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的教学设计3_第1页
《采薇》的教学设计3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采薇的教学设计3采薇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了解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采薇是如何体现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学习重点:.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 及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学习难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导入诗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诗经是什么吗?有 没有同学愿意说说你所知道的 诗经 ?可以结合资料和初 中的知识说一说。二、字词点击.录音范读,疏通词句。.学生朗读,纠正字词。岁亦莫止:“莫”,同“暮”。玁

2、猊: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载饥载渴:又饥又渴。王事靡盬:没有止尽。彼路斯何:“路”,通“辂”。四牡骤骤:马强壮的样子。小人所腓:隐蔽,掩护。象弭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我行不来:慰问。雨雪霏霏:下雪。三、集体朗读,思 考讨论。我们初中学过关雎和兼葭,知道“参差荇菜”、“兼葭苍苍”都是起兴的作用,那么本诗的起兴之词是哪个 词呢?在本诗中又是如何由“此物”兴“彼物”呢?此物是 什么?彼物又是什么呢?以采薇起兴,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 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邙日”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 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

3、长。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 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i i 为了猃猊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猊之故”。iiii 戍期未定,又有谁替他们带回家信?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iiiiii 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战事频繁,连年奔波,戍期未定,乡音阻隔,在这样情 况下戍卒的士气如何?有中途逃跑的吗?阵容又如何呢? 4 4、5 5 两章在描写车马服饰之盛,武器装备时,流露了什么样 的情感?周家军队军威盛大,纪律严正,卒伍精强,日日加强戒 备。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 均的怨恨情绪。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

4、语 气间已带讥讽之意。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 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不是这样的 呢?为什么?i i 长久的戍边生活iiii 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i i 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四、脉络梳理五、末章品读“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晋人 谢玄把这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 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 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 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那 么这四句诗是怎样的抒发主人翁的感情的呢?01 1 本诗借景抒情。诗含着两个画面,一是

5、春天里微风 吹拂柳枝依依惜别的画面,一是寒冬季节雨雪纷飞的画面。 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 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 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以景写情,情景交 融,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 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O2 2 本诗借助“杨柳”意象来抒情的。自诗经始, 杨柳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歌咏的对象,开了借杨柳怀人的先 河,在后世的诗词之中,青青杨柳枝成为牵绊游子、离愁别 绪的象征性植物。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 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每当古人送别离人时,杨柳便出 现在渡口、驿站、城外,

6、杨柳多情,似要挽留行人。每当古 人怀人思亲时,杨柳出现在亭台楼榭,杨柳依依,似乎解人 意。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 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其次,还因为“柳”与“留”谐音,“柳” 者即“留”也,挽留之意。正是这些原因使得古人喜借柳来 抒怀。例如: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 伤别。”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周邦彦兰陵王?

7、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 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 来,应折柳条过千尺。”六.问题探讨: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 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 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与初中所学的过关雎和兼葭相对照,重章叠唱的手法在本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这三章的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这三 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 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 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 何时才能归家呢? 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