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安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分析_第1页
制约安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分析_第2页
制约安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制约安徽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分析         摘要 通过研究安徽生态经济总体上是可持续发展的,而要在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从目前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超越,必须注意辩识各类限制因子。文章辩识了几类限制因子,已供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参考。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限制因子 安        摘要 通过研究安徽生态经济总体上是可持续发展的,而要在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从目前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实

2、现超越,必须注意辩识各类限制因子。文章辩识了几类限制因子,已供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参考。 关键词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限制因子 安徽省 安徽作为华东六省市之一,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其气候适宜、降雨充沛,地形多样、土壤肥沃,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优质丰富,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省建设几年以来,安徽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在总体上是比较协调的。经研究分析,安徽生态经济建设几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受个别年份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呈现出轻微波动,但在总体上是可持续发展的。 根据安徽省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和安徽省国民经济

3、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00亿元(按2000年价格计算),年均递增8.5%左右;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在1995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年均增长1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省力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经分析,要在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辩识各类限制因子。 1 自然资源限制因子 安徽耕地资源数量有限,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已由1990年的0.077hm21下降到2003年的0.064hm22,低于中国最低人均耕地警戒线0.067

4、hm2的水平3。加之工业"三废"污染和农用化学物的滥用,耕地的质量也不容乐观。 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天然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也低于一些省份,森林总量尚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全国的一半,南多北少;安徽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但人均矿产资源偏低;全省水资源总量高,但由于人口密度大,耕地利用率高,平均每人和每亩耕地占有的径流量反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相应。 伴随安徽经济的迅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日益尖锐的矛盾。 2 环境限制因子 安徽总体环境质量比2000年有所好转,但情形不容乐观,表1和表2给出了几项对比。目前主要

5、的环境问题是地表水有机污染严重,且呈现蔓延趋势;城市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环境综合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结构性污染仍然严重,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是低水平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很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十分薄弱。局部地区生态破坏与农村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水土流失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环保机构和能力与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部分市、县还没有成立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须进一步加强。 表1 安徽省2003年与2000年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比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f Discharge of Waste Water and Mai

6、n Pollutions in Anhui in 2003 and 2000 资料来源:2000年、2003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 表2 安徽省2003年与2000年废气及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比 Table 2 The Comparison of Discharge of Waste Gas and Pollutions in Anhui in 2003 and 2000 资料来源:2000年、2003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 伴随着安徽工业和人民生活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气、SO2和生活COD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将迅速增长。 与经济和社会目标相适应,2005年和2010年安徽省的环境质量应比目前有较

7、大改善: (1) 2005年环境质量目标 全省主要水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长江干流水质保持类水质标准,淮河流域按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巢湖水体和主要支流水质明显改善,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和接近地表水类标准,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控制。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处理量的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5%;主要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城市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使我省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机动车辆排放有害气体总量基本保持在"九五"期末的水平。对污染负荷占6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控。 (2) 2010年环境质量目标 力争全省饮用水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