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和IEC_61865对比_第1页
我国《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和IEC_61865对比_第2页
我国《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和IEC_61865对比_第3页
我国《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和IEC_61865对比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中国标准和IEC标准对比我国对于架空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计算方法为GB/T 19185-2008 交流线路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方法,IEC标准为IEC-61815 IEC61472 带电作业,电压范围72.5kV至800kV的交流系统的最小安全距离计算方法1. 我国计算方法1.1作业位置的统计过电压U2%a) 相地 U2%=keUm (kV).(1)b) 相相 U2%=kpUm (kV).(2)1.2 绝缘间隙的统计耐受电压U90%U90%=ks U2% (kV)(3)1.3最小电气安全距离 Du Du=2.17eU90%1080kt-1 (m).(4)1.3 最小安

2、全距离 D D= Du + De (m) (5)1.4 最小组合间隙 S S=kf Du + F (m) (6)其中n 统计过电压U2%发生概率为2%的过电压n 90%统计耐受电压U90%绝缘呈现90%概率耐受的冲击电压峰值n 最小电气安全距离Du 能够保证作业间隙呈现90%概率冲击耐受的最小间隙距离n 人体活动范围De人体处于作业间隙的部分在间隙轴线上的投影长度n 最小安全距离D作业间隙距离的最小允许值,由最小电气安全距离与人体活动范围组成n 中间电位导体占位长度F作业间隙中处于中间电位的导体在间隙轴线上的投影长度n 最小组合间隙S作业间隙中出现中间电位导体时,该导体占位长度、该导体距等电位

3、间隙距离以及该导体距电位间隙距离之和的最小允许值n 相地2%统计过电压倍数ke发生概率为2%的相地过电压倍数n 相间2%统计过电压倍数kp发生概率为2%的相间过电压倍数n 统计安全系数ks 带电作业安全距离计算中的统计安全系数n 综合系数kt 综合表征各种影响间隙绝缘强度因素的系数n 标准偏差系数kd操作冲击放电标准偏差系数n 间隙系数kg表征间隙结构对绝缘强度影响的系数n 海拔修正系数ka被征海拔高度对绝缘强度影响的系数n 中间电位导体对间隙放电特征影响的系数kf表征中间电位导体对间隙放电特征影响的系数1.5 系数的计算及取值1.5.1 人体活动范围DE人体活动范围DE,由作业人员体型、作业

4、姿态、间隙形状等因素决定,其参考取值范围为0.2m1.0m。1.5.2 中间电位导体占位长度F中间电位的导体包括处于作业间隙的人员、工具中的金属部分等。中间电位导体占位长度F的取值由工作人员的体型与姿势、工具形式、等电位进入方法等因素决定,其参考取值范围为0.2m1.0m。1.5.3 统计安全系数ks表征计算结果中保留的安全裕度。其参考取值为1.11.5.4 中间电位导体影响系数kf 表征中间电位导体对间隙放电特性影响,其参考取值范围为1.01.21.5.4 间隙系数kg1.5.5 电极的形状和尺寸对间隙的电器强度有明显的影响。在正极性操作冲击电压下,棒板结构的放电电压最低,其间隙系数为1.0

5、 。对其他不同的电极结构,可用不同间隙系数来表征其对电气强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相地间隙kg=1.01.2,相间间隙kg=1.45 。 另外可通过真型试验求出不同电极结构下的间隙系数。1.5.6 标准偏差系数kdkd=(1-1.28d) ······························&

6、#183;·(7) 式中:d=5%; kd=0.9361.6 环境的影响1.6.1 风力大于5级或10m/s以上时,一般不宜进行带电作业。1.6.2 遇雷、雨、雪、雾天气,不得进行带电作业。1.7 计算举例取kg=1.129, kd=0.936, ks=1.1, kf=1.07, DE=0.5,F=0.5,在海拔高度为1000m时,求得不同电压系统的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与组合间隙计算值,分别见表1中。表1 安全距离与组合间隙的计算值额定电压/ kV最高运行电压/ kVU2%统计过电压倍数最小电气安全距离Du/m最小安全距离 D/ m 最小组合间隙 S /m1101213.00.81.

7、31.363.30.91.41.463.51.01.51.572202422.61.522.022.132.81.652.152.273.01.802.32.433303632.22.12.62.752.52.42.93.072.72.63.13.285005501.82.83.33.52.03.23.73.927508001.74.34.85.101.84.85.35.642. IEC标准交流架空线路带电间隙计算方法2.1 IEC标准名称: IEC-61865 (2001) Overhead lines- Calculation of the electrical component of

8、distance between live parts and obstacles- method of calculation2.2 IEC标准主要规定:2.2.1 过电压分级:l 暂态过电压l 慢前波过电压l 快前波过电压2.2.1.1暂态过电压的引起是由于大的电容元件(线路,串联补偿线路)和感应元件(变压器)有非线性的磁感应特性在他们被接通时或者在系统发生甩负荷时。2.2.1.2 慢前波过电压是一个统计分布电压,它可以近似于正态高斯分布函数。慢前波过电压的频率取决于开关动作和故障后自动重合闸装置。慢前波过电压的持续时间从10到几千微秒,尾端持续时间在同一个数量级,他们本质上是摆动的,他们

9、通常来自以下情况:- 线路合闸和重合闸- 故障和故障切除- 甩负荷- 电容开关或感应电流- 架空线路雷击典型的电压波形是标准的操作冲击(峰值250us,半峰值2500us)。代表辐值考虑成过电压的实时峰值。在某些系统中,过电压伴随长波发生,代表的辐值可能考虑为来至前波持续时间时候的绝缘强度的影响。(IEC 60071-2 绝缘配合应用导则)2.2.1.3 快前波过电压主要源于雷击和发生雷击的频率(落雷密度或雷暴日)由于我国的规程规定:遇雷、雨、雪、雾天气,不得进行带电作业。所以我国规定相当于只用计算在操作过电压(慢前波过电压)下的带电作业安全距离。所以一下计算只针对IEC标准中慢前波过电压部分

10、进行计算对比。2.2.2 慢波过电压放电概率表2.慢前波放电概率近似值Ks概率 Rs1.01×10-21.071×10-31.131×10-41.21×10-5考虑安全因素,Ra的值不能大于10-7。 RS=RSDel=Ra(n Tocc kmN) .(8)l 减轻因素Km在实际中,概率由于km而进一步减小,对于各种类型的快前波过电压km推荐取1.0,对于慢前波,km应该更小,因为:- 大约一半的慢前波过电压是正极的,对于几何上决定Del更加不严重。- U2计算是基于系统最高电压Us,Us本身的统计变量不代入这个程序中。- 实际的慢前波峰点电压的峰值通常

11、小于临界峰值,这个峰值是基于空气间隙放电方程的值。综合以上原因,减小因素可以减小3倍放电概率,km=0.33l Tocc 在电气距离之内的时间,假设Tocc=1h;l N 年小时数,取8760h;l n 开关每年操作次数,假设n=20次/年;l ka 大气压修正系数,参考IEC60060-1;l kg气隙因素,对于对外伸展的个体,kg=1.4, 对于顶部是平面的个体,kg=1.2;2.3 计算举例假设系统最高运行电压330kV, 线路海拔0米,气温20°C,湿度11g.m-3,ka=1对于计算重合闸操作过电压km=0.4,对于计算雷击过电压和暂态过电压 km=1.0每年假设20次操作

12、开关(nSF=20)2%概率的过电压为:u2=2.5 P.U. (2.5×330×23=673.6kV)每年1次重合闸(nSFR=1)下的2%概率过电压为:u2=2.8 P.U. (2.8×330×23=754.4kV)RS=RSDel=Ra(n Tocc kmN)RsDel=10-720×1×18760=4.38×10-5查表2 得KS=1.2U90=ks×U2=1.2×673.6=808 kVU50=U90(1-1.3×0.05)=864 kVDel=2.17expU501080KgSF Ka-1当kg=1.2时 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