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6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统编教材】2019 秋季学期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6蝙蝠和雷达(优质)-公开课配套教案_年_月_日_ B门、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2 / 6教学设想:蝙蝠和雷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科普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应用一一蝙蝠夜间是凭什么探路飞行的, 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根据大纲的要求本组课文的教学应注意:要在理解词句,练习给课 文分段的基础上学习归纳段落大意,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 高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玩一个小小的游戏。(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然后用毛巾蒙住他的眼睛。)现在,请这位
2、同学走回自己的座位,(学生走)同学们,为什么他 会撞到桌椅呢?(生答)是的,同学们都很聪明,是因为这位同学被蒙 住了眼睛。既然眼睛那么重要,那么现在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没有了 眼睛,走路的时候怎么才可以避开障碍物呢?好,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 来学习这篇文章一一蝙蝠和雷达。二、 品读课文(一)指名读第 1 1、2 2 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1.1. 第 1 1 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第 1 1 自然段描述一架飞机在夜航。)2 2“夜航”,同学们刚刚提到了这个词语,那为什么飞机能在黑夜 中安全飞行呢?书本中有这样的话吗?它是怎么解释的?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然 后找出答案。(“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
3、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 ”“原来是人 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3.3. 在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是重点词语呢?(“启示”,多媒体播放)4.4. 那么第 1 1、2 2 自然段写了什么呢?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二)那么同学们现在觉得课文接下来的会怎么写呢?谁来回答老 师这个问题呢?(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人们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 示的?)1.1.下面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科学家探索蝙蝠夜间飞 行的奥3 / 6秘?然后 4 4 人一小组进行讨论。(课文第 4 4 至第 7 7 自然段写了这个内容)2.2.下面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 3 3
4、自然段。其他同学带着问题思考: 这一自然段写的什么内容?(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3.3. 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理解。(夜间飞行能捕捉极小的飞虫,从来不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 极细的电线,也能灵巧地避开。)请同学们朗读有关句子,想象蝙蝠夜行的高超本领。4.4. 这些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想想蝙蝠的眼睛是不是非常敏锐,在漆黑 的夜里能看清楚所有的东西?5.5. 看书上是怎么说的?请大家齐声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6.6.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 科学家们做了三次试验, 每次试验的目的 是什么?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让同学们
5、 4 4 人一小组一起讨论学习第 4 4、5 5 两个自然段。事先每组 发一张表,讨论后集体填表。)第一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眼睛。方法: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 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结果:铃铛一个也没响。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眼睛无关。第二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耳朵。方法: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里飞。结果:蝙蝠就像没头苍绳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 停。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耳朵有关。第三次试验:目的:蝙蝠夜行探路是否靠嘴。方法: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里飞。结果:同试验二。证明:蝙蝠夜行探路与嘴有关。7 7 .汇报
6、填表情况。4 / 68.8. 科学家在这三次不同的试验中证明了什么?(齐读: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 路的。)9.9.“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来探路的。” (多媒体播放)这个结论与书上的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科学?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丢掉“配合”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 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 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 文上用上“配合”是科学的。)(三)指导朗读第 6 6、7 7 自然段。1.1. 指名读第 6 6、7 7 自然段,谁能用自己
7、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口耳配 合起来夜行探路的。(先同桌互相讨论,再举手回答问题。)学生说时,老师要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2.2. 下面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说蝙蝠是怎样捕捉小飞虫的?或 蝙蝠是怎样避开极细的电线的?3.3. 那么你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科学家揭示出蝙蝠夜行的秘密是要付 出艰苦的努力的?请同学们细细地体会“反复研究”一词。“反复研究”就是:一遍 又一遍地研究。4 4你们能想象出科学家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反复研究的吗?5.5.教师小结:任何一项科学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都是科学家们 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 才得来的,只有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攀登的
8、人才能够摘下科学王 冠上的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宝珠。6.6.老师读第 7 7 自然段第一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 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全体同学齐读后三句: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 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 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 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7.7.科学家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夜行探路的秘密。科学家从这个秘 密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4 4 人一组讨论,试着画出示意图。指三或四个组的代表在黑板上 板演并5 / 6加以说明。)8.8.看第 6 6 自然段,蝙蝠是怎么探路的?与飞机比较,然
9、后画出示意 图。9.9.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 启示。为什么?(雷达探路的道理是从蝙蝠夜行探路的道理得来的,所以说飞机夜 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11.11.指导朗读第 8 8 自然段。四、划分段落1.1.指导分段:仔细看每个自然段,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一个具体的意思? (小组讨论)全文可分为三大段。第一段:第 1 1、2 2 自然段; 第二段:第 3 3 至第 7 7 自然段;第三段:第 8 8 自然段。2.2. 指导归纳第二段段意,完成思考练习 3 3。把课文分成三段,在下面的内容中选择第二段的段意,用“”表 示。(1 1)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2 2)科学家通过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3 3)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 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选择(3 3),因为(3 3)准确、全面、正确。)五、拓展延伸1.1.学习了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发明创造出来的。)2.2. 你知道人们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还发明创造过什么?六、总结归纳同学们,希望你们从更多的生物中,得到更多的启示,有更多的发 明创造,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能化酒店客房环保用品供应链合作协议
- 2025年企业绿色清洁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合作研发合同
- 2025年汽车租赁融资居间服务合同
- 2025网络剧导演专业经纪签约服务协议
- 2025年大型活动临时网络布线及维护服务协议
- 2025年食品加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担保合同:食品安全生产责任担保协议
- 2025年新型白酒电商平台用户行为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
- 财富管理行业客户需求洞察与服务创新趋势案例研究报告
- 朗读声波课件
- 生产流程再造之路
- 《矿山机电安全管理》课件
- 室分分布系统原理及方案
- 《撬装一体式水电解制氢储氢加氢装置安全技术规范》
- 2025年国家电网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养结合嵌入式”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研究
- 企业计量管理制度模版(2篇)
- 《培训电气基础知识》课件
- 有关化工厂设备培训内容
- 中医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 西门子S7-1500 PLC技术及应用 课件 第3章 S7-1500 PLC 的硬件配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