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要籍解题别集类_第1页
文学要籍解题别集类_第2页
文学要籍解题别集类_第3页
文学要籍解题别集类_第4页
文学要籍解题别集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学要籍解题别集类“别集”与“总集”相对而言,是指汇聚了一个作家的各种作品的著作集。本来,先秦时的论语 孟子和诸子著作,也是汇录了个人的作品成为一集,从逻辑上 讲,别集的起源应该追溯到先秦时代。 但是这些著作有的入 “经”,有的入“子”,不好再入 “集”。 严格说来,“别集” 指收录了某一作家的诗文作品的集子, 专门论述政治、 哲学等的专集不算在内。 严格意义上的别集,从前认为起源于汉代。隋书经籍志曾说:“别集之名,盖汉东京之所创也。”清四库全书总目亦谓“集始于东汉” 。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集中,指出汉代 文章渐富,但汉书艺文志的诗赋略 ,仅记词赋的篇目;后汉书也仅记东汉文士所著 有诗赋碑箴

2、颂诔若干首,而不云文集若干卷,则当时“文集之实已具,而文集之名犹未立也”。又说:“自挚虞创为文章流别, 学者便之, 于是别聚古人之作, 标为别集, 则文集之名, 实昉于晋代。 ” 这个看法是比较准确的。1、曹操集、曹子建集 曹操的著作本来有不少,清代姚振宗编三国艺文志 ,著录了他的著作十馀种,其中他的 诗文集在南朝梁以前有 30卷,逸集10卷,共达40卷。沈约宋书乐志还著录了曹操的 乐府诗共13个题目、18首诗,但从晋代以下,曹操著作陆续散失。据隋书经籍志著录, 到唐初,梁代所存逸集 10 卷已失,正集 30 卷散失 4 卷,剩下 26 卷。当时还有一部魏武帝 集新撰 10 卷,可能是有人把当

3、时所存的曹操诗文重新合编而成。到唐代,又有人把隋末唐初时 保存的正集26卷重新分为30卷以符合原来的卷数,旧唐书艺文志和新唐书经籍志著 录的都是这个新编的魏武帝集 。但这些曹操诗文集,大约在北宋末、南宋初年全都佚失了。明代张溥编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时,从宋书乐志、文选、乐府诗集、初学记、 太平御览 、艺文类聚等书中辑出曹操的诗文,共 160 篇,同时恢复了魏武帝集的书名。 此集共有令 81 篇、教 6 篇、表 20 篇、奏事 3 篇、策 1 篇、书 20 篇、尺牍 6 篇、序 1 篇、祭文 1 篇、乐府 15 题 21 篇,诗的部分大致收齐了,文的部分还不全。清代严可均编全上古三代秦汉 三国六

4、朝文 ,在张溥基础上作了补充,主要是把各种类书中的断篇残句收罗在一起,共编为3卷,各篇都注了出处,也作了一些考证。民国时丁福保编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时,重又考定 了曹操诗, 之后将严可均所辑得的三卷文与自己考定过的一卷诗合并一处,成为新的 魏武帝集4 卷,收入汉魏六朝名家集 (收汉至隋作者 40 家,有清宣统三年即公元 1911 年排印本) 。1959 年,国内学术界围绕对曹操的评价展开讨论,中华书局校点排印了曹操集,以丁福保的魏武帝集为底本,用各种总集、类书等作了参校,补充了一些材料,以曹操的孙子注 为主,影响较大,是迄今为止最好的本子。但是仍有一些缺漏,如文选李善注引魏王奏事 中二句和魏武集

5、中四句, 白氏六帖引的魏武帝与锺繇书中四句, 太平寰宇记引刘 澂之永初山川记中引魏武帝与吴主书中四句, 北堂书抄引魏武帝设官令中四句等 均可补入。特别是太平御览卷 917引魏武帝乐府 :“黄鹄摩天极高飞,后宫尚得烹食之” , 是完整的七言诗句,对考订七言诗的形成很有意义。曹植,字子建。据三国志魏志本传和艺文类聚卷55所引曹植文章序,曹植曾自编过一个前录 ,收集他年轻时的赋作 78 篇。魏明帝曹叡在景初年间曾下诏编辑曹植集,收 赋、颂、诗、铭、杂论等共百余篇,但皆早已亡佚。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陈思王曹植集”,30 卷。新旧唐书均著录有陈思王集,但都著录为 20 卷,同时又说“又三十卷” ,是当时两

6、本并见。四库总目因而推测说,大约30卷是隋代旧本, 20 卷本是唐人重编的。陈振孙直 斋书录解题也著录了 20 卷本的陈思王集 ,但说其间亦有采取御览 、书钞、类聚等 书中的材料,故他所见已经是唐人重新整理过的、据类书辑补过的本子了。宋至元代,最通行的是一个 10 卷本。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和马端临文献通考著录的 就都是此本,编者不详,书名也改成曹植集 ,包括诗文二百篇。南宋嘉定间有刻本。明代有几个值得提及的曹植集版本:薛应旂刻的 4 卷本;张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所 收的 2卷本。最流行的是曹子建集 10卷,是从宋刻 10卷本翻来的。包括赋 44 篇,诗 74篇, 杂文 92篇,共 210 篇。

7、传到后世就出现了好几个不同的刻本和活字本, 四库全书所收即据宋 本翻刻之本, 四部丛刊所收为明活字本, 四部备要也是据一个明刻本排印。曹子建集 10 卷本的缺点,亦是有漏收和误收。所以读校注本是较好的选择。有几种可清 丁晏 曹集铨评清 朱绪曾 曹集考异 近人 黄节 曹子建诗注2、陶渊明集 陶渊明,东晋人,享年历来有异说,可以参见袁行霈先生的陶渊明研究一书。 陶渊明集,清人陶澍认为是他本人自编,但证据不足。今一般认为最早的陶集是梁代萧统编 的。见于萧统撰陶渊明集序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 粗为区目,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根据北齐阳休之的 陶渊明集序和宋代晁

8、公武的郡 斋读书志 ,知道这个本子共 8 卷,其中诗、文编为 7 卷,萧统序、陶渊明传、目录合编为一卷。 当时阳休之还看到另外两个本子,一为 8 卷,一为 6卷,编者不详。阳休之认为萧统本虽好,但 是不全,其余二本又编次混乱,于是就根据这三个本子,编定一个10 卷本。 10 卷本增入了萧统的 8 卷本未收的五孝传和集圣贤群辅录 (简称四八目 )。但一般认为,这是两篇伪作, 而且认为陶渊明集羼入伪作自阳休之始。阳休之本影响很大,萧统本就渐渐失传。隋唐以下,有 9 卷、5 卷、20 卷本。据日本学者桥川时雄的考证,9 卷本可能是 10 卷本丢了目录, 5卷本可能是 6卷本丢了目录, 20卷本可能是

9、 10卷本的“十”字上衍出“二”字,并非新 的辑本。但此时的陶集中增入了新的伪作,如八儒 、三墨和问来使诗等。宋代人喜欢陶渊明的作品,陶集流行,出现很多异文。 蔡宽夫诗话 :“渊明集世既多本, 校之不胜其异。 ”北宋时出现了陶集的两个刻本。 一个是宋庠整理的, 一个是僧人思悦在宋庠本的 基础上整理的。两个本子都属于阳休之本的系统,但都佚失了。今天可见的只有宋庠为此书写的私记 和思悦写的 跋,提到书中有 四八目 等篇, 宋庠还指出 四八目 后所附的 八儒、 三墨是“后人妄加”的。以上诸本,今天都失传了。今可见最早的刻本是南宋刻本。有几种重要的本子: 原毛晋汲古阁藏本, 10 卷。今藏国图。学者原

10、来认为,此本从避讳字的情况看来约刻于南 宋庆元元年庆元之后(庆元,宁宗年号,1195 1200),也有人认为是北宋刻本。袁行霈先生认为很可能要早于南宋, 因此本之末有一篇北宋末年曾纮的 说 ,提到“亲友范元羲寄示义阳太守 公所开陶集” 。则此书在曾纮写下这篇说以前当已刊成。曾纮说写于宣和六年(1124),距北宋灭亡, 尚有三年。 如果此说可以成立, 则此本就是现存最早的陶集刻本。 此本在清代道光、 咸丰、光绪年间皆曾一再翻刻。此本特点是收入的诗文最多,伪作及可疑之作也最多,如诗四 时(实为顾恺之作) 、归田园居第 6首(实为江淹作) ,文四八目 、五孝传、读史述、 扇上画赞等。明代焦竑所藏 8

11、 卷本。此本存佚情况不明,但后来传世的有焦竑影刻本。此本删去了可疑 诗,也没有四八目 ,故有人认为只要删去卷七的五孝传就很接近萧统的 7 卷本了。明末张 溥的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就是用焦竑本改易次序而成的。南宋绍熙三年(1192)曾集刻本。二册,不分卷,诗文各一册。今藏国图。此本校勘考订 比较严格, 将四八目、五孝传、读史述、扇上画赞删去, 归田园居第 6 首、四时、 问来使等保留但删归卷末。此本现存国图。学者对此本的评价不一,有人认为它校勘严格, 接近原书的面目;有人认为它只不过是曾集按自己对陶集的看法作了删削。苏写大字本, 10卷。实际只是模仿苏东坡手写笔迹。据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 曾

12、见北宋宣和四年王仲良刻陶集, “字大,尤便老眼,字画乃学东坡书” 。原本已佚,后世仅有翻 刻本,清代康熙、嘉庆、同治年间均有影刻。注本:南宋末年汤汉注本陶靖节诗注 ,4卷。主要收诗,文只有桃花源记、归去来辞,注文很简明,不注重字义训诂,而注重于“表暴其心事”的微言大义。有南宋原刻本,今存国图。 乾隆、嘉庆、光绪间都有重刻。这是第一个陶集的注本。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10卷。其书特点是集录众说,开后世集注陶诗之风;兼收诸 家评语置于诗后,开后世集评陶诗之风。此本在汤汉注本基础上扩充而成。有四部丛刊影印 本。清陶澍靖节先生集注10卷。此本用李公焕本为底本。汇集诸家注文,并附有目录、例 言、四库总目

13、提要 、各家的序跋题记、书目之著录、诔文、诸家为陶渊明作的传记、逸事、各 家评论、年谱考异等等,材料极为丰富。此本收入四部备要 , 1956 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了 戚焕埙校勘的断句本,线装二册。1979 年中华书局出版逯钦立校注陶渊明集,以李公焕本为底本,参校几个善本而成。删去伪作,书后并附关于陶渊明 、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二文,可以参考。3、庾子山集庾信( 513581)集最早为北周滕王宇文逌于北周大象元年(579)时编定,共 20卷。时庾信 67岁。据宇文逌序,庾信早年仕梁时,曾有集14卷,后来在江陵时,又有集 3 卷,但都失传。宇文逌所编之集,仅收庾信在北朝的作品。 隋志著录为 21 卷

14、,有人以为所多的一卷是庾信在 南朝的旧作,隋平陈以后所得。两唐志及宋代公私目录皆著录为20 卷。以上诸本皆佚。今所见最早的庾信集是明人重辑本:正德十六年(1521 )朱承爵存馀堂刊庾开府诗集,4卷。此为最早的明人辑庾诗本。嘉靖间朱曰藩刻庾开府诗集,6卷。在朱承爵本基础上增 12首佚诗,删去2首伪作, 加以校订而成。嘉靖间六朝诗集本。以上三种是诗集。万历间屠隆评点徐庾合集本中的庾子山集 ,16卷。四部丛刊影印即此本。天启元年(1621 )张燮七十二家集本庾子山集 ,16卷,后来张溥汉魏六朝百三 名家集即用此本。以上二种是诗文合集。 这两个本子都是 16卷, 但所收诗文略有不同。 重辑庾信集, 明

15、人虽较 为疏略,但开创之功不可没。清代,出现了两个注本:康熙间吴兆宜庾开府全集笺注,10卷,诗文合集,以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 为底本,用朱曰藩本作了校补。此本虽较简略,但在辑佚方面稍胜一筹。康熙二十六年(1687)倪璠庾子山集注本,16卷,以屠隆本为底本,编次稍有不同。此本注释详明, 体例完备。 道光十九年、 光绪二十年均有翻刻本。 四部备要 所收即康熙本。 1980 年,中华书局出版许逸民校点庾子山集注 ,质量很好,即用倪本为底本。4、王子安集王勃( 649676),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其集由其友人杨炯编成,见于旧唐书王勃本 传。杨炯“缀其存者,才数百篇” ,分为 20 卷,并作序。此

16、外, 旧唐书王勃本传和经籍志 还著录了一个 30卷本的王勃集 ,说明当时已有两个本子流传。至宋,郡斋读书志 著录有 20 卷本,但说有刘元济序, 与杨炯所编 20卷本,恐非一本。崇 文总目著录有王勃文集 30卷、杂序1卷、诗8卷、舟中纂序5卷,宋史艺文志同。南 宋洪迈容斋随笔云所见王勃集是 27 卷,可能是 30 卷本已经开始散佚。到南宋后期, 20、 30 卷本在直斋书录解题中都未著录,可见均已佚失。今所见王勃集是明人重纂。有几个本子:嘉靖间张逊业刻本,仅存诗赋,2卷。崇祯十三年(1640)张燮从文苑英华、唐文粹等书中辑得王勃诗文,编为16卷,卷首有杨炯序文,书末附录有两唐书本传、王勃遗事、

17、集评、纠缪等。此本有四部丛刊影 印本。清代乾隆年间, 项家达用张燮 16卷本与张逊业本, 以及许自昌刻的不分卷本 (见初唐十二 家集)对校,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集合刻为初唐四杰集 ,是 16 卷本中最好的本子,但不 易见到。同治年间, 蒋清翊作 王子安集注 , 20 卷, 实际就是将原 16卷本重新分卷, 诗依张逊业本, 文依文苑英华等书校勘,补入 8 首诗和赞、赋、序、记、碑刻各一篇,附录了王氏世系表 和汇录事迹等材料。伪作虽不删除,但在题下加注指出可疑之处。这是王勃集唯一的注本, 也是至今最好的本子。有光绪九年( 1883)吴县蒋氏两唐碑馆刊本。 1995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有排 印本。王

18、子安集注虽好,但仍不全。清末,杨守敬在日本访得王子安文古抄卷子本,共三 十多篇序文,即崇文总目著录之“杂序” ,中有 12 篇为今本王勃集所无。其后罗振玉又从日 本获得一批王勃遗文, 与杨守敬所得互校异同, 得到遗文共 24 篇,罗振玉将之编为 王子安集佚 文,有民国七年( 1918)上虞罗氏铅印本。如果把蒋清翊王子安集注和罗振玉的王子安集 佚文合并一处,就是最全的王勃集。5 、王右丞集王维( 701761 )的作品在唐代很有影响。但他在安史之乱中留在长安,接受了安禄山的伪 职,其后受到处分,因而其诗文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便散失了。旧唐书王维本传载,代宗时,王维之弟王缙任宰相,代宗喜欢王维的诗文,

19、王缙说: “臣兄,开元中诗百千馀篇,天宝事后十不存 一。比于中外亲故间相与编缀,都得四百馀篇。 ”第二天献给皇帝。 文苑英华卷 611 收有王缙 进王维集表 说“诗笔共成 10 卷”。这是最早编成的王维集。 此本在唐五代和北宋间变化不大, 后来出现了建昌本、蜀本等不同版本,但均已佚失。后世存南宋本王维集有二,一为麻沙本王右丞文集,诗分类不分体,先后经钱谦益、季振宜、徐乾学、黄丕烈、陆心源收藏,钱谦益对此本评价甚高。送梓州李使君一诗,各本作“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此本独作“山中一半雨” ,钱氏对此甚为赞赏。另一种是王摩诘集 , 诗分体,先后经宋袁褧、清项氏、汪氏、杨氏海源阁收藏,今存国图。

20、顾广圻认为王右丞文集 是宋建昌本后裔, 王摩诘集是宋蜀本后裔,不知确否。宋末元初,有一个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 ,须溪是刘辰翁的别号。 6 卷,除一首鹦鹉 赋外都是诗,出自宋麻沙本。清人赵殿成特别推许此本,认为此本所收都是可靠的作品。此本四部丛刊有影印本,明弘治十七年(1504)吕夔有翻刻本。明代,顾可久编王右丞诗注说 6 卷,嘉靖三十八年( 1504)洞阳书院刻本,称“句吴本” ; 万历十八年有翻刻本。另外还有顾起经编类笺唐王右丞集14 卷,其中诗 10 卷有注,文 4 卷无注,有嘉靖三十五年( 1556)奇字斋刻本,称“武陵本” 。顾起经本比顾可久本更好。 清代乾隆初年,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

21、问世,是集大成的注本。书成于乾隆元年(1736),共 28 卷,前 14 卷是诗,即将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中所收的王维诗,分为14 卷,共 432首;卷 15 是诗外编,收 47 首,包括见于他集或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中未收的,还有已 经判定是伪作的。卷 1627 是文,卷 28 是论画。书后有三个附录:诗评、画录、年谱。书前冠 有序言、笺注例略 、目录、弁言十九条,包括王缙进王右丞集表 、代宗的批答手敕、王 维遗事等等。此书材料丰富,注释详尽。是清代有名的注本。王维作品中关于佛教的材料甚多,为此赵殿 成曾专门向懂得佛经的王琦请教,态度审慎。此书有乾隆二年(1737 )赵氏原刻本,但有一些

22、刊刻错误。 也过于相信须溪本, 其实正编中不见得没有伪作。 四部备要 收了此本而作了一些校正。 1961 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了叶葱奇的点校本。最后,全唐诗所收王维集, 4 卷,删去可疑的作品,只留下 380 首,又比赵本多收了两首 辑佚诗。但也有些正编中的伪作并未删除。6、李太白集李白集,最早在唐代有一魏颢(一作魏万)编的两卷本,见于新唐书艺文志。后来李白临终时,请从叔李阳冰为他编辑并作序的集子,名草堂集10 卷,著录又作 20 卷。还有一个范传正在唐右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中所说的“文集20 卷”。三本均佚。北宋时,乐史在草堂集 10 卷本基础上, “别收歌诗十卷” ,合在一起共 2

23、0 卷,名李翰 林集;又从朝廷三馆中收得杂著 10 卷,号为李翰林别集 。通共有 30 卷。直斋书录解题曾 经著录。 此本后来于南宋末宋度宗咸淳五年( 1269)刊刻过, 明正德年间陆元大曾翻刻其中的 李翰林别集 10 卷。清光绪间还有刘世珩的影刻本。北宋神宗熙宁元年( 1068) ,宋敏求在乐史 30 卷本基础上,参校各本,重编了一个 30 卷本。 乐史本前 20 卷中原收 776首诗,宋敏求从各处收集到李白诗补充进去,共得 1001 首,编为 23 卷;又将乐史本李翰林别集 10 卷重编为 6卷;再将历代人为李白作的碑志序文编为 1 卷。这 就成为一个新的 30 卷本,名李太白文集 。因为

24、其中各类诗文漫无次第,以后曾巩又加以重新 编次,晏知止作苏州太守时,命毛渐校正刊行。此本在后世流传最广,名气最大。但今天能见到 的宋刊本, 国图藏有一部, 已非晏刻原本。 清代康熙五十六年, 缪日芑曾用徐乾学所藏宋本影刻, 极为精美,但有些改窜。 四库全书所收即缪日芑本。注本:最早为南宋杨齐贤注 李翰林集 25 卷。收诗、 赋而没有文。 元代萧士贇对杨注作了删、 补, 定名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也是 25 卷。明嘉靖二十二年( 1543 )郭云鹏刻本,又对杨、萧二注加 以删削, 补入杂文 5 卷, 成为 30 卷。四部丛刊 影印即是这个 30 卷本。 杨、萧注本原是不错的, 30 卷本删去太多,但是

25、由于四部丛刊影印了此本,影响反比杨、萧本大。明代最好注本是胡震亨李诗通 21 卷,在杨、萧本的基础上作了纠缪订补。 清代最好的注本是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 36 卷。王琦很有学问,曾帮助赵殿成注王右丞 集中的佛经典故,还曾给李贺诗集作注,质量很高。 李太白全集穷其半生精力,在注释、评 解、辑佚方面的成就都很高,最多最全,参考资料特别丰富。有乾隆二十三年(1758)初刻本,稍后又有重印本,略有挖改增删。 1977 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此书的校点排印本。1980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瞿蜕园、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以王琦注为底本,又增辑 了十几首诗文,对王琦注作了一些纠正,其中“评笺”的部分更吸收了近现

26、代学者的大量成果。7、杜工部集 旧唐书本传中,称杜甫“有集 60 卷”,但经籍志中并未著录此书。为杜甫写墓志的 元稹于叙诗寄乐天文中说他只得到杜诗数百首,白居易见杜诗最多也仅千馀首(见与元九 书。说明杜诗在唐代,可能只是零散地流传。新唐书艺文志除著录杜集 60卷外,尚有唐代润州刺史樊晃编的一部杜甫小集,仅6 卷,是在杜甫死后两年编成的,收杜诗 290 篇,有樊晃序,说杜甫有集 60 卷行于江汉之南,但 他并没有见过。 小集一直流传到宋代。当时除了小集外,还有很多杜诗的集子在社会上流 行,“集无定卷,人自编摭” ,“多或百馀篇,少数十句” (宋人王琪杜工部集后记 )。宋代编辑杜诗最早的是孙 僅,

27、但他编的杜诗只有一卷而已。苏舜钦取三个不同的杜集本子互 校,希望编定一个完整的杜甫集,但编成与否,不得而知。三年以后,仁宗宝元二年(1039)王洙收集了包括樊晃小集在内的杜集九种共 89卷,删去重复,确定为杜甫的作品 1405 篇。其 中古诗 399 首,近体诗 1006 首,分成 18卷;又收录杂文、赋等 29篇,编为 2 卷,共 20卷,定 名为杜工部集 。这个本子影响最大,所收旧本最多,且将杜诗按古、近体分编,各体之中还初 步作了编年。它把当时可见的杜甫诗文都大概收齐了,后代各本虽有所增损,基本上都以此本为 基础。这是杜甫死后约 70年来第一个完整的杜甫诗文集。杜工部集最早的刻本是嘉祐四

28、年(1059)王琪在苏州任知州时,率何瑑、丁修等人校订刊刻的,裴煜还作了补遗。此本称为“苏州公使库本” 。当时为兴建学校筹钱,刻了一万部发售, 大受欢迎,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的即是此本。但今天这一万部书皆已不存。今存者尚有 公使库本翻刻之本的残本,一为浙本,不知何人所刻,一为南宋绍兴时吴若校补本,后来玉钩草 堂本即出自吴若本,而四部备要本即据玉钩草堂本排印。王洙原编、王琪刊刻的杜工部集在后世的流变情况,主要是出现了很多注本、集注本。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36卷,又名杜工部诗集注,有南宋宝庆元年(1225)曾噩 重校本, 清武英殿聚珍版翻印过此本。 九家指王安石、 宋祁、黄庭坚、王洙、薛梦符、

29、 杜时可(田)、 鲍彪、师民瞻、赵彦材(次公)。郭知达指出当时流行的所谓苏东坡注杜诗是“假坡注” ,但他自己所收的王洙注其实也是伪作,因其中引用了沈括的 梦溪笔谈 ,而沈括比王洙时代晚很多, 可见是伪托。且王安石、黄庭坚等人的注文仅有很少几条。但其中也有高水平的注,如赵彦材注。 赵注最早为郡斋读书志所著录,南宋人称他为“少陵忠臣” ,单行本很难见到, 1986 年才由 山东大学博士林继中辑校出全部赵注杜诗, 共收 1439 首,依原书定名为 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 年出版。宋佚名所编 分门集注杜诗 , 25 卷,约成书于南宋宁宗时, 把杜诗按诗题分为 72 个门类,

30、 但因此而把杜诗编次弄乱。书前附有集注姓氏 ,开列了 150 人的姓名,包括伪托的东坡注、王 洙注,还有把赵彦材、 赵次公当成两个人的错误等等。 但此本的优点有二, 一是较全, 收诗达 1454 首之多,二是注解收罗仍较广泛。 四部丛刊即影印了此本的一个宋本。明清时的杜诗注解水平要高于宋人注,主要有:明末清初王嗣奭撰杜臆 10卷。臆,臆测、推想之意,源于孟子“以意逆志”之说。注重杜诗思想艺术的分析,根据诗意推求作者的本意,有精綵之处也有穿凿附会的地方。其说后 来多为仇兆鳌所吸收。 杜臆未录原诗,可用杜诗镜铨相配合读。 杜臆原无刻本,解放 后收得原稿, 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出版, 1

31、963 年又标点排印了全书。 杜诗镜铨 20 卷,清杨伦撰,注释平正通达, 1962年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排印本。钱谦益钱注杜诗20卷。钱谦益学问很大,精通史学,原想自己全注杜诗,但因他故不 暇,而将书稿授予朱鹤龄,并几次给朱书刊资料。但朱注编成后,钱感到与自己原意不合,令朱 删削改正以后仍不合意。于是两人反目,重新各自编刻,钱氏临终还想要修改此书。书由其族孙 钱曾与季振宜刻于钱氏死后第三年( 1667),但由于涉嫌禁毁, 故极为难得, 到清末方始重刻, 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有断句排印本。清仇兆鳌 杜少陵集详注 ,又名杜诗详注 , 25卷。 是杜诗注的集大成之作, 最为出色。 卷 12

32、3为诗,卷 24是赋、赞,卷 25是文。书前附仇氏康熙三十年进杜少陵集详注表 、自序、两唐书杜甫本传、世系表、年谱、凡例等。其书最大特点就是“详” ,对每一首诗 都进行了编年、内注解意、外注引古、诗篇根据的工作。其中“内注解意”指串讲诗篇的结构、 立意、分析思想内容; “外注引古”是征引古书,解释名物典故; “杜诗根据”则是引用大量前人 的论述对每一类诗作总的分析评论发挥。此书征引极为繁富,材料极多,但有时失之过繁,也有 引用不当之处。书刻成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但其后又不断增补,以康熙五十二年刻本最全,多诸家咏杜附录 、逸杜附录 各一卷。 1979 年,中华书局排印此书, 将最后这二卷

33、散入全书, 并编成篇目索引附于全书之后,最为方便易得。杜集流衍甚广,各种版本繁多,这里只是概述大略耳。8、韩昌黎集 韩愈的诗文集是他的女婿兼门人李汉在长庆四年( 824 )冬编纂成集的。包括诗、文及目录 1 卷,一共 41 卷,题为昌黎先生集 。唐代一直有传本,到了北宋中期修崇文总目时还存留 于世,但已讹误衍脱得十分厉害。北宋时古文运动兴起,穆修、欧阳修都喜爱韩文,曾到处搜寻 善本,因此韩集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北宋时就有了好几个刻本。它们是:大中祥符二年(1009)杭州名教寺刻本;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所提到的“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的蜀本;穆参军遗事所记的穆修用唐本韩集校刻并曾在“京师相国寺设市

34、鬻之”的汴本。 以上三种皆已不存,仅见于文献记载。嘉祐七年(1062)杭州小字刻本。此本多一篇与颠师书为各本所无,但究竟是否韩愈 所作,争论很多;且无目录、年谱、附录。所刊的欧阳修记旧本韩文后也只有162 字,而其他各本都是 627 字;另外,集中的文章次序也与其他本子不尽相同。嘉祐年间(1056 1063)的蜀刻本。有刘煜的序文,并附录25首佚文佚诗,这是韩集辑佚补缺之始。李汉老、谢任伯所校的秘阁本,是当时官府的刻本。元丰七年(1084)吕大防本40卷,外集10卷,附年谱。年谱为吕大防撰,外集不知何人 所编,收入了三十多篇诗文和顺宗实录 。南宋时经公私目录所著录的南宋刻本很多,往往增加了新的

35、内容。比较重要的是陈振孙直 斋书录解题著录一个南安军刻本昌黎先生集 ,今已不存。根据著录知道它包括正集40卷、外集 1 卷(仅收录蜀本所收的 25 篇)、附录 5 卷(诸家序跋题记、韩愈传、行状、碑志) 、增考年 谱 1 卷(洪兴祖撰,方崧卿增考) ;并附有方崧卿撰的韩集举正 10 卷。这个本子虽仅见于著 录,但它很重要,主要是由于它附有方崧卿的举正10 卷。举正最早附刻于南宋南安军刻本之后。清代编四库全书时,发现了宋孝宗淳熙年间 的原刊本,抄入四库全书中,后来商务印书馆又据四库本影印,才大行于世。据方崧卿的自 序,他校勘韩集,是以唐令狐澄本、南唐保大(李璟年号,943 957)本、宋代李汉老

36、、谢任伯的秘阁本、 杭本、 蜀本等为主, 参考了文苑英华 、唐文粹 等书以及十七个碑本。 韩集举正 的价值,除了考订讹误以外,还在于保存了宋代各种版本的异文,使我们了解宋刻韩集的不同面 貌。南宋宁宗庆元年间( 1195 1200) ,朱熹在方崧卿韩集举正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了韩文考 异 10 卷。它仿照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体例,先把本文摘抄上一二个字,然后以小字加以考 校辨证。凡是方崧卿本正确的,便录而存之,方崧卿本错误的,便加以辩证。篇目与方崧卿本略 有不同。方崧卿比较迷信秘阁本,而朱熹则称自己“一以文势义理及他书之可证验者决之”,“苟是矣,则虽民间近出小本不敢违,有所未安,则虽官本、古本、石本不

37、敢信”。因此韩文考异的影响很大。韩文考异在南宋嘉定年间( 1208 1224)有过三山邓自诚刻本,但今已失传。绍定年间 ( 1228 1233)又有张洽的池阳刻本,至今仍存。 四库全书即抄录此本。 宋末王伯大将韩文考异拆开散入到韩集正文之中,并加上一些音释,编为朱文公校昌 黎先生集 40 卷、集传一卷、外集 10 卷、遗文一卷,刻于南剑州。从此,世间大都按照此本翻 刻,原本单行的韩文考异日益罕见。 1981 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了山西祁县图书馆所藏的 一个宋刻本韩文考异 。宋末到元、明、清以来,各种韩集刻本大多是王伯大本的后裔。明洪武 二十一年( 1388),王琮玉以王伯大本翻刻昌黎先生集

38、,后来为张元济影印入四部丛刊 ,可 说是这一系统的许多本子的代表。宋代注本:魏仲举 新刊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集 ,共 40 卷外集 10 卷。 为集注本, 但所谓五百家根 本是夸大的。 根据魏仲举自己开列的名单, 书中注者有名有姓的一共是 148 家而已;还有所谓“新 添”的 230 家,则完全是虚构的。但书中凡引用宋人注解,不论对错,一概详细保留,因此此书 的最大价值就是为研究者提供了线索。此书清乾隆年间有仿宋刻本,商务印书馆曾用涵芬楼所藏 宋庆元年间元刻本影印。廖莹中世綵堂注昌黎先生集40卷外集10卷遗文一卷。廖莹中是权奸贾似道的门客,此书在魏仲举所编五百家注基础上编成,但用朱熹韩文考异为

39、准,酌取魏本,又加入自 己的意见, 将注文融为一体,比较清楚简明,便于阅读。有南宋咸淳间廖氏自己的世綵堂刻本, 很有名, 1928年上海蟫隐庐曾经影印。明代万历间,徐时泰翻刻过此本,但由于廖氏名声不好, 挖去了廖氏姓名及堂号、牌记。翻刻的质量很好,以后许多本子如东雅堂本等都由它翻雕。清代注本:顾嗣立昌黎诗集注,11卷,有康熙三十八年秀野草堂刻本,道光十六年膺德堂补评本。方世举韩昌黎诗编年笺注,12卷,有乾隆二十三年雅雨堂刻本。 近人马其昶有韩昌黎文集校注 ;今人钱仲联有韩昌黎诗系年集释 。9、柳河东集 柳宗元集最早是他的朋友刘禹锡编,是一个在卷一之末附有韩愈所作柳子厚墓志的30卷本。北宋人见到

40、的,已经被重编过,不知出自谁手,有“大字”的45 卷本和“小字”的 33卷本。此外还有晁公武 郡斋读书志 著录过一个附有 “外集”的 30卷本。 则宋人所见的柳宗元集, 共有三种版本,即 30 卷本、 33 卷本、 45 卷本,而 30 卷本和 33 卷本都佚失了。北宋人穆修将他 家所藏 45 卷本加以校订, 45 卷本就流传开来,成为此后一切柳集的祖本。后来沈晦又作校订, 以 45卷为正,增加一个“外集” , 2卷,刻于四明,称为“四明新本” 。在此前后还有好几个不同 的刻本问世,但仍以沈晦校订本最为流行,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赵希弁郡斋读书附志 均著录此本。晁公武所著录之 30 卷本,今已不

41、存。国图收有一柳柳州外集 ,宋孝宗乾道元年( 1165) 时刻于永州。 其中录柳文 43篇,正是晁公武著录过的 30卷本所附之外集。 陆游曾说,柳柳州集 的外集中多有伪作,而陆游当时就看到外集中的伪作多已混入了柳集正文。今国图所藏柳 柳州外集中,正是有 32篇已经进入了 45卷本的正集,可知 45卷本的正集中已经混入了伪作。 因此今天使用各种柳集版本都要注意辨伪。注本的大致情况:宋童宗说注释、张敦颐音辨、潘纬音义增广注释音辨唐柳先生集。正集43卷、别集2卷、外集 2 卷。这是把 45 卷中的两卷非国语分出来当作别集 2 卷,并非与 45 卷本有所 不同。并有附录,包括本传、祭文、诸家后序等。今

42、仍存宋本。四部丛刊影印即此本。宋韩醇新刊诂训唐柳先生文集,正集45卷、外集2卷、新编外集1卷。四库全书收 录了此本。佚名编新刊增广百家详补注唐柳先生文集。简称百家注。只有正集45卷,无外集、 附录。成书年代不清楚,从刻工姓名和避讳字等方面考辨,大约成书在南宋孝宗、光宗年间。书 名“百家”也是夸大的。但好处是保存了资料和提供了线索。此书只有一个宋刻本存于国图,原 不为人所知, 1979 年吴文治等校点柳宗元集 ,即用此本为底本,参校了其他各本,补充了外 集、附录、辨伪杂录而成。宋魏仲举五百家注音辨柳先生文集,体例略同于百家注。今仅存残卷1 21,收于四库全书 ,四库珍本初集有影印本。廖莹中辑注世

43、綵堂本河东先生集45卷外集2卷。篇目次第与百家注同,注释来源和特点也与百家注同。实际上此书只是将稍早的郑定撰重校添注柳先生文集略作改动而 已,但是刻工考究,纸墨精良,故历来都认为是善本。明代嘉靖间,郭云鹏曾重刻过此本;1928年,上海蟫隐庐曾经影印过; 1958 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排印过一次。明蒋之翘辑注唐柳河东集 45卷外集5卷遗文1卷附录1卷。注释与百家注和廖本 大同小异,但是蒋之翘引用了很多宋明人对柳文的分析,可以参考。有明崇祯六年(1 633)原刻本,清乾隆间、道光间都有重刻, 四部备要本即据此本排印。10、昌谷集 昌谷集是李贺的诗集。昌谷是水名,流经今河南 宜阳 县,是李贺的故

44、里,故以此名集。 李贺诗集是他本人编的。 杜牧李长吉歌诗序 说,大和五年 ( 831 )十月, 接到朋友沈子明的信, 说亡友李贺死前, “尝授我平生所著歌诗,离为四编,凡二百二(一作三)十三首。”沈子明请杜牧为李贺诗集作序,于是杜牧就为李贺诗集作了序文。到今天,昌谷集的变化都不大,仍是这个四卷本。但宋代增补了一卷, 23首诗,作为外集,所以今本昌谷集是 5 卷。宋代的昌谷集有几个本子,主要有:司马光家藏本。 此本分“编”而不称“卷”,仍是唐人旧式。 文字也与传世的各本不大相同, 有较多的异文。原本已佚,但今存蒙古蒙哥六年( 1256,相当宋理宗宝祐四年)碣石赵衍刻本以 之为底本,故可窥其旧貌。

45、今四部丛刊影印了赵衍刻本。此本原无外集,四部丛刊影印时附了一个宋刻的外集。 四部丛刊说此本为金刻本,误,当时金已亡,北方已入蒙古,参见王国 维观堂别集卷三。鲍钦止校定本。 原本刻于北宋徽宗大观二年 (1108),已佚。今存南宋翻刻之临安府棚前北 睦亲坊南陈宅经籍铺刻本,即书棚本。鲍本较为流行,后来很多注本均以之为底本,汲古阁本也 是由书棚本复刻的。注本:吴正子笺注李长吉歌诗。此本以鲍本为底本。四库全书收录的是一个吴正子、刘辰 翁合刊本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吴正子时代不详,但评点部分是刘辰翁作,刘是南宋末年人, 估计吴正子当亦为宋末元初时人。这是最早的注本。清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王琦曾注李太白全

46、集,学识渊博。此书质量也很高。全书 正集 4卷,外集并补遗 1 卷,另外还汇集了诸家评语、序跋、小传等附录材料,合为“首卷”一 卷,另外还有王琦自己的序文又在首卷之前。书成于乾隆二十五年(1766)。在王琦汇解以前,有姚文燮的昌谷集注 ,以史解诗,有钩玄索引之风。在王琦之后, 有方扶南批注李长吉诗集 ,多收对李贺诗的评论,原无刻本,以稿本存世。 1958 年,中华书 局上海编辑所将姚、 王、方的三种书合编为 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 ,断句排印, 1976 年改名李 贺诗歌集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加标点重印。清嘉庆十三年(1808)陈本礼协律钩玄。这是李贺诗集注本中较晚出现的一种,但汇集 了前人的注释,材料比较丰富,可与王琦本互相参看。11 、樊川文集这是杜牧( 803 852)的诗文集。樊川,在今陕西长安县南,杜牧在那里营造别墅,因以名 集。据杜牧的外甥裴延翰为杜牧文集作的序文,知道杜牧生前所作的诗文,许多都自己烧掉了, 仅留下十分之二三,幸亏裴延翰一直在为他一点一滴地保存,较之杜牧自己留下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