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第32次农作物品种审定公告作者:来源: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时间:2009-07-02(第6号)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于2009年6月16日召开了第三十二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60个品种,现予以公告。附件:1.广东省第三十二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2.广东省第三十二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简介二九年七月一日附件1:广东省第三十二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目录作物种类品种名称试验用名品种来源审定编号选育单位(个人)水稻七花占三七早/粳籼材料922/银花占粤审稻2009026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泰源占7号胜泰1号/丰丝占粤审稻2009027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
2、所粳丝粘1号矮秀占/粳稻253/野丝占粤审稻2009028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双银占固优占/银晶软占/银晶软占粤审稻2009029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美雅占美丝占/OR-11/富清占/丰丝占粤审稻200903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五山丝苗茉莉丝苗/五山油占粤审稻200903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粤综占粤秀占/丰丝占11粤审稻200903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标1号华粳籼74的双片段聚合系粤审稻2009033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化感稻3号美A/PI312777/华恢354粤审稻2009034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天优9918天丰A/广恢9918粤审稻2009035广
3、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天优615天丰A/广恢615粤审稻2009036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荣优368荣丰A/广恢368粤审稻2009037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金稻优368金稻13A/广恢368粤审稻2009038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振优368振丰A/广恢368粤审稻2009039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宏优381宏A/R381粤审稻2009040湛江神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宜优673宜香1A/福恢673粤审稻200904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优9786深97A/R8086粤审稻2009042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优9736深97A/R136粤审稻2009043清华大学
4、深圳研究生院深优97125深97A/R8125粤审稻2009044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Y两优101Y58S/R101粤审稻2009045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水稻农两优云三农1S/茂恢云三粤审稻2009046广东华茂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正优283正A/R283粤审稻2009047广西南宁中正种业有限公司玉米农甜88L781/L121粤审玉2009006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脆珍甜脆珍台选-18/泰选-99粤审玉2009007东阳市各邦种子商行大金甜T3-60长/NS-520粤审玉2009008广州市兴田种子有限公司金珍甜3号金珍3号金2013/珍9405粤审玉2009009广州
5、农宝种子有限公司台珍H080/H066粤审玉2009010广西金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华金甜1号9609-2/U108粤审玉2009011叶绍文、许奕进、朱霞、黄根培华金甜2号HZ-9/JB-8粤审玉2009012叶绍文、许奕进、欧阳主才、覃剑秋、龙镇河、朱霞美珍甜1号美珍WXT03-28/WXT03-52粤审玉2009013广州市越秀区伟兴种子店金茂甜6号金茂6号T10/D20粤审玉2009014江门市种业有限公司正甜68自选粤科06-3/UST粤审玉2009015广东省农科集团良种苗木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花糯4号ZN16-1-1/YZ22-1-8粤审玉2009016广州市农业科学
6、研究所粤彩糯1号N51-106/N61-36粤审玉2009017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美玉糯5号HE916/980nct粤审玉20090018海南绿川种苗有限公司小麦华糯1号华南T2003/TN-1/建阳13号粤审麦2009001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花生湛红2号(湛油30/翁源竹丝)F5/CS41粤审油2009003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普薯28普薯04-28普薯24/香种粤审薯2009003普宁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薯155广薯69/红萨摩·揭薯16号·广薯2K-30·广薯88-70等10个父本群体粤审薯2009004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蔬菜丰冠节瓜南海390
7、2/石井0902粤审菜2009005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惠宝紫红茄从惠州市横沥镇农家茄子品种中选出的优系粤审菜2009006惠州市惠城区菜篮子工程科学技术研究所、惠州市惠城区菜篮子工程办公室蔬菜农夫长茄蕉岭粗长系/台浙线茄系粤审菜2009007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庆丰紫红茄长石选/台选6粤审菜2009008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辣优15号辣椒贵阳073/自交系30粤审菜2009009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汇丰二号辣椒W2280/W2102粤审菜2009010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果树白粉梅从普宁市高埔镇龙堀村的果梅农家品种中选出的优系粤审果200901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
8、究所、普宁市水果蔬菜局软枝大粒梅从普宁市高埔镇龙堀村的青竹梅群体中选出的优株粤审果2009013普宁市水果蔬菜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粤引佳伶枇杷2002年从西班牙瓦伦西亚引进粤审果2009014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粤引马可枇杷2002年从西班牙瓦伦西亚引进粤审果2009015广州市果树科学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引进)粤引可口葡萄柚可口柚2001年从浙江省柑桔研究所引进的美国优良葡萄柚品种粤审果2009016梅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平远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粤选脐橙奈92脐橙从中国柑桔研究所引进的
9、奈维林娜脐橙后代中选育出的优良株系粤审果2009017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连州市水果技术推广总站汕优蕉柑从潮阳区西胪镇东潮村果园台湾蕉柑中选出的优良品系粤审果2009018汕头市果树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四季菠萝蜜从泰国黄肉菠萝蜜实生选育而成粤审果2009019广东省高州市华丰无公害果场、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茂名市水果学会、茂名市老区建设促进会、高州市良种繁育场花卉红日蝴蝶兰台糖火鸟/金尚美人粤审花200900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红钻石蝴蝶兰台糖火鸟/太阳王子粤审花20090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红绒蝴蝶兰兄弟草莓优选株S1/兄弟草莓优选株S2粤审花20
10、0900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花卉麒麟火焰兰云南火焰兰/豹斑火焰兰粤审花2009004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彩霞红掌托金/科罗拉多粤审花2009005广州市花卉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旭日红掌粉冠军/飞塔粤审花2009006广州市花卉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茶树凤凰八仙单丛茶从凤凰水仙群体中经无性系单株选育粤审茶2009001潮安县凤凰镇政府、潮州市农业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附件2:广东省第三十二次农作物品种审定会议审定通过品种简介1.七花占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26选育单位: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三七早/粳籼材料922/银花占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
11、育期107110天,比优优122迟熟35天。株型中集,叶色浓,叶姿挺直,抽穗整齐,有效穗较少,穗大粒多,熟色好,抗倒力强。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科高96.0101.0厘米,穗长20.621.3厘米,亩有效穗18.020.0万,每穗总粒数163.0175.3粒,结实率81.9%82.4%,千粒重17.918.0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73.3%,垩白粒率30%,垩白度5%,直链淀粉17.2%,胶稠度55毫米,食味品质分81分。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92.59%、82.35%、90.67%,病圃鉴定穗瘟5级,叶瘟2.33
12、级;感白叶枯病(7级);田间自然条件下,龙川试点2007年表现感穗颈瘟,2008年表现感叶瘟、重感穗颈瘟。产量表现:2007年、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31.99公斤和423.12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2分别增产2.16%和4.27%,增产均不显著。20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3.17公斤,比优优122增产4.92%。日产量3.953.96公斤。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常发区不宜种植。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七花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比优优122迟熟35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感白叶枯病,耐寒
13、性中。适宜我省各地晚造和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白叶枯病常发区不宜种植。2.泰源占7号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27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胜泰1号/丰丝占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9111天,比粳籼89早熟3天。株型中集,叶姿挺直,长势繁茂,抽穗整齐,熟色中,抗倒力中强。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开花期均为中。科高98.6100.7厘米,穗长22.123.1厘米,亩有效穗20.221.9万,每穗总粒数127.1132.8粒,结实率76.8%81.7%,千粒重21.622.4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主要理化指
14、标:整精米率71.4%,垩白粒率16%,垩白度3%,直链淀粉19%,胶稠度63毫米,食味品质分80分。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67.6%、96.3%、81.5%,病圃鉴定穗瘟4.3级,叶瘟3.7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田间自然条件下,2007年龙川试点表现中感穗颈瘟,罗定试点中感白叶枯病,2008年罗定试点重感白叶枯病。产量表现:2007年、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30.37公斤和422.69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0.34%和5.7%,增产均不显著。20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4.13公斤,比粳籼89增产6.99%。日产量3.88公斤。栽培技
15、术要点:早造种子作翻秋种植,选用完全成熟饱满而且完全晒干后的种子播种,以避免休眠性影响发芽率;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泰源占7号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3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3.粳丝粘1号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28选育单位: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品种来源:矮秀占/粳稻253/野丝占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6108天,比优优122迟熟4天。株型中集,叶姿挺直,长势繁茂,抽穗整齐,结实率较高
16、,熟色好,抗倒力中强。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开花期均为中弱。科高94.299.5厘米,穗长20.221.0厘米,亩有效穗21.322.9万,每穗总粒数119.7122.0粒,结实率80.0%87.1%,千粒重20.5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1级、省标优质1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71.7%,垩白粒率3%,垩白度0.3%,直链淀粉17.6%,胶稠度75毫米,食味品质分90分。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66.67%、64.71%、66.67%,病圃鉴定穗瘟7级,叶瘟6.33级;抗白叶枯病(1级);田间自然条件下,2007年阳江试点表现中感穗颈瘟,2008年龙川试点感穗颈瘟和叶瘟,罗定
17、和雷州试点中感白叶枯病,雷州试点重感纹枯病。产量表现:2007年晚造初试,平均亩产437.28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3.41%,增产不显著;2008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393.60公斤,比优优122减产3.00%,减产不显著。20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3.27公斤,比优优122增产4.94%。日产量3.724.06公斤。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历史病区不宜种植。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粳丝粘1号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比优优122迟熟4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1级、省标优质1级,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弱。适宜我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
18、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历史病区不宜种植。4.双银占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29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固优占/银晶软占/银晶软占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4107天,与优优122相当。株型中集,叶姿挺直,长势繁茂,抽穗整齐,结实率高,着粒较疏,熟色好,抗倒力强。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开花期为中弱。科高102.8104.5厘米,穗长22.322.4厘米,亩有效穗19.920.6万,每穗总粒数130.6134.8粒,结实率86.3%88.1%,千粒重19.819.9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主要理化指标:整
19、精米率72%,垩白粒率28%,垩白度4%,直链淀粉17.6%,胶稠度80毫米,食味品质分82分。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57.41%、76.47%、62.67%,病圃鉴定穗瘟7级,叶瘟3.67级;抗白叶枯病(1级);田间自然条件下,2007年龙川试点表现中感穗颈瘟。产量表现:2007年、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29.36公斤和427.88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2分别增产1.54%和5.45%,增产均不显著。20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6.88公斤,比对照种增产8.4%。日产量4.024.13公斤。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历史病区不宜种植。
20、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双银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与优优122相当。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弱。适宜我省中南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历史病区不宜种植。5.美雅占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30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美丝占/OR-11/富清占/丰丝占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8110天,比优优122迟熟36天。株型中集,茎杆粗壮,叶色淡,长势繁茂,抽穗整齐,着粒密,熟色好,抗倒力中弱。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科高102.51
21、06.8厘米,穗长20.4厘米,亩有效穗20.021.0万,每穗总粒数137.4142.0粒,结实率71.6%76.2%,千粒重20.720.9克。米质鉴定为省标优质3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70.9%,垩白粒率24%,垩白度6.2%,直链淀粉16.9%,胶稠度55毫米,食味品质分80分。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90.74%、82.35%、89.33%,病圃鉴定穗瘟2.33级,叶瘟3.33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产量表现:2007年晚造初试,平均亩产422.34公斤,比对照种优优122减产0.12%,减产不显著;2008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412.11公斤,比优优122增产
22、1.56%,增产不显著。20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02.23公斤,比比对照种优优122增产2.14%。日产量3.83公斤。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倒伏。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美雅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比优优122迟熟36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鉴定为省标优质3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各地晚造和粤北以外稻作区早造种植。6.五山丝苗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31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茉莉丝苗/五山油占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9114天,比粳籼89早熟3天。株型中集,叶色浓,叶姿挺直,抽穗整齐,成穗率高,熟色好,抗倒力
23、中强。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开花期为中强。科高99.1101.5厘米,穗长21.722.5厘米,亩有效穗20.921.3万,每穗总粒数143.6149.5粒,结实率77.0%80.9%,千粒重20.220.6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72.2%,垩白粒率20%,垩白度2.8%,直链淀粉19.9%,胶稠度73毫米,食味品质分80分。高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均为100%,病圃鉴定穗瘟11.67级,叶瘟1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田间自然条件下,2008年雷州试点表现重感纹枯病。产量表现:2007年晚造初试,平均亩产459.65公斤,比对照种粳籼
24、89增产8.70%,增产不显著;2008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456.56公斤,增产14.17%,增产极显著。20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7.24公斤,比粳籼89增产14.92%。日产量4.034.17公斤。栽培技术要点: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早造用复合肥轻施中期肥。省品审会审定意见:五山丝苗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3天。丰产性较好,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高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7.粤综占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32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粤秀占/丰丝占11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
25、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1107天,比粳籼89早熟35天。株型集,叶色浓,长势繁茂,抽穗整齐,粒型较大,熟色中,抗倒力中强。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科高102.2102.7厘米,穗长22.422.5厘米,亩有效穗18.519.3万,每穗总粒数137.4141.7粒,结实率79.0%81.8%,千粒重22.322.8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71.8%,垩白粒率8%,垩白度1.3%,直链淀粉16.2%,胶稠度67毫米,食味品质分80分。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96.3%、100%、97.33%,病圃鉴定穗瘟3级,叶瘟1.33级
26、;中抗白叶枯病(3级);田间自然条件下,2007年罗定试点表现重感纹枯病,2008年罗定、高州试点中感白叶枯病,雷州试点感白叶枯病。产量表现:2007年、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51.88公斤和425.18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5.35%和6.32%,增产均不显著。20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3.64公斤,比粳籼89增产8.99%。日产量3.984.06公斤。栽培技术要点:在地力高和台风雨较多的地方要增施钾肥。省品审会审定意见:粤综占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35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抗稻瘟病,中抗白叶枯
27、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8.华标1号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33选育单位: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品种来源:华粳籼74的双片段聚合系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3114天,与粳籼89相当。株型中集,叶姿挺直,长势繁茂,抽穗整齐,谷粒有芒,熟色好,抗倒力中强。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科高98.7102.5厘米,穗长20.320.5厘米,亩有效穗18.5万,每穗总粒数130.7138.7粒,结实率81.2%82.0%,千粒重22.422.5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70.5%,垩白粒率12%,
28、垩白度3%,直链淀粉17.3%,胶稠度65毫米,食味品质分82分。中感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87.04%、76.47%、84%,病圃鉴定穗瘟7.67级,叶瘟3.33级;抗白叶枯病(1级);田间自然条件下,龙川试点2007年表现中感穗颈瘟,2008年表现中感穗颈瘟和叶瘟。产量表现:2007年晚造初试,平均亩产407.64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减产3.60%,减产不显著;2008年晚造复试,平均亩产402.15公斤,比粳籼89增产0.56%,增产不显著。20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7.72公斤,比粳籼89增产4.99%。日产量3.563.57公斤。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
29、。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华标1号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与粳籼89相当。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2级、省标优质2级,中感稻瘟病,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9.化感稻3号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34选育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品种来源:美A/PI312777/华恢354特征特性: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8110天,比粳籼89早熟4天。株型中集,叶姿挺直,长势繁茂,分蘖力中等,有效穗较少,抽穗整齐,穗大粒多,熟色中,抗倒力中强。耐寒性模拟鉴定孕穗期、开花期均为中。具有抑制稗草的特性。科高103.1105.5厘米
30、,穗长23.925.3厘米,亩有效穗16.917.0万,每穗总粒数179.7184.6粒,结实率76.4%81.5%,千粒重17.618.0克。米质未达优质标准,主要理化指标:整精米率70.4%71.5%,垩白粒率30%34%,垩白度6.8%14.6%,直链淀粉24.6%27%,胶稠度4047毫米,食味品质分7072分。中抗稻瘟病,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为88.89%、88.24%、88%,病圃鉴定穗瘟5级,叶瘟2.67级;中抗白叶枯病(3级);田间自然条件下,2007年罗定试点重感白叶枯病,2008年龙川试点表现感穗颈瘟,雷州试点表现感白叶枯病,罗定、高州试点表现中感白叶枯病。产量表现
31、:2007年、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15.33公斤和386.42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减产3.17%和3.37%,减产均不显著。2008年晚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96.54公斤,比对照种增产0.03%。日产量3.783.58公斤。栽培技术要点:注意施足前期肥,够苗后多露轻晒,控好高峰苗数,创造条件适施中期肥,以发挥其大穗优势;注意防治稻瘟病。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化感稻3号为感温型常规稻品种。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4天。产量与对照种相当,米质未达国标、省标优质标准,中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具有抑制稗草的特性。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
32、病。10.天优9918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35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天丰A/广恢9918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06109天,比粳籼89早熟35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抗倒力中,剑叶短直,穗大粒多,着粒密。耐寒性模拟鉴定结果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科高98.999.6厘米,穗长21.521.7厘米,每穗总粒数150160粒,结实率80.6%80.9%,千粒重22.623.5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66.4%66.2%,垩白粒率16%48%,垩白度4.3%26.0%,直链淀粉20.7%21.3%,胶稠度6370
33、毫米,长宽比3.03.2,食味品质分7881。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3.8%,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3.2%和97.1%,田间监测表现高抗叶瘟、中抗穗瘟;中感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分别表现中感和感。产量表现:2007、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7.6公斤和471.8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6.07%和11.23%,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43.6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5.47%。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制种技术要点:播差期安排,在海南省三亚春季制种,父本比母本早播17±2天;在省内秋制
34、,父本比母本早播2±2天。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天优991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35天。丰产性突出,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11.天优615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36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天丰A/广恢615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1112天,比优优122迟熟23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成穗率较高,穗大粒多,抗倒力中强。耐寒性模拟鉴定结果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强。科高94.8101.6厘米,
35、穗长20.121.1厘米,每穗总粒数140152粒,结实率80.8%86.6%,千粒重24.625.9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69.0%69.3%,垩白粒率26%70%,垩白度5.0%26%,直链淀粉20.7%23.2%,胶稠度6170毫米,长宽比3.13.3,食味品质分7881。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9.1%,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0.5%和85.7%,田间监测表现抗叶瘟、中感穗瘟;中抗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分别表现中感和中抗。产量表现:2007、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80.9公斤和488.6公斤,分别比对照组合优优122增产
36、5.87%和减产0.98%,增、减产均未达显著水平。2008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3.5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122增产9.09%。栽培技术要点:该组合有效穗数稍少,要注意培育壮苗,合理密植,基本苗以57万苗为宜;注意防治稻瘟病。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春制,母本比父本早播7天左右,父本可分两期,间隔以45天为宜。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天优615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优优122迟熟23天。产量与对照组合相当,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中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强。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12.荣优368审定编号:粤
37、审稻2009037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荣丰A/广恢368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平均全生育期112天,比优优122迟熟24天。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有效穗较多,剑叶较长,抗倒力中强,穗大粒多,着粒密。耐寒性模拟鉴定结果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科高95.2103.2厘米,穗长20.821.2厘米,每穗总粒数155158粒,结实率75.7%79.2%,千粒重24.725.2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67.5%69.8%,垩白粒率13%42%,垩白度4.2%17.1%,直链淀粉20.0%23.3%,胶稠度6273毫米,长宽比2.93.2
38、,食味品质分7981。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46.1%,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27.0%和74.3%,田间监测表现中抗叶瘟、高感穗瘟;中感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均表现中感。产量表现:2007、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13.4公斤和504.4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122分别增产8.13%和2.21%,2007年增产极显著,2008年增产不显著,两年产量名列同组第二、第三位。2008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8.7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122增产5.53%。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省三亚春季制种,父本比母本早播30±2天;
39、在省内秋制,父本比母本早播18±2天。省品审会审定意见:荣优368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优优122迟熟24天。丰产性较好,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历史病区不宜种植。13.金稻优368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38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金稻13A/广恢368特征特性: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15119天,比博优998迟熟34天。植株较高,株型中集,剑叶较长,分蘖力中,抗倒力中强,穗大粒多,着粒密。耐寒性模拟鉴
40、定结果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科高110.8112.4厘米,穗长22.823.7厘米,每穗总粒数176184粒,结实率80.9%83.4%,千粒重21.822.4克。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整精米率72.3%72.5%,垩白粒率32%62%,垩白度15.5%15.7%,直链淀粉22.0%23.8%,胶稠度5773毫米,长宽比3.03.1,食味品质分7377。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52.3%,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37.8%和68.9%,田间监测表现中抗叶瘟、感穗瘟;中感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分别表现中感和感。产量表现:2007、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97.7公斤和48
41、5.8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998分别增产5.17%和5.83%,增产均达显著水平,两年其产量均名列同组第一。2008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3.9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998增产2.14%。栽培技术要点: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春制,父本比母本早播25天左右。省品审会审定意见:金稻优368为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博优998迟熟34天。丰产性好,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晚造种植,栽培上要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稻瘟病历史病区不宜种植。14.振优368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39选育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
42、究所品种来源:振丰A/广恢368特征特性: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17119天,比博优122迟熟45天。分蘖力中等,株型中集,剑叶较宽,穗大粒多,着粒较密,抗倒力强。耐寒性模拟鉴定结果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科高92.1103.5厘米,穗长21.221.5厘米,每穗总粒数148156粒,结实率81.7%82.7%,千粒重22.523.9克。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和省标优质3级,整精米率69.0%71.2%,垩白粒率18%19%,垩白度3.4%7.2%,直链淀粉23.3%,胶稠度58毫米,长宽比2.62.8,食味品质分7680。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63.3%,对中B群、中C群的抗
43、性频率分别为43.1%和77.8%,田间监测结果多数点稻瘟病发生轻,个别点发生中等;中感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均表现中感,田间白叶枯病发生轻。产量表现:2004、2005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7.0公斤和420.9公斤,比对照组合博优122分别增产5.74%和0.59%,增产均不显著;2006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4公斤。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春制,父本比母本早播25天左右。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振优368为弱感光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博优122迟熟45天。产量与对照组合相当,晚造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3级
44、,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中南稻作区和西南稻作区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叶枯病。15.宏优381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40选育单位:湛江神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宏A/R381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127128天,与粤香占相同。植株较高,株型中集,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抗倒力中弱。耐寒性模拟鉴定结果孕穗期为中,开花期为中强。科高109.5114.5厘米,穗长21.821.9厘米,每穗总粒数137139粒,结实率78.9%79.5%,千粒重23.223.4克。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整精米率60.6%62.2%,垩白粒率38%43%,垩白度14
45、.6%25.3%,直链淀粉23.6%,胶稠度5354毫米,长宽比2.93.0,食味品质分7072。中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71.8%,对中C群、中B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4.0%和42.1%,田间监测表现抗叶瘟、中抗穗瘟;中感白叶枯病,对C4菌群、C5菌群均表现中感。产量表现:2007、2008年早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59.9公斤和423.5公斤,分别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12.64%和4.63%,2007年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8年增产未达显著水平。2008年早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7.6公斤,比对照种粤香占增产2.27%。栽培技术要点:双株植,适当密植,亩插足810万基本苗,
46、抛秧的每亩要多抛1012盘秧;注意防治稻瘟病。制种技术要点:在海南冬春季制种,母本与第一期父本的叶差为6.5叶,时差为28天。在本省秋制,母本与第一期父本时差为23天,叶差为5.5叶;宏A分蘖力弱,最好采用抛秧。插秧的要育好壮秧,小苗(4叶一心)即插秧,双株或多株植。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宏优381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早造全生育期与粤香占相同。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标准,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16.宜优673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41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申请审定单位:广东田联种业有限公司品种来源:宜
47、香1A/福恢673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10113天,比粳籼89早熟13天。植株高大,株型中集,叶较宽、长,分蘖力中,抗倒力中弱。耐寒性模拟鉴定结果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科高117.7121.4厘米,穗长25.826.3厘米,每穗总粒数128137粒,结实率77.1%77.6%,千粒重30.430.6克。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整精米率62.4%63.4%,垩白粒率33%62%,垩白度14.7%32.9%,直链淀粉15.0%15.8%,胶稠度8390毫米,长宽比3.1,食味品质分7879。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4.5%,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9.2%和97.1
48、%,田间监测表现高抗叶瘟和穗瘟;中感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均表现中感。产量表现:2007、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59.8公斤和456.7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3.07%和7.63%,2007年增产不显著,2008年增产显著。2008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8.2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4.18%。栽培技术要点:注意防倒伏。制种技术要点:在福建沙县中稻制种父本安排在5月上旬播种,期父本播后57天播期父本,母本与期父本时差35天,父母本行比以2:1214为宜;宜香1A对“九二”较敏感,一般在抽穗40%左右时亩施“九二”10克即可。省品审会审定意见:宜优6
49、73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13天。丰产性较好,米质未达优质标准,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倒伏。17.深优9786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42选育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品种来源:深97A/R8086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09110天,与优优122相近。株型中集,剑叶较长,分蘖力和抗倒力均为中强。耐寒性模拟鉴定结果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科高99.7110.3厘米,穗长22.824.7厘米,每穗总粒数138152粒,结实率82.1%83.0%,千粒重25.125.6克。米质未达优质
50、标准,整精米率67.9%73.2%,垩白粒率48%54%,垩白度13.2%17.2%,直链淀粉13.6%15.5%,胶稠度76毫米,长宽比2.9,食味品质分8081。高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9.2%,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8.6%和100%,田间监测表现高抗叶瘟和穗瘟;中感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分别表现感和中感。产量表现:2007、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78.1公斤和499.7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122分别增产5.26%和1.25%,增产均未达显著水平。2008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3.4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122增产4.26%。栽培技术要点:
51、适当密植,宜插双株,亩插810万基本苗。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2:1618为宜。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深优9786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与优优122相近。产量与对照组合相当,米质未达优质标准,高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省粤北稻作区和中北稻作区早、晚造种植。18.深优9736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43选育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品种来源:深97A/R136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09112天,比粳籼89早熟24天。株型中集,剑叶较宽、长,分蘖力中,抗倒力中弱。耐寒性模拟鉴定结果孕穗期和开花期均为中弱。科高108.5109.9厘米,穗长26.
52、126.7厘米,每穗总粒数138151粒,结实率76.7%78.9%,千粒重27.4克。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整精米率66.7%69.1%,垩白粒率52%67%,垩白度20.9%32.8%,直链淀粉15.1%,胶稠度78毫米,长宽比2.93.0,食味品质分7678。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97.7%,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95.9%和100%,田间监测表现高抗叶瘟、抗穗瘟;中感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均表现中感。产量表现:2007、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60.5公斤和462.5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分别增产4.47%和9.04%,增产均达显著水平。2008年晚造参加省
5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36.6公斤,比对照种粳籼89增产3.80%。栽培技术要点:适当密植,宜插双株,亩插810万基本苗;注意防倒伏。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2:1618为宜。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深优9736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比粳籼89早熟24天。丰产性好,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弱。适宜我省中南稻作区和西南稻作区的平原地区早、晚造种植,栽培上要注意防倒伏。19.深优97125审定编号:粤审稻2009044选育单位: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品种来源:深97A/R8125特征特性: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108110天,与优
54、优122相同。株型中集,分蘖力和抗倒力均为中强,穗大粒多,着粒密。耐寒性模拟鉴定结果孕穗期为中强,开花期为中。科高100.4105.8厘米,穗长23.223.4厘米,每穗总粒数142160粒,结实率77.7%78.1%,千粒重24.426.3克。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整精米率69.5%70.2%,垩白粒率37%46%,垩白度12.7%12.9%,直链淀粉13.0%16.2%,胶稠度8586毫米,长宽比2.93.1,食味品质分7982。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频率86.7%,对中B群、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1.1%和94.3%,田间监测表现高抗叶瘟和穗瘟;中感白叶枯病,对C4、C5菌群分别表现中感和中抗。产量表现:2007、2008年晚造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453.8公斤和488.4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122分别减产0.10%和1.03%,减产均不显著。2008年晚造参加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16.2公斤,比对照组合优优122增产0.12%。栽培技术要点:适当密植,宜插双株,亩插810万基本苗。制种技术要点:父母本行比2:1618为宜。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深优97125为感温型三系杂交稻组合。晚造全生育期与优优122相同。产量与对照组合相当,米质未达优质标准,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适宜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打架协商赔偿协议书
- 景区土方施工协议书
- 树苗征地补偿协议书
- 旧房房屋转让协议书
- 洗浴入伙合同协议书
- 模特签约合同协议书
- 毁坏田林赔偿协议书
- 手机供货销售协议书
- 果树毁坏补偿协议书
- 楼房水电安装协议书
- 新疆理工学院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7名行政教辅人员【共500题含答案解析】模拟检测试卷
- 初中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作文训练之细节描写》PPT
- 2023年湖北省武汉第二中学高考英语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 增值税转型改革及增值税条例课件
-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西藏男孩丁真 课件
- 挖掘机司机技能理论考试题库大全(600题版)
- 穿支动脉梗死的病因和机制课件
- 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循证证据
- 布草间管理制度(3篇)
- 高校电子课件:产业经济学(第五版)
- 法商小课堂传承保险法商课婚姻保险法商课32张幻灯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