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时透镜及其应用姓名:_班级:_用时:_分钟【过D必做】1(2019·北京中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2(2019·市中二模)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下图 ,此时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那么像的特点是( )A倒立、缩小 B倒立、放大C倒立、等大 D正立、放大3(2019·易错题)小明拿着放大镜 ,伸直手臂 ,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 ,看到的是景物的( )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4(2019·威海中考)以下
2、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 ,正确的选项是( )A近视眼需要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 扫描二维码时 ,应使二维码位于 镜头1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 ,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 ,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5.(2019·枣庄中考)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 ,如下图。与直接拿 自拍相比 ,利用“自拍神器可以( )A增大像距B增大像的大小C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D增大取景范围6(2019·菏泽中考)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当物体距凸透镜10 cm时 ,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凸透镜20 cm时 ,成倒立、放大的
3、实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35 cm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从距凸透镜20 cm处远离凸透镜时 ,在凸透镜另一侧所成的像逐渐变大7(2019·泰安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 ,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30 cm 处 ,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 16 cm 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那么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 cm<f<15 cm将近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 ,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光屏应靠近透镜A只有和 B只有和C只有和 D只有和8.(2019·改编题)让一束平行
4、光经过一透镜 ,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下图) ,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当物体距透镜5 cm时 ,成正立的实像B当物体距透镜15 cm时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时 ,所成的像逐渐变大D当物体从距透镜20 cm处向透镜的方向移动时 ,要得到清晰的像 ,应使光屏靠近透镜9(2019·绥化中考改编)近些年来 ,中小学生戴眼镜的比例明显增加。以下关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说法中 ,正确的选项是(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用凹透镜矫正B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 ,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
5、眼成像于视网膜后 ,用凸透镜矫正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 ,用凸透镜矫正10(2019·白银中考改编)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 ,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透镜 ,它对光具有_作用 ,它的焦距应小于_cm。11(2019·平阴二模节选)清晨 ,小玉常常会看到树枝和树叶上有一些水珠 ,如下图。甲图中她看到水珠后面远处景物是倒立的 ,乙图中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观察到树叶清晰正立的叶脉 ,通过仔细观察后她明白了 ,原来水珠相当于一个_镜 ,通过乙图中的水珠看到的是物体放大的虚像。12(2
6、019·潍坊中考)如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凸透镜的焦距为10 cm ,点燃的蜡烛与凸透镜固定不动。移动光屏 ,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那么该像是_、_的实像;遵从这一成像原理的是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3(2019·伊春中考)由于长时间过度使用 ,导致青少年未老先衰 ,新型疾病“ 老花眼患者剧增 ,患者主要表现为观察近处物体不清晰 ,这种疾病的形成原理与图_(选填“甲或“乙)相符 ,应配戴_(选填“凹或“凸)透镜予以矫正。14(2019·历城二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
7、烛、光屏各一个 ,火柴一盒。(1)小华在挑选透镜时 ,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 ,在光屏上出现了如下图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选填“甲或“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理由是此透镜对光有_作用。(2)小华组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成的烛焰像偏上(如下图) ,是因为忽略了实验中的一个操作步骤 ,这一步应是_。(3)小华将蜡烛放到距离凸透镜15 cm的位置 ,为了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 ,他下一步的操作应该是保持_的位置不变 ,移动_ ,直到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4)实验中 ,在与其他组同学交流时 ,小华发现同样的凸透镜 ,物距相同时 ,他们所测的像距却不同 ,这是怎么回事?请你帮他找出原因:_。【过B
8、、C必做】15(2019·河北中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下图 ,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规律B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 ,光屏上的像会向下移C蜡烛不动 ,将透镜移至35 cm处 ,移动光屏可能得到倒立的清晰像D更换一个焦距小的凸透镜 ,只移动透镜仍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16(2019·镇江中考)如下图 ,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将蜡烛放在A处时 ,位于P处(图中未画出)的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像;保持透镜位置不变 ,向右移动蜡烛至B处 ,再将光屏从P处移至另一位置
9、得到清晰的放大像 ,那么两次所成的像都是_立的 ,P位于A的_侧 ,上述过程中光屏是向_侧移动的 ,用刻度表示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_。17(2019·槐荫二模)小华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等器材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上 ,成的像是等大、倒立的实像。分析实验成像情况可知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cm。“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 ,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 ,“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 ,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
10、也?;?论语?中的“有酒食 ,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于此?等等 ,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 ,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 ,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 ,“先生之根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 ,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 ,首见于?礼记?曲礼? ,有“从于先生 ,不越礼而与人言 ,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 ,与教师、老师之意根本一致。(2)当把点燃的蜡烛由图甲所示位置向左移至光具座的20 cm刻度处时 ,如图乙所示 ,光屏上会得到一个倒立、_(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时
11、 ,风一吹 ,蜡烛火焰向左偏 ,那么光屏上成的像向_(选填“左或“右)偏。(3)在研究物体在焦点位置的成像规律时 ,小华先通过作图法(如图丙)得出结论:“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位置时不能成像。而实验时 ,他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凸透镜的焦点位置上 ,却还能透过凸透镜观察到蜡烛火焰放大的虚像 ,他又将蜡烛在此位置很小的范围内反复调节 ,仍能看到蜡烛火焰放大的虚像 ,造成小华的实验现象与作图得到的结论不一致的原因是_。18(2019·德州中考)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1)实验过程中 ,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甲所示时 ,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_、倒立的实像
12、 ,假设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 ,移动透镜至_cm刻度线处 ,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2)如图乙所示 ,保持蜡烛位置不变 ,移动透镜至16 cm刻度线处 ,那么人眼在_(选填“A“B或“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像是图丙中的_(选填“1”“2”“3”或“4”)。(3)实验完成之后 ,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 ,如图丁所示 ,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 ,假设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 ,应将光屏_(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参考答案【过D必做】1D2.B3.C4.D5.D6.B7.C8.B9.A10凸会聚5011凸透12倒立缩小照相机
13、13甲凸14(1)乙会聚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那么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那么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调节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3)凸透镜光屏(4)他们对于成清晰的像判断不同【过B、C必做】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 ,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15D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 ,为了与家长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防火知识培训必要性
- 森林火灾知识培训内容
- 森林法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幼儿园培训教学课件
- 2025年老年护理专业招聘考试预测题
- 风湿疾病试题及答案
- 2025健康照护技师考试题库及答
- 2025年物流师中级考试要点预测题集
- 2025年人事处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题
- 2025年初级导游证考试必-备知识点与模拟题
- 三叉神经痛微球囊压迫术的护理
- 主持人妆 男主持人上镜妆
- 安全伴我行-大学生安全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哈尔滨工程大学
- LY/T 1828-2009黄连木栽培技术规程
- 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清单五篇
- X射线衍射课件(XRD)
- 医院总务设备科管理制度
- 常见皮肤病的种类及症状图片、简介大全课件
- 高中化学学法指导课件
- 吊篮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方案
- 2019-2020江西省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部招聘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