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赵英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_第1页
伍中赵英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_第2页
伍中赵英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_第3页
伍中赵英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_第4页
伍中赵英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凸 透 镜 成 像 的 规 律说 课 稿赵英棉安 国 市 伍 仁 桥 中 学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说课稿安国市伍仁桥中学 赵英棉一、 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我所说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节是光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两大特点:概念性强、综合性强,因此学习相对比较困难。对应试题多在物距、像距和焦距上下功夫,这就要求学生在概念形成阶段充分理解这三个物理量间的关系。本节是前两节的延伸,也是后两节的理论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在应用物理知识,建立物理模型上,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探索灵感和创新意识,通过探究过程,更能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主动

2、性。2、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概括能力,但是对凸透镜能成像了解不多,对能成很多性质的像更是不能够很快了解和接受,给本节课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3、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为突出重点,进行分组实验,采用边实验边记录边总结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讨论,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尽量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认识。难点:凸透镜成像性质的变化采用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从而将像的倒正、虚实、大小的判别各个击破。再通过对物距变化引起的像距和像的性质的变化,对学生进行引导

3、分析,将像的变大与变小、像的清晰与模糊的决定因素进行再一次突破,为后两节的学习打下基础。4、 教学目标根据中学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本节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探究的一般过程,知道探究的重要性; 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注意培养学生乐于

4、参与观察、实验、整理等科学实践。二、教法选择1、任务驱动法将课堂重点内容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其带着任务去学习,娱乐与学习相结合,以达到中学新课标所提倡的寓教于乐的目的。2、实验探究法通过让学生自主操作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3、多媒体课件辅助法多媒体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板书使知识条理化,便于学生记忆,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教学的方法,集两者之优势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三、学法指导指导思想:根据中学“新课标”、“新课改”的要求,提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学生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 1、 实验探究法让学生自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提高

5、动手能力,养成自学习惯。2、 合作学习法为提高效率和防止所得结论不全面,学生应学会与人合作,相互配合完成实验,共同探讨出正确结论。3、 了解实际法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才是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紧密了解实际,做到学以致用。四、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光具座及附件、蜡烛、火柴、污物瓶、相机2、学具:光具座及附件、蜡烛、火柴、污物瓶五、教学设计1、复习引入(2分钟)复习:(1)透镜的类型及对光的作用。(2)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学生思考并回答)思考: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有哪些? (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及其成像特征)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使学生复习巩固上

6、课时所学,也给本课时的探究学习做好了理论铺垫。提出问题:(多媒体展示图片)三者都为凸透镜 ,成像的性质却不同。那么它们成像的性质究竟与什么有关系?(学生思考)设计意图:引出本课时要研究的课题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引发猜想:(3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的大小决定成像性质(2)凸透镜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决定成像性质(3)凸透镜的焦距决定成像性质现象:凸透镜能成不同的像问题: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什么有关系猜想:(1)、(2)、(3)实验探究:设计意图:任务驱动明确课堂活动目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地思考与行动。3、 实验探究(20分钟)设计实验(1)实验分组将全班学生

7、分成三个大组,各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不同;每大组又分为四个小组,各大组中四个小组所用凸透镜完全相同。 使他们不管用什么方法,分别在光屏得到清晰地放大的、缩小的、正立的及倒立的像,四小组分别命名为:放大组、缩小组、正立组和倒立组。(2)认识器材(多媒体展示光具座,同时老师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光具座及附件,确认焦距、物距及像距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强调:此实验中物体是烛焰,所成的像应该在光屏上呈现(3)实验时注意的问题:教师把相机镜头倒过来,对准自己,问:能拍到像吗?启示学生:蜡烛、透镜、光屏摆放的顺序教师把相机高高举

8、过头顶,问:能不能拍到他的脸?应该怎么办?启示学生:烛焰、透镜、光屏摆放时就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教师把相机镜头非常的靠近该同学的脸部,问:能拍到像吗?启示学生:凸透镜离物体太近不能在光屏上成像(考虑到学生从未接触过光具座,我先展示器材介绍构造(投影),再示范调节透镜、光屏和烛焰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此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2)怎样观察虚像?(3)如何测物距和像距?)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各小组按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收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数据记录表格 f=_cm组别任务物距u(cm)像距v(cm)缩小组成缩小的像123放大组成放大的像123倒立组成倒立的像123

9、正立组成正立的像123设计理念:让学生参与到探究实验的全过程,锻炼观察实验能力。老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并处理学生们的疑难问题: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正立的像,为什么?实像:由实际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汇聚组成的像,可以投射在光屏上。虚像:实际光线通过反射或折射后的反向延长线汇聚所形成,不能呈在光屏上。引导学生讨论: 虚像和实像还有哪些区别。4、交流合作(8分钟)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分析表中记录的数据,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2 <v<2 倒立缩小的实像 <u<2 v>2 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正立放大的虚像继续引导提问:(1)

10、那么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时,又将成什么性质像呢?(2)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实验结果是否一致?交流与合作 师生共同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正立或倒立放大或缩小虚像或实像u>2ff<v<2f倒立缩小实像u=2fv=2f倒立等大实像f<u<2fv>2f倒立放大实像u=f不成像u<f0- ¥正立放大虚像二倍焦距处是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设计意图: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针对物体在一倍焦距处、物体在2倍焦距处成什么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并用实验验证。此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

11、规律更加完整。引导学生讨论:除了以上两结论,你还能总结出哪些?学生通过回忆实验过程和分析实验数据会得出: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异侧。再引导学生“很难记怎么办?”总结顺口溜帮助记忆:“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评估:对于少数没有得出实验结论的学生,教师要求其反思或同学帮助分析,找出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是否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设计意图 :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行操作实验,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及分析推理能力。要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并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正确全面的结论。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5、了解实际

12、(5分钟)新课标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回归生活。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再次解释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设计意图:了解实际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增强了其探究知识的成就感。6、课堂小结(2分钟)由学生小结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倍分虚实,二倍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设计理念:使学生在头脑里建立清晰地知识系统。7、巩固练习(5分钟)(1)当堂练习:某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4cm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 cm    B.7cm   

13、60; C.10 cm     D.20 cm设计意图 : 及时巩固课堂所学,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情况。(2)课下作业书面作业:P99课后习题拓展:给定一个凸透镜,设计实验测出它的焦距。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力求重点突出,脉络清晰。让学生通过板书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和记忆。第三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 像距 成像性质>2 <v<2 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v=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u<2 v>2 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不成像u<f 正立放大的虚像.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速记口诀:一焦分虚实 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5.分析与论证:6.交流与合作:7.评估:六、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果稍微改动一下实验器材,会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比如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代替烛焰作为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