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用磷肥对马尾松优良种源生长和林分异质... - 丽水市_第1页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优良种源生长和林分异质... - 丽水市_第2页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优良种源生长和林分异质... - 丽水市_第3页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优良种源生长和林分异质... - 丽水市_第4页
施用磷肥对马尾松优良种源生长和林分异质... - 丽水市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特种经济高档用材红豆树培育技术冯建国1,季新良1,周志春2 *,瞿 虹1,黄海泳1,何云芳3(1 浙江省龙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 3 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摘 要:红豆树是制作龙泉宝剑剑鞘和剑柄及高档装饰的特种珍贵用材树种,在浙江仅见于龙泉锦溪和八都等地,主要以村口和寺庙风水林得以保存,其自然保留种群较小。通过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基本解决了红豆树苗木培育、造林和优质干材培育的技术关键。采用高温浸种结合人工机械破皮可突破红豆树播种出苗迟和不整齐的难关,出苗率在95%以上,并可显著促进苗高和地径生长。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立地,选用优质的大田裸根苗和容器苗,重视施用

2、基肥和追肥,并依造林生育地条件不同采用纯林栽植、与常绿阔叶树和马尾松等混交造林以及四旁种植等造林模式,是促进红豆树人工林早期速生的主要技术关键。造林后及时加强修枝可显著促进红豆树的生长和优质干材的形成。关键词: 红豆树;苗木培育;造林技术;修枝红豆树(Ormosia hosiei et Wils.),别名鄂西红豆,豆科半常绿或落叶乔木,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树干高大、材质坚重,花纹别致,是办公、住宅高档装饰及制作龙泉宝剑剑鞘和剑柄等特种经济高档用材。红豆树自然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陕西、四川、贵州等省,生于海拔400650m的丘陵、河边或山谷常绿阔叶林中。在浙江省内仅

3、见于龙泉市锦溪和八都等地。由于红豆树材质优异,天然林资源遭到大量砍伐,现存天然资源不多,主要作为风水林自然保留于村口和寺庙旁等,种群较小。红豆树人工造林较少,木材资源奇缺,目前市场售价50008000元/m3。大力发展红豆树珍贵用材林基地,不仅能满足特种高档装饰工艺用材的大量需求,而且能显著提高单位林地面积的经济效益。浙江省龙泉市地方政府将发展红豆树等特色高档用材基地作为“兴林富民”的重要举措,并于20042005年实施了国家林业局营造林项目“龙泉市3000亩红豆树基地建设项目”。由于红豆树种子来源少、育苗困难、人工林早期生长缓慢、树干不通直和分叉多等技术瓶颈,影响红豆树人工林的规模发展和高效

4、栽培。有关红豆树的研究较少,仅见廖涵宗等(1992)、郑双金(2000)、王金盾(2001)、林文龙(2002)等先后利用三明莘口教学林场小规模的红豆树实验林,开展红豆树在人工纯林和混交林(与杉木混交)中的生长规律、生长效果和生产力的研究14。本文在多年育苗和造林技术研究和生产的基础上,就浙江省龙泉市红豆树自然资源概况、苗木培育、人工栽培和优质干材培育等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供生产参考应用。1 龙泉市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概况据“九五”期间浙江省国家重点野生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研究结果,仅龙泉和庆元保存有红豆树天然种群5,但现调查发现庆元种群已不复存在,仅发现与龙泉交界的黄田镇柏渡口有少量零星分布。龙泉

5、市红豆树主要分布在该市的西南部,但仅在锦溪镇岭上村和黄山头以及八都镇的青山村有天然种群分布,3处共有红豆树大树60余株,加上兰巨乡、查田镇、小收稿日期:2007-05-08 基金项目:浙江省林业厅重点科技招标项目(05A02)、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2007C22062)。第一作者简介:冯建国(1959-),男,浙江临海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良种选育和苗木培育研究和生产。*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zczhouAuthors address: Longquan Institute of Forest Research of Zhejiang Prov

6、ince, 323700, Longquan, Zhejiang, China 梅镇等零星分布,共计100余株自然保留的大树。因红豆树材质优异、经济价值高,人为砍伐严重,现保留的自然种群多为村口和寺庙风水林,种群较小,在1332株之间。3个自然保留红豆树种群平均胸径在50cm以上,平均树高在20m左右,树干圆满通直。在地处海拔310m的锦溪镇黄山头种群中,有1株树龄400余年的大树,胸径123cm、树高35m、冠幅250m2。表1 浙江省龙泉市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情况一览表种群编号地点种群类型种群面积/hm2种群大小/株胸径/cm树高/m平均值变幅平均值变幅1八都镇青山村村口风水林,有大量毛竹入

7、侵6.73250.5239018.111232锦溪镇岭根村寺庙风水林,有少量槠栲类等植物1.31563.71811519.210303锦溪镇黄山头土地庙边风水林,保持原生状态1.31353.12512320.312352 结实和采种 根据对龙泉市红豆树自然保留种群、人工林的调查和观察,红豆树母树结实年龄一般在25年生左右。红豆树种子大小因母树不同差异很大,千粒重0.81.0kg,以近圆形为主。成熟种子的种皮颜色有紫红色和红色两种。红豆树结实间隔期为2至10年,长至20年。如锦溪镇岭根村种群的红豆树在1987年大量结实以后至今未见结籽。结实年份红豆树母树的结实量差异巨大,如八都镇青山村种群结实最

8、多的一株母树可采种子50余kg,其它母树只能采1015kg不等。红豆树结实时荚果虫害严重,种子虫害率达20%60%,应在结实年份荚果形成时加强病虫害防治,以大量生产优质种子满足生产需要。红豆树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成熟,可分自然脱落采收和上树用竹竿敲打荚果人工采收两种。当荚果变深褐色、有少量开裂时,即可将荚果采下、风干,荚果开裂时取出种子。人工采收的红豆树种子发芽率较从脱落在地上收集起来的种子发芽率高20%30%,这是由于脱落至地上的种子已完全成熟,种皮非常致密从而影响发芽率。在10月下旬采收种子为佳,此时红豆树种胚已发育成熟,但种皮致密度较低,容易透水,有利于种子吸水膨涨。采收的种子干

9、藏即可。由于红豆树种子丰歉年间隔时间长,可将丰年采收的种子长期冷藏以备歉年之用,而发芽率变化较小。3 播种前种子处理和苗木培育表2 种子不同处理方法对红豆树容器苗质量影响处理苗高/cm地径/cm出苗率/%高温浸种结合人工机械破皮25.20.3596.7热水浸种19.50.3282.0红豆树种皮致密,生产上习惯用4060的温水一次性浸种24h就播种,因部分种子未浸涨,结果播种后出苗不整齐,有些种子迟至第2或第3年出苗,不利于圃地管理。通过近年来的研究,摸索出采用高温浸种和人工机械破皮相结合的方法。即在浸种前应先选种,选出未遭虫害的健康种子,或虽遭虫害但种脐完好的种子来浸种;浸种采用的方法是:第1

10、次用100的开水浸泡冷却后捡出浸涨的种子,未浸涨的种子用60的热火浸种,同样冷却后检出浸涨的种子,剩下的种子用40的温水反复浸泡,对于少部分确实浸不涨的种子,可用小刀等锋利的工具将种皮割破浸泡,但不能伤及种脐,直到全部种子浸涨为止。将浸涨的种子在圃地开沟点播,株行距15cm20cm。浸涨后的种子播种后20d左右就发芽出苗,较一般的热水浸种处理提早1040d,场圃发芽率可达95%以上,圃地1年生苗高40cm以上,每公顷可生产优质大田苗19万株。利用高温浸种和人工机械破皮处理后的种子培育容器苗,出苗率高达96.7%,较热水浸种处理提高了14.7个百分点,苗高和地径分别为18.2cm和0.35cm,

11、较热水浸种处理提高了29.2%和9.4%(表2)。容器苗是现代林业种苗的主要供应方式,可显著地提高造林质量和成效。通过两年的容器苗研究和生产,已解决了红豆树容器育苗技术关键。选用8cm8cm规格的容器,泥炭与黄心土6:4的配比基质,并按每立方米加入3kg的缓释肥,即可培育出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的容器苗,苗高可达27.8cm。从表3可以看出,虽然容器苗的苗高和总干物质积累量不及大田苗,根冠比较低,但其一级侧根数却与大田苗相近,须侧根相对发达得多。表3 红豆树容器苗和大田裸根苗生长形态比较苗高/cm主根长/cm最长侧根 /cm一级侧根数 /根根幅/cm叶片长/cm叶片宽/cm小叶数/片总干物质量/g

12、根冠比容器苗27.817.808.4710.85.787.57 2.98 26.85.63350.405大田苗33.827.5015.9310.612.407.11 3.23 23.811.70830.9984 造林模式和技术 红豆树早期生长较慢,促进早期速生是培育红豆树高档珍贵用材的主要技术关键。造林地应选择在海拔650m以下的低山丘陵,土层深厚肥沃、水分条件较好的山坡中下部,忌选板结土壤和排水不良的地段造林。全面清理林地,块状整地,株行距2m2m,穴规40cm40cm40cm,造林前每穴放250g钙镁磷肥或1kg有机肥作基肥。红豆树为半常绿或落叶树种,可用1年生优质的大田裸根苗和基质容器苗

13、造林,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大田裸根苗要求苗高30cm以上,地径0.50cm以上,容器苗要求苗高15cm以上,地径0.35cm以上。利用大田裸根苗造林时,应当在苗木落叶后和未发新叶之前选择阴天造林,在当年12月至翌年2月底造林为好。因红豆树大田裸根苗主根发达,秋稍易受冻害,造林前需剪去受冻害的秋梢,修剪主根(保留主根长度15cm左右)。栽植时要求栽正、舒根、提苗、踩紧、盖松土。容器苗除夏季外均可造林,但以春季造林为佳。 红豆树的造林模式有纯林栽植、与常绿阔叶树和马尾松等混交造林、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萌芽更新套种以及四旁造林等。在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地段可营造块状纯林;与木荷、山杜英、马尾松

14、、湿地松等要求采用带状混交,红豆树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可设计为2:1或3:1。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萌芽更新套种是培育红豆树的很好造林模式,每公顷保留900-1200根杉木萌芽株即可。林分郁闭后应及时间伐混交伴生树种和杉木萌芽株,为红豆树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利用四旁栽植红豆树不仅可培育高档珍贵用材,而且可以起到绿化美化的作用,是培育珍贵用材的一个很好的造林模式,需大力提倡。红豆树造林后要及时进行抚育管理,前3年每年松土除草2次,抚育时间为5月和9月份;施肥1次,第1年施肥时间为9月份,第2年和第3年施肥为4月份,每次每穴施用复合肥25g,有条件的地方可用有机肥;结合施肥做好培土工作。5 修枝和优质

15、干材培育红豆树天然林树木高大通直,但人工林干形较差。红豆树顶端优势较不明显,同时因秋稍生长期长而常有冻害发生,导致顶芽枯死,大多数苗木在造林后第2年会形成2个侧枝替代顶梢生长,或形成一个与顶梢竞争、向上生长的侧梢。若不及时修剪,造林后头几年的分枝数则会以几何数递增,造成主干不明显且严重影响苗木生长。因此修枝是培育红豆树高等级优质干材的关键技术之一。2002年春利用龙泉市林科所圃地栽植的1年生红豆树开展修枝和未修枝对比试验。红豆树圃地栽植密度80cm100cm。修枝处理具体方法为:从红豆树造林后第2年春季(4月初)开始,当新稍生长到5cm左右,及时进行抹芽或修剪,保留生长优势较明显的健康芽头,并

16、连续开展抹芽或修剪34年。4年生测定结果表明,修枝处理的红豆树树高和胸径分别为3.50m和3.98cm,较未修枝处理分别提高20.7%和65.8%,修枝后红豆树主干通直度从1.62提高到3.37,分叉干高度从0.42m升至1.33m,分叉干数从2.45枝降至1.97枝。此外修枝处理的最大侧枝基径较未修枝处理减小了18.6%,枝径/胸径比从1.42聚降至0.70。上述结果说明修枝可显著地促进红豆树的树高和胸径生长以及优质干材的形成。表4 修枝对红豆树生长和干形的影响处理树高/m胸径cm地径/cm主干通直度分叉干数/枝分叉干高度/m最大侧枝基径/cm枝径/胸径修枝3.503.986.883.371

17、.971.332.810.70未修枝2.902.405.681.622.450.423.451.42注:修枝和未修枝调查株数均为30株。干材通直度按通直、较通直、一般、较弯曲、弯曲5分制统计,分数越高越通直。参考文献1 廖涵宗, 邸道生, 张春能. 红豆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 1992, (10):5-92 郑双金. 红豆树在混交林(红豆杉木)中的生长规律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 2000,27(4):28-303 王金盾. 红豆树杉木混交林生长效果分析J. 福建林业科技, 2001, 28(1):51-544 林文龙. 杉木鄂西红豆树混交林分结构与生产力研究J. 林

18、业科技开发, 2002, 16(1):21-235 浙江林业局. 浙江林业自然资源野生植物卷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Ormosia hosiei PlantationFENG Jian-guo, JI Xin-liang, ZHOU Zhi-chun, QU Hong, HE Yun-fangAbstract: Ormosia hosiei is a special and precious timber species, the wood of which was fine material for top grade

19、ornament and scabbard/handle of Longquan Sword. In Zhejiang province, Ormosia hosiei was found only in Jinxi and Babu of Longquan city and preserved mainly in geomantic stands with small population. The key techniques for seedlings cultivation, afforestation and high quality wood production of Ormosia hosiei were acquired after systematic researches for several years. The delay and untidy of seed germination can be solved by soaking in hot water and manual or mechanical break of seed coat, through which the rate of germination could reached 95%. The development of seedlin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