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3)_第1页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3)_第2页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3)_第3页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3)_第4页
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 (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一、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产业结构效应本文试图通过实证检验发展服务外包对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大小。1.数据及数据说明年份产业结构效应(IS)人均国内生产总值Y(元)人口总数N(万人)服务外包额(万元)OSS第二产业结构系数()第三产业结构系数()199771.53541.382642012362669636199870.82546.0836796124761110952199972.41050.0667159125786219420200076.92854.5227858126743294768200178.65459.98186221276273

2、81708200282.79063.8279398128453528264200390.66666.04410542129227912465200496.55867.6701233612998813554362005104.84470.4961405313075615069602006112.83874.2001616513144823575262007117.66182.4971952413212933022002008127.86786.8172269813280243451402009125.89298.747251251334744439500(1)IS表示产业结构系数,该数据来自黄秀

3、英.国际服务外包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9(4)。(2)Y表示当年价格计算的人均GDP数值,代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国内需求因素,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3)N表示每年末的人口总数,代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供给需求因素,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4)OSS表示服务外包额,代表净资本流入,由于该数据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方统计数据,考虑到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主要以信息技术外包(ITO)为主,因此采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出口数据代替服务外包数据,该数据来自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8。2.模型设计服务外包对第二产业结构效应回归分析服务外包对第三产业结构效应

4、回归分析3.模型估计与检验(麻烦保留每步具体检验过程)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2.变量的协整检验(或单整检验)3.变量的误差修正3.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检验法)4.最终回归方程(T检验,F检验)5.结论二、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技术进步效应本文试图通过实证检验发展服务外包对我国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程度的大小。1.数据及数据说明年份全要素生产率(FFP)人力资本存量(H)(万人)国内研发投入额(R)(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额(FDI)(亿美元)服务外包额(亿美元)OSS19974.13288.658.14452.570.8419982.56281.566.55454.6

5、31.3419992.84290.682.00403.192.6520003.83322.4108.21407.153.5620013.38314.1125.85468.784.6120023.99322.2155.56527.436.3820034.07328.4185.99535.0511.0220043.62348.1237.44606.3016.3720053.40381.5299.15603.2518.4020064.22413.2376.79630.2129.5820074.31454.4488.15747.6843.4520084.52496.7664.17923.9562.52

6、注:1.全要素生产率数据来自:陈宏伟,李桂芹,陈红.中国三次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比较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10(02):28-31。2.人力资本存量数据以全国科技活动人员总量代替,数据来自中国科技统计,3.国内研发投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与财政部共同发布的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4.外商直接投资数据来自商务部中国商务年鉴与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5.服务外包数据由于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方统计数据,考虑到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主要以信息技术外包(ITO)为主,因此采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出口数据代替服务外包数据,该数据来自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8。2.模型设计FFP表示全要

7、素生产率,衡量技术技术进步的变量H表示人力资本存量R表示国内研发投入FDI表示外商直接投资额OSS表示服务外包额3.模型估计与检验(麻烦保留每步具体检验过程)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ADF检验)2.变量的协整检验(或单整检验)3.变量的误差修正3.变量的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检验法)4.最终回归方程(T检验,F检验值)5.结论三、我国发展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本文试图通过实证检验发展服务外包对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影响的程度。1. 数据及数据说明年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L(万人)服务外包额OSS(亿元)第三产业职工平均工资W(元/人)第三产业的产出Y(亿元)1997183756.963686002698

8、8.119981867911.0952980830580.519991898721.94201099133873.420001956629.47681231938714.020012022838.17081416744361.620022109052.82641604449898.920032180991.24651575356004.7200423011135.54361807164561.3200523771150.69602091173432.9200624614235.75262411184721.4200724917330.220027903103879.6200825717434.

9、514032041120486.6注:(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服务外包数据由于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官方统计数据,考虑到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市场主要以信息技术外包(ITO)为主,因此采用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出口数据代替服务外包数据,该数据来自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08,原始数据以美元为单位,这里通过人民币与美元的实际汇率将其换算成人民币。(3)第三产业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没有直接列出,而是将第三产业细分成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等10多个子行业,本文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第三产业职工平均工资,原因是该行业职工平均工资处于整个第三产业工资水平的中间水平,具有较好的代表性。(4)第三产业的产出额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统计年鉴。2.模型设计L为第三产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