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科技创新推动科研院所发展_第1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科技创新推动科研院所发展_第2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科技创新推动科研院所发展_第3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科技创新推动科研院所发展_第4页
精品资料(2021-2022年收藏)科技创新推动科研院所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技创新推动科研院所发展2008年科技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一、单位简介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成立于1958年,是集科研、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承包、技术咨询、产品生产和科技贸易为一体的原化工部直属重点技术开发型院所。1999年7月本院由事业单位整体转制为科技企业,现隶属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是四川省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创新型培育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科研单位和全国专利工作先进单位。2001年1月,由本院为主要发起人组建的四川天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该院长期从事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碳一化学、乙炔化工、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特种气体、化工自动控

2、制等技术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化工工程设计。截至2007年,累计完成科研项目600余项,其中60余项(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变压吸附气体分离技术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申请国家专利93项(其中发明专利70项),获专利授权47项,烃类转化催化剂、变压吸附气体分离、低压合成甲醇、甲醇羰基合成醋酸、甲醇制二甲醚、甲醇制氢、粗苯精制、N-甲酰吗啉等10余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众多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成果辐射面广,发挥着积极的行业带动与引领作用。二、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我院拥有以下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l 国家碳一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l 国家变压吸附技术研究推广中心l

3、工业排放气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l 水煤浆气化及煤化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含氧化合物部l 全国煤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煤制化学品分会l 全国气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l 全国半导体材料和设备技术委员会气体分会l 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气体标样工作组l 中国化工学会煤化工专业委员会l 全国天然气化工专业委员会l 全国天然气化工信息站l 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西南分中心l 四川省气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三、研发人员情况与团队建设(一)人员情况目前我院直接从事管理与研究开发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5%。 在管理与研究开发人员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占85%;年龄层次分布较为合理,45岁以下占71%;四川学术技术带头

4、人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享受国务政府特殊津贴7人;中级以上职称占超过65%。 (二)核心团队建设情况我院核心团队由一线中青年技术骨干团队(即研发团队)、中层干部团队、机关管理团队三个团队组成。近年来我院着力于研发团队的建设工作,并将其作为核心团队的核心来创建。我院针对大量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着重开展了人才引进、人才结构调整、班组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综合性团队活动等工作,整个核心团队形成了动态管理、良性循环的良好状态。1、以国家级重点项目为平台,形成了以专家、科研技术负责人、专题组长为主导的核心团队,同时着力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全力

5、保障和促进核心团队的稳定和有所作为。2、近三年来我院从清华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等重点高校引进博士、硕士近30名,与现有的科技创新骨干一起形成了研发团队的骨干力量,有效优化了核心团队的人力资源配置,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人才组成结构。3、从最基层的核心团队着手,加强基层班组建设,强化了班组长职责,并对班组长进行严格考核和动态管理,着力打造一支凝聚力、战斗力强的基层科技创新骨干力量。目前,我院已围绕各重点科研项目设立班组18个。4、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通过加强核心团队建设和培训机制,对核心团队重在培养技术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和人心的稳定、人气的凝聚,同时辅以组织管理、领导能力的学习提高及用人意识的培养,

6、提高核心团队的总体素质。5、立足创新,注重用新的思想和更有效的方法加强核心团队建设,开展综合性团队活动,搭建凝聚团队的平台。通过开展沟通座谈会、拓展训练、主题征文等活动征求骨干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保持与骨干员工沟通渠道的畅通,增强核心团队的凝聚力。四、研究开发组织与管理 (一)研发机构设置我院目前设有以下研发机构,从事实验室研究中试与工程放大成果示范与推广全过程科研活动:l 工业催化研究室:主要从事烃类(天然气、轻油、焦炉气、煤层气)转化催化剂及工艺研究;l 碳一化工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合成甲醇及甲醇下游产品工艺与催化技术研究;l 有机合成研究室:重点从事羰基合成技术研究;l 分析测试中心:全院

7、分析与测试共享平台;l 标准化研究所:从事气体、煤制化学品等标准化研究与标准制定;l 自动化研究所:从事化工过程控制技术研究、专用控制设备与分析仪器研制;l 节能环保研究所:从事化工节能与工业废水环保技术研究;l 信息中心:从事信息调研工作,编制出版天然气化工、甲醇与甲醛期刊;l 中荷分离技术研究中心:是由荷兰政府与中国政府签署的PSOM合作项目,从事废弃物固液气分离技术集成研究。l 中塞(拉尼斯)合作研发中心:从事双方商定的化工、环保项目技术研究与开发;l 工程开发组:从事本院技术成果的工程放大;l 中试基地:开展中试。 (二)研发设施 我院研发硬件条件较好,现有仪器设备388台,原值300

8、0余万元,其中5万元以上的79台,原值共计1439万元。2007年,我院投入300多万元对科研大楼进行了全面装修与改造,购置了345万元实验仪器设备,提升科研装备水平。 (三)科研管理制度 在科研活动组织与管理方面,我院建立并严格执行立项、评估、预(核)算、绩效考核等制度体系:l 科研项目管理办法l 科技成果管理办法l 专利及专有技术管理办法l 保密工作制度l 技术密级审定办法l 技术合同管理办法l 成本费用核算管理制度l 内部审计工作规定l 科技创新考核和奖励办法(试行)按照这些规定,规范开展研发项目的立项与评估,月度、季度、年度检查与考核,预算与核算,绩效考核,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系列工作,

9、成效显著。 (四)产学研合作 我院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高校(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湖南大学等)、科研院所(中科院金属所、有机所等)形成产学研结合战略联盟和实施机制,以联合承担重大科研计划、合作研究、技术转让、工程设计与总承包、技术服务、定期培训、现场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合作。 五、研发能力与研发项目 (一)研发能力 50年来,我院主要在碳一化工和气体领域进行了探索、研究与工程实践,重点在合成气制备利用工艺与催化剂、气体分离与气体标准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工业应用业绩。主要研究方向:l 天然气化工l 煤化工l 碳一化工l 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技术l 工业排放气净化回收与

10、综合利用l 特种气体与气体标准化l 化工自动化仪表、分析仪器l 技术咨询、工程设计及工程总承包 (二)研发项目 几十年来,我院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自研项目。其中,20052008年累计承担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和省部级项目与企业重大任务超过1/2。2006年,我院牵头组织中科院成都有机所、湖南大学、天津大学、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等12个院所、高校及其他企业,联合申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非石油路线制备大宗化学品关键技术开发。该项目共5个课题、21项研究专题,国拨经费3000万元。该项目的申报,显示了我院组织管理大项目的能力,锻炼了我院的管理与专家团队,得到了科技部

11、和主管部门有关领导的肯定,受到了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扩大了我院在行业内的影响,并对产学研发展模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三)研发投入我院研发投入逐年加大,20052007年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为17.45%(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数据)。六、成果转化我院研发的烃类转化催化剂、低压合成甲醇、甲醇羰基合成醋酸、甲醇制二甲醚、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甲酸甲酯法合成N-甲酰吗啉、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粗苯精制、黄磷尾气净化提纯CO、多功能微量硫(磷)分析仪、脱氧催化剂等技术与产品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效益显著。烃类转化催化剂方面已开发8大类35个品种,形成系列品牌,主要应用于制取合成氨

12、原料气、甲醇合成气、还原性保护气体、制氢、制城市煤气等,国内市场率85%以上,累计销售20000余吨,应用于国内200余家大中型为主的化肥厂与甲醇厂。甲醇羰基合成醋酸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封锁,自2001年至今,已在国内转让8家企业,占国内新建羰基合成醋酸装置数量的八成,技术转让费超过2亿元。甲醇制二甲醚技术已转让70余套,总设计能力超过300万吨/年,装置套数与装置设计能力占我国新建和投产二甲醚装置的85%。节能环保型甲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已累计转让30余套。2007年该项技术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变压吸附(PSA)气体分离技术已在全球推广1000余套(超过国外此项技术推广应用的总和),广泛应

13、用于石化、化工、冶金、食品、电子、医药、轻工、军工、机械等主要行业,累计为企业新增产值500多亿元,新增利税超过45亿元。自主开发的CNM-3二甲醚专用催化剂、转化催化剂、CNZ-1甲醇制氢专用催化剂、WDL-94微量硫分析仪、脱氧催化剂等产品市场越来越好。七、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专利工作纳入企业的技术创新、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中去,促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我院有10余项专利成果分别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中国专利四川省首届最佳项目”等奖项。我院多次被评为“四川省优秀专利企业”,2007年被确定为 “四川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1、加强专利工作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确定专利工作的主管领导,指定专人负责,从组织上保障专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专利管理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2、充分利用专利信息,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利用专利信息的意识,把对专利信息的利用逐步纳入到科研、生产活动中。在科研立项、产品开发、技术引进以前要进行必要的专利文献检索、分析和论证,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提高科研立项和产品开发工作的起点和技术水准。3、增强专利保护意识,把专利保护纳入我院经营管理体制中,处理好专利申请与科技成果鉴定之间的关系。4、完善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我院先后制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