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治理的研究_第1页
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治理的研究_第2页
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治理的研究_第3页
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治理的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治理的研究摘要:磷酸盐“隐藏”现象是目前高参数机组较为常见的生产问题。本文对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的特征、危害及治理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平衡磷酸盐处理对治理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效果明显。关键词:炉水;磷酸盐;隐藏;平衡磷酸盐;处理1磷酸盐“隐藏”现象的主要特征磷酸盐“隐藏”现象的主要特征是锅炉负荷升高时,炉水中的磷酸盐浓度明显降低,而负荷降低时,炉水中的磷酸盐浓度明显升高,并伴随着炉水pH的波动,常见的现象是高PO43-浓度,低pH;低PO43-浓度,高pH。在锅炉启动期间主要表现为:锅炉启动时炉水黑浑、磷酸根和碱度很低、pH很低,有时甚至小于6.0;此时虽然以最大冲程

2、向锅炉内连续注入磷酸三钠溶液,仍然检测不出PO43-,同时pH不能得到明显提高。2. 磷酸盐“隐藏”现象的危害性 磷酸盐“隐藏”现象的主要特征是锅炉负荷升高时,炉水中的磷酸盐浓度明显降低,而负荷降低时,炉水中的磷酸盐浓度明显升高,并伴随着炉水pH的波动,常见的现象是PO43-浓度升高,pH降低,PO43-浓度降低,pH升高。其主要有以下危害:首先,会发生酸性磷酸盐腐蚀,这是与磷酸盐“隐藏”和再溶出相关的一种腐蚀形式,主要是析出的磷酸盐与金属保护膜发生反应,使保护膜遭到破坏,导致腐蚀的加速。酸性磷酸盐腐蚀和碱性沟槽腐蚀很相似,一般发生在向火侧,其腐蚀产物分两层,外层为黑色,内层为灰色并含有NaF

3、ePO4化合物,这样会造成水冷壁腐蚀减薄,最终导致水冷壁爆管。其次,磷酸盐“隐藏”现象主要发生在热负荷高的管壁上,形成的易溶盐附着物因其传热不良可以导致炉管金属严重超温过热,以至引起炉管损坏。2 原因分析2.1锅炉运行条件下的磷酸钠溶液的溶解度特性对于纯磷酸三钠溶液,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酸三钠的溶解度温度系数为正值,到120左右时,达到最大。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酸三钠溶解度温度系数变为负值,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对于Na2OP2O5H2O体系在275到325及其附近温度,Na+/PO43-比在1.62.8条件下,溶解度温度系数是负数。比如Na+/PO43-比为2.0的溶液,其溶解度从大约297

4、时的1.5mol磷酸盐降到340时的0.15mol磷酸盐,然后再降到353时的0.05mol磷酸盐,或者说每提高50,其溶液度的下降超过一个数量级。当存在NaOH或NaCl时,磷酸三钠的溶解度及其温度系数受到影响,影响程度随它们浓度的增高而增大,一般情况下,溶解度增大。对于亚临界参数的锅炉,额定负荷运行时炉水的温度为336左右,炉水中NaOH和NC在正常运行条件下在炉水中的浓度是非常低的,接近g/L级,因此,磷酸三钠在此温度下溶解度是非常低的,尤其在炉水高度浓缩的区域,极易呈固态析出。3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的治理3.1碱洗除去NaFePO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主要原因为水

5、冷壁表面沉积的NaFeP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和沉积引起的。可采用氢氧化钠溶解NaFePO4,具体反应式为:NaFePO4 + NaOH Na3PO4 + Fe(OH)2 实施方法为:当炉水温度大于316时,加入低浓度氢氧化钠,维持炉水pH在9.810.0,检测炉水铁离子变化,同时加大排污,一般处理24小时即可。3.2 采用平衡磷酸盐处理3.2.1平衡磷酸盐处理原理 随着锅炉参数的提高和水处理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得磷酸盐处理也由最初防止硬度垢的生成逐渐转化为缓冲炉水pH值和防止腐蚀,磷酸盐水工况也由最初的维持高浓度的PO43-向低浓度和超低浓度方向发展,就目前锅炉水工况处理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解

6、决亚临界参数锅炉存在的磷酸盐“隐藏”现象采用平衡磷酸盐处理是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平衡磷酸盐处理时,只加磷酸三钠,炉水中磷酸根上限为平衡浓度,下限浓度有关规程有明确规定,根据机组水质情况给出。在实施平衡磷酸盐处理过程中,磷酸根浓度一般控制在较低水平,炉水pH可能会低于标准下限9.0,可加少量NaOH进行调节(一般不超过1.0mg/L)。平衡磷酸盐处理特点是仍属于磷酸盐处理的范围,在保留磷酸盐处理优点的同时,又弥补了磷酸盐处理的不足。利用原有的磷酸盐加药、取样设备、分析仪器即可满足要求。3.2.2实施平衡磷酸盐处理前水质要求:凝结器严密不泄漏,保证给水、炉水无硬度;给水PH值仍控制在标准范围内

7、(9.19.4);炉水电导率(25)控制在30s/cm以内。3.2.3平衡磷酸盐处理实施 从运行情况看,炉水磷酸根控制在临界浓度(0.85mg/L)下,炉水磷酸根在负荷变化较大时,只有小幅的变化,且游离NaOH均小于1mg/L,采用平衡磷酸盐处理工艺后有效的抑制了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3.2.3.2炉水控制指标总含盐量mg/L二氧化硅mg/L氯离子mg/L磷酸根mg/L硬度mmol/LpH(25)电导率(25)S/cm200.201.00.53.009.39.730备注:如果炉水的pH值偏低,允许连续加氢氧化钠,但炉水游离的氢氢氧化钠浓度不要超过1mg/L,磷酸盐浓度控制可尽量控制在低限,p

8、H控制在高限。3.2.4 平衡磷酸盐处理几点注意事项3.2.4.1必须保证磷酸三钠与氢氧化钠的纯度。与协调磷酸盐处理工艺比较,采用平衡磷酸盐处理工艺后,炉水中控制的磷酸根浓度降低了很多。所以优化了炉内处理工艺后,可以节约可观的药品费用。但磷酸根浓度降低后,炉水的缓冲性也大幅度降低,所以采用平衡磷酸盐处理工艺后,必须提高炉水的清洁程度,尽量避免外界杂质对炉水的污染。为此对加入的炉水校正药品必须保证一定的纯度级别,如加入的磷酸三钠和氢氧化钠要使用分析纯级,不能使用工业品。3.2.4.2配制合适的加药浓度。炉水控制的磷酸根浓度降低后,药箱中配制的药液浓度也要相应降低。采用协调磷酸盐处理工艺时,配制的

9、磷酸三钠浓度一般为25,而现在采用平衡磷酸盐处理工艺后,根据配制的磷酸三钠浓度要降低至0.5以下。为维持炉水的 pH值,在磷酸根浓度降低后,还要辅以NaOH处理。磷酸三钠和NaOH不必分别配制,可在配制的磷酸三钠药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苛性钠。通过试验药品配制浓度为:NaOH母液配制浓度为0.1%,磷酸盐母液配制浓度为0.2%。采取一个配药箱混合配制共同加药的方式。 3.2.4.3进行连续均匀地加药处理。运行加药调整试验中发现,要想避免发生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炉水中的磷酸根浓度要小于0.85mg/L,最好在0.6mg/L (超低磷酸盐处理)以下。但我们目前没有这么做,只要求将磷酸根浓度控制在一定范

10、围内,控制小于0.85mg/L, 即按平衡磷酸盐处理工艺的水质条件控制。炉水中虽维持较小的磷酸盐浓度,但炉水的缓冲性相对较大,适应性强,同时也便于监督控制。但现在我们机组不是自动加药,日常水汽监督仍靠手工分析。靠手工分析,很难控制均匀,监督到位。二是炉水的缓冲性十分小,水质工况很难稳定。从我厂的几年运行工况来看,炉水磷酸根浓度维持越稳定,水质工况越好。如不连续均匀地加药,磷酸根浓度忽高忽低,水质工况就不好,炉水的pH和磷酸根合格率就较低。3.2.4.4当负荷波动较大,磷酸盐浓度变化较大时,应加强排污。3.2.5异常水质处理方式异常水质按异常处理原则进行调整。炉水磷酸根浓度降低后,炉水的缓冲性就

11、降低,对异常水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加之水质较差,磷酸根有可调的适应性就差,炉水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如凝汽器出现泄漏,就要少加或停加苛性钠处理。如果炉水水质异常比较严重,就要按异常处理原则调整,或改变处理工况,乃至停炉消缺。3.2.5.1若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应视为异常水质:a.凝汽器大量泄漏时;b.给水测出有硬度时;c.炉水测出有硬度时。d.其它引起炉水水质有较大波动的情况。3.2.5.2水质异常时,首先应加大排污,然后增加磷酸盐的加入量,控制炉水磷酸盐浓度在1.02.0mg/L。3.2.5.3异常情况完毕后,应及时恢复到平衡磷酸盐处理控制方式。4 结论4.1防止炉水磷酸盐“隐藏”现象主要在于减少或减缓热力系统的腐蚀,减少磷酸亚铁钠在水冷壁表面的沉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