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_第1页
第2章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_第2页
第2章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_第3页
第2章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_第4页
第2章第6节 材料的利用与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精选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第1课时)A组基础训练1太阳光正对着照射到凸透镜上,则通过凸透镜后形成的亮点在() A2倍焦距之外 B焦点上 C焦点内 D无穷远处2 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是() 第2题图A只有bB只有a、c、d、eC只有a、b、cDa、b、c、d、e均可3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的热量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烫焦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4森林中若有可乐瓶,容易引起火灾,这是因为可乐瓶装水后()A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

2、有会聚作用B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C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D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太阳光有发散作用5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一定会聚于焦点C凸透镜只能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D平行主轴的光线,通过凹透镜后一定过焦点6如图所示,三条入射光线a、b、c都射到光心O上,那么哪条光线将沿着直线射出()第6题图Aa将沿直线射出Bb将沿直线射出Cc将沿直线射出D三条光线都将沿直线射出7 如图所示,太阳光从左上方射下来,在镜的附近放一小纸片,在纸片上可以得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由此可以判断(

3、) 第7题图A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B若纸片放在a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C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凸透镜D若纸片放在b处,则MN处放的是凹透镜8如图所示的光路中不正确的是()9由于下雨,一透明塑料薄膜的顶棚积满了水(如图所示)。下面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第9题图A这些水构成了一个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顶棚的水构成凸透镜,应注意防止它会聚太阳光而引起的火灾C透镜应当由透明固体制成,水不可能起到透镜作用D水的上表面是平的,因此不可能起凸透镜的作用10(福建中考)如图所示:(1)根据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请在甲图虚线框中画出适当的透镜。(2)在乙图中已知通过透镜后的折射

4、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第10题图11(1)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入射光线_于一点,叫_,这一点到凸透镜的光心的距离叫_,一个凸透镜有_个焦点,它们位于凸透镜的两侧。(2)如图a所示,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桌面上得到一个亮点F,并把直尺进行测量的情况已在图上标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cm。【来源:21·世纪·教育·网】第11题图(3)如图b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从A处射出的光为_(填“发散”、“平行”或“会聚”)光线,这种小灯泡的灯丝位于A的_处。21·世纪*教育网12暑假中,小明与几个同学顶着烈日到海滩游玩、烧烤,

5、等到点火时,却发现忘带火柴了,他们几个人的包中只有绳子、透明塑料袋、镊子、小刀、纸等物品,请你替他们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取火?www-2-1-cnjy-comB组自主提高13(芜湖中考)在光具座上自左向右依次竖直放置一个凹透镜、凸透镜和平面镜,两个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凸透镜的焦距为f,此时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为L。在凹透镜的左侧有一水平平行光束通过两个透镜后入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恰能沿原来的光路返回,据此可判断凹透镜的焦距为()21教育网第13题图Af BL CfL DfL14(昆明中考)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则可使用的光学元件是()第14题图A一定是平面镜B一定是凸透镜C一

6、定是凹透镜D可能是凹透镜15(盐城中考)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1 B一定等于1C一定大于1 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16某科学学习小组,选择如图a所示的四个透镜进行探究实验(其中A、B和C、D是两组形状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水晶制作而成):2·1·c·n·j·y第16题图(1)为了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透镜球形表面弯曲程度的关系”,小组同学应选择图a中的哪两个凸透镜做实验?_(填字母序号);器材确定后

7、,接着小组同学让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的甲、乙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凸透镜表面越凸,凸透镜的焦距越_。(2)如果选择A、B两个透镜,他们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_的关系”。17(重庆市涪陵区中考)实验一: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直到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用直尺测量出光斑到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第17题图实验二:拿一个凹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仿照上图做实验。根据上述实验完成以下题目:(1)实验一中最小最亮的光斑是_;用直尺量得的距离叫_;这个实验说明了_。21

8、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实验二中纸上_(填“能”或“不能”)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现象说明了_。第6节材料的利用与发展(第2课时)A组基础训练1如图所示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当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是()2小明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D光屏上没有像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电影银幕上的像;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B由于折射而形成

9、的像是C属于实像的是D属于虚像的是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用硬纸板将凸透镜遮住一半,则()A在光屏上不能成像B在光屏上能成像,像的大小是原来的1/2C在光屏上仍能成完整的像,但像比原来暗D要把光屏向前或向后移动到适当位置,才能成清晰的像5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下图中的()【来源:21·世纪·教育·网】6.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为()第6题图A60厘米 B40厘米C20厘米

10、 D10厘米7一凸透镜某次成像的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这次成像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第7题图A小于焦距B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C等于2倍焦距D大于2倍焦距8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形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把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5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以看到()21·世纪*教育网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9 (贵港中考)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

11、错误的是()第9题图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蜡烛从较远处向接近凸透镜焦点的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1教育网A像距先变大后变小B物与像的距离越来越小C像越来越大D像先放大后缩小11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先利用平行光源在光屏上观察到一个极小的亮点(如图甲所示),然后如图乙开始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21·cn·jy·com第11题图(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厘米。(2)在光具座上依次放好蜡烛、透镜和光屏后,应

12、调整它们的高度,使_和_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上,其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_。(3)当烛焰在A位置时,物距约为_厘米,光屏应移至标尺的_范围内,并反复移动光屏找像,此时,眼睛应观察_,直到屏上出现一个_的像为止,此时的像是一个_立的_的_像。www-2-1-cnjy-com(4)用同样的方法将烛焰先后放在B和C的位置,当烛焰在B位置时,光屏应移至标尺的_范围,屏上成的是一个_立的_的_像;当烛焰在C位置时,光屏上_,但透过透镜向_方向看去(填“光屏”或“烛焰”),能看到一个_立_的_像。2-1-c-n-j-yB组自主提高12如下图所示的四种情况,S是发光点,S是S经凸透镜后所成的像,MN是凸透

13、镜的主光轴,其中哪一种不可能是凸透镜成像的结果()21*cnjy*com13(绍兴中考)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来源:21cnj*y.co*m】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出处:21教育名师】A B C D14小明同学用某一透镜观察

14、到了如右图所示的现象。那么该实验现象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相同()【版权所有:21教育】第14题图A照相机 B放大镜C投影仪 D潜望镜15 (杭州中考)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第15题图(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1·c·n·j·y(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_(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16(杭州中考)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三个元件移动到

15、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第16题图(1)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2)关于本实验中得到的像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一个例子_。(3)从图中读出物距为_cm,并推算出焦距为_(选填字母)。Af15cmB15cmf20cmCf30cm(4)如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撤去光屏,是否仍然成像?_。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3课时)A组基础训练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虚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2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是指()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

16、角膜和虹膜 D巩膜和虹膜3眼球的折光系统由()A角膜、虹膜、瞳孔和晶状体组成B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C角膜、房水、瞳孔和晶状体组成D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组成4照相机成像原理与眼睛成像原理相似,照相机的镜头、光圈、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睛的()A晶状体瞳孔视网膜B晶状体虹膜脉络膜C玻璃体瞳孔角膜D角膜晶状体视网膜5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产生视觉的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 B大脑、大脑C视网膜、大脑 D大脑、视网膜6关于正常眼睛,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薄B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紧,晶状体变厚C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厚D光线较强时瞳孔缩小以

17、减少光线入眼7(莆田中考)下列四种光学仪器中,与人的眼球形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照相机 B投影仪C放大镜 D显微镜8关于放大镜、幻灯机、照相机的使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应该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焦点以内B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以内C应该将幻灯片放在幻灯机镜头的焦点和2倍焦距之间D应将被拍照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9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则()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C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D所成的像是虚像10小明正看着黑板上的文字,此时在眼球的折光系统中,像距的大小约等于()A眼到黑板的距离B角膜到晶状体的距离C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

18、D黑板到视网膜的距离11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像,她常常要做的是()A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点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点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点D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点12同学们在拍集体照时,照相机镜头上正停着一只苍蝇,则拍出来的照片()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B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C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13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得到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以是()A10cm B12cm C24cm D6cm14 如图是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

19、填标号,横线上填名称)。第14题图(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_、_,由_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_和_的_作用,在_上形成清晰物像,物像刺激感光细胞产生_,沿_传到大脑皮层的_,形成了视觉。(2)晶状体的曲度是靠_来调节的。15某同学利用家中的一架照相机,做了如下探究实验:(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胶卷相当于_,被摄物体应在_,调节镜头到胶卷的距离,胶卷上就会出现_、_的_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2)用一硬纸板在镜头后面接收经镜头折射后的光斑,用此种方法测焦距,当在纸板上得到一个又小又亮的光斑时,测出_之间的距离,就大约是焦距。(3)装上镜头,用照相机来拍一棵正在开花的桃树的像,拍完

20、桃树的像之后,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_(填“远离”或“靠近”)桃花。B组自主提高16摄影师给全班同学拍了一张合影照,但摄影师看了几次都发现靠边的两个同学照不全,为了使全体同学进入镜头,应使()21·cn·jy·comA照相机离同学们远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B照相机离同学们近一些,镜头向里缩一些C照相机离同学们远一些,镜头向外伸一些D照相机向同学们靠近一些17正常人的眼睛能将物体的像始终成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远处或近处的物体,这是由于()A不断改变物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B不断改变晶状体的凸起程度,使像成在视网膜上C不断改变像距,使像成在视网膜上D以上说法均

21、不正确18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19 (济南中考)如图是“神州十号”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做的“水球实验”的截图。当时王亚平说:“你们看,这个水球像不像是一个透镜,透过它,你们还可以看到我的倒影呢”。关于这个实验中的“水球”和我们看到的“倒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9题图A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这个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假定此时王亚平向后远离“水球”,“倒影”大小不变D假定此时王亚平向后远离“水球”,“倒影”会变大20 如图,纸筒A的一

22、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间的距离,这时()第20题图A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时就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C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D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筒朝着较暗的室内,否则看不清楚21(淮安中考)眼睛、照相机、幻灯机这三种凸透镜成像系统在调节成像清晰度时,各采用下述方式:甲,焦距固定,物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像距;乙,焦距固定,像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物距;丙,物距固定,像距固定,调节焦距。可

23、知甲、乙、丙应该是()A眼睛甲、照相机乙、幻灯机丙B眼睛丙、照相机甲、幻灯机乙C眼睛乙、照相机甲、幻灯机丙D眼睛甲、照相机丙、幻灯机乙22在利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1)某同学只能在光屏下边缘看到一个残缺的像,这是由于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_的缘故,如果不改变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只移动烛焰,欲使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应将烛焰向_移。21教育网(2)另有一位同学,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则可能的原因是 。 23.如图甲所示是现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透镜,它

24、的工作原理与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图乙和丙是一辆汽车经过路口时与一辆自行车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由图可以看出汽车是逐渐_(填“靠近”或“远离”)摄像头的。第23题图第6节透镜和视觉(第4课时)A组基础训练1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则近视眼患者配戴的该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A小于0.05毫米 B等于0.05毫米C大于0.05毫米 D任意值2当像成在盲点上时,不能引起视觉的原因是()A没有视神经 B没有感光细胞C感光细胞过于集

25、中 D感光细胞分布过少3如图表示近视或远视的成像特点及其矫正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3题图A图表示近视能看清远处的景物B图表示近视的成像特点C图表示可用凹透镜矫正近视D图表示配戴凸透镜后,远视眼晶状体的焦距变小4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老花镜B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眼镜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太阳光通过镜片后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眼镜D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近视眼镜5下图中a、b是同一个人的两幅图片,b图中他

26、拿的眼镜()第5题图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6同学们用盛水的矿泉水瓶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睛、近视眼睛和远视眼睛的焦距大小。如图甲所示,他们将盛水的矿泉水瓶正对太阳,上下移动白纸,直到白纸上出现最细的亮线,估测亮线到瓶子侧壁的距离d。正常水瓶做实验时,d约为8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乙所示后测得d为13厘米;把水瓶挤压成如图丙所示后测得d为5厘米。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21教育网第6题图A乙模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B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C丙模

27、拟的是远视眼,实验可得远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小D丙模拟的是近视眼,实验可得近视眼的焦距比正常时大7 如图是眼球结构及成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第7题图A如图表示正常眼成像过程B近视眼原因之一是结构2过度变凸C结构3既是成像也是视觉形成的部位D远物和近物都能看清是因为结构1有调节作用8 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中,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第8题图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C同时将

28、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9如图是配戴眼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原理图。请在AA和BB处画上相应的透镜。甲是矫正_眼(填“近视”或“远视”,下同),乙矫正_眼。第9题图10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填“A区”或“B区”)看远处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21·cn

29、3;jy·com第10题图11(台州中考)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www.21-cn-(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_。(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移动。第11题图B组自主提高1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是不同的位置处的两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

30、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_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2·1·c·n·j·y第12题图13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_、缩小的实像,如图所示;普通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的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使用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来源:21·世纪·教育·网】第13题图(1)请把文中像的性质补充完整。(2)人的眼睛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_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_使像变得清晰。21·世纪*教育网(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睛的观察范围是:_(填以下选项)。A010cm B10cm25cmC从10cm到极远处 D025cm(4)如何预防眼睛疲劳,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14(厦门中考)在探究“近视眼的矫正”课外实验中,小明同学用水袋做成一个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