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07春_第1页
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07春_第2页
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07春_第3页
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07春_第4页
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07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兵团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2007春美学专题辅导教师教学工作手册 辅导教师 李 燕 职 称 讲 师 辅导科目 美学专题 课程性质 选 修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层 次 本 科 课程注册人数 学 分 3学分 教学时间2007年3月1日至2007年6月30日开放教育辅导教师须知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现代远程教育迅速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以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为指导,以网络技术和网络教育资源为基础,建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已成为教师们共同努力的目标。加强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指导和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发挥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导学、助学、督学的作用是教师的主要

2、工作任务。根据中央电大和兵团电大有关要求,总结以往教学管理经验,现制定兵团广播电视大学辅导教师教学工作手册,希望本手册对辅导教师的工作能够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此手册是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辅导教师应当认真学习中央电大和兵团电大的有关文件,按照手册中规定的项目认真填写并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实施,不断地进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有所总结,不断提高。 二、辅导教师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对自己所承担的工作进行全面的记载和客观的评价,并对重要教学环节的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努力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三、辅导教师须认真填写手册并妥善保管,作为教学检查工作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同时也

3、是教学模式改革研究的一手资料。兵团电大开放教育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美学专题课程实施方案 教师介绍请填写姓名、E-mail、电话、主攻方向及所授课程、主要科研成果。姓名:李燕E_mail: liy0219电话:3375774(办) 3188219主攻方向及所授课程:中国古代文论、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课程说明美学专题是汉语语言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程。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美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美学概论,主编董学文,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六章,包括美论、美感论、美的形态论、艺术美论

4、、审美论、美育论等。本课程课内学时54,共3学分,开设一学期。3学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对教材美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做了简要的介绍,并列出各章教学重点和参考书目。教学目的及要求美学专题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培养学员具备基本的美学与美育理论素养、较高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审美感受能力、较高的实施美育的能力的课程。本课程重视美学、美育理论向审美实践与美育实践能力的转化,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促进其综合素质和审美修养的提高。 根据电大学生的特点,本课程在每一讲之后,都设计了相应的思考题目。学生应具有独立完成这些题目的能力。学习建议1、本课程理论体系难度较大,论述注重思辨性,有些内容过于艰深,理论性

5、突出,抽象性强。学习时,既要了解美学的基本理论,又要了解相关的审美现象,所以,如果以前没有接触美学的学生,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学习就有一定难度。2、系统地从理论上把握美学的必备的理论知识并在现实生活中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来分析美的现象,是学习好本课程的关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阅读教材,参加专题讨论,有意识地加大对相关美学著作的了解。3、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学习中要多思考、多练习、多提问,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平时练习,来吃透并掌握有关的知识和理论。4、本课程教学组织较多地考虑并利用了电大在线教学平台,许多重要信息都通过网上发布,提供了多种学习媒体,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充分

6、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利用网上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寻求帮助,解疑释难,充分利用网上资源是加强自学的重要方面。教学媒体介绍(一)文字教材美学专题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董学文主编。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认真学习文字教材是学生获得知识,完成课程学习目标的主要途径。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各电大网站、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共12节课,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齐学东老师主讲,主要讲授学生难以

7、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IP电视课件的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修订和补充。(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4 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四)直播课堂根据教学情况安排4次,均为双向视频直播。教学方式面授教学辅导设计面授辅导是教学

8、的重要方式,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要逐步转变为学习的组织和辅导者,辅导教师要全面系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通过讲解、辅导、答疑、组织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辅导课学习,以不少于课程内容时数的三分之一为宜。在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教师要掌握好课程教学大纲、文字教材,明确教学的目的、要求,包括:总的目的要求和各章的目标要求,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各章介绍的文学理论,并引导学生能疏通文字,学会分析具体的文论作品。2、制订具体的教学计划、进度,并指导学生制订自学计划及学习本课程的自学方法。3、组织好集中辅导环节,认真收集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精心准备,集中释疑,

9、如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到省电大教学处或中央电大文法部。4、抓好平时考核,要组织、指导、检查自测,同时,在一学期中,要认真批改学生的练习,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辅导。远程教学辅导设计拟定离学校较远的偏远团场或分散居住的学生可以在当地网吧或家中上网自主学习,但重点放在通读文学教材上,没有条件上网的,可由教师整理学习资料发给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发E-mail、上网留贴子、借助通讯工具等与指导老师联系,寻求帮助。对离校比较近的学生,家中又没有电脑的,可以随时到分校上网学习(学校24小时开通网络,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形式1、利用多媒体自学学生自学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依据教学

10、要求,全面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教师指定的参考书及有关资料。收视IP课程阅读网上辅导文章是系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远程学习,并利用网上交互答疑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2、面授辅导3、布置小组活动的论题并指导小组活动的内容指导学生根据学习需要组织学习小组,制订小组活动计划(时间、地点、方式、内容等)。小组成员可以利用平时交往的机会互相交流、共同研讨。小组活动做好记录以备检查及今后教学研究。4、电话答疑:5、网络答疑: 中央电大电大在线 : 7、平时作业: 形成性考核方案1、形成性考核本课程形成性考核分三部分,即平时作业、上网学习、专题讨论,平时作业、专题讨论及上网学习的考核成绩以

11、百分制评定,分别以50、25、25的比例(暂定),计入课程形成性考核成绩,程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即20分。本门课程平时作业详见省校教学处下发的美学专题,作业共四次。专题讨论由各教学班辅导教师自行安排,结合本门课程的特色,专题讨论重点结合审美实践探讨美学理论。上网学习记录为学生登陆“兵团电大在线”和“分校版电大在线”教学平台学习情况,每生每门课程每月上网时间不少于2.5小时才能获得该项成绩。2、终结性考核学期末以开卷考试(暂定)的方式进行终结性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80。自主学习指导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作出学习计划,合理分配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包括包括阅读文字教材、上网浏览、参加网

12、上教学活动、收看IP电视课件等,并在学习的同时做记录。小组协作学习指导小组学习是开放教育学习方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活动方式各小组依照指定内容,在小组长的带领、组织下,收集资料,进行讨论并做记录,形成文字材料,并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向老师和同学汇报。活动内容第一次小组活动:马克思主义美的本质的理解和界说第二次小组活动:美的形态论:美的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第三次小组活动:审美批评辅导计划授课进程及实施方案 讲次  标题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时间1 导论 对课程有总体了解,掌握学习方法,了解美学的历史和基本问题

13、。 课程简介,了解美学的历史、美学的研究对象。302 美论(一)历史上对美的本质的观点,归纳三个论美的模式。 西方美学史上不同时期对美的本质的探索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归纳三个论美的模式 453  美论(二)马克思主义对美的本质的理解和界说。审美关系的本质内涵。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重要观点:美的劳动本质说;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审美关系的本质,认识关系、功利关系、审美关系之间的关系。 604美感论(一)美感的生理生成、心理生成和社会历史生成。美感的根源,美感的社会历史生成。美感的心理结构365美感论(二)美感的特征,美感

14、的生理和心理要素。美感的特征(包括康德的“审美四契机”),美感的生理和心理要素。416  美的形态论(一) 美的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美的表现形态(崇高、优美)。 美的存在形态(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社会美的内容,艺术美来源于生活。美的表现形态(崇高、优美)。崇高的审美特征,崇高与优美的区别、联系。 507美的形态论(二)美的表现形态(丑、悲剧性与喜剧性)。美的表现形态(丑、悲剧性与喜剧性)。美学史上丑与美之间关系,悲剧性、喜剧性美感的产生和实质。428艺术美论(一)历史上对艺术本质的探讨。关于艺术本质的再现说与表现说、现代的

15、多元理解、马克思主义艺术本质论。359艺术美论(二)艺术类型划分的依据,艺术的基本种类。艺术的基本风格类型(六对)艺术的基本种类:造型艺术(书法、建筑)、演出艺术(戏剧)、语言艺术、影像艺术(摄影)6010审美论审美接受、审美过程与特征、审美批评 审美方式:日常式审美、鉴赏式审美、研究式审美。审美过程:审美注意一体验一品味一领悟一净化。审美欣赏的特点:超越性、想象性、情感性、个人性。审美批评种类:印象式审美批评、形式主义审美批评、背景主义审美批评。审美批评的过程:描述、理解分析和评价6211美育论孔子的美学思想;美育的定义、任务、功能、实施途径。孔子的美学思想:以“仁”为核心、以“礼

16、为内容、以“艺”为手段,“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美育的定义、任务、功能、实施途径。4312复习全面、完整、系统与深化考试内容、方式、各章重、难点分析35指导学员自主学习记录表时间指导学习的章节及重难点对学员自主学习的要求三月 导 论重点:1.美学研究的对象。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使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18世纪中叶由鲍姆嘉通建立的。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要立足于“人和现实的审美关系”,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艺术美、审美鉴赏和审美教育等问题。美学研究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广泛借鉴艺术学、心理学、社会学、发生学和解释学等学科的方法,

17、既要注重基础理论的研究,又要面向人类日益丰富的审美实践,拓展美学的学科领域。三月美感心理结构和美感的特征重点:1.情感在美感活动中的中介作用。2.美感产生时的心理结构。3.美感的特征。具体的美感活动,是在人的认识机制和意志机制的协同作用下,其情感机制行使感受功能、进行审美判断的活动。美感产生时的心理结构,表层表现为审美对象作用于主体审美感官,深层表现为主体的审美意识系统在审美对象上的外化。审美心理有着既矛盾又统一的特殊性,美感的特征因之而表现为直觉性、愉悦性和超越性。四月美感的生理基础和心理要素重点:1.审美感知。 2.审美想象。美感的生理基础主要是人的感觉系统和人脑。美感的心理过程,是感觉、

18、知觉、联想、想象、情感以及理解等诸心理要素的相互渗透、层层深入的综合运动。审美感受诸种心理要素的组合方式,因审美主体个性和审美客体的种类、形态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四月美的表现形态重点:优美与崇高、丑与滑稽、悲剧性与喜剧性等表现形态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美的表现形态,是从审美主体情感表现方式的角度对美的分类,包括优美,崇高,丑,悲剧性和喜剧性等。美学史上对美的各种表现形态的探索。美的各种表现形态的产生和特征。美的表现形态呈现多样性。五月艺术的基本种类及其审美特性重点:各类艺术的审美特征。艺术种类的自然体系,是从艺术的客观实际出发,按艺术的门类对艺术的划分,也称作艺术的基本种类。我国艺术有十六种基本种类

19、,分别属于四种“艺 术族群”。艺术基本种类各自的审美特性。五月审美批评重点:审美批评的特点、分类及其过程。审美批评是鉴赏式审美和研究式审美集中的、优化的表现,是审美接受的高级形态。审美批评的特点是既有体验的情感活动,又有反思和理解的判断活动。审美批评大致可以分为印象式批评,形式主义批评和背景主义批评。审美批评的过程包括描述、解释和评介。六月美育的任务和功能重点:美育的功能,尤其是它在现代社会的任务。美育的任务包括: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和审美创造力的培养。美育的功能在于陶冶性情、开启智力、以美储善和以美塑形。在现代社会,美育还历史地担当起了重建人的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格境界和推动人

20、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任务。六月美育的实施重点:1.家庭美育。2.社会美育。3.学校美育。美育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人们在饱览自然景观、历史文物、艺术欣赏、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的活动中得到审美教育。一般说来,美育主要通过家庭美育、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三个方面来实现。学习小组分组名单第一组组长:吴彩霞学员:蒲爱民 李洪军 熊晔 陈新兴 张海潮第二组组长:王玉霞学员:麻红 李伟 丁幸婷 郑蕾等 第三组组长:安海维学员:李菲 郑福湘 冯娟丽 第四组组长:刘喜学员:董秀美 马玉华 朱慧敏 朱丽霞第五组组长:包海英学员:潘玉红 唐新春 张鸿芝 彭强梅第六组组长:黄秋辉学员:刘金芳 杜明 付国霞 杨晓玉 刘莉 王萍 高英 程向英陈梅 韩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