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验家长心态_第1页
中考考验家长心态_第2页
中考考验家长心态_第3页
中考考验家长心态_第4页
中考考验家长心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考验家长心态家长如何协助孩子应考家就好比是一艘船,船长和水手都是家长,孩子扮演的是乘客的角色。家长如何才能够在中考前夕当好船长,服务好乘客,真正的做到协助孩子复习冲刺,这需要家长拿出自己的智慧。在最后的备考阶段,作为家长,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关注孩子的应考心理中考备考的最后阶段最重要的是心理的调适。在家备考时,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种和谐、轻松、愉悦、安静的家庭氛围,要给孩子以积极正面的鼓励和评价,不要唠叨,不要因为一些小事数落孩子;不要在言语中表现对孩子的不信任,不要用言语刺激孩子,或用别人做参照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负面评价。同时防止“过度关注”孩子,“语重心长”地表现你们的期待,无微

2、不至的照顾等,因为这样做也会对孩子形成心理压力。其实您的孩子都是要强向上的,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和信心,他们的潜在敌人是自己,我们的要求应该是:重参与,重尽力,重坚持。我们要鼓励孩子用“平常心”去对待中考,只有让孩子在十分自信的竞技状态下,在相对宽松的环境和心态(适度而不过分的紧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 我们自己也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孩子的结果(包括模拟试和中考)。对于不如意的模拟考试结果,建议孩子不要将分数作为判断自己学习的全部真实面貌的唯一依据,模拟考试成绩虽然对个人将来参加升学考试结果的预测有参考的作用,但不能以此分数高低论英雄,断定中考的成败。历年的中考结果都有不少模拟考试

3、成绩不是很理想,而考后却获得成功的事例。我们要理解孩子的压力,一般说来孩子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们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压抑。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我们能立竿见影的改变的了。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你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具

4、体来说,一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闭上批评的嘴巴。也许他吃饭的时间有点长,也许他在厕所磨叽了半天,也许一晚上他去厨房翻了几次冰箱不管怎样这段时期不要吭声,这是你对孩子的体谅,这就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正确应对孩子“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的担忧。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

5、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二、做好称职的后勤服务1饮食由于精神紧张,脑力消耗增加,加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孩子体内营养积累减少,疲劳积累增加,如不注意安排饮食,则会影响到精力的恢复,降低学习效率。如何安排饮食呢? 考前饮食的安排应注意下列几个原则: (1)足够的热能 热能主要来源于淀粉、糖和脂肪,一般以淀粉为主。每天可根据自己热能的消耗来确定补充的数量。过多会使体重增加,过少则满足不了身体的需要,所谓足够以能保持体重的稳定为宜。 (2)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蛋白质和维生素是迅速恢复脑力、提高免疫功能必不可少的物

6、质,应多安排食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鸡蛋、瘦肉、鱼肉、猪肝、牛奶、核桃、芝麻和豆制品等,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水果等。(3)清淡少油,开胃可口 复习考试正值炎热的夏季,饮食应以清淡少油、易于消化的食品为主,如瘦肉、鸡蛋汤、清蒸鱼、蔬菜、凉拌西红柿等,如胃口不好,可增加些酸黄瓜、酸萝卜以及绿豆汤、乌梅汤、酸奶等开胃可口的食品,以增加食欲。不要吃过于油腻、味过重的食品,也不要过多吃巧克力、冰淇淋等高脂肪、高热量零食,因为这样会影响食欲,还容易损害消化器官的功能。 (4)清洁卫生 春季和夏季,温度最适宜细菌的滋生繁殖,如果食品不清洁,贪图一时的爽口,轻则拉肚子、呕吐、伤害肠胃,重则引起食物中

7、毒,使身体大伤元气,这是极不可取的。 (5)注意补充水分、盐分 夏天炎热,出汗多,身体水分流失多,应多喝凉开水和喝些淡盐水,以补充水分和盐分,利于体温的调节,避免中暑。 (6)不要迷信营养品 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营养品、保健品很多,不要迷信,乱用、滥用。只要按平时正常的饮食,适当补充营养,保证足够的睡眠就可以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复习、考试。如果感到实在需要,最好在医生、专家的指导下服用营养品。(7)考试期间饮食不搞特殊化考试期间最好让孩子吃熟悉的食物。有的家长可能想在这几天帮孩子加强营养,虽说营养的保证很重要,但那应该是半年前、一年前就注意的,而不是靠这几天。考试期间的饮食最好跟他平时的饮食一致,

8、熟悉的食物使人放松。2 运动休息巴甫洛夫的研究表明:“皮质神经细胞在刺激的持续作用下,迟早会逐渐发生抑制”。虽然时间已经很紧张了,但是“7+1>8”这个著名公式切不可忘记。家长要督促孩子作适当的锻炼,适当的锻炼会使孩子斗志昂扬,学习效率很高,适当的锻炼会使睡眠效率很高,运动休息是最好的休息。当然,运动不要太激烈,对抗性不要太强,要避免意外伤害。现在,运动的目的是调节,把孩子调节到复习迎考的最佳状态。 进入中考冲刺阶段后,应督促孩子尽可能休息好,养精畜锐,以最充沛的精力、最佳的状态迎接最后冲刺。这期间,作息时间应与中考相配合,每天上、下午各有三个小时集中精力学习,一般8:0011

9、:00,2:005:00,中午要午睡,一个小时为宜。对于有开夜车习惯的孩子,要特别注意让他在最后的十几天调整好生物钟,保证晚上11:00之前入睡,使头脑在关键时刻保持清晰,能高度集中,胜利完成任务。最后冲刺阶段要特别注意防疫和防肠道疾病,及时检测体温并作记录。对孩子由于紧张造成的食欲不强和睡眠不好的情况,不必表现出过度的惊慌。因为这只是临时的反常,孩子身体的应急状态足以使他们能完成中考任务。孩子考前一旦生病,用药时一定要注意药品的不良反应,最好先请教医生,选择不会产生困意等副作用的药品,因为许多感冒药中含有影响中枢神经的成分,吃了会昏昏欲睡,一些止咳药也会引起头晕、困乏等反应。 三、与孩子一起

10、理性应考1.做好考试准备学校上课至6月19日,20日至23日上午孩子在家自习,消化有关知识、调节心理,如有疑问可到校咨询(学校于21日至23日上午安排教师在校设点答疑)。6月23日下午4点30到学校集中召开考前动员会并集中前往看中考考场。6月24日开始中考,每天考试要要留意时间,督促孩子适时出门。请您务必督促检查孩子的考前准备工作:每次考试要凭准考证入场;应试的文具是否齐全;单车的零件是否有毛病、轮胎是否充足、制闸灵不灵、车钥匙放在什么地方;每天上下午都要为孩子准备一壶白开水、矿泉水,其它饮料以不饮或少饮为好;还要给孩子准备好防雨防晒用具。总之要保证孩子准时赴考,保证赴考途中的安全,保证孩子不

11、因某项准备工作的疏漏而影响情绪。2关注孩子考试期间的作息及身体状态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考试期间能睡好。但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千万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也相信这个道理,反而临考前能够释然,睡个好觉。帮助孩子平静地度过午休时间。一些学生上午考试回来,兴奋得没法午休。家长这时可以这么说:“躺一会儿,不必非得睡着,让身体放松休息一下,等会我叫你。”睡眠是不能带着睡眠压力的,这样轻描淡写地说,孩子更容易入睡。万一孩子在考试期间生病,家长不要过于惊慌,除了及时就医,我们还应该理性地看待。一般说来,只要孩子不是那种病得不能坐下来拿笔写字

12、,生病对考试的影响其实就只是心理上的,并不会妨碍大脑思考。大家对这一点可能感到很难理解。基本的解释是:大脑工作在生理上实际只需要两个条件,葡萄糖和氧气。有这两个条件,就能做题、思考。身体的不舒服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心理上造成我们的不安,实际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因此,万一孩子在考试期间生病了,家长也要给他这样的信念,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跟他说,你都生病了,如果没考好也是能理解的,这样孩子反而能放下包袱,轻松应考。3引导孩子理性对待考试失利中考之间如果孩子不说,不要询问考试的情况、感受,引导孩子关注有关下一科考试的内容。如果孩子出现了考试失误,应该鼓励孩子忘掉前面的考试,坚持参加完后面的考试,决不要轻言放弃。哪怕学习最优秀的学生,如果第一场考试考砸了,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他的心情。处理不好还会牵连到他后面的考试。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相信大部分家长能做到不责怪孩子。但要提醒的是,我们容易犯另一个错误:“别想了,想了也没用。”“不会的,情况没你说的那么糟!”这其实是在盲目地否认孩子的失利,孩子会感觉父母不能接受他的失误。孩子当然知道“想了也没用”,他也知道“只是这一门课考砸”。但他内心是惴惴不安的!家长这时候特别需要去倾听他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