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原理试卷及答案B_第1页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原理试卷及答案B_第2页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原理试卷及答案B_第3页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原理试卷及答案B_第4页
重庆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原理试卷及答案B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理工大学考试试卷二、判断题(对打,错打,每题1分,共 12 分)1. 按密席斯屈服准则所得到的最大摩擦系数=0.5。 ( ) 2. 等效应力等于八面体的剪应力。 ( ) 3. 塑性变形体内各点的最大剪应力的轨迹线叫滑移线。 ( ) 4. 变形抗力小金属的塑性就一定好。 ( ) 5 变形速度对摩擦系数没有影响。 ( ) -7-206. ij =-2-10单元体的变形状态为平面应变状态。 ( )0-47. 碳钢中冷脆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硫元素的存在所致。 ( ) 08. 二硫化钼、石墨、矿物油都是液体润滑剂。 ( ) s 009. 已知ij =000,那么该点处于塑性状态。 ( )10. 塑性变

2、形与应变历史无关。 ( ) 00s 11. 弹性变形状态下,应变主轴与应力主轴重合。 ( )12. 两向应力状态的米赛斯屈服轨迹在应力主空间为椭圆。 ( )三、简答题(共 5 分)1. 什么是速度间断?为什么说只有切向速度间断,而法向速度必须连续?(5分)四、计算题(共 23 分)1如图所示,假设一定长度的厚壁筒,内径为d ,外径为D ,筒内受均匀内压力 -p,用主应力法证明该厚壁筒进入塑性状态时极限应力p =SIn 分) D。 (9d2. 某理想塑4 2 31; 性材料,其屈服应力为100N/mm2 ,某点的应力状态为ij =2 61 53 求其主应力,并将其各应力分量画在如图所示的应力单元

3、图中。(应力单位 N/mm2) 。提示:3-152+60-54=0可分解为:(-9)(2-6+6)=0)。 (5分) X 3如图所示的一尖角为60(/3)的冲头在外力作用下插入具有相同角度的缺口的刚塑性体中,接触表面上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其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力为p ,其中AD 与AB 边之间的夹C O =C -O =B A =B -A =角为15(/12),试用滑移线法求载荷p 。 (提示:(9分)12)B 卷 答案一、填空题1. 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2. 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的现象叫性 。3. 单晶体塑性变形的机制为:滑移,孪生。4. 金属的塑性是指:

4、金属在外力作用下,能稳定地发生永久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金属塑性指标有: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扭转转数,冲击韧性。 5. 真实应变是用 对数 表示的变形,反映了工件的 真实变形程度 ,l即 ,工程应变(或名义应变)用绝对变形量与工件原始尺寸的比来表示,l=ln(1+ =即 。两者关系为 。=ln6. 屈雷斯加屈服准则是指:当材料(质点)中的达到某一定值时,材料就屈服。密席斯(或米塞斯)屈服准则是指:当材料质点内单位体积的 弹性形变能(即形状变化的能量)达到某临界时,材料形状就屈服。 二、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三、简答题1. 答:若塑性区与刚性区之间或塑性区内相邻两区域之间可能有相对滑动,即速度发生跳跃,此现象称为速度间断。由于材料的连续性和不可压缩性的要求,速度间断线两侧的法向速度分量必须相等,否则将出现裂缝或重叠,而切向速度分量可以产生间断。 四、计算题1. 解:每一横断面上的应力可认为是相同的,是一个平面问题。而且应力分布又是轴对称的,z , 均为零,因此, 都是主应力。-+=0d (1)用极坐标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式将有以下形式:d (2)根据屈服准则,有-=S (3)代人平衡微分方程式,得:d =Sd 积分得:=S ln CP D 2时,=0则: C =因此得 2D(4)利用边界条件决定常

6、数 C :当P =2d=S ln 当=时,有最大的压力-p ,所以p =D 2S lnD2. d解:(1)该点的应力不变量:J 1=x +y +z =15 N/mm2J 2=y z +x z +x y -yz -xz -xy = 60 N/mm2222J 3=123=x y z +2xy yz xz -x yz -y xz -z xy =54 N/mm;2222主应力:由应力特征方程3-152+60-54=01=9 N/mm2,2=(3+3 N/mm2,3= (3-3 N/mm2; (2) 3.解:(1)OD 边界上,O =2=0-6-4=12xy3=-p根据变形情况,131=-p +2K mO由屈服准则: 1-3=2K (2)CD 边界上,C1=xy =03=-2K1=(1+3 =K -p 2mC =(1+3 =-K12(3)由于C O =C -O =B A =B -A =C =O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