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船(下)_第1页
16、船(下)_第2页
16、船(下)_第3页
16、船(下)_第4页
16、船(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边城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五上 年级 美术 学科课题16、船(下)总课时2备课戴圣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在了解船舶的造型与美饰特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体悟船舶的节奏与韵律之美,并以此贯穿学生的造型表现,在“造船”的过程中呈现出船舶造型的节奏与韵律。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思考船舶造型的艺术性,通过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开展探究、讨论与交流,在相互间的思维碰撞中迸发灵感与创意,感受合作的乐趣与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船舶的进一步了解,体悟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多元化,激发学生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与传承,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仰之情。重难点教学重点:加

2、强对船舶造型特征的了解,体会船舶造型的节奏与韵律之美,感受船舶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对人类文明的尊崇与敬仰;在“造船”的过程中,将对舟船文化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所造之船在体现功能的同时追求美观,同时彰显个人情感。教学难点:本课时教学重在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上,难在对有限材料的充分利用和改造上,其次是要将船舶造型中的节奏与韵律体现在自己的造船过程中。课堂上要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与表现,所造之船在尽显独特与创新的同时也要顾及船舶有别于其他事物的造型特征。教具PPT课件,各种生活中可利用的废旧材料,剪刀、胶棒、双面胶、海绵胶等。 一、感知与体验 1.

3、 温故知新,进一步加深对船舶造型的理解。(1)简要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舟船造型的印象。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船,了解到船的造型特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还记得吗? 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板书逐一呈现 上层建筑 主船体 美饰 (2)欣赏我国古代船模,从造型特征上进一步了解舟船的美学特征。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做一个小小讲解员,从这三方面来介绍这些船。(3)进一步感受舟船造型所呈现的美感。师:这些船的造型各有特色,呈现出来的美也各不相同,你能用一些合适的词来赞美它们吗?汉代船模平和、亲近之美五牙战舰威武、雄壮之美隋朝大龙舟豪华、富贵之美2. 点题:除此之外,这些造型各异的船还有一种能令人品味与

4、欣赏的美。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船。(板书课题:船)二、学习与创作 1. 通过分析上层建筑的变化,进一步感受船舶的节奏与韵律美。师:我们来看,西汉木船的舱房高低发生了变化,还有哪艘船也有这样的变化?师:而且啊,这种变化都是在一种基调下发生的有序变化;五牙战舰矩形垛口形成了起伏节奏,每一层长短发生变化,这些达到了产生韵律的效果;还有隋朝大龙舟,龙头、龙尾、步辇、飞檐翘角做到了错落有序,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品味与欣赏的地方。2. 从汉代楼船引入对船舶结构和设备的了解,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师:像这样造型优美的古代舟船有很多,这是我国汉代楼船,除了造型上的特点以外,还有哪一处非常特别

5、?师:利用自然界的风作为动力,这是古代造船的一大发明,实际上,古代造船还有许多发明,知道吗? (教师了解车船、橹、舵、水密隔舱知识,以应对具体的教学状况。)车船:以船侧轮子的转动代替划桨,以连续运动代替间歇运动的机械。橹:橹的外形有点像桨,但是比较大,一般支在船尾或船侧的橹檐上,入水一端的剖面呈弓形,另一端则系在船上。古人有“一橹三桨”的说法,认为橹的效率可以达到桨的三倍,因为从桨到橹的变化,事实上就是从间歇划水变成连续划水,提高了效率。舵:船尾舵的前身为船尾舵桨,在商朝已经使用,用来控制船只的航行方向,舵虽然是小小的装置,但它能使庞大的船体运转自如。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将船舱分隔为互不相通

6、的一个一个舱区。水密隔舱的设置有很多优点:(1)由于舱与舱之间是严密分隔的,在航行中,特别是远洋航行,即使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船舱,这样船就不会沉没,增加了航行的安全性。(2)船上分舱,可以方便装卸和管理货物。(3)由于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增加了船只整体的横向强度,取代了加设肋骨的工艺,具有加固船体的作用。师:这些发明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世界造船做出的贡献,了不起吧?其实我们国家造船发明远不止而这些,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继续了解。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成为了世界造船的先进国家,造出了众多千姿百态的船舶。3. 赏析郑和宝船,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造船的高超技艺。师

7、:特别是到了明朝,我们国家拥有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最先进的船舶。遗址之一就在我们南京。知道吗?介绍一下。(1)我们从视频郑和与宝船中来进一步了解宝船。 视频内容:607年前(公元1405年)7月11 号的早上,郑和率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从江苏太仓浏河镇刘家湾出发,开始了长达28年的海上外交和贸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有名的则是当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舶宝船。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船上9桅可挂12张帆,毛重有几千斤,需要动用200人才能起航,一艘船可容纳上千人。明朝时期,造船业高度发达,甚至有了与之配套的手工业工厂,如加工帆棚、木材、铜漆、麻栎等的堆

8、放仓库。宝船有五层,最底层放的是压舱石,使船平稳,上面储备有饮用水,再上一层储备粮食,甲板上第一层是郑和等官员居住的场所,顶层是船员操作间。1405年的明朝,国力强盛,明成祖雄心勃勃遣使各国,宣告天下大明的繁荣,正是有了这样雄厚的国力,为造船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远航壮举。师:从视频中你知道了什么?(2)结合图片,感受郑和宝船的庞大气势,了解宝船的造型特征与船舶设备。师:这就是长44丈4尺、宽18丈的宝船,是我们南京的龙江造船厂遗址中仿造的,你看人站在船尾板上多么渺小!师:走近宝船,除了大,它具体有什么特点?师:九桅十二帆的郑和宝船形成了视觉中心,其他帆则在大小、间距、倾斜度

9、上发生了变化,因而也形成了气势宏伟的节奏与韵律。4. 欣赏更多的船舶。5. 尝试着初步构思自己的船舶。师:现在,我们眼前有收集的一些材料,如果你是一名造船师,你会造什么样的船舶?试一试:独自或同座位合作先构思一艘船舶。6.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发现他们造船的秘密。 7. 造船建议。独自或同座位合作制造一艘船舶;适当添加船舶设备和装饰,进一步改造自己的船舶,使自己制造的船舶更加完美、更具个性。三、评价与回味 1. 从船舶造型上评析同学们造的船,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味自己或与同学合作的收获与快乐。四、拓展与延续 1. 了解不同材料制作的船舶,激发学生课后继续探究造船艺术。欣赏同龄人用泥塑创作的船舶;教师展示鸡蛋壳、灯泡做的船舶。2. 了解原始独木舟的制造方法,感受原始先民在实践中日渐开启的智慧。师:还记得船的先祖距今7000多年的独木舟吗?猜想一下,当时原始先民是怎样制造独木舟的?师:当时的工具很简陋,只有用石斧、石锛等工具,将圆圆的树干削平。后来,发现用火比石斧加工木材更为方便。人们将树干上不需要挖掉的地方都涂上厚厚的湿泥巴,然后用火烧掉要挖去的部分。这样被烧的部分就被烧成一层炭,再用石斧砍,就比较容易了。独木舟就是这样制造成功的,人类也就是在这样的长期实践中开启着智慧。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