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F与SLM激光快速成型方法的比较_第1页
DLF与SLM激光快速成型方法的比较_第2页
DLF与SLM激光快速成型方法的比较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LF和SLM激光快速成型方法的比较激光直接制造(Direct Laser Fabrication, DLF)技术和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 , SLM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和先 进的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涉及机械、材料、激光、计算机和自动控制 等多学科领域,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发展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广 泛的研究和发展前景。DLF技术是基于激光快速成型的“离散一堆积”、“添加式制造” 的基本概念和激光熔覆技术而发展起来的金属零件全密度全功能快 速直接制造技术。其实质是利用送粉式激光熔覆逐点、逐层沉积,实 现三维任意形状高性能金属零件的近净成型。SLM技术是以选择

2、性激光烧结(Selective I . aserSinter , SLS) 技术为基础,基于快速成型的最基本思想,即逐层熔覆的“增量”制 造方式,根据三维CADI型直接成型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零件,成型 过程中金属粉末完全熔化,产生冶金结合。它是快速成型技术的 最新发展。本文采用DLF和SLM5种激光快速成型技术进行一系列实验,根 据实验结果,比较分析两种快速成型方法在成型精度和效率、成型件 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异同,为激光快速成型方法的选择提供 一定的技术依据。1 DLF和SLM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1.1 DLF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DLF 技术是将快速成型(Rapid Prototy

3、ping , RP)技术和激光熔覆技术相结合,以激光作为加工能源,以金属粉末为加工原料,在金 属基板上逐层熔覆堆积,从而形成金属零件的制造技术。DLF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哺1如图1所示,先利用三维CA软件(如UGPro/E, Solidworks)生成所需制造零件的三维CADI型,并转换成STL格式; 再利用切片技术将吼格式的CA模型按照一定的层厚进行分层切片, 提取每一层切片所产生的轮廓;然后根据切片轮廓设计合理的扫描路 径,并转换成相应的计算机数字控制 (Computer Nome ncal Co ntrol , CNC工作台指令;激光束在CN指令控制下进行扫描加工,将加工原 料进行熔覆

4、,生成和这一层形状、尺寸一致的熔覆层。完成这一过程 后,聚焦镜、同轴送粉喷嘴等整体上移(或工作台下移)一个层厚的高 度,并重复上述过程,如此逐层熔覆堆积直到形成CA模型所设计的形状,加T出所需的金属零件为提高表面质量和避免加工缺陷,加工 过程可在气体保护下进行。FJJ图1 DLF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1 . 2 SLM激光快速成型技术的原理SLM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r图2 SLM快速成型技术的基本原理在制造过程中,铺粉装置按设定的层厚将金属粉末均匀地铺设在基板 上;激光在振镜控制下对需要熔化的区域进行扫描熔化;然后,基板 下降一个层厚,重复下层的加工,如此往复,金属零件一层层地被加

5、 工完成。2 DLF和SLM勺比较研究2. 1 DLF和 SLM成型精度的比较由于DLF激光快速成型是采用开环控制,属于自由成型,所以实际成 型高度误差日和z轴增量有很大的关系,因为Z轴增量决定了聚焦透 镜和制造工件之间的垂直距离,其大小直接影响到激光光斑的大 小,进而影响激光能量密度的大小。在切片层厚T=0. 04nun、功率P=200W送粉量M=4 2s/min、扫描速度V=900mpf min条件下的单道熔覆咼度测量值为0. 056mm在此丁艺参数条件下,分别利用不同的 Z轴增量,加工100层,测量其最终成型高度,并计算、分析其和高度 设计值之间的差值。多层熔覆高度的实际值和设计值的差即

6、成型高 度误差( H)和z轴增量的关系如图3所示,从图3中可以看出,当Z轴 增量在0。03 0.10m之间变化时,日较小,其中当z轴增量为0.04mm 时,成型实际高度为4. 1mln,加工100层后日值最小为0. 1mm分 析原因为:在进行多层熔覆时,如果 Z轴增量等于实际每层熔覆层的 高度,聚焦透镜和工件之问的距离可以保持恒定,从而保证了光斑大小在T件表面始终不变,即保证了激光能量密度不变,此时的z轴增量 为最佳值。当Z轴增量超过0. 16mr时,则根本无法形成薄壁形状。所 以此成型参数下的最佳Z轴增量值为0. 04.11 r1098 -7 -UIE>b【X Hpftistejte&

7、#174;43 -21 -0 -1 L23一 _ 6810121416图3z轴增量和成型高度误差的关系从图3可以看出,以0. 04mr的切片层厚进行加工,每100层高度误差为0. 1mm相对误差达到2. 5%。利用图4所示的零件进行SLM激光快 速成型精度的研究。其成型零件实物如图 5所示,测量其长、宽、高 的实际尺寸数值(取三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和设计值进行比较,结果 如表1所示。a104»图4 SLM快速成型精度研究零件图5 SLM快速成型金属零件实物表1 SLM快速成型件尺寸误差测量结果尺寸方向设计值/mm测址值/mtn误差/mm长1010.240. 2410-0. 14高)0

8、10.060.06高76,86-0. 14高43.99-0.01宽77.080.08宽46.99-0.01从表1可知,7个尺寸误差的平均值为0. 011mm相对误差为1.1%。 研究结果表明,SLM快速成型技术的制造精度比较高。DLF快速成型方 法,在z轴方向上加工误差较大,加工精度较低,和 DLF相比,SLM在 零/部件的制造精度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2. 2 DLF和SLM成型金属零件力学性能的比较本文主要从拉伸强度和 显微硬度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成型件的力学性能。实验材料 配方见表2。DLF和SLM成型件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2实验材料配方%FeCrNiMo17420. 1

9、表3 DLF和SLM成型件力学性能实验结果成型方法拉伸强度內平均显微硬度/H¥ DLF912261SLM635307从表3可以看出,DLF成型技术所制备的金属零件在拉伸强度方面要优 于SLM但在显微硬度方面要低于SLM主要原因为:在非加工硬化的 条件下,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平均晶粒大小有关,其关系式可以表示(1)为:比二0-1布式中:以为金属材料的硬度;Hi、K分别为和硬度测量有关的适当常 数;d为平均晶粒直径。由于用SLM成型技术加工零件的扫描速度要大 大高于DLF,所以组织晶粒细小,故硬度较高。但总体来说,两种方 法的成型件在力学性能方面均优于普通的奥氏体不锈钢。2. 3 DLF和

10、SLM成型金属零件组织结构的比较利用DLF和SLM技术制造金相试样,并进行SE扫描,金相组织如图6、 图7所示。图6 DLF成型件金相组织图7 SIAI成型件金相组织从图6a和图7a可以看出,两种方法激光扫描路径清晰可见,DLF和SLM 均为层叠式制造,由于重熔影响,重熔区的晶粒较粗大,且破坏了定 向凝固特征,因此层和层之间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从图6b和图7b可以看出,DLF和SLM成型件金相组织的高倍形貌均为枝状晶,定向凝固特征明显,晶粒生长方向均为温度梯度大的方向, 即基板法线方向 的相反方向。DLF和 SLM成型件的组织结构基本相同,且成型后的物相 均为奥氏体,和成型前的粉末物相相同。2

11、. 4 DLF和SLM成型效率的比较以20ramx 20mM 10m长方体为例,分析比较DLF和SLM快速成型的加 工效率。根据本文第2. 1所述结论,即z轴增量为0. 04ranfl寸,成型 高度误差最小,故按0. 04m对长方体进行分层切片,加工工艺参 数如表4所示,加工时间对比如表5所示。表4 DLF和SLM快速成型加工工艺参数成刖 切片层单道熔積 搭接 加匸 方送厚/mm宽度/mm率层数跳转速度/打描速度/(mm - min 1 ) ( mm min "1 )DU0.040.75332511500900SLM0.040.123325160000 10000»5DLF

12、与SLM快速成型加工时间对比成型方法加工一层所需时间"加工总时间几DLF543.765SLM242.26由表5可知:在相同切片层厚条件下,SLM成型所花费时间和DLF成型 所花时间的比值为2. 26/3. 77=0. 6,由此可见SLM激光快速成型技 术较DLF技术在加T效率方面有很大的提高。但当层厚大时, DLF成型 的切片效率要高于SLM2. 5 DLF和SLM快速成型技术的使用比较由于DLF采用的是送粉方式,而SLM采用的是铺粉方式,故SLM所加工 零件的复杂程度要高于DLF技术成型件。因此,DLF一般用于粗加工制 造毛坯件,或使用于零件的修复方面;而 SLM快速成型技术 则可

13、以用于精密、复杂和小型零件的制造。3结语通过对DLF和SLM两种快速成型技术的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在成型精度方面,SLMg优于DLF技术;2)在成型件的力学性能方面,两者都具有较高的性能,均优于普通不 锈钢;3)在组织性能方面,SLMfH DLF基本上是相同的;4)在成型效率方面,如果切片层厚相同, SLM勺成型效率要高于DLF;5)在使用场合方面,DLF主要用于粗加工或零件修复等方面,而 SLM 可用于精密、复杂零件的制造。SLS和SLA两种快速成型的对比激光快速成型在制作手板模型的使用上,主要有两种加工方式, 分别为SLS (激光选区烧结法)快速成型系统和 SLA (光固化成型 法)快速成型系统两种方式。SLS和SLA快速成型之间的区别和相同点分析:两者原理都是非常相似的。前者所用的材质是粉末状的物质,而 后者所采用的一种液态形状的光敏树脂,所以前者比后者的优点在 于,凡是可以溶解的所有粉末状的物质, 都是可以用来制造原型或者 模型的,所制造出来的产品都是可以用作产品的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