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第二节气候教学设计,供参考阅读!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2.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3.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4.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5.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6.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二、教材分析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本节教材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实用。本节包括了“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4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本节教材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标准”指向十分明确:一是能
3、运用气候资料,包括地图(如气温、降水量分布图)、气候直方图、气候统计资料、示意图等,归纳出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含气温和降水特征);二是能简单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三是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本节中专指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按照“标准”要求,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抓住了三条线索:第一是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可划分为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还有青藏高原面积广大的高山高原气候;第二是季风气候显著,我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第三是多特殊天气和气象灾害,包括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和洪涝、干旱等主要气象灾害。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
4、主要特征之一。教材从气温、降水两个主要方面进行阐述,共安排了6幅分布图、4幅统计图和3幅景观图,旨在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是本节的重点,其中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是难点。为此,教材安排了“中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的“阅读”材料,在P.33设计了相关的读图“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已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结合我国的纬度位置和地形特点,来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活动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教材安排了“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和“中国的温度带”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各温度带的分布
5、范围、活动积温、作物熟制和主要作物。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本节的重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从时间分配来看,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大多数地方59月份的降水量,一般占到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为引导学生认识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教材安排了“中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的“阅读”材料,在P.36设计了一组读图归纳我国降水分布规律的“活动”。因我国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的成因与季风密切相关,所以教材将成因问题的探讨安排在“季风气候显著”这个内容中,并在P.41设计了“中国降水时
6、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的“活动”。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根据各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把全国分为四类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为便于学生了解这个内容,教材安排了“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其天然植被”的“阅读”材料;为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在P.38设计了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要求学生将“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和“中国年降水量分布”两幅图叠加起来进行判读。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在了解我国的5个温度带、4类干湿地区之后,联系已学的我国地形地势的相关知识,结合“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很容易认识到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
7、性。为加强学生对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知识的掌握,引导学生打通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三者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多图叠加的读图能力和推理能力,教材在P.38设计了一个填表“活动”。为强化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融合,引导学生了解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教材在P.39设计了相关“活动”。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这部分教材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关于“季风气候显著”这一特征,教材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占据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季风气候类型多,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在季风区内,冬、夏季风有规律地交替控制,夏季湿热多雨,冬
8、季干冷多风。受季风的影响,全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中国大陆东部受夏季风进退的影响,导致雨带的南北移动。夏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了中国雨带进退的“失常”,从而导致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教材安排了“季风气候对中国的影响”的“阅读”材料。此外,教材进一步说明了我国气候大陆性特征显著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并安排了“中国是世界上同纬度冬季最冷的国家”的“阅读”材料,这个“阅读”材料对我国气候显著的大陆性特征作出了具体诠释。该“阅读”材料给教师教学留下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可供挖掘的教学素材很多,如对于初中学生,可要求回答齐
9、齐哈尔和巴黎两个城市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并对两者的气候进行比较等;对于高中学生,可要求从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角度,综合分析导致两者气候差异的原因。为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辩证思维,教材在P.4142设计了一个“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的“活动”。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教材正文部分重点介绍了寒潮和梅雨的天气特征,安排了“侵入中国的寒潮路径示意”图。为了体现“减负”要求,台风和沙尘暴则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我国是气象灾害严重的国家,主要气象灾害有洪涝、干旱、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教材正文部分重点介绍了对
10、我国社会经济正常发展影响最大的两种气象灾害:洪涝和干旱,其他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则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呈现。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状况、多发原因及应对措施等,认识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气象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的意识和与灾害作斗争的责任感,教材在P.45安排了一组“活动”,呈现了中国洪涝、干旱、寒潮、台风等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值得注意的是,“多特殊天气”和“多气象灾害”讲述的是我国的气候特征,而不是天气特征,因为两者描述的是我国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本节教材的编排突出两大特点:一是地理图像十分丰富,应引导学生通过对这些地理图像的阅读与分析,提升读图、用图的能力;二
11、是“活动”形式丰富多彩,涉及的问题有一定难度,具有较大的思维量,需要教师给予点拨、引导。三、教学提纲一、气候复杂多样1.气温分布和温度带(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2)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3)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2.降水的时空分布和干湿地区(1)降水的空间分布(2)降水的时间分配(3)干湿地区的划分与分布3.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二、季风气候显著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2.夏季风进退与雨带的移动3.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4.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及成因三、多特殊天气四、多气象灾害四、教学建议教学指导: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
12、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下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新课导入:方案:图片导入:出示哈尔滨的冰雕展和广州的花卉展图片。请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回答: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举行?(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方案:视频导入:播放冬季黑龙江省和海南省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相同的时间,为什么黑龙江省是“千
13、里冰封,万里雪飘”,而海南省是“森林翠绿,鸟语花香”呢?(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地气候的不同)方案:旅游导入:快到国庆节了,大家都想出去玩。小张同学也有同样的打算,想去某地(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个地点)游玩,你能为他准备旅游物品提出金点子吗?能告诉他这是为什么吗?方案:活动导入:提前布置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注意各地天气的差异。由学生说一说我国近期的天气情况,教师再从我国的天气差异引入我国气候的差异。转承:经过上述思考,同学们或许对我国的气候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但要真正了解我国气候的具体特征,还需要我们对“中国的气候”这节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知识点总结1、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
14、原因2、 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我国根据10积温自北向南划分五个温度带,即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同时另有一个独特的青藏高原气候区。3、降水分布和时间分配规律及原因注意关于降水分布,有三条界线比较重要:a.800mm年等降水量线,它大致经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然后折向东,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以东、以南地区年降水量大于800mm,为温润区。是我国主要的水田作业区,农业以水稻生产为主;此线以北为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b:400mm年降水量线,此线大致沿大兴安岭长城一线到兰州,向西南,经青藏高原到冈底斯山一线。此线是我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大致分界线,也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c:2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内蒙古中部贺兰山祁连山经青藏高原一线。此线大致是我国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年降水量200mm以下的地区,多为荒漠地区,除有灌溉水源的绿洲以外,自然环境恶劣,人烟稀少,十分荒凉。4、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及影响锋面雨带的形成:当夏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海租车合同范本
- 婚后贷款赠予合同范本
- 电脑回收采购合同范本
- 2025赠与合同范本下载
- 光纤布线施工合同范本
- 陵园合同范本
- 大型喷泉采购合同范本
- 房屋加固质保合同范本
- 卖家单方解约合同范本
- 餐厅房东 合同范本
- 黄遵宪年谱长编(上下册):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滇中引水工程
- 准东-华东±11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杆塔设计原则
- krones旋盖系统控制原理及参数设定
- GB/T 708-2019冷轧钢板和钢带的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T 40549-2021焦炭堆积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
- GB/T 17395-2008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GB 15630-1995消防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 实习协议模板(最新版)
- 《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1》教案
- 车间拆除及场地土壤治理与地下水修复工程项目技术方案工程方案和设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