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苯胺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共聚和共聚产物的表征及应用_第1页
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苯胺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共聚和共聚产物的表征及应用_第2页
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苯胺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共聚和共聚产物的表征及应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研究苯胺及其衍生物的电化学共聚和共聚产物的表征及应用    尽管聚苯胺具有原料价格低、合成简单、导电率高、耐高温及抗氧化性好、环境稳定性好和优异的氧化还原反应可逆性能等优点,并在许多方面获得了应用和产业化。但是,人们对聚苯胺的结构、特性、合成、掺杂、改性、用途等方面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目前在聚苯按研究和开发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它们使聚苯胺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首先,由于聚苯胺骨架链中存在良好的共轭性,同时聚苯胺中相近聚合物链上的氨基和亚胺其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使得聚苯胺不能很好地溶于有机溶剂中和具有较高的脆性而难于加工。其次,聚

2、苯胺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聚合方式和聚合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它们的内部结构、表面形貌、导电性和电化学性质均与合成过程中的单体溶度、电解方式、电位高低、电流大小、反应体系中的酸度和介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直到现在还无明确的结论,这主要是因为苯胺的聚合反应机理可能比人们现在掌握的情况要复杂,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因此针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是这一领域的热点之一。共聚是解决前一个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后一个问题的解决则要依赖许多现代测试技术和手段;同时,共聚也是深入研究苯胺聚合机理的重要途径。因此,本论文试图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较系统地跟踪研究苯胺及其衍生物的共聚过程,并对聚合物和共聚物进行表

3、征,提出一些有关苯胺聚合机理方面的信息;用此测试技术也研究了聚合物和共聚物的电变色性质;并对邻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共聚物上纳米铂粒子负载情况及其它对甲醇电催化氧化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电聚合苯胺过程的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的方法在对05molL硫酸水溶液中苯胺在ITO导电玻璃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的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循环伏安条件下苯胺发生了电聚合,聚合的速率与苯胺的浓度成正关系;而且在线紫外-可见电化学光谱表明在001 mol·dm(-3)苯胺溶液的电聚合过程的诱导期较长。恒电位条件下的在线紫外-可见电化学光谱

4、显示苯胺浓度为005 mol·dm(-3),电位为08 V时,在ITO电极上苯胺低聚合物中间体可能产生于聚苯胺形成之前;而001mol·dm(-3)苯胺在08 V电位下不发生聚合,但在线紫外-可见光谱又显示此时在电极上可能存在苯胺小的低聚物的中间体;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表明这种中间体是可能产生并存在电极表面上的。2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研究ITO导电玻璃电极上苯胺与对苯二胺的电化学共聚及其产物的表征苯胺与对苯二胺在ITO导电玻璃上发生了电化学共聚合,在05 mol·dm(-3)H_2SO_4水溶液的纯苯胺和苯胺与对苯二胺共聚时的循环伏安曲线以及其对应的在线紫外-可见光谱

5、表明对苯二胺的加入除了发生共聚外,也使聚合的速率明显加快;而且纯苯胺在循环伏安电化学聚合时在430nm处出现的吸收带因对苯二胺的加入而消失,说明对苯二胺的加入使聚合的机理与纯苯胺的聚合机理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是苯胺产生的反应中间体可能很快与对苯二胺的阳离子自由基反应聚合。在导电玻璃ITO上的聚合物膜的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表明,对苯二胺的加入可能产生了具有1,2取代模式结构,这说明了对苯二胺结合进入到聚合物中。这种共聚使得产物的表面形貌也发生了变化,聚合物扫描电镜图表明对苯二胺的加入有利于纤维状的表面形貌产生,纤维的直径可达到50nm粗细;同时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研究了纯聚苯胺和共聚物随电位变化的

6、电变色性质,结果表明在0 V-06 V之间共聚物与纯聚苯胺的在线紫外-可见光谱有明显的不同,且共聚物的电变色可逆性比纯聚苯胺好;同时SEM图也表明在08 V电位下聚苯胺和共聚物表面形貌发生了团聚。3恒电位电解共聚邻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的在线紫外光谱研究在05 mmol·dm(-3)硫酸介质中和恒电位氧化条件下,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较详细地研究了邻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上(ITO)的电化学单聚合和共聚合反应。结果表明邻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在ITO电极上均能发生电化学单聚合反应,反应的情况与电解电位和单体的浓度有关。当邻甲基苯胺浓度为20 mmol·dm(-3),

7、电解电位为09 V(相对于饱和的AgAgCl)时,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在电极表面可能产生诸如二聚体等低分子量的集聚物。在低电位07 V(相对于饱和的AgAgCl)下,电聚合200 mmol·dm(-3)邻甲苯胺时,有明显的诱导期存在。当电解浓度较低的对苯二胺体系时,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可以观察到没有发生明显的电聚合,但在ITO电极表面上可能存在有通过C-C,C-N和N-N键偶合成的二聚体等低分子量的集聚物。当对苯二胺浓度较高时,相应电聚合的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对苯二胺主要通过C-N键的偶合发生了电聚合反应。在恒电位电解的条件下,邻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能发生电化学共聚反应。相应的在线

8、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对苯二胺的加入不但促进和加速了聚合反应,而且还结合进聚合物中形成了phenazine或类似于phenazine的环结构,此结构信息也进一步得到了聚合物的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的支持。同时,聚合物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明对苯二胺的加入不仅加速了聚合反应,而且由于对苯二胺进入聚合物的骨架引起了聚合物结晶方式的改变使表面形貌有无规则的颗粒状变成纤维状。纤维的直径100 nm左右,长度可达1000 nm。4电化学共聚邻甲基苯胺和邻氨基苯甲酸和共聚物的电变色性能及其表征研究在05 molLH2SO4水溶液中,以ITO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用恒电位电解的方法,在09 V电位下电化

9、学共聚邻甲基苯胺和邻氨基苯甲酸。本文涉及的电化学聚合均用在线紫外可见光谱进行跟踪,结果表明电化学共聚随着反应体系中邻氨基苯甲酸的浓度的增加而变慢;同时,在电化学聚合过程中的电流时间瞬时响应曲线表明聚邻甲基苯胺和共聚物均可能是以三维累积成核的方式沉积在ITO导电玻璃电极上。所得的均聚物和共聚物均用FTIR、扫描电镜和光谱电化学进行表征,扫描电镜图表明由从200mmol·dm(-3)OT50 mmol·dm(-3) AA和150mmol·dm(-3) OT50 mmol·dm(-3) AA反应体系得到的共聚物的表面形貌具有小颗粒和较为致密的表面形貌。共聚物膜

10、具有比聚邻甲基苯胺更好的电变色性能,尤其它的响应时间要比聚邻甲基苯胺的短。5循环伏安法电化学共聚邻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及其共聚物负载铂纳米粒子的应用研究在05 M H_2SO_4中,用循环伏安法能使邻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在金属铂上发生电化学共聚。不同浓度邻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混合体系的循环伏安图表明对苯二胺和邻甲基苯胺可能形成了较高活性的反应中间体,导致了对苯二胺能加速电化学的聚合反应。聚合物和共聚物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说明对苯二胺进入了聚合物的骨架中,可能形成了具有phenazine的环结构的结构单元。对苯二胺与邻甲基苯胺的共聚可能使共聚物显现出更好的电子离域结构。聚合物的扫描电镜

11、图表明共聚物的表面形貌与共聚体系中随着对苯二胺的浓度增加而变得更为疏松多孔的小颗粒状。用循环伏安法获得的聚合物膜在不含单体的05 mol·dm(-3)H_2SO_4中的电化学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均聚物相比共聚物具有更多的电化学活性位。无论是均聚物还是共聚物均对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具有明显的催化作用;而与对苯二胺相关的活性位可能因结构上的位阻作用而不参与对苯二酚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聚邻甲基苯胺和邻甲基苯胺与对苯二胺共聚物的还原态均能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共聚物与氧气的作用要比均聚物的快。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共聚物表面粗糙和内部多孔性造成的。SEM、EDAX和透射电镜(TE

12、M)表征的结果表明:通过电化学的方法能方便地将铂金属以纳米粒子的形式负载到聚邻甲基苯胺和邻甲基苯胺与对苯二胺共聚物上,而且在共聚物上的铂粒子更小,约在25nm以下。这说明了铂粒子在共聚物较为粗糙的表面上和多孔结构中不易团聚,有利于小颗粒的铂粒子生成。负载有铂纳米粒子的聚邻甲基苯胺和邻甲基苯胺与对苯二胺共聚物均对甲醇具有比裸铂电极更好的电催化氧化活性。由于在共聚物上的铂粒子更小,所以其在电催化氧化甲醇过程中可能不易中毒。6间甲基苯胺电化学聚合以及它与对苯二胺电化学共聚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在05 mol·dm(-3)硫酸介质中,循环伏安法电解间甲苯胺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图表明聚间甲基苯胺产生

13、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电极表面上。在恒电位条件下,用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较详细地研究了间甲基苯胺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上(ITO)的电化学聚合。结果表明间甲基苯胺只能在较高电解电位和单体浓度足够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电化学聚合。在07V(相对于饱和的AgAgCl),02mol·dm(-3)的间甲基苯胺和09V,20 mmol·dm(-3)的间甲基苯的实验条件下,尽管在ITO电极上没有发生电化学均聚合,但原位紫外-可见光谱表明在电极表面上可能还形成低分子量的齐聚物。在低电位08 V下,电化学聚合200 mmol·dm(-3)间甲苯胺时,有明显的诱导期存在。在恒电位电解的条件下,相应的原位紫外-可见光谱和聚合物的FTIR表明间甲基苯胺和对苯二胺能发生电化学共聚反应,由于对苯二胺可能与间甲基苯胺形成了具有较强反应活性的中间体,使得对苯二胺的加入不但促进和加速了聚合反应,而且还结合进聚合物中形成了phenazine或类似于phenaz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