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_第1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_第2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_第3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_第4页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1 1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过程与方法: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 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学习重点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 芽的条件。学习难点能根据要求设计出自己的实验计划。教具学具课件、学案、实验计划单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同学们,在家里见过妈妈发豆芽吗?说一说你 妈妈是怎样做的?二、设问导学。(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豆芽好吃,但要妈妈天天照顾

2、它才能长大,植 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那么,你觉得种子 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学生四人组内讨论, (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为了证明同学们的观点,我们进行一下实验(二八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四人组内进行)1 1、师: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要注意什么呢?(预设:制订周密的实验计划,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等。)2 2、师点拨:为了把实验做好,建议大家选择自己 最想研究的一个条件进行研究,而且在研究之前要设 计好实验方案。3 3、学生自由选择研究内容,及时进行统计。(预

3、 设:水组,光组,温度组,土壤组等,可在此适当排 除不适合课堂研究的内容。)4 4、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1 1) 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2 2) 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3 3) 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4 4) 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5 5) 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6 6) 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5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 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 流。怎样用实验来证明呢?要注意什么呢?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三、 自我检测,阅读课本第 4 4 页种子发芽实验内容并回答以

4、下问题:1 1、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 分别放入 2-32-3 颗绿豆?2 2、为什么要垫纸巾并按三个洞?3 3、为什么一个纸巾上滴水,一个不滴?四、布置实践作业和下节课内容提示:1 1、鼓励学生回家认真完成实验,并做好观察记录。2 2、下节课将对我们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请大家 准备好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将对认真完成实验 的同学加星评价。3 3、有能力、有条件的同学还拍摄绿豆种子发芽各 个变化的照片,尝试撰写研究报告。板书 设计种子发芽实验(一)课 后反 思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2 2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课题种子发芽实验(二)学习目标科学概念: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5、过程与方法: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 结论。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 复实验的重要性。学习重点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学习难点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具学具课件、学案、学生实验用品。第(二)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互相查看一 下。看谁的长得更旺盛。二、设问导学。阅读课本,回答下面冋题(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2) 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3) 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4 4)和其他的小组交流,

6、 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 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5 5)小结。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师补充汇总,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一是温度。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 6-76-7C,12-1412-14C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 20-2520-25C,最高为3535C。二是水分。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三是充足的氧气。三、 自我检测(在小组内说说)(1)(1) 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你能让它再长长点吗?(2)(2)到了寒冷的冬天温度很低,你还能让豆芽茁壮生长吗?四、巩固练习1 1、

7、想想看:绿豆芽的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吗?回忆你的实验过程并且和组员讨论。2 2、个别人的实验结论与预测不一致,这是怎么一回事?3 3、很多植物种子的生长不需要阳光,你能举例说明吗?五、拓展延伸种植绿豆芽把实验中已经发芽的绿豆种子种植到花盆里, 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3 3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观察豆芽的生长学习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改 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 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

8、 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学习重点设计对比实验。学习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 实说话。教具学具课件、学案、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回顾上一课绿豆芽发芽的实验,说说绿豆芽发 芽需要哪些条件?二、设问导学。1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2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 才能让绿豆牙生长的更好呢?3 3、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需要水吗?(先在四人组内讨论,然后在班内集体预测。)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二、自我检测,(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重点指导:(1 1)我

9、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2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3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 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 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 粗细等四、巩固练习。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1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 让学生 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 水纸,把 5 5 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 吸水纸一端湿润。2 2、讨论:这 5 5 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 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 么我们这样推测

10、?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3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 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五、拓展练习,(布置作业)1 1、三至四天后完成实验一,上交实验记录表2 2、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课本第 8 8 页):(1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2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方?(3 3) 、这二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4 4) )说说平时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板 书设 计观察豆芽的生长课 后反 思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4 4学习方法自读自悟课题蚯蚓的选择合作探究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动物生活需要一

11、定的环境条件。过程与方法: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学习重点设计对比实验。学习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 实说话。教具学具课件、学案、另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 薄膜、玻璃片、蚯蚓 1515 条、干土、湿土。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说说平时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二、设问导学。1 1、见过蚯蚓吗? 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 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2 2、为了回答上面的问题,请同学们参考课本完 成课本实验一: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3 3、该怎

12、样设计实验呢?组内说一说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三、自我检测,动手完成实验一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出示实验器材,注意实验步骤:(1 1) 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2 2) 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 以保护蚯蚓, 方便它 爬行。(3 3) 把 5 5 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4 4) 5 5 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学(5 5)再做 2 2 次。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四人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过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四、巩固练习,动手完成实验二程1 1、过渡: 那么, 蚯

13、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2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3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 的实验步骤:(1 1) 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2 2) 把 1010 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3 3) 5 5 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4 4) 再做 2 2 次。4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 巡回指导。导学设计二次设计5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蚯蚓喜欢湿润的 环境。让学生归纳: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过渡: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 的环境里。学生看课本

14、1111 页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 应环境的?五、拓展延伸,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 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谁能说说相 关的例子吗?板 蚯蚓的选择书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设则它们将难以生存课 后反 思导学过程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5 5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食物链和食物网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啬微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 互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 人学习的科学态度。学习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

15、物网。学习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 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具学具课件、学案、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二、设问导学。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 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这段时 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 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 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 小鸟等。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

16、和植物 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阅读课本,回答上面的问题,用简单的文字和箭 头表示这种关系。女口:(啬薇或早蚜虫瓢虫小鸟;洛叶蚯蚓小鸟;啬微毛毛虫小鸟)师: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 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让学生划出书中 1212 页相关句子)三、自我检测学1 1、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 2、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什么开始的?3 3、根据生活经验再说几条食物链过四、巩固练习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 一起来认识一下。(课本 1313 页图,生物有:水稻、稻程螟虫、蝗虫、蜘蛛、螳

17、螂、蜻蜓、小鸟、蛇、老鹰、 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 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 或者吃多少种食物。)概括: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 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 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五、拓展延伸1 1、说一说: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 2、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板书 设计食物链和食物网课 后反 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6 6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做一个生态瓶学习目标科学

18、概念:生物在一疋区域 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 一个生态群落。过程与方法: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 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 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学习重点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学习难点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 管理和观察。教具学具课件、学案、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 动记录本。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什么叫食物链?什么叫食物网?二、设问导学。1 1、看书 1414 页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1 1)池塘有哪些水

19、生生物?(有水生植物如水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 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2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3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4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5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 岩石等)2 2、概括: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 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一片树林,一块 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 群落。二、检测自我,设计生态瓶:1 1、说明: 我们现在要

20、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2 2、该怎样设计这个生态瓶呢?问题提示:(1 1) 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2 2) 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3 3) 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4 4) 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5 5) 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3 3、为了让这些牛物在牛态瓶里牛活的更好一些,还应该考虑些什么?(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4 4 、给每个小组发设计纸,用图文结合法记录下设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计方案,注意标出生物和非生物的种类、数量等。四、巩固练习,制作生态瓶:1 1、说明制作步骤:(1 1) 先在

21、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2 2) 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3 3) 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4 4) 再放入小动物。(5 5) 把本组成员的名字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2 2、根据讨论的方案,选择材料元成制作生态瓶。3 3、小组商量决定生态瓶放置的地方并分工进行管 理和观察记录。(1616 页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 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板书 设计做一个生态瓶课 后反 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7 7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改变生态瓶学习目标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

22、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 录。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 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学习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学习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 实说话。教具学具课件、学案、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在池塘里能找到哪些非生物?它们对生物 有什么作用?二、设问导学。1 1、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比一比哪些 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2 2、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引导:减少生态瓶里

23、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 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三、自我检测、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参 1717 页记录单)1 1、实验方法:选择 2 2 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 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 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2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 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3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 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 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四、巩固练习、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参 1818 页记录单)1 1、实验方法:选择 2 2 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

24、 个生态瓶的水早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 倍,其他条件不变。2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3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 上来的次数。4 4、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 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 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5 5、讨论: 如果小鱼增加 2 2 倍或者是 4 4 倍又会怎样 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 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 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五、总结拓展:1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

25、的生物生存的更好, 我们要注意什么?2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板书 设计改变生态瓶课 后反 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8 8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维护生态平衡学习目标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 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 因进行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习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学习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教具学具课件、学案、有关沙尘暴的资料。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查互说,教师

26、巡视。1 1、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2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 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3 3、提冋: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 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二、设问导学。阅读课本,回答下面冋题(4 4 人组内)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 平衡问题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1 1、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 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2 2、设想一下:(1 1) 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 2) 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 3) 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三、自我检测、(4 4 人组内)人类的

27、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 课本1919 页表示出来。(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 会采取哪些手段。)四、巩固练习、(4 4 人组内)1 1、阅读课本 2020 页有关沙尘暴的资料。并回答是 什么引起了沙尘暴:教帅可进行适当的补充。2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1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 2) 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 3) 最终结果是什么?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五、拓展延伸1 1、大豕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 并讨论为 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2 2、我们国家早已在很

28、多地方实行了退耕还林的政策,说说为什么?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六、布置作业小调查晋庙铺镇地处太行山南麓,在上世纪四、五、十 年代,我们的村庄周围有很多的狼在活动,而且经常 袭击人类,现在为什么不见了?写个调查报告。板书 设计维护生态平衡课 后反 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9 9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光和影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 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2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3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

29、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 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1 1、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 1、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究影子的特点学习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学习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具学具课件、学案、手电筒、白卡纸、长方形小木块、铅笔、尺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 已经知道些什么?二、设问导学。(四人组内)

30、阅读课本回答下面冋题1 1、你玩过影子吗?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2 2、影子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产生的?三、 自学检测(四人组内)1 1、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 什么条件?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 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 地面等)2 2、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 光呢?引导学生进行分类,有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 的光,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 物体叫做光源四、巩固练习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现自学科学书第 25

31、25 页,看看是否明白实验的方 法、步骤、要求。教师着重提示、演示第一个实验分组实验,先在屏上画卜影子,最后再画到课本上相应的地方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结论:1 1、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2 2、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 系3 3、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五、拓展延伸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回顾和总结1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2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板书 设计光和影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 等)光源:止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影子的特点:影子会随着光

32、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课 后反 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1010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阳光下的影子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 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2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 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 取长。过程与方法1 1、 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2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 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3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4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

33、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学习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学习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教具学具课件、学案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组)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说一说。二、设问导学1 1、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 的?3 3、阅读课本第 2626 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 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 说说理由。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三、自学检测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1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2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 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3 3、

3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 观测结果四、巩固练习整理我们的记录1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2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 柱状图: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3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4 4、分析柱状图: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我们还有什么发 现?5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 1212 时的 说明五、拓展延伸日影观测仪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 理吗?六、作业布置目标练习的配套作业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过程阳光下的影子板书设计观察时间太阳位置和方向影长铅笔影子的变化课后反思导学设

35、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1111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合作探究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1 1、 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2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3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4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1 1、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 析、推理学习重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学习难点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教具学具课件、学案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

36、组互查互说,教师巡视。1 1、影子是怎样产生的?2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是怎样变化的二、设问导学。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清晨,太阳出来,房间撒满了阳光;黑夜,打开 手电筒,灯光照亮了前面的路。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 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照到物体上 的。(四人小组内完成)三、自学检测光是怎样照到物体上的?让学生推测光的传播路径,重在说出推测的依据(书上已有:舞台上的灯光,从云层中透过的阳 光。但应该启发更多: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 光能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影子形象和被照物体 的侧面一致)四、巩固练习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 1、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第 2828 292

37、9 页,明白实验的 方法和步骤(最好请个别学生描述一遍实验的操 作)2 2、2 2 人一组自行操作3 3、解释汇报两次实验的现象五、拓展延伸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线1 1、提示注意用眼2 2、书上资料的介绍六、作业布置目标练习的配套作业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板书 设计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的推测:直线传播我的依据:验证光的传播路线课 后反 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1 1学习方法练习 合作探究课题光的反射学习目标1 1、 能进行简单的模拟实验。2 2、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高度和工具。3 3、 认识到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了解光的反射。学习重点1 1、认识光的

38、反射现象。2 2、了解“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难点知道借助一定的物体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小镜子,汽车反射镜,图片,课件第(一)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1 1、二人小组互答:1 1)光是沿什么方向传播的? 速度是多少? 2 2)说说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后的一 面?2 2、 填空:光源发出的光向射出。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分钟。二、设问导读光除了有直线传播的特性外吗,还有什么特性 呢?这节课我们将亲身经历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探 究活动,并有所收获。三、探究和运用(一)光的反射探究活动1 1、四人小组按教科书地 3030 页的要求进行活动,导

39、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并讨论有关提出的问题。2 2、针对活动中采用的方法和有关问题, 组织全班 学生汇报探究。3 3、 自学检测:填空:1 1)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 回去,这种现象叫做,也叫。2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线也是沿传播的。(二)运用光的反射1 1、教师投影汽车反光镜:生活中人们常常巧妙的 运用光的反射解决难题。请你想想它们是怎样利用光学的反射原理的?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2 2、讨论交流:照明灯为什么要安装灯罩?教室的墙壁为什么刷成白色?过3 3、阅读教科书 3131 页的资料。四、巩固练习程(一)我是小法官1 1、医生呆了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这是用了光的 反射原理。()

40、2 2、科学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到 月球的距离。()3 3、反光既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有时也给我们带来 了不便。()(二)对号入座1 1、 潜望镜是利用了光的()原理制成的。A A 左射 B B 反射 C C 折射 D D 漫反射2 2、一种物体在阳光下看到得颜色是黄色的, 则它 反射的光是()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A A 红色 B B 白色 C C 黄色 D D 蓝色3 3、开车的司机可以通过反光镜观察到车后的情 况,下列有关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A 光有时是可以沿曲线传播的B B 反光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C C 反光镜可以对白色光起反射注意提不高D D

41、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形成影子五、拓展延伸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些地方那些物品运用了光的 反射原理?请列举三个事例。板 书设 计汽车反光镜碰到镜子额镜一一光的反射一一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反光)课 后反 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2 2学习方法练习 合作探究课题光和热学习目标1 1、会使用温度计正确测量光照在不同镜面上的温度, 并进行 比较。2 2、认识物体温度的高低与阳光照射的强烈程度有关。学习重点知道阳光越强,温度越高。学习难点认识到光集中反射可以提高温度,了解凸透镜、凹透镜和光 的强弱温度的关系。教具学具课件,分组实验器材,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凸透镜,凹透镜及其相关图片第(二

42、)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二人小组互问互答,四人小组订正。1 1、你了解温度计的哪些知识?使用时应注意什么?2 2、光的反射是怎么回事?3 3、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光的反射 原理。二、导入我们已经研究了阳光下的影子,特别是研究了 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和光的反射,如果阳光的强弱不 同,同样的物体反光的情况相同吗?光的强弱和温 度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研究吧!三、实践操作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并记录在数据表中。1 1 用镜子将阳光投射到纸上,观察,比较,用一 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光的强弱有什么不同?2 2、用温度计测量纸上光斑处

43、的温度,比较一下, 用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有什么不 同?(二) 根据数据,画出光的强弱与温度关系的柱形图。(三) 从数据中分析,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四、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的用途1 1 出示凹透镜、凸透镜和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 认识并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形成强光和高温的原理。2 2 结合教科书 3535 页了解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应用。五、巩固练习1 1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阳光下得一张纸,用两 面镜比用一面镜子反射的光更()一些。2 2、一般来说,光线强的地方温度()。3 3、()、()、()等地方应用了凹面镜。六、拓展延伸课后阅读资料看不见得光,回去后讲给你的家 人听。板书设

44、计光和热(强)(温度咼)(弱)(温度低)导学设计课 后反 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3 3学习方法练习 合作探究课题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学习目标1 1、 能连续观测不同颜色的纸筒在阳光下温度的变化。2 2、 对纸袋温度的变化进行预测,观测,比较,分析。3 3、 对纸袋温度的细微变化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做好记录。学习重点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吸收热量的多少是存在差异 的。学习难点知道物体的摆放方式不同于在阳光下的吸收太阳热量的多少 有关。教具学具分组实验器材,各种纸折叠组成的纸袋,温度计,三个相同 的黑色纸袋,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图片,第(三)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1

45、1、二人小组互答:光的强弱和温度有什么关系?2 2、填空,四人小组交流:1 1) 太阳光给我们带来()的同时,也给我 们带来了()()。2 2)人们发现了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起来,形成()和()。二、设问导读人们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在阳光下会一样吗?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阳光本身有热量,物体颜色 与吸收太阳热量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通过你的研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究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三、自学检测:1 1、组织学生按教科书 3636、3737 页的要求分别实验,并做好记录。1 1)物体的颜色与吸热。2 2)阳光直射、斜射与吸 热。2 2、整理观察记录,将物体的颜色与吸热实验的数 据绘制

46、成图表。3 3、根据实验记录回答1 1)什么颜色的物体吸热快?2 2)黑色蜡纸和黑色反光纸比较那个升温快?铝箔学纸的吸热本领如何?知道为什么吗?3 3)纸袋怎么样摆放温度升得快?解释原因。四、巩固练习过1 1、选一选1 1)夏天穿黑色的衬衫比穿白色的衬衫()A A 更凉快 B B 更反光 C C 更热程2 2)当阳光直射在物体上时,物体的升温速度比斜 射在物体上要()A A 快B B慢 C C 一样2 2、填一填1 1)物体在阳光下得温度与()太阳热量的多少 有关,物体吸收的热量多,温度就(),物体吸收的 热量少,温度就()2 2)不同颜色的物体在阳光下吸收热量的多少不 同,颜色越深,()越强

47、,()越热;颜色越浅,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五、拓展延伸1 1、课内拓展:为什么宇航员的宇航服外面要用又 金属光泽的材料制成?我们穿得太空棉衣服为什么要 将有金属光泽的一面贴身穿?2 2、课外延伸:查阅资料,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设 计构造及工作原理。板书 设计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吸热多温度高吸热少温度低物体颜色深吸热强反热弱颜色浅吸热弱反热强光滑吸热弱反热强粗糙吸热强烦热弱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4 4学习方法练习 合作探究课题做个太阳能热水器主备教师辅备教师学习目标1 1、经历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方案的交流和修改完善的过程。2 2、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有目的的设计。3

48、3、写出比较完整的设计方案。学习重点1 1、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原理。2 2、了解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基本要求。学习难点能综合利用一张我的知识进行设计。教具学具制作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材料,纸盒,泡沫塑料,能装水的 塑料袋,玻璃片和塑料薄膜,盒盖,黑色纸,镜子或铝箔纸等第(四)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学生自答,小组内互查。填空:1 1、光是以()的形式传播的,当光遇到障碍 是会发生()。2 2、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3 3、物体反射太阳的能力与物体的()()和()()等 有关。4 4、神色物体反光能力(),吸收热的能力(

49、);浅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吸收热得能力()。二、设问导学导学一: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有哪及部分组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成?它是怎样工作的?1 1 、小组内整理收集到得太阳能热水器的资料。2 2、班内汇报交流。设问导学二:为了使热水器尽快的升温,需要考 虑哪些问题?采取哪些措施?1 1、结合教科书的设计方案,制定本小组的设计 方案,在全班交流。2 2、修订本小组的设计方案。三、巩固练习(四人小组合作完成)1 1、填空:太阳能热水器一般由()()()()()组成。2 2、对号入座1 1)装水的容器()A A 玻璃瓶 B B 塑料瓶 C C 金属 筒2 2)选择的颜色()A A 黑色 B

50、 B 白色3 3)放置的方式()A A 平放 B B 竖放 C C 倾斜 4545 度3 3、回答:在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四、四人小组合作按本小组的设计方案制作太阳能热水器。五、课外拓展完善本小组的太阳能热水器制作。板书设计做个太阳能热水器组成:太阳能集热器,绝热储水箱,连接管,支架,控制系统 制作方案:材料,结构,运用原理,注意事项,采取措施课 后反 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5 5学习方法练习 合作探究课题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学习目标1 1、 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调试试验。2 2、 对自己或他人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学习重点1 1、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

51、作效能与多个因素有关。2 2、进一步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简单工作原理。学习难点1 1、认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效能与多个因素有关。2 2、进一步了解太阳能热水器的简单工作原理。教具学具各组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温度计第(五)课时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学 过程一、温故互查(四人小组互答或交流)1 1、太阳能热水器一般有哪几部分构成?2 2、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3 3、在制作太阳能热水器时,你们小组都考虑到 了那些因素?采取了哪些措施?二、展示,检验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设问导学一:为了准确评价各个热水器的效能, 我们应该注意什么?1 1、各小组把自己制作的太阳能热水器放在展示 台上,学生参观。2 2、

52、班内汇报,总结,归纳评价太阳能热水器的 标准。导学设计导学设计二次设计导 学过 程设问导学二:我们设计的太阳能热水器效果怎样?效能好的原因是什么?升温不快的问题在哪里?1 1、按设问导学一制定的评价太阳能热水器的标准 进行检验活动,在自制的太阳能热水器中放入 200200 毫 升的冷水放到阳光下,每隔五分钟测一次水温,把测量结果填入评价表中。2 2、交流试验结果,填入评价表中。三、巩固练习(小组合作完成)1 1、在设计制作太阳能热水器的过程中, 我们用到 了哪些本单元学到的知识?2 2、你发现的哪些因素会影响热水器的效能?四、拓展延伸你认为利用太阳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提出你的设 想和建议。板 书设 计评价我们的太阳能热水器评价标准评价内容阳光下同温、等量的水效果相同的设置方式成败原因实事求是记录改进措施课后反思导学设计教学时间学科科学课时1 1学习方法练习 合作探究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学习目标1 1、通过分析、交流、观察,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点。2 2、激发学生了解地球的兴趣。学习重点1 1、初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特征。2 2、学习观察地形图,并能从地形图中获取信息。学习难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地形,并描写常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