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_第1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_第2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和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措施山东省东营市河口一中朱燕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qu

2、ot;:"0","p":" 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 "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 m":"0",&qu

3、ot;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黄土高原位于东经 100° 24114。,北3纬°40° 20之间,在全国地貌格局中属于第二阶梯。自北而南跨我国温带和暖 温带,从东南向西北包括半湿润地带、半干旱地带、和干旱 地带。其范围东界为太行山西侧,西界为乌鞘岭、日月山、 拉脊山一线,南界为秦岭熊耳山、嵩山北麓一线,北界为 长城。地跨青、甘、宁、蒙、陕、晋、豫七省(区) 。总面 积为 64 万 km2 。黄土高原地处黄河中上游

4、和海河上游。黄河流域自古就是人 类文明的发祥地,但是由于黄土高原地区本身固有的自然环 境脆弱,加上长期以来土地利用很不合理,植被遭受破坏, 水土流失极为严重,使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近二三千年内 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成为其经济发 展的重要的制约因素。1. 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黄土高原是我国独特的地理区域,它在地理上有如下显著的 特征。1.1 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 黄土高原黄土深厚,疏松多孔,富含碳酸钙质。受长期内外 营力的作用,地表剥蚀切割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 土高原气候干旱, 降水虽然少, 但降水集中, 而且多为暴雨, 使得黄土高原发育成沟多坡陡、地形起伏破碎的景

5、观。1.2 气候差异较大黄土高原的气温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都呈自东南部向西北 部递减的趋势。就气温来看,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寒暑 变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黄土高原深居内陆,气候大陆 性强,气温日较差大,日较差在10C25C之间。就降水来说,黄土高原的年降水量基本上介于400600mm之间,而且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可占全年降水的 60% , 往往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其他季节降水少而蒸发强烈,干旱 问题比较普遍。1.3 水资源缺乏,供需矛盾突出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水面 蒸发是降水的二倍多,而且降水集中。黄土高原的特性决定 了其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

6、突出。1.4 山地丘陵面积大 黄土高原地区土地以丘陵山地为主,约占整个地区的 80% , 而河谷平川只占土地总面积的 20% 。这种起伏的地貌构造不 适合农耕,加之该地区贫穷落后,人口增长速度快,农业单 一经营、广种薄收、粗放耕作等,同时,乱垦滥挖现象十分 严重,形成“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1.5 植被覆盖率低在黄土高原上,30%40%左右的地方都是荒山秃岭,给人 留下满目疮痍的景象。人工草地很少,更有甚者,有的地方 由于过垦山坡,表土流失严重,显露出基岩,而植被覆盖率 的进一步降低更加剧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2. 水土流失现状及其造成的危害2.1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

7、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X 104km2,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5.4 X 104km2,其中年侵蚀模数大于 5000t/km2的强度 水蚀面积为14.65 X 104km2,占全国同类面积的 38.8% ;年 侵蚀模数大于 15000t/km2 的剧烈水蚀面积为 3.67 X104km2, 占全国同类面积的 89%4 。严重的水土流失, 形成了黄土高 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下游的泥 沙多年平均为16亿t,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的河道 上,平均每年淤高10cm,造成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10cm ,最高处达 15cm ,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使 1 亿多人口受到

8、洪水的严重威胁。黄土高原地区范围广,面积 大,而且水蚀、风蚀强度十分严重。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相 当于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孙河和长江 4 条大河输沙量 的总和。速度快黄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土层1cm,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100 多倍至 400 倍。黄土高原在 240 万年前形成时,每 100 年沉积 1cm ,黄土最厚处达 400m 。水土保持专家说,土壤 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据科学研究推算,在自然状态 下要形成 1m 厚的土壤,需要 1.2 万年至 4 万年,即形成 1cm 厚的土层需要 120 年至 400 年。2.2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2.2.1 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据水土保

9、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 16 亿 t 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 4000 万 t5 ,这就使黄土地 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生产能力,从而导致和加剧贫 困;同时人口大幅增加,毁林开荒,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 化。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致使土地日益瘠薄,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地的透水 性、持水力都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农田破坏更加严重 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黄土高原沟壑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沟壑密度一般在 25km/km2以上,有些地方可达 6 8km/km2以上,切割深度可达 100200m以上,地面裂度 多在 20%50% 左右,最高可达

10、 65%以上 5,这就意味着 沟壑面积越来越大,农田面积被支解得越来越小。农田破坏 越来越严重。气候条件更加恶劣 随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加剧,林草地所占比例严重下降。 乱垦滥伐现象,使原本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严重,而气候条 件的恶劣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50 年代以来, 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 使黄 土高原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但整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遏 制,治理难度相当大。据研究,过去黄土高原地区林草措施 保存面积仅为统计面积的 30% 左右,而且多为幼年林或者近 于衰败的低效林,人工造林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土壤水 分亏缺、林木生长受抑的现象。泥

11、沙淤积河道,旱涝灾害不断黄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有 4 亿吨的泥沙被冲刷淤积 在河道上,致使河道以很高的速度淤高,从而造成下游河床 高出河岸地面,易造成河道两岸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由于 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白白流走,地下水 补给严重不足,干旱出现机会增多。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3.1 自然因素黄土特性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0.05mm0.005mm )为主,而 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 约占总重量的 50% 以上 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 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 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

12、在原因。地形因素地形制约着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程度,黄土高原长期的水土 侵蚀切割,塑造了残塬、梁、峁和沟谷等多种地貌形态。在 各种雨强的情况下,一般侵蚀量与坡度成正相关。地面坡度 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径流的大小决定于径流的 数量、深度和速度。而流速大小又取决于地面坡度,在一定 范围内,地面坡度愈大,水土流失也更为严重。降水因素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 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 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 60%75%。据测定,每 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 750t/km2 ,可占全年侵蚀量的 40% ,甚至高达 90%

13、。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 70% 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断 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作用 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由于黄土 的结构疏松,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地震引起的滑塌和崩塌 现象普遍。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的 地形能量变化,是新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3.2 人为因素除自然因素外,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土地,比如毁林毁草、滥 垦滥牧、开荒扩种、陡坡耕作等会造成水土的流失。毁坏植被,陡坡耕种 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人 口素质低, 人口增长

14、速度快, 为解决起码的粮食及温饱问题, 不惜毁林开荒,陡坡耕种。3.2.2 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长期以来, 由于放牧强度的增大, 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率, 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人工草地是黄土高原产草量最 高的草地,可达 7.81t/hm2 。由于改良草场与人工草场所占 比例相对于自然草场要小得多,因此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 程度十分大。3.2.3 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开矿、修路、建厂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迅速 发展,大量弃土、弃渣进入河道,增加新的产沙来源。黄土 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水 土保持工程措施,导致开采过程中滥倒弃渣的现象十分严

15、重, 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对策4.1 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用各 不相同,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缺 一不可。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根据 黄土高原现状,在一些坡度较小的缓坡上建设水平梯田,能 平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利于 耕种;打坝淤地可使大量的肥土淤泥, 在坝内变成沟底平地, 既拦水淤泥又形成平坦肥沃的可耕地,一举两得;引洪灌地 就是引用暴雨产生的洪水漫灌川地、台地、坝地等,可有效

16、 的控制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林草措施 根据对19871992年七年的人工草地的水土保持作用的分 析,当覆盖率在20%40%时,具有明显减少侵蚀作用;当 覆盖率达到 60% 70% 时,可减少土壤侵蚀量 90% 以上。 由此可见,植树种草可以有效的减轻水土流失。由于黄土高 原气候干旱,应以乡土林种为主体,合理利用外来树种。在 林种布局完整的基础上,要慎重选择经济林树种。在降雨量 400mm 以下的地区,以营造灌木林为主,使经济效益和生 态效益、保护和利用并举,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水源涵养 林、分水岭防护林,可有效促进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耕作措施 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人为因素来看,不合理的土

17、地利用是引 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目前根据旱坡地坡度大小,提出一 套适合于坡度大小的耕作制度, 即大于 30。坡地实行草灌间 作, 25。 30。坡地实行了草粮两轮间作,小于 25。坡地 水坡地水平沟种植,在缓坡地丘陵地尽量增加人工草场,发 展畜牧业,在川地、坝地、发展耕作业,这样有利于保持水 土、发展水土、发展生产。实践证明,黄土高原必须遵循客 观规程,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的道路,因地 制宜,合理利用耕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才可能得到根本改4.2 防治水土流失的对策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西北部地区旱涝灾害严重的具体情 况,要遏制生态环境恶化,防止水土流失以及人为因素造成 的新的水

18、土流失,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为此特采取 以下对策。加强领导,健全体系,合理规划各级党政领导要组织各方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规划是 组织实施中的依据,各地应在国务院水土保持建设总规划的 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的规划,认真执行。4.2.2 加强生态建设的科技支撑作用利用科技加强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主要包括:提高适用技 术的研究与开发速度,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质量低下的问题。 加快推广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整套技术。完善科技服务和 推广网络,提高科技的转化利用率。4.2.3 多方筹集资金,统一管理使用 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筹集资金,由水保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投资项目要择优扶持,要扶持重点工

19、程以及 对脱贫致富能起较大作用的关键措施项目。4.2.4 搞好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为了使水土保持规划顺利实施,必须加强水保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择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人才,其次要对工作人员进 行轮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4.2.5 稳定落实退田还林(草)的补贴政策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十分贫穷落后,要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必须首先考虑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应积极执行 中央提出的“以粮代赈”政策,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4.2.6 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减缓人口增长速度黄土高原地区经济落后, 农业人口数量多, 而且早婚、 早育、多育现象十分严重,人口数量快速的增加,从而看你加剧对 黄土高原的土地破坏。4

20、.2.7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要总结前人的经验,贯彻因地制 宜、综合治理原则, 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把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4.2.8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水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广泛深入地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森林 法以及有关生态环境的法律、 法规。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 使其自觉履行防治水土流失的义务和责任。参考文献:1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编,黄河流域地图集。北京:中国 地图出版社, 19892 甘枝茂,黄土高原地貌与土壤侵蚀研究。西安:陕西人民 出版社, 19893 唐克丽,

21、开发西部切入点的研究 -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 的切入点为例。 J 第四纪研究, 20004 江忠善, 黄土高原南部土壤养分流失规律。 水土保持学报,19955 李忠魁,小流域治理的哲学思考。水土保持通报,19941. 水土流失现状( 1) 水土流失面积广,强度大目前,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X 104km2,水土流失面积达到45.4 X 104km2,其中年侵蚀模数大于 5000t/km2的强度 水蚀面积为14.65 X 104km2,年侵蚀模数大于 15000t/km2 的剧烈水蚀面积为 3.67 X 104km2o严重的水土流失,形成了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光山秃岭的景象。黄土高原输入黄河下

22、 游的泥沙多年平均为16亿t,其中有4亿吨淤积在黄河下游 的河道上,平均每年淤高 10cm ,造成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 面310cm,最高处达15cm,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 使1亿多人口受到洪水的严重威胁。黄土高原地区范围广, 面积大,而且水蚀、风蚀强度十分严重。(2)速度快黄土高原目前每年流失土层 1cm ,流失速度比形成速度快 100多倍至400倍。黄土高原在240万年前形成时,每100 年沉积1cm,黄土最厚处达 400m。水土保持专家说,土壤 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2. 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 1) 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严重 据水土保持部门观测,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 16

23、亿 t 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 4000 万 t5 ,这就使黄土地 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生产能力,从而导致和加剧贫 困;同时人口大幅增加,毁林开荒,进一步加剧了土地的退 化。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 致使土地日益瘠薄,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地的透水 性、持水力都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 2) 农田破坏更加严重 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致使黄土高原沟壑发展速度十分惊人,其沟壑密度一般在 25km/km2以上,有些地方可达 6 8km/km2以上,切割深度可达 100200m以上,地面裂度 多在 20% 50% 左右,最高可达 65%以上 5,这就意味着 沟

24、壑面积越来越大,农田面积被支解得越来越小。农田破坏 越来越严重。(3 ) 气候条件更加恶劣 随着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加剧,林草地所占比例严重下降。乱垦滥伐现象,使原本恶劣的气候条件更加严重,而气候条 件的恶劣更加剧了水土流失,形成一种恶性循环。4) 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50 年代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土保持工作,使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但整体恶化趋势尚未根本 遏制,治理难度相当大。据研究,过去黄土高原地区林草措 施保存面积仅为统计面积的 30% 左右。( 5) 泥沙淤积河道,旱涝灾害不断 黄土高原大量的水土流失,每年有 4 亿吨的泥沙被冲刷淤 积在河道上,致使河道以很高的速度淤

25、高,从而造成下游河 床高出河岸地面,易造成河道两岸洪涝灾害的发生;同时由 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大部分降水以地表径流白白流走,地下 水补给严重不足,干旱出现机会增多。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1 ) 自然因素<1> 黄土特性黄土的粒度成分以粉砂粒为主。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胶结 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 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 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2> 地形因素 地形制约着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程度,黄土高原长期的水 土侵蚀切割,塑造了残塬、梁、峁和沟谷等多种地貌形态。 在各种雨强的

26、情况下,一般侵蚀量与坡度成正相关。地面坡 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径流的大小决定于径流 的数量、深度和速度。而流速大小又取决于地面坡度,在一 定范围内,地面坡度愈大,水土流失也更为严重。<3> 降水因素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 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 主 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 60%75%。据测定, 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 750t/km2 ,可占全年侵蚀量 的 40% ,甚至高达 90% 。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 的 70% 以上, 因此, 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

27、 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4> 新构造运动的影响 新构造运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可以分为直接作 用地震和间接作用地壳抬升两种侵蚀基面变化,由于黄 土的结构疏松,黄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地震引起的滑塌和崩 塌现象普遍。地壳抬升引起的侵蚀基面变化,以及因此引起 的地形能量变化,是新构造运动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方式。(2) 人为因素除自然因素外,人为的不合理利用土地,比如毁林毁草、 滥垦滥牧、开荒扩种、陡坡耕作等会造成水土的流失。<1> 毁坏植被,陡坡耕种黄土高原地区绝大多数是自然地理条件很差的贫困地区, 人口素质低,人口增长速度快,毁林开荒,

28、陡坡耕种。<2> 过度放牧,减少植被覆盖率长期以来,由于放牧强度的增大,严重影响了草地的覆盖 率,限制了草场资源的再生速度,超载放牧对草场的破坏程 度十分大。<3> 各项工程建设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随着经济的发展,开矿、修路、建厂以及其他工程建设迅 速发展,大量弃土、弃渣进入河道,增加新的产沙来源。黄 土高原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开采过程中缺乏合理的规划和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导致开采过程中滥倒弃渣的现象十分严 重,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和对策 (1) 水土流失治理措 施从目前国内外防治水土流失的各项措施看,主要有工程措 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它们在治理水土流失中所起的作 用各不相同, 但它们是一个统一体, 在实施过程中不可分割, 缺一不可。<1> 工程措施工程措施主要包括修水平梯田,打坝淤地,引洪灌地。根 据黄土高原现状,在一些坡度较小的缓坡上建设水平梯田, 能平整土地,减少水土流失,有利于保水、保土、保肥,利 于耕种;打坝淤地可使大量的肥土淤泥,在坝内变成沟底平 地,既拦水淤泥又形成平坦肥沃的可耕地,一举两得;引洪 灌地就是引用暴雨产生的洪水漫灌川地、台地、坝地等,可 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