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栽培学概论_第1页
水稻栽培学概论_第2页
水稻栽培学概论_第3页
水稻栽培学概论_第4页
水稻栽培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水稻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 水稻产量形成及其调控第四节 稻米品质的形成与调控第五节 水稻基本栽培技术第六节 水稻栽培方式与技术体制1. 1.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19831983年以来中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种植面积年以来中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种植面积19831983年以来中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单产年以来中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单产19831983年以来中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总产年以来中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总产2. 2. 水稻是高产作物水稻是高产作物3. 3. 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稻的适应性强,种植范围广重要的

2、先锋作物。稻的分布稻的分布Irrigated riceDeepwater riceFloating riceRainfed riceIrrigated riceUpland rice4. 4. 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稻米的营养价值较高米糠米糠5. 5. 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用途很广稻谷加工后的副产品用途很广谷壳谷壳FAO年统计数据,年统计数据,2004(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一)世界水稻生产概况表中数据为表中数据为20002004年平均值年平均值 。*:含台湾:含台湾亚洲主要产稻国水稻生产概况亚洲主要产稻国水稻生产概况1. 1. 总体情况总体情况我国建国后水稻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我国建国后水稻

3、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的变化年 份19401950196019701980199020002010总 产 (106t)50100150200250面 积 (106 ha)2025303540单产 (t/ha)1.02.03.04.05.06.07.0总 产面 积单产1995199520062006年中国水稻生产概况年中国水稻生产概况资料来源:资料来源:IRRI 2002年统计资料年统计资料全国各省稻谷产量分布图(全国各省稻谷产量分布图(1990)2. 2. 各省份情况各省份情况种植面积和稻谷总产:湖南种植面积和稻谷总产:湖南单产:江苏单产:江苏3. 3. 江苏水稻生产情况江苏水稻生产情况1995

4、2006年江苏省水稻生产情况年江苏省水稻生产情况中国水稻种植区划中国水稻种植区划I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II: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III: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IV: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V: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VI: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 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 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 西

5、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各稻作区主要自然生态条件(中国水稻研究所)各稻作区主要自然生态条件(中国水稻研究所)I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南双季稻稻作区 II: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III: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 IV: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 V: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VI: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 近年来,稻田高产优质高效的耕作制度发生了很近年来,稻田高产优质高效的耕作制度发生了很大改变,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出现了多种多样大改变,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多功能、

6、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耕作制度。的多功能、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耕作制度。 1. 1. 稻田立体种植模式稻田立体种植模式(1 1)稻)稻饲料型饲料型(3 3)稻)稻烟型烟型 将高效经济作物烟草纳入稻田种植,与水稻组成水将高效经济作物烟草纳入稻田种植,与水稻组成水旱复种,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旱复种,具有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江苏稻作区划:(二大区,6亚区)太湖稻区:太湖稻区:位于南部,北和东北以长江、张家港和盐铁位于南部,北和东北以长江、张家港和盐铁塘与沿江稻区为界,西和西南基本上以塘与沿江稻区为界,西和西南基本上以1010米等高线与镇米等高线与镇宁扬丘陵稻区为界。宁扬丘陵稻区为界。镇宁扬

7、丘陵稻区:镇宁扬丘陵稻区:位于西南部,北以淮河北界,南部位于西南部,北以淮河北界,南部及西部与浙江、安徽接壤,东以及西部与浙江、安徽接壤,东以1010米等高线与里下河、米等高线与里下河、沿江和太湖稻区为邻。沿江和太湖稻区为邻。沿江稻区:沿江稻区:位于长江中下口段,地处长江两岸,以江北位于长江中下口段,地处长江两岸,以江北为主。江南部分限于扬中县以及张家港以北、盐铁塘以为主。江南部分限于扬中县以及张家港以北、盐铁塘以东的狭长地带;江北部分西起长江三角洲顶端的丘陵边东的狭长地带;江北部分西起长江三角洲顶端的丘陵边缘,东临黄海、北边大致以老通扬运河、拼茶运河和里缘,东临黄海、北边大致以老通扬运河、拼茶运河和里下河、沿海两个稻区。下河、沿海两个稻区。沿海稻区:沿海稻区:是一个成陆较晚的滨海平原、位于江苏东是一个成陆较晚的滨海平原、位于江苏东部、东临黄海、西界串场河、南与如皋、如东接壤,部、东临黄海、西界串场河、南与如皋、如东接壤,北至灌溉总渠。北至灌溉总渠。里下河稻区:里下河稻区:位于中部,处于江淮之间。北以灌溉总位于中部,处于江淮之间。北以灌溉总汇渠为界,东至通榆运河和串场河,南至老通扬运河,汇渠为界,东至通榆运河和串场河,南至老通扬运河,西靠丘陵边缘。西靠丘陵边缘。徐淮稻区:徐淮稻区:位于灌溉总渠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