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提升服务支撑能力,建设国家水工环信息中心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在党中央、 国务院关于大 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重大部署下, 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高站位、”“宽视 野”的及时发布,标志着国土资源信息化工作随着部领导的强力推动,正不断迈 上新高度。作为国土资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正面临愈加复 杂形势,城镇的快速扩张、 新农村建设和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实施以及各类基础 设施建设, 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进一步加大, 不合理的工程经济活动以及气 候异常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各类地质环境问题将变得更加复杂。 保障新形势下经济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安全对
2、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 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整合资源,夯实基础, “十一五”成果显著“十一五”期间,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作为承担全国地质环境监测网的建设与 管理、全国地质灾害的监测、 预报、预警以及水工环相关信息服务的国家级单位, 进一步明确了定位,并确定了中长期发展战略, 制订了全国地质环境监测规划 、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信息化建设“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调整了业务结 构,夯实了管理基础,在地质灾害调查与防治、地下水监测与保护、矿山地质环 境调查与恢复治理、 水土地质环境监测、 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 地质遗迹调查与 管理等业务工作方面均得到长足的发展。全国已初步形成了由
3、 1925 个地下水监测点构成的国家级地下水动态监测 网、由 22 万个群测群防点构成的地质灾害监测网和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 3 个重点地区地面沉降监测网。 依托矿山统计报表制度建立的矿山地质环 境监测体系初步运行,在黄淮海平原典型区域已初步建立了水土地质环境监测 网,传统监测技术与遥感监测技术的综合运用, 形成了海量的地质环境监测数据 和动态信息。作为整合资源的必要手段, 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也取得阶段性成果, 成效明显。一是地质环境信息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地质环境信息网络框架构建基本完 成,形成了内外网物理隔离的多级多节点网络结构, 建立了连接国务院、 国土资 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
4、、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三峡库区以及国家气象局等部门 的专用网络, IP 卫星资源网建设初见成效,有力支撑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 急会商、中国地质调查局野外地质调查数据传输和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基于 GSM/GPRS/CDMA 的地质环境监测数据通信网络实现了动态监测数据的实时 传输和管理。 此外,覆盖全国部、 省级国土资源部门的主干网络和连接县市国土 资源部门的广域网络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二是数据标准及规范初步建立。 数据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基础, 目前 已经制定的地质环境信息化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数据交换格式标准、 水文地质钻孔数据交换格式标准、区域水文地质调查空间数据库建设工
5、作指南、 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格式标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格式标准、水工环 空间数据库图例标准、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数据库结构规范等。三是全国尺度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进展。 已经建立的基础数据库主要包 括:全国 1:20 万分幅水文地质空间数据库、 1:50 万分省环境地质数据库、县市 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数据库、 国家级地下水监测数据库、 矿 山环境数据库, 汶川地震更新调查数据等。 此外, 国土资源二号卫星将在今后遥 感数据服务方面发挥更大效用,这些都为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数据 基础。四是地质环境专业应用软件系列基本形成。在信息采集方面,开发了地质环 境调查
6、野外采集系统、地下水监测信息采集与处理服务系统、地下水资源调查数 据处理与综合分析系统、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管理系统、全国地质灾害数 据采集直报系统等;在数据库管理和评价分析与预警方面, 开发了地下水监测信 息网络发布系统、区域地质环境评价系统、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等。五是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建设初具原型。 为了整合资源,有效集成以上工作成 果,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以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为支撑, 以数据中心建设为基础, 以提升信息服务水平为目标,启动了以业务支撑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一张图展 示系统为核心的院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建设项目。 配合地下水、地质灾害、矿山地 质环境和地面沉降4个信息中心建
7、设实施方案,目前已部分完成了地质灾害、地 下水、矿山地质环境数据库集成和历史数据整合入库, 并以三峡库区、地震灾区、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区等为重点区域,扩展完善二、三维可视化信息工作平台, 提升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成果显示度。地质环境“一张图”信息服务系统目前已经具备基本的服务和展示能力,信息平台建设初具原型地质环境信息平台界面“十一五”期间,我院成功实现了预警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累计完成预警产品850 份,在中央电视台发布 4 级以上预警信息 336 次,在中国地质环境信息网 上发布 3 级以上预警信息 650 次,成功避让 3251 起,转移避让受威胁的人数 189211 人。地质环境预报预
8、警能力得到提升。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大 地质灾害的应急指挥过程中,中国地质环监测院专业人员均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利用国土资源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 将地灾画面等现场宝贵资料第一时间发 回,为抢险救灾和应急指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做好支撑,强化服务,“十二五”机遇难得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提出, 要建成多个信息、 技术 和科学研究中心, 支撑地质环境工作,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要系统应用现代信息 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各类地质环境调查、监测、评价、规划、管理、保护 等信息资源, 并逐步构建全国地质环境信息数据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 把握当前 国土资源领域发展的绝佳时
9、期, 做好支撑,强化服务能力, 向建设国家水工环信 息中心的目标迈进。一是明确了总体目标。 整合各类地质环境信息资源, 构建国家级地质环境数 据中心, 促进省级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及地州、 县市级数据节点建设, 实现全国地 质环境信息的大综合、大协作和大集成。进一步建成系统一体化、数据集成化、 信息综合化和成果可视化的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平台, 带动省级地质环境信息平 台建设,构建一个互连互通、 资源充分共享的数字地质环境, 实现全国地质环境 信息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二是理清了建设思路。 在坚持以信息化规范和创新管理,以需求为导向、以应 用促发展,加强统筹,建、用并举的信息化建设“三项原则”的基础上
10、,以科学发 展观为指导,探索出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三大理念”和“四统一分”的指导思想。三大理念就是“大综合、大协作和大集成”,大综合,就是信息中心建设推进 信息平台建设,由计划项目整合实现围绕统一目标的大综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也是这个含义;大协作,就是全院,全国,全系统一盘棋,思维方式、工作 方式要转变,要加强统筹,完善机制;大集成,就是成果集成和转化应用,形成 良性发展局面。“四统一分”是信息化建设要统筹部署,集中资源,明确责任,提 升显示度和服务支撑能力。要克服低水平重复投入,下决心以大综合、大集成避 免信息孤岛。要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地的支撑体系,各室要和信息室明确分工、 通力
11、协作。三是细化了工作部署。 近两年来,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已经为全国地质环 境信息化建设自筹资金近千万元,并完成了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中心节点建设 方案。国家级节点是国家制定地质环境保护总体规划、进行重大地质灾害防治 决策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提供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标准、应用软件服务、信息 服务及技术指导的节点。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节点由信息化标准体系、基础设 施及网络环境、数据中心、地质环境信息平台、业务支撑系统、地质环境管理 决策支持系统与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平台组成。其中业务支撑系统包括地质 灾害调查与防治业务系统、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恢复治理业务系统、地下水监 测与管理业务系统、地面沉降监测与防控
12、业务系统、水土地质环境业务系统、 地质遗迹业务系统、地热、矿泉水、典型海岸带地质环境等相关业务系统建设 等部分组成。肓业毎用岳究胧外兰宙9坏第佰見 业島宜馬取键Q 玦如五持鬲St-康MT示持金Qdd自点融押| 地慣丸电融密地下水监舅购提:国土虫环舟干回|ilBH|栩联固 J | 轉功回组织悻系与人才肽伍水工环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总体上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从 2012年开始至2017年分3阶段进行建 设,每阶段两年。第一、二阶段为主要建设期,第一阶段( 2012年一2013年) 基本完成国家级节点及 4 6个示范省级节点建设,并投入应用。第二阶段(2014年一2015年)完成全国省级节点信息化建设及重点地、县级节点系统建 设。第三阶段(2016年一2017年)完成全国各级节点系统建设,进行全国联 调、运行,完成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并进入系统运行及维护阶段。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涉及学科多,工作量大,要求高,是一项复杂的信息系统工程。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的发布,资源 02C卫星的发 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财务顾问财务顾问顾问团队能力提升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对外贸易合同二:国际贸易绿色包装与环保材料采购合同
- 2025版十九组太阳能路灯工程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发合同
- 2025年度地产代理合同:长租公寓项目
- 2025版室内设计师墙纸师傅定制施工合作协议书
- 贵州省兴仁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版沿街商铺租赁合同(含装修设计、广告投放及物业增值服务)
- 2025版企业间知识产权质押借款合同标准文本
- 2025版临时工劳务合同标准范本
- 2025年光伏发电项目电气设施安装施工合同
- 运维服务服务器网络设备日常巡检报告
- 《老年学概论(第3版)》课件第一章
- GB/T 32177-2015耐火材料中B2O3的测定
- GB/T 13955-201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
- GB/T 11968-2020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
- 基础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课件
- 幼小可爱卡通家长会通用
-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课件
- TOP100经典绘本课件-《大卫上学去》
- 《古代汉语(I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 高血压病人健康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