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_第1页
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_第2页
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_第3页
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_第4页
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收稿日期】2001-02-19【作者简介】张晓萍(1957-,女(白族,云南洱源县人,云南大学商旅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旅游人类学与旅游英语的教学与研究。【旅游文化研究】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张晓萍(云南大学商旅学院,云南昆明650091摘要:文章指出:文化真实性、文化商品化、文化涵化等是当今西方旅游人类学家探讨最多的问题,因为它们涉及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本文以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为案例,探讨了以上问题,并指出在现代化大潮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也需要在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并完成其自身的过渡与转型。关键词: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旅游工艺品;文化转型;开发【中图分类号】C95-0

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13(200105-0099-04On the Development of H andicraft Articles for Yunnan TourismA Perspective from Anthropology of TourismZhang Xiaoping(School of Business and T ourism Management of Y unnan University ,K unming 65009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what western anth

3、ropologists of tourism have discussed m ost are cultural authenticity ,cultur 2al commercialization ,and acculturation because the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ultur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Through a discus 2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andicraft articles for Y unnan tourism ,the author concludes th

4、at under the great in fluence of m odern 2ization every traditional culture should have an enterprising spirit during its development while protecting its strong points.Only in this way can it accom plish its transition and trans formation.K ey w 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 odernization ;handicr

5、aft articles for tourism ;cultural trans formation随着现代化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也必须随着市场的需求而产生变化。然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如何开发出旅游工艺“精品”,以满足现代人的要求,但在同时又不使其产品的“原生”文化根基遭到破坏,使传统文化和现代化达到完好的结合,这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历来是文化人类学家关心的问题。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也在发生变化。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西方人类学家把注意力转向了对这一现代化的新兴产业的研究,因为旅游业的发展对东道国的经济、社会、特别是文化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西方旅游人类

6、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西方旅游人类学家在探讨旅游业对东道国文化产生影响的时候,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真实性(authenticity 、文化商品化(cul 2tural comm oditization ;文化涵化(cultural accultura 2tion ;文化整合(cultural integration ;文化传承(culture heritage 等。其中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如何在现代化大潮和商品化冲击下,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如何看待本土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过渡和转型(shifting 。旅游工艺品,是在旅游业发展中产生的一种新产品。虽说它是新产品,但却是

7、在原有工艺品的基础上开发和创新出来的,它的产生主要是为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而工艺品,特别是民族工艺品,又是旅游文化艺术产品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民族工艺品开发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市场的开发前景,生产者的经济利益、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等问题。西方一些人类学家对此十分关注。美国人类学家格雷本(G raburn 在他为无包装文化(Un 2packing Culture 一书写的序“民族旅游艺术品的再反思”中,对民族艺术品的发展以及现代民族艺术品的再创造和转型,作了精辟的论述。格雷本早在60年代就开始研究加拿大的爱斯基摩人的艺术。992001年9月第18卷第5期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

8、nal of Y unnan University of the Nationalities V ol 118,N o 15Sept 12001在一个爱斯基摩人居住的地区,当地人用一种特殊的石头进行雕刻艺术,并把这些艺术品卖给白人和游客,从中获取少量的经济回报。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该地区的产品生产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即他们在生产和创作方法上进行了改革,甚至脱离了原有的生产程序,制造出了一些新的,但被一些西方人类学家称之为“低质量”的产品。他们认为这些产品破坏了原有的宗教内涵,而令他们更气愤的是有些生产者和文化经纪人还把这些产品拿到市场出售,并宣传说这些产品是如何地真实和富有文化内涵。格雷

9、本对此进行了研究。在研究中他把艺术和文化联系在一起,发现艺术商品化与文化涵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按照人类学的观点,涵化指的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影响而发生变迁,最终导致一方适应或抗拒另一方的文化最后导致两种文化的变迁和融汇的过程,爱斯基摩人正是在与外界接触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进行了产品的改革。格雷本还认为,艺术商品化还与购卖者有关。除了生产者想赚钱外,购买者也大有人在,因为当代的文化艺术对人的精神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购买者就要根据自己的爱好,去购买他所认为是好的艺术品,甚至把它当作纪念品。所以说,文化商品化的产生,是来自于生产者和购买者双方的需要,缺乏了任何一方,都不可能有商品化的出现。这与一

10、般对商品化持否定态度的观点相比较,是一种较新的观点。格雷本在另一篇论文艺术是文化涵化的媒介中,进一步阐述了艺术商业化在商品经济背景下的过渡及转型,指出艺术品商品化不仅可以给当地人提供生计,还会给当地民族带来自豪感和民族认同感。通过与外来文化接触,接受新的技术,他们又生产出新的,供自己使用的产品。这样,艺术商品化被看作是一种有益的,积极的形式;对民族、民俗艺术的发展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即传统文化在过渡中发生了转型,体现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接触,并产生了新的文化和经济效益,使传统文化得到了更新、复兴,并通过跨文化的艺术达到不同民族的认同。随着旅游业在世界上的发展,旅游艺术品生产和促销也随之出现了。

11、那么如何对待艺术品所包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呢?随着现代文化的影响,“纯种的(Purebred ”文化会不会变异或丧失呢?多元文化和传统文化会产生哪些矛盾呢?但是现代艺术产品的出现证明,不论是来自外来游客或本地人,他们都能接受这种经过涵化的新的艺术产品,这也印证了某些人类学家的观点,即功能性的传统艺术(functional traditional arts 能受到本地人的欢迎,而商业性的艺术品和那些新创造的艺术品也同样受到外地人的欢迎。传统艺术所以被发明和扩散,以适应商贸和旅游市场的发展。他们生产出了被称之为“杂交艺术”的工艺品(hybrid arts ,以满足不同游客的趣味,其中还有被格雷本称之为

12、“机场艺术品(airport arts ”,即那些轻巧而容易携带的旅游纪念品。“真实性”和“商品化”是民族旅游工艺品开发中两个容易引起人类学家、社会学家争论的问题。一方面要做到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一方面要不断创新,开拓市场,满足现代社会的要求,在处理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处理得好即是保护,处理不好即是破坏。格林伍德(G reenw ood 、科恩(Erik C ohen 和格雷本(G raburn 等著名的旅游学家对此发表了各自的观点。格林伍德认为,滥用“地方色彩”,并把它当作“引诱”,这会损毁传统文化,通过出售地方文化,当地人或旅游操作者虽然从经济上获利了,但从文化上并没有获利。他认为,一切篡

13、改、伪造都将破坏文化的真实性。他甚至说:“文化商品化只需几分钟,而几百年的历史却毁于一旦”。而科恩却认为,所谓“真实性”并不等于原始,而是可以转变的,因为不同的人对“真实”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些都取决于他们的文化水平,审美能力等。所谓“真实”是可以被创造的,变化着的。所以他认为,商品化使真实性丧失,这是一种荒谬的说法。因为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可以随时被接受为“真实”(虽然经过了商品化。对制造者来说,这种产品还会获得新的意义。另外,有了资金、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生产出来的工艺品将更加完善,这反过来有效地保护了地方文化,这是文化商品化带来好处的一个典型例子。他还提出,商品化对文化的冲击往往不是在

14、文化繁荣的时候,而是在不景气的时候,此时,旅游市场的出现常常有利于文化传统的保护,而不是破坏。如果不这样,某些传统文化将濒临灭绝。民族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也是一个好的例子。最后科恩总结道:商品化不一定会破坏文化产品的真实性。文化商品会给旅游产品增加新的含意,可使一个地区的文化通过展示而得到认同,出现新的自我再现。这样做也并不意味着古老文化内涵的丧失。他的独辟蹊径的论述,引起了许多人类学家的兴趣。格雷本也认为“所谓真实,是一种人的概念。只有当他们到达某个目的地的时候,他才能体会到什么是真01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8卷实。其实真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并不真正存于某地。”这与科恩对真实的看法

15、同出一辙。从以上的分析可再次看出,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商品化是不可回避的社会现象;文化商品化的产生不一定只产生负面影响;文化商品化和文化真实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转型,文化商品化在某种程度上还会给地方文化带来好处。如文化的再造可满足游客猎奇,愉悦身心所需要,也可弥补文化真实地带不可进入和缺憾。其实,大多数游客并不在乎真实性的再造,或舞台化,而在乎的是好的再造,可使他们愉悦身心的再造。所以真实的文化被再现,再造的文化被发明,并使传统文化得到修饰和重新注入活力。这不仅使得某些地区摆脱了贫困生活,并相应的使其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延续。二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为云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

16、异常丰富的资源。在这些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中,民族工艺品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工艺品主要包括:雕塑、陶瓷、织染、刺绣、草编等。随着云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些工艺品打入了旅游购物市场,凡到云南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无不为这些工艺精美、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风格纯朴自然的工艺品所吸引,纷纷购买他们喜爱的工艺品,并把它们作为纪念品自己保留,或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可是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一度深受游客欢迎的民族工艺品现在却出现了冷落或不景气的局面,一度繁荣的工艺品市场陷入了困境当中,这其中有许多因素。从工艺品生产者来说,随着商品经济思潮的冲击,他们的生产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他们把不同品

17、种、不同工艺、不同型态、不同质量的工艺品推向了市场,这其中有被西方人类学家称之为“纯文化”的工艺品(但很少,而大量的是有被称之为“杂交文化”的艺术品,并获得了大量的经济回报。这些所谓的“杂交文化”工艺品看起来十分“好看”和“真实”,但是有些则“杂交”得不伦不类,丧失原有的民族特色,有的则是粗制滥造,许多游客纷纷购买,回到家后才发现许多都是伪劣产品,于是大呼上当,后悔莫及。这使得云南民族工艺品市场形象大大受损,大大制约了该市场的发展。然而稍加注意,人们就会发现,现在的旅游工艺品市场,所出售的“纯文化”产品越来越少,而“杂交文化”产品却越来越多;“土产品”越来越少,“舶来品”越来越多;当地的艺人越

18、来越少,而发明和加工这些产品的外来人越来越多。这当中难免会出现伪产品和质量低劣的产品。这对一些具有文化品位和鉴赏能力的游客,如艺术家,人类学家等来说,他们就很容易识别;而对一般的游客来说,他们还以为这些就是所谓的真实的工艺品而去购买。对此,有些人认为这是对民族文化的破坏,是令人十分担心的事。此外,随着伪劣产品和舶来品的出现,当地的工艺产品生产受到了抑制,原来那些纯朴而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在设计图案上具有浓郁民族文化内涵的工艺品,被那些看起来花花哨哨,设计追求标新立异,完全脱离了原文化根基,机器批量生产的“现代化”工艺品所代替,使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工艺品濒临消亡。显然,这就不是对传统工艺的传

19、承、开发、利用、发展,而是一种毁灭性的破坏,自然是不可取的。从游客或工艺品购买者来说,他们对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需求。正如前面所述,有的游客因为鉴赏能力不高,无法辨别真伪产品。他们甚至把那些完全游离于原文化内涵之外,重新生产的产品认为更“真实”,更“逼真”,更吸引人;还有的游客特别是那些一般的娱乐性游客,他们不介意是否“真实”,他们无所谓“真实”,只要这些工艺看起来“漂亮”、“美观”、“轻便”、“容易携带”,便宜,他们就去购买。他们对所购买的工艺品到底有多少真实性也感到模糊不清,对他们来说“一天做皇帝,一天做农民”,他们只管花钱、旅游、享受,不管其真实与否,而这一些,也是旅游人类学家所关心并要作

20、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三从以上的市场分析可以看出,当前云南民族的旅游工艺品的生产的确遇到了一些困境,但也不是一些不可以解决的问题。对所谓“文化商品化”、“文化真实性”、“文化包装”等问题,也不能从否定的角度一概而论。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今天,旅游纪念品的发展也成为重点。继承工艺美术的传统工艺,不断推陈出新,设计新款式,开发新品种,丰富和充实产品文化内涵,做到工艺精良、造型精致,包装精美,小巧玲珑,便于携带,利于珍藏,这已成为当今开发旅游工艺品市场的基本趋势。但关键是如何生产出新的但又保持文化传统内涵的工艺品。那么什么是传统工艺美术呢?有的学者认为,所谓传统工艺美术,就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精湛11第5期张

21、晓萍:从旅游人类学的视角透视云南旅游工艺品的开发技艺的手工艺品种和技术。可是正如人们所公认的那样,一切传统的东西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变化,传统也在变化,但根本的一点就是,这种变化是在保留了原传统文化根基上的变化,而不是抛弃原有的传统去杜撰出其它的“传统”。传统工艺品的发展和运用也印证了这一点。笔者曾采访过昆明“乡巴佬艺术陈列室”的主人杨万云先生,他说在传统工艺品开发方面,丽江四方街做得比较好。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高层次的,本地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有些还是千篇一律,品种较为单一,但基本上是一种融入了纳西文化的再创造的产品,突出了本土文化的特色。但他认为,为发掘更多的旅游工艺品,满足不同的游客需求,产品制作的复盖面还可以再大些,拓展其它的文化产品,如刺绣、木雕、土陶瓷,开一些专业店,以便去一个四方街,就能看到不同地区的民族工艺品,领略到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主流文化下再进行分类,使旅游工艺品市场不断繁荣,发展。另一个例子是云南石林地区撒尼妇女的刺绣,它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象征,同时也成为石林地区旅游工艺品的一个重要部分。石林地区的旅游业由于它独特的自然景观而发展很快,成为云南旅游“精品”代表之一。此外,最吸引游客的那就是当地的民族风情和工艺品,随着旅游业在这个地区的发展,许多撒尼妇女把她们传统的,作为生活用的刺绣工艺品也打入了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