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攀岩)说课材料_第1页
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攀岩)说课材料_第2页
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攀岩)说课材料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华大学体育理论考试(攀岩)东华大学攀岩试题一、是非题。1. 攀岩运动的兴起最早可追溯到十八世纪的欧洲。当时的登山者为了克服类似阿尔卑斯山等终年积雪的冰岩地形,进而发 展岀一套系统的攀登技术,只是当时无论在技术或者器材上都还相当简陋。答:(v)2. 1985年国际攀登委员会批准人工岩壁上的攀岩比赛为国际正式比赛,并于当年在法国举办了人工岩壁上的首届攀岩比 赛。答:(x)3. 20世纪80年代初,攀岩运动作为中国登山协会的训练内容从北美进入我国。答:(v)4. 全国攀岩锦标赛自1987年开始每年定期举办。答:(x)5. 看攀(on-sighting):运动员在比赛前对路线的信息一无所知,边观察边

2、进行攀登,在攀登过程中一旦脱落或犯规即判 其失败。答:(v)6. 完攀(flash):运动员可以对路线进行反复的观察和试攀,只要最终达到终点即可。答:(x)7. 攀石,也被称作抱石,指攀登者在没有绳索保护的状态下攀登不超过5米高的岩壁。答:(v)8. 世界攀岩锦标赛是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下属的国际竞技攀登委员会(ICC)认可的赛事之一,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攀岩赛事,每两年举行一次。答:(V)9. 攀岩难度等级划分现在普遍使用的是美国YDS(Yosemite Decimal System)系统。YDS是按一条路线中最难的“技术动作”给路线订级的,有十个 5.10动作和只在地面附近有一个 5

3、.10动作的路线都是5.10。答:(V)10. 装备合格与否,一般地讲,通过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测试标准或欧洲安全标准(CE)的装备都是合格的,但绝不是说就可以随意使用了,还需要具备熟练、正确的操作能力。答:(V)11. 穿戴坐式安全带,腰带和腿带必须反扣回去,反扣后的长度应小于8厘米。答:(x)12. 所谓上方保护法,是指保护点事先已设置在攀登路线的上方,且攀登绳也与其连接。保护员站在路线下方,通过攀登 绳与保护器产生摩擦从而对攀登者进行保护、制动等一系列的安全操作。答:(V)13. 攀登中的脱落往往是一瞬间的,除去某些客观因素造成的脱落,如岩点破碎,支点转动以外,大多数的坠落都是没有

4、 征兆的,这需要保护员具备一定的观察力。答:(x)14. 通常在攀登者的脚超过地面 3米后(约3块岩板的距离)应尽量收紧保护绳。答:(x)15. 攀岩保护站位越远离岩壁,顶绳夹角越大,摩擦力越大,制动效果越好。答:(x)16. 下方保护时,当攀登者攀爬到顶或准备脱落时,保护员要第一时间迅速收紧绳子并准备将其放回地面。答:(x)17. 上方保护时,放攀登者下降前,保护员的站立位置也应站在贴近岩壁并靠近线路两侧的位置,同时收紧绳子进入状 态,放人下降时一定要缓慢匀速,以免速度过快无法控制。答:(v)18. 引体抓点:双手抓握支点,依靠上肢的力量引体向上,快速抓住下一个支点。适于目标点支点不大而且距

5、离不远时使 用。答:(x)19. 单点钩挂:脚跟挂住两只手抓握的单点,通过脚跟钩挂减轻上肢负担,是更容易抓住下一个点。适于目标支点较大、 距离较远时使用。答:(v)20. 换手:通过重心的移动依次替换出抓握手,替换次序为无名指换抓握点手的食指,中指换抓握点手的中指,食指抓握 点手的换无名指。适用于脚点位于手点下方区域,抓握点较小,需要换手的地方。答:(v)21. 窜跃:两手抓点,一脚踩点,另一只脚踩住高于脚点的岩壁位置,通过上下肢瞬间爆发力,使重心大幅度提高,手脚 点离开岩壁,飞跃到目标点。适用于当下方支点位于手点正下方区域,手点抓握方向向上或向目标点方向一侧,目标支点 位于手点正上方较远区域

6、时使用。答:(v)22. 8字结:多用于攀登或与保护点的连接。在攀岩难度比赛中,保护绳必须用8字结直接与安全带相连接。答:(v)23. 双套结:双套结是一种最常见的连接中间开放性固定点的绳结(树桩、铁锁等),当绳端负荷消失时易解开。优点是 打好结后易于调整保护者和保护点之间的绳索长度,需要解开。在登山的修路和先锋攀登中应用广泛。答:(x)24. 现在人工攀岩场地上多见的保护点都是与攀岩场连为一体,材质多为钢铁,可以说只要攀岩场地的建设符合国家标 准,那么在它顶端的保护点也都是安全的。答:(v)25. 由于扁带是织物,就容易在过渡摩擦或挤压后破损。这就要求,在使用中尽可能地避免扭曲或缠绕。答:(

7、v)26. 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是负责国际竞技攀岩运动各方面管理和发展的国际组织。答:(x)27. 难度赛:线路以先锋攀登的方式攀爬,采用上方保护,运动员需按照顺序挂好每把快挂,以其攀登到达的高度(若在 横移或屋檐部分,则按照沿路线最远攀爬距离)确定名次。答:(x)28. 速度赛:线路以顶绳方式攀登,采用下方保护,按照选手完成线路的时间决定名次。答:(x)29. 攀石赛:一组相互独立的、短的技术性线路,选手无须使用攀岩绳,只用垫子作保护。选手获得的累积点数和到达这 些点所用的尝试次数,将决定他们的名次。答:(V)30. 在每轮攀岩比赛之前,裁判长和主定线员应对每条线路进行检查,以确保其

8、符合安全标准。答:(V)31. 当难度和攀石赛预赛分为两组或者多组进行比赛,并且每组运动员只攀登其中一条线路或者一组攀石线路时,应该根 据种子选手的目前世界排名将他 /她们平均分配到每一条线路或者每一组攀石线路。答:(V)32. 预赛之后的每轮次比赛(超霸赛和攀石半决赛除外)的岀场顺序,按照前一轮比赛排名的倒序岀场,成绩最好的选手 最先出场。答:(x)33. 所有有资格参加某轮次比赛的运动员,需要在公布的隔离区关闭时间之前进入隔离区,隔离区开放、关闭时间由主定 线员决定,并由组织者发布。答:(x)34. 观察线路时,运动员可以使用望远镜,不可以绘制线路草图或做记录。答:(x)35. 教练员可以

9、在比赛期间进岀隔离区。答:(x)36. 到达过渡区后,运动员应该做好攀登前的一切准备。如穿好攀岩鞋,用规定绳结系好保护绳。答:(v)37. 技术故障定义为,由运动员的行为引起的,产生对该运动员有利或不利结果的事件。答:(x)38. 发生技术故障时,若运动员处于不合理状态,运动员将被终止攀登。这时国际裁判应立即决定是否宣布为技术故障, 并根据不同项目处理技术故障的规定,允许运动员随后重新攀登。答:(v)39. 若技术故障由国际裁判指岀时,运动员仍处于合理状态,他/她可以选择继续攀登或者接受为技术故障而结束攀登。一旦选择继续攀登,此后仍可受理与此有关的进一步诉讼。答:(x)40. 若技术故障由运动

10、员自己指出,并且仍处于合理状态,他/她可以指出技术故障的性质,并经国际裁判的同意,可以选择继续攀登或者结束攀登。一旦选择继续攀登,此后将不受理与此有关的进一步诉讼。答:(v)41. 难度赛应在人工岩壁预先设计好的线路上进行,设定每条线路的岩壁宽度不小于3米,高度不低于12米,并允许设计至少15米长的线路。经裁判长许可,也可以使用最窄部分小于3米的岩壁。答:(v)42. 依照现有的规则,运动员在合理的位置把保护绳挂入最后一把快挂,则视为完攀线路。答:(v)43. 如果预赛在两条不同的线路上进行,并且所有运动员都需要攀爬两条线路,则该轮比赛成绩将按两条线路成绩排名相 乘来计算,总分的数值越大,代表

11、成绩越好。答:(x)44. 观察线路的时间由裁判长与主定线员协商后后决定,一般每条线路不超过6分钟。对于超长线路,观察时间可适当延长。答:(V)45. 保护员应始终让保护绳保持一定的松弛度。任何的拉紧都被视作人为的帮助或阻碍,此时路线裁判可以宣布为一次犯 规。答:(x)46. 当运动员进入岩壁下的比赛区,每名运动员在开始攀登前有40秒钟时间,此40秒钟最后线路观察时间包含在整个的固定攀登时间内。答:(x)47. 运动员应按顺序挂好每一把快挂。运动员应该在整个身体超过快挂下面的一个铁锁之前,或者通过下攀,将绳子扣入 快挂。答:(x)48. 如果运动员将绳子挂入快挂,但挂成“ Z字形”,不可以通过

12、解开和重新挂入前一把快挂的方式解决。答:(x)49. 如果运动员脱落之后声称是由于技术故障导致其脱落,需要立即将运动员带到隔离区,等待调查结果。答:(x)50. 支点破裂或松动属于技术故障。答:(V)51. 针对某轮比赛结束后官方公布的成绩中运动员排名的诉讼,必须在成绩公布后的20分钟内提岀。如果在决赛和超霸赛,应该在成绩公布后的 10分钟内提岀。答:(V)52. 攀岩运动主要是通过四肢末端与岩壁形成支撑、悬垂和摩擦,产生向上的动力,从而达到完成攀岩的目的。答:(v)53. 平衡是攀岩的前提技术,用脚来支撑重量,用手来调节平衡符合人体运动技能特点,可以避免上肢过大的负荷造成的 伤害。答:(v)

13、54. 登山运动可分为登山探险(也称高山探险)、竞技攀登(包括攀岩、攀冰等)和健身性登山。答:(v)55. 登山探险运动是指攀登海拔为三、四千米以上并覆有终年积雪的山峰。答:(v)56. 中国的登山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答:(x)57. 中国登山运动员还没有实现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答:(x)58. 健身登山活动一般是在海拔3500米以上山地进行,这种地形在中国国土上分布十分广泛。答:(x)59. 中国享有主权和与领国共享主权的8000米以上的顶级高峰有14座。答:(x)60.20世纪90年代中期,攀岩运动在高校起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攀岩分会成立于2003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全国已有上百

14、所高校开展了该项运动。答:(v)一、选择题1. 1985年( )发明了可以自由装卸的仿自然人造岩壁。A法国人 B 英国人 C 美国人答:A2. 1987年,中国登山协会派人员到()学习攀岩运动的相关攀爬技术和运动规则A法国 B 日本 C 美国答:B3. 攀岩运动进入我国的时间是()。A20世纪50年代 B20 世纪70年代 C20 世纪80年代答:C4. 攀岩运动按岩壁分类可分为自然岩壁攀登和()。A室内攀岩馆攀登B 室外人工岩壁攀登C 人工岩壁攀登答:C5. 攀岩运动按攀登形式分类可分为自由攀登、器械攀登和()。A传统攀登 B 顶绳攀登 C 交互式攀登答:C6. 难度攀岩又可分为看攀、完攀和

15、()。A红点攀登 B 自我攀登 C 先锋攀登答:A7. 攀岩比赛设有难度赛、速度赛和()项目。A超霸赛 B 攀石赛 C 半决赛答:B8. 攀岩基本的个人基本装备包括安全带、镁粉袋和()。A扁带 B 攀岩鞋 C 机械塞答:B9. 动力绳(单绳)一般的直径为()。A 6mm B 8mm C 10.5mm答:C10. 更换绳子时需考虑的因素有:承受过的冲坠次数、()、磨损程度、使用舒适度等因素。A使用者水平B 维护保养的次数C 使用频次答:C11. 保护/下降器是利用器械与绳子产生磨擦力的,一般常用的包括"8"字环、ATC和。A GRIGRI B Klettersteig C Q

16、uick Link答:A12. 人工岩场保护员必备的装备有:安全带、主锁和()。A下降器 B 攀岩鞋 C 扁带答:A13. 上方保护时,当攀登者攀爬到顶或准备脱落时,保护员要第一时间()绳子并准备将其放回地面。A扔掉 B 放松 C 拉紧答:C14. 难度赛:线路以先锋攀登的方式攀爬,采用(),运动员需按照顺序挂好每把快挂,以其攀登到达的高度(若在横移或屋檐部分,则按照沿路线最远攀爬距离)确定名次。A上方保护 B 下方保护 C垫子保护答:B15. 速度赛:线路以顶绳方式攀登,采用(),按照选手完成线路的时间决定名次。A上方保护 B 下方保护 C垫子保护答:A16. 攀石赛:一组相互独立的、短的技

17、术性线路,选手无须使用攀岩绳,采用()。选手获得的累积点数和到达这些点所用的尝试次数,将决定他们的名次。A上方保护 B 下方保护 C垫子保护答:C17. 铁锁有三种基本形状:O形、()和梨形。A圆形 B D 字形 C 扁平形答:B18. 人工攀登最好选择()铁锁。A圆形 B O 形C 扁平形答:B19. 攀岩以防手出汗时,使用()防止出现手滑现象或吸收岩壁表面的水分,以增大磨擦力。A滑石粉 B 小毛巾 C 镁粉答:C20. 一般来说先锋攀登时,快挂位置()时,挂绳会比较顺手。A较高 B 较低 C 胸前答:A21. 常用的绳结技术可分为五大类:固定绳结、接绳绳结、()、操作绳结、收绳绳结及其它绳

18、结。A保护绳结 B 八字结 C 布林结答:A22 .用单渔人结连接两根 9.4m m绳子,最大静力承重有()。A 100kg B 175kg C 500kg答:B23 .用双渔人结连接两根 9.4m m绳子,最大静力承重有()。A 500kg B 750kg C 1400kg答:C24 下降时抓结的位置:正常情况下,抓结在(),容易控制,优点是绳子不紧,容易移动,不容易卡绳。A上B 中间 C 下答:C25保护员在运动员攀登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以保证:运动员的动作不能因为绳子太紧而受到阻碍;当运动员试图挂绳而又没能完成时,应立即收紧松弛的绳子;所有脱落都以动态和安全的方式制停;应注意不能让运动员

19、在脱落时撞到岩壁边沿或其它造型部位。A不应让运动员经受距离过长的冲坠B 运动员装备使用正确C 运动员攀登方式正确答:A26. 攀岩速度赛中保护绳由()保护员控制。A 一名 B 两名 C 多名答:B27. 难度攀岩比赛在决赛轮中,运动员遇到技术故障恢复时间不应超过最后一名运动员结束攀登后()。A 10分钟 B 20 分钟 C 30 分钟答:B28. 难度攀岩比赛进入半决赛中的固定名额分别为()。A 8名 B 16 名 C 26 名答:C29. 速度攀岩比赛进入决赛(P0中的固定名额分别为()。A 8名 B 16 名 C 26 名答:B30. 攀石比赛应按照以下的标准给运动员排名:完攀线路的数量;完攀线路所用的攀登次数;奖励点的数量;()。A完成数量的总和B 完成时间的总和C得到奖励点所用的攀登次数答:C31. 速度攀岩比赛中顶绳须通过()单独的保护点,每个保护点由一个快挂扁带和一个正确使用并锁定的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