又突出攻防动作的组合拳等形式进行教学;又 如,将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再简化为“八式太极拳”等形式 进行教学;可增加对中职学生具有吸引力的防身自卫术(包 括女子防身术) 等内容进行教学。 通过以上教材内容的改革, 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对习武充满信心。2. 创新教学模式。武术创新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更加有 利于中小学生武术技术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习武术的兴趣; 能进一步促进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生

21、的创新能 力和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教材教法的研究创新, 而且更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 自我练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对学生 进行教学。如:在武术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整体展示; 在武术教学中,可适当插入音乐伴奏;如:武术操练习,在 配乐后的效果远比没配音乐的效果好,再如用中国功夫 歌曲和歌词“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 等来编排的动作,学生嘴里唱着,做动作时更加有劲,也相 当整齐。且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兴奋性,促进其想象力 和表现力的发挥,烘托表演气氛和艺术感染力,使音乐的美 感与动作美感得到完美统一;有流水练习法、观摩比较法、 攻防练习法、培养骨干法、严格考试法等各种各样的方法来 加强教学。3. 加强师资建设。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体育教师队伍 建设是学校体育工作的关键所在。武术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和业务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作为武术教师, 应具备标准的动作示范能力和通俗易懂的讲解能力。只有提 高了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