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地理答案_第1页
沪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地理答案_第2页
沪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地理答案_第3页
沪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地理答案_第4页
沪教版高一第二学期地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17 人口分布与人口迁移一、填空 1平原,沿海,城市 2人口密度 3劳务迁移,智力迁移 4战争、灾害 5发展中,发达,欠发达,发达6劳务输出,农民工进城务工二、选择 1D 2C 3B 4AD 5AB 6BCD 7CD三、读图分析 1 (1)、人口稠密区 热量带 海陆位置 地形地势 开发历史 社会经济条件 主要国家或地区 东亚 北温带 太平洋西岸 平原为主 悠久 欠发达为主 中国、日本(发达) 南亚 热带 印度洋北岸 平原、高原为主 悠久 欠发达 印度、孟加拉 西欧 北温带 大西洋东岸 平原为主 悠久 发达 英、法、德 北美东部 北温带 大西洋西岸 平原为主 短 发达 美国、加拿大 (2)世

2、界人口稀疏地区所在国家或地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主要形成原因 西伯利亚 1人/平方千米 位于中高纬地区 加拿大(国家) 亚马孙平原 1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 撒哈拉沙漠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自流盆地 1人/平方千米 (副热带高气压带) 青藏高原 110人/平方千米 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 (3)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从纬度位置看,A处所在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属热带雨林气候区,谷地炎热潮湿,不适宜居住;随海拔上升,安第斯山地上气温下降,降水量减少,气候条件反而比较适宜。 2(1)东南,二、三,季风;外流区,中部,东部(2)四川,400,气候适宜,土地肥沃,水资源

3、较丰富,开发历史悠久;云贵高原,地形崎岖,沟通不便,经济较落后 塔里木,大于,盆地周围有塔里木河,利用水源可发展生产,集聚人口 (3)沪,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河南,中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D,是西部地区多平原东部为高山;是沿海地区对外联系方便4)黑河腾冲(胡焕庸线),黑河,腾冲,95,43 3(1)计算方法:(2001年数据1900年数据)/1900年数据100 亚洲 293 非洲 515 北美洲 285 大洋洲 417 (2)拉丁美洲,80.6,发展中 (3)生育(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出生率低;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4(1)C A B (2)市中心,市郊(郊区)。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由

4、于市政建设,旧城改造等原因,造成大量居住在城市中心特别是老城厢的市民向城市外围的新建居民区搬迁。城市外围房价低、吸引工薪阶层大量到郊区购房。四、简答1(提示:主要从自然资源与环境,科学技术水平和地区开放程度等方面分析)东南沿海自然环境较西部优越,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适于人的居住;东南沿海较西部经济发达,城市集中、科学技术水平高;东南沿海较西部对外交流方便,开放程度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有利于国外先进技术、经验的引进,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因为人口容量从时间上看具有动态性。同一地区现实与未来资源环境条件在变化,科学技术水平与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变化,所以现实人口容量与未来人口容量不一样。

5、美国西部与我国西部半干旱地区虽然自然环境看上去相似,但也有许多明显不同,美国与我国科技水平、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人口容量也不一样,说明人口容量具有鲜明的地区性。专题18 人口素质一、读图分析 1(1)38,乡村,低 (2)98,3,75,高于(3)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越高,来自城镇的人口比例就越高,出现了城市居民学历高,农村农民学历低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首先是我国教育投资不平衡,城乡教育水平差异大,农村教育薄弱导致的;其次是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地区由于家庭经济贫穷造成少年儿童辍学,子女教育不重视,特别是对女性少年儿童的教育存在偏见,影响当地居民教育程度与人口素质的提高二、简答1我国

6、人口素质的城乡差异表现在:城市、城镇的人口素质高于乡村地区。 人口素质的地区差异表现在:沿海地区、发达地区的人口素质高于内陆地区、欠发达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措施是:加强对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教育投资,对这些地区实行免费教育,加强这些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优秀师资到欠发达地区支教。2这种看法不正确。经济发达与否虽然与人口素质高低有关,但要提高人口素质,归根到底要依靠人口投资。如果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素质就不会随经济发展成正比提高。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石油大国靠石油产业发展经济,人均GDP已跻身世界前列,但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还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就是很好的例子。

7、3上海每隔20余年的人口间歇性变化,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生育高峰期内造成医疗卫生资源紧张,随着时间推移,教育资源不足,出现读书难,升学难;20年后又出现工作难,就业难。社会就业岗位紧缺,竞争加剧,严重的会导致社会不稳定;进入老年后社会的老龄化现象又趋于严重,导致青壮年负担加重,对社会保障体系造成冲击。而在生育低谷期,又会导致大量教育资源闲置浪费,劳动力不足等社会问题。由于人口增长的惯性,这种人口的不稳定增长会持续几代甚至几十代人,严重影响社会的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专题19 城市空间结构一、填空 1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2高于,较高,高(或较高) 3商业区,居住区(住宅区),工

8、业区,文教区二、选择 1B 2A 3B 4BCD 5CD 6AB 7AD三、读图分析 1(1)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2)从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随远离市中心,土地利用效益递减) (3)D,位于城市中心地区,地价最高 A,位于城市最外围,地价最低2(1)扩大,扩大,中央商务区 (2)副中心,区域中心,多 (3)C 3(1)PAPB,A地位于城市的建成区,地价高 PBPC,B地邻近道路,地价较高 PAPC,A地位于建成区道路旁,地位于城市郊区,交通不便 (2)C B A D O (3)略 (4)高于,高于,越高4(1)功能区 字母 理由 商业区 C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捷,离火车

9、站距离近 居住区 D 距离城市中心近,购物方便,没有污染 工业区 A 铁路经过,便于运输物资,位于城市下风向与河流的下游,避免对中心城区的污染 文教区 E 离城市中心较远但交通便利,环境幽静 风景区 B 周边有小山、湖泊等可供开发的自然旅游资源,远离污染与城市喧嚣 (2)HGF;H、G两地都有两条道路交汇,交通便捷,但H处离城市中心更近;F地距中心远且只有一条道路经过,出行不便;打通河对岸的断头路到F处,提高F处的道路交通便捷程度。四、简答 鞍山市是以钢铁生产为主的工业城市,用地面积大,有明确的工业区与居住区的划分,界线清晰;而保定市位于平原地区,城市向四周拓展,城市中心主要是商住混合区,城区

10、外围分布工业用地。 十堰市位于山区,受地形条件影响,城市规模小,且多沿山谷线形分布,城市形态破碎;宜昌市沿长江狭长布局,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堆积的凸岸一侧。 专题20 城市体系和城市一、填空 1高,少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二、选择1A 2C 3AD 4AC 5AD 6AB三、读图 1(1)D F E A C B (2)C B A C(3)北温带,温润区,沿海,(4)南亚,人口集中有利于经济发展,城市 2(1)城市:北向南依次为南京,上海,杭州,宁波 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 铁路:沪宁线(京沪线),沪杭线 港口:洋山港,北仑港 (2)上海,南京,杭州,沪杭

11、,京沪(3)优越的地理位置,适宜的自然条件,悠久的发展历史,发达的交通网络,稠密的人口分布四、简答 这种建设思想是盲目的,不科学的。作为国际城市,不仅要有一定的人口规模,还必须是全球或国际的经济中心,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从区位上看,国际城市是世界或国际的交通枢纽、航运中心,具有强大的辐射能力和集聚效应。在城市体系中,国际城市占据“金字塔”的顶端部分,数量少、规模大。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多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现有的国际城市还有很大差距,从全球空间格局看区位条件优势也不明显,不具有发展为国际城市的条件。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必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专题21 城市化一、填空 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4

12、1.7 2农村(乡村),城市,农村,城市 3中国 4郊区化,逆城市化二、选择1C 2B 3C 4ABD 5CD 6AC 7BD 8BD三、读图分析 1(1)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大幅提高(2)10.4,17,17.3,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20世纪以来,人类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先后进入电气时代,信息时代,人口、经济进一步向城市集中。(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百万人口以上城市急速增长2(1) 地区 1850年数量 1900年数量 2005年数量 欧洲 2 6 0 北美洲 1 3 3 亚洲 7 1 6 中国 4 0 1 (2)欧、亚、欧、北美,工业革命,城市(3)发展中,世界城市化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

13、中国家;城市问题,郊区化,逆城市化, 3(1)郊区化,下降(减少),扩张,郊区(城市边缘/城乡结合部) (2)逆城市化,下降(减少),增加(3)郊区化过程,原因是家用汽车普及居民对住房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恶化;逆城市化过程,原因是居民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高速公路网发达城乡差距缩小,乡村基础设施完善。 4(1)居住,中心商业区高级住宅区中级住宅区低收入住宅区 (2)发展中,发达 (3)没有违反地价规律。因为贫穷人口居住在城市中心的住宅区中,住房环境恶劣,面积狭小,虽然地价高,但单位住房的售价低;富裕阶层居住在环境优美的郊区,虽然地价较低,但住房面积大,设施豪华,单位住房的售价高昂。四、问答题 这种

14、观点不能同意。因为如果通过道路建设来改善交通状况,则会走人“道路建设-交通好转-车辆增多-交通堵塞-道路建设”的恶性循环。再说,城市土地是有限的,不可能无休止的将宝贵的资源用于道路建设,这样城市土地经济效用就会下降。尾气污染虽然可以不断进行技术改良,但对石油资源消耗则越来越多,因车辆增加而新增的污染很可能超过通过技术手段而减少的污染量。就此说明,目前阶段城市发展公交才是最佳的选择。专题22 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一、选择 1B 2D 3D 4D 5(1)D,(2)C,(3)A 6B二、读图分析 1(1)花卉 花卉不易储藏,应分布在接近市区。 (2)乳牛 乳畜产品不易储藏应近市区分布;养殖过程有

15、污水排出,应分布在河流下游。 (3)水稻 稻谷相对耐储藏,便于运输,因此应在远离市区的低平地方。(4)茶树 茶树适宜生长在亚热带的丘陵地区。 2(1)玉米 小麦 是山区,交通不便,种植粮食只是满足自己需要。 (2)大面积种植水果和蔬菜。修筑了高速公路,交通便捷;城镇范围扩大,城镇居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 3(1)水田农业 劳动 较低 较小 现代。 (2)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平坦 雨热同期。 4 (1)旱作农业 非 南美(2)地中海型农业 小麦、大麦等冬季作物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少雨 (3)C D D (4)牧场畜牧业 水分 牧场经营 生产规模大 商品率高 美国 新西兰 阿根廷 南非三、简答

16、不能一概而论。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条件决定农业区位,如在我国,水热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发展高产的水田农业,北方草原地区发展畜牧业。但随着生产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农业区位减少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如我国东北大棚农业,利用现代温室栽培技术,种植了热带的蔬菜和水果。专题23 工业区位与工业区一、选择 1CD 2AB 3AD 4BC 5BD 6ABD 7BC 8CD 9BC 10ABD二、读图 1(1)A 设在工业区,并在与盛行风垂直的方向和沿海地区,有利排解工业污染 (2)B 既可以利用水源,又接近商居混合区的消费市场(3)C 科教文化区,需要有印刷厂配套 2(1)A处位于上海市区的上游处,有利确保水源清洁

17、 (2)宝山 澳大利亚 巴西 交通 市场 (3)西南 减少工业污染对市区居民的影响4)市场 土地资源 交通 技术 3(1)东北煤铁资源丰富、交通运输便捷、消费市场大 (2)南 西(3)高等院校和研究所云集、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清洁三、简答 发达国家纷纷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资源、广大的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等有利条件。专题24 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一、填空 1农业 建筑业 消费服务和生产服务的产业 2通过市场机制和国家、地方政府的政策调控,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间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使之与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体现出有别于其

18、他区域的特点和优势,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3下降 减少 上升 增加4下降 增加 增加 5较低 较高 偏高 偏低 6旅游 运输 海洋运输 旅游 金融 7自然景观资源 历史、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 8成为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主要是因为香港交通和通讯条件发达、科技和管理人才济济,并且在亚洲,乃至世界上具有较高的经济地位;成为航运中心主要是因为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港口航运条件好、经济腹地广阔等郑州位于陇海和京广两大铁路干线交汇处;武汉位于我国南北陆上交通、东西水上运输的主要干线交汇处二、选择 1ABCD 2ABCGH 3BC三、读图分析1(1)A;(2)漕溪北 专业 天钥桥 专业 综合 (3)便捷多 高档商店地价较高 2(1)A;(2)B C3(1)香港 鹿特丹 横滨 新加坡 纽约 新奥尔良 伦敦 (2)上海 交通便利 腹地广阔;(3)集装箱四、简答 1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青岛等,承接了中国台湾和香港、韩国等的高附加值产业的转移,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逐步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纺织业或停产,或向高档产品转产,或向内地转移。这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的表现。而内地利用劳动力丰富等有利条件发展纺织业,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2对,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