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的美学价值_第1页
《边城》的美学价值_第2页
《边城》的美学价值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边城的美学价值作者:日期:浅析边城的美学价值内容提要:沈从文的边城以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湘西淳朴的风情 画,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美丽的山乡风景,纯真质朴的人性美,真挚感人的人 情,还有那独具特色的民俗,无不彰显着这部作品的独特的美学价值。关键词:沈从文、边城、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风俗美沈从文的边城似一幅水墨画,以其纯美的民族风貌,朴实而厚重的风土 人情展现在我们面前,透过那简单而真实的情节,朴素而淳朴的情感及兼具抒情 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我们体味到这部小说所展现的唯美的艺术价值,他的美 学思想得到了完美的诠释。边城中讲述了湘西边城一个老船夫祖孙二人相依 为命的生活,描写了老船夫外

2、孙女翠翠和当地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用他那善于说梦、写梦、画梦以至诱人做梦的笔,为我们描 绘了一个远离都市繁华和喧嚣的质朴、 恬静而又浪漫柔美的世界。在我们听着遥 远山乡的鸡鸣狗吠,嗅着边地泥土的芬芳之时,带我们进入一个温情脉脉的和谐 世界。故事在湘西的各种风俗民情中展开: 端午节赛龙舟赶鸭子,中秋节男女月 下对歌,春节耍龙灯、舞狮子浸润于这些场景中的边城,随处可见人与人之 间的温情:祖孙之情,男女之爱,兄弟之情,邻里之睦 在纯澈明净的风俗画 卷中,作者把自己的希冀与追求投射在淳朴美好的人物身上, 潜心营造一片宁静 安逸的和谐世界。边城把沈从文先生对生活所有的爱与美都

3、包含在了其中, 让作品处处洋溢了动人的美感。一、青山绿水,风景美。沈从文是从泥土中滚出来的作家,他的艺术带有湘西边地人民特有的气质特 有的色彩。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沈从文总感到一种永恒的宁静和庄严。 红雨随 心,青山着意,沈从文笔下的大自然总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欢悦情调,而人则赋予大自然以灵性。 白河到辰州与沅水汇流后,便略显浑浊,有出山泉水的意思。 若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 深潭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的 白石子,有花纹的玛瑙石子,皆看得明明白白。水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 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 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

4、天则晒凉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 可以作 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 的墙,乌黑的山,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且与四周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 印象,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皆有兴味的旅客,在这个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 船上,做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巧 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这样的景致用一个“美”字不足以形容出她的韵 致,这里山清水秀,读来既有山风扑面、爽心润肺之感 ,又有水性柔美、滴水穿 石的刚强之情。似乎字里行间融着作者那淡淡的乡愁边城中无处不美,青山美,绿水美,那 小溪流下去,绕山阻流,约三里便

5、汇 入茶峒大河 小溪宽的二十丈,河床是大片石头所为。静静的河水深到一篙不 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都可细数。”简简单单的文字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隽永的文字弥漫着边地山村的浓郁气息, 作者无限 深情地为我们展示出一幅原始的自然画卷, 画中是一个海市蜃楼般飘渺美丽的桃 源,那是沈从文的梦中世界,理想王国,郁郁葱葱的山,清清静静的水,仿佛这 山水风景一切都是活的一般,那么有生气,给我们营造了一个非常和谐的环境, 这样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美,成为边城中美的基石。而且作者对自然的美的感受,仿佛都是不经意间信手拈来,却能使人产生无限美的遐思与神往!这,就是 世个桃源般的生态美。二、淳朴

6、真实,人性美。在沈从文看来, 一部伟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他用带 有中国传统艺术的写意笔法,再现人性的美和善,天真善良、活泼可爱的翠翠, 正直淳朴、坚忍诚实的老船夫,重义轻利、守信自约的娼妓 无不栩栩如生, 极具东方神韵的独特美。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自然的女 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 愁,从不动气”。湘西的清风、丽日给了她一个壮健的躯体,给了她一颗绝不 世故的赤心,一不贪财,二不羡贵,三不嫌贫,四不偷懒,愿守清贫,甘于助人, 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传统美德 一一勤劳、善良、淡泊。她集传统美德于一身是

7、人性中的完美形象。勤劳的老船夫是作者刻画的重要人物,他忠厚善良,克尽本分,对于自己 的本职的忠诚可说是惊人的。五十年来,庶几不曾擅离其位。几次伴翠翠进城去 逢端午、中秋、过年,也必亲自请得人来代替。视弄渡船为自己的天职;不 论春秋冬夏,寒来暑往,永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每天必定渡完两岸来去的所 有的人,殊无稍改。这是何等令人钦佩的伟大呵!这是勤劳之美。过河之人有的见老船夫辛苦,给他船钱,他不但坚拒不收。认为 有了口粮, 三斗米,七百钱,够了! ”再要即为过分,而且对人关怀备至,客人上船下船, 总说:慢点慢点! ”又自备烟草、草药、茶水以待客 偶尔上城,必沿街 祝 颂”别人,买了酒请人品尝,甚至

8、请到家里来喝 老人淡泊、宁静、平和,有 着一颗至诚至善的爱人之心。这是善良之美。纵是那船总顺顺“这个大方洒脱的人,事业虽十分顺手,却因欢喜交朋结 友,慷慨而又能济人之急, 明白出门人的甘苦,理解失意人的心情为人 却那么公正无私既正直和平, 又不爱财”,也没有那种骄横的品行,即使 大儿子因为翠翠而出走丧命,他也不曾责备他人,人性的本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一切世俗的习气在这纯美的境界中都荡去了庸俗的 外衣,回归到人性的本真。不难看出,边城的人民是一群未被近代文明污染的善良人,他们保持着昔 日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纯朴勤俭的古老民风。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沈 先生努力建

9、构了一个充满自然人性的世外桃源,创造的人物闪烁着人性中率真、 美丽、虔诚的一面,边城的人民就是人性美的代表。三、情真意切,人情美。这样率真淳朴的人民演绎的是那人与人之间的真性情,边城中有男女之 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那种人与人之间最自然的情感。主人公翠翠的出生就是伴着他父母绝美的爱情,在那种不带任何世俗的环境 中,幼小的翠翠在那祥和而又古朴的小屋里, 从爷爷那里继承了自己应该继承的 东西,弘扬了本该弘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性格也便有了微妙的变化, 到后来便有了青春期少女们同有的心事。 面对着那突如其来的分不清、道不明的 心绪,年青、稚嫩的翠翠不知道是应该快乐,还是应

10、该忧愁。为此她便常常坐在 山头上,站在渡船上沉静地慢慢地咀嚼着人生的酸涩苦甜,吞咽着自己为自己酿造的人生苦酒。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傩送, 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 当别人无意中提到什么时,她会脸 红,在内心深处却又在盼望着听到与之有关的内容,等到这种盼望日久天长在心中扎下根之后,她那少女的纯情便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不久,天保为爱离家出走落水而死,傩送寻兄归来过溪时,又得不到翠翠的一点暗示,便赌气远走他 乡。老船夫也溘然长逝。翠翠忍受着亲人离去之痛、爱人负气出走之苦,仍决定 留在渡船上翘首期盼心上人的归来。翠翠的爱情是一场悲剧,他追求内心

11、的呼唤,抛去世俗的眼光选择自己 的真爱,可她与傩送的爱情却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 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 素纯情,有的只是 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的传统美德。作 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青 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 一切显得那么自然,即使那 是一个悲剧的结局,我们依然被这唯美的真情所震撼。这是边城中的爱情美。老船夫对女儿的挚爱,对外孙女的疼爱也是那样的感人,他把自己的整个身 心都给了她们。十七年前,当他的独生女背着自己与驻防的一名绿营兵恋爱

12、,有了小孩后,他 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 仍然把日子很平静地过下去。”后来,士兵服毒死了,女儿为之殉情。老人主动 挑起了哺育孤雏的重任,没有一句怨言,几十年如一日,风里雨里,来来去去。 小孙女 奇迹”般地长大了。对于翠翠,老人总是那么迁就,不折不扣地让小孙女 体验到父爱。就在临死之前,老人还担心翠翠害怕惊雷,强撑起身来把一条布单 搭在她身上,担心她着凉。通过老船夫,作者讴歌的是一种古朴的象征着爱”与美”的人性与生活方式。他对女儿、孙女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 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来展现 亲子之爱的人情美。他

13、为翠翠的婚事操心,直到去世惦念的依然是翠翠,在这浓 浓的亲情里有着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更是边城中的亲情之美。四、风情淳朴,民俗美。边城中隆重的龙舟赛、别具一格的婚姻方式等民风时俗,无不闪烁着淳 朴的民间风俗之美。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龙船赛,是茶峒最隆重的文娱活动。看看作者对边城端 午习俗的描述: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 了个五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 大约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 人就吃了午饭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对龙舟及其竞赛方式的介绍: 船 只的形式,和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 朱红色长线.每当两船竞赛到剧烈时,鼓

14、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 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种种情形。”还有更有趣的风俗是捉鸭子,作者的描述愈见情致:赛船过后,城中的成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增加这个节日的愉快起见,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上缚了红布条子 水面 各处是鸭子,同时各处有追赶鸭子的人。从早到晚,热闹一天。”在这年年如斯的龙舟赛中,展现的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透过 这一幅幅边城风情画,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善于扑捉民间习俗中的各种物象并用纯 仆的文笔勾勒,使其颜色、动态、风姿都逼真自然的呈现在我们眼前。作品弥漫 着中国边远山村原始、朴素的浓郁气息,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奇山秀水,看到翘首 迎客

15、的吊脚楼,看到边城人民的勇敢、真诚、善良和淳朴。茶峒人的婚姻方式也是很有特点的。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汉族青年的婚姻,都要遵循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在苗族居住的茶峒,既有通过媒人上门求亲 的方式所谓走车路,也有男子站在溪边、山崖上唱歌给女子听,一人独唱或是二人对唱,在唱歌中了解和认识对方,直到或分手或结亲,一一所谓的走马路。 这后一种方式,表现了湘西民众在婚姻问题上的宽容和自由, 也反映了这块地方 人们善歌的才能。翠翠的母亲就是通过唱歌爱上了一位军人,轮到翠翠也要用唱 歌方式来选择自己的情人。傩送在对岸山崖上唱歌给翠翠听,尽管翠翠还不明白 这是唱给她的,但她 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

16、,仿佛轻轻的在各处飘 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腰去做什么呢?摘虎耳 草”。翠翠在梦中、在潜意识里,已经与傩送心有灵犀一点通,并爱上了傩送。 走马路、唱歌、求爱,这是一种多么富有诗意的民间风俗。安葬作为人性道德的最高表现,是区别于其它动物标志,自古如此。各地的 安葬习惯各有不同,边城的人死了也自然根据当地的习俗进行安葬。首先要给死者洗个澡,穿上新衣,再入殓,让他干干净净的到另一个世界去,也算尽最后一 次孝吧。还要找道士先生超度亡灵,做法式、念经、打绕官、唱孝歌、烧纸钱等, 每做完一道 法式”就得放一次爆竹。如此看来,边城的安葬是根据我国传统的儒 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积聚

17、而成的一种安葬方式。唱孝歌是儒家尽孝的一种行为, 念经是佛家超度亡灵的一种行为, 做法式是道家驱逐恶魔的一种行为,这充分体 现的边城人们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已是根深蒂固了。死者入土前要井里烧一些钱 纸,垫在棺材低下,并用米画着符咒,在井的两头及中央放上朱砂,再把棺木放 到井里。到了预先掘就的方阱边,老道士照规矩先跳下去,把一点朱砂颗粒同 白米,安置到阱中四隅及中央,又烧了一点纸钱,爬出阱时就要抬棺木的人动手 下。”让先生在后面架好罗盘,根据罗盘上的方向调好棺木的位置后,再在棺 材上喷洒酒,再洒上雄黄,然后盖上土。边城人们对死者的崇敬和爱戴,体现了 人们的善良和尊重的人性之美。边城是一首清澈、美丽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演奏着人间最美的真 情;是一幅浪漫、清新的水墨画,描绘了那美丽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